漾濞縣蒼山西鎮光明村坐落在海拔2200米的蒼山西坡腹地,氣候宜人、降水豐富,以核桃林為主的植被覆蓋率超過90%,整個村莊雲山霧繞、環境優美。
2016年以前,光明村的核桃銷路多、價格好,村民90%以上的收入都來源於核桃種植及外出嫁接,2014年的時候,全村304戶人家全部成了「萬元戶」,日子過得很是紅火。但2016年開始,核桃價格大幅下滑,村民增收面臨巨大挑戰。
「價格下跌後,不少村民都想砍了核桃樹種點別的,但我們漾濞世世代代都種核桃,單光明村就有1.2萬多畝,有百年以上古核桃樹6000多株,老祖先留下的東西不能丟!」如何進行核桃產業的轉型升級,成了當時困擾光明村黨總支書記楊雪明的大難題。
為有效破解發展難題,2016年底,在上級黨委、政府的大力幫助下,光明村成功引進石門光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及景漾置業有限責任公司2家企業,在雞茨坪村民小組打造「雲上村莊」,發展鄉村旅遊業。
「為了發展,要修路、要徵地、要拆圍牆院子,很多村民都有顧慮,楊支書發揮黨員的示範帶頭作用,第一個讓出土地在自家田地上修了5米寬的道路,接著黨員查洪祥把自家宅基地入股給公司投資1000萬元建客棧,村民龍梅斌把10畝土地流轉給公司……就這樣,楊支書帶著我們一點一點幹了起來。」村委會副主任楊洪山介紹。
為了更好地服務鄉村旅遊發展,讓光明村真正地好起來和美起來,楊雪明又提出民風整治和環境衛生治理。2016年,村裡成立規劃管理委員會,制定鄉村規劃和村規民約,對客事辦理進行「一刀切」,只允許承辦「紅白兩事」,讓生產力和勞動力從生日宴、升學宴、殺豬宴等20多種名目繁多的客事中解放出來,大幅降低村民經濟負擔和客事中醉酒、賭博、打架等治安問題的發生。鑑於垃圾焚燒對當地環境的不良影響,在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取得一致同意後,該村取消垃圾池、增設垃圾桶,執行每年每人36元的垃圾清運費,由垃圾清運公司運往縣城的垃圾處理中心進行集中處理。
如今,光明村已辦起農家樂19家、民宿7家,帶動農戶73戶76人在公司上班,「雲上村莊」每天的平均接待量達到600餘人,周末更是超過5000人,全村1299人的人均收入也從10年前的不足3000元到如今的15000多元,日子越過越甜,村莊越變越美。
雲南網記者 博達 通訊員 楊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