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上與陳省身同具天賦的數學家,卻因俗事纏身,留下無盡唏噓

2021-02-23 超級數學建模


有人的地方

就有江湖

前兩天超模君剛講完中國第一位數學女博士徐瑞雲,有模友就在後臺留言說:

看這位模友的留言,是很想看戲啊(谷超豪和龔昇的矛盾,可不是一般的複雜)

然而超模君今天並不打算講戲,而是來講講這位本可一心研究數學,卻被俗務纏身的中國數學家——谷超豪

谷超豪(1926.5.15—2012.6.24)

1925年5月,谷超豪出生於浙江永嘉縣城(今溫州市區)一個殷實人家,家有土地400畝,房屋十餘幢,全家靠地租與房租過活,倒也無憂無慮。

谷超豪在小學三年級時,通過學習循環小數,第一次接觸到了「無限」的概念。這個概念如一點火星,點燃了他對於數學的熱愛。

他開始自學能夠接觸到的數學書籍,蘇聯科普作家伊林的《十萬個什麼》,使他掌握了「概率」的初步概念;劉燻宇的《數學的園地》,讓谷超豪初步了解到了數學中「無限」的三個層次:循環小數、微積分、集合論。

劉燻宇所著的《數學的園地》

正當谷超豪要走上數學之道的時候,人禍卻不期而至。

1940年,入侵的戰火燃燒到了谷超豪的家鄉。在哥哥的影響下,年僅14歲的谷超豪參與到殘酷的民族革命當中。

因為參與革命活動,谷超豪在學校的出勤率急劇下降。初二上學期一課不缺,下學期缺課16節,初三上學期缺課達到64節,下學期也缺課13節。缺課過多帶來的影響自然是學習成績的下降,他最喜歡的算學一二年級分別為84、94.6、95.1、88分,三年級兩學期分別僅有72.6、74.7分,成績下降顯而易見。

谷超豪的初中成績表

但是過人的天資讓谷超豪還是以初中第一名考入高中。

本以為進了高中之後,谷超豪能夠獲得相對安逸的環境來潛心數學,可是在1943年,谷超豪所在的黨組織受到了破壞。

加上父親逝世,兄長離家,17歲的谷超豪一時間處在養家的壓力和失去人生目標的痛苦當中,本應意氣風發的少年,變得終日消沉、渾渾噩噩。

幸運的是,在少年穀超豪對生活最無可奈何的時候,他考入了浙江大學。

在浙大的數學系裡,谷超豪拋下了紛擾的世俗,重新在他愛好的數學上發力。他結合微積分將中學沒有學好的數學課程重新補上,並廣泛閱讀課外書籍。

這些舉動不僅訓練了他的直觀能力、演算能力和解決應用問題的能力,打下了紮實的數學基礎,還使他對幾何學產生了興趣。

二年級時,谷超豪本來要去浙江大學的湄潭本部,卻因為交通阻塞滯留家鄉。在面對家裡的壓力時,他託人買了一套法國數學家古爾薩(Édouard Goursat,1858-1936)的名著《數學分析講義》,自己啃了下來,對數學本身有了更多的認識與理解,也似乎在學術上找到了安身立命的人生道路。

古爾薩的《數學分析講義》(第三卷)

只是世間之事,豈可盡如人意。

抗戰勝利後,浙江大學的貴州學校本部和龍泉分校搬遷回杭州,風起雲湧的學生活動再度刺激谷超豪的神經。

他再次投身到政治運動中,領導遊行、組織社團、擔任學生自治會理事,並於1948年4月再次加入中國共產黨。這個時期的谷超豪,政治活動儼然是他的主業。而聽課,只是他利用業餘時間做的事情。

浙江大學學生自治會理事合影,中排右二為谷超豪

儘管專業課成績非常優秀(平均分在90分),並且與陳建功合著過論文,發表在國際聞名的《倫敦數學會雜誌》上。但是谷超豪沉心俗務的表現,卻讓他的老師——蘇步青看不下去了。在因為組織工作而耽誤了學校圖書館職責後,蘇步青告訴谷超豪:「學生會這類事情還是少做一點吧!

也許是因為老師的勸告,也許是因為對數學的熱愛,在1951年9月,沉浸俗務好些年的谷超豪放棄了浙江省科聯黨組書記等工作,在蘇步青的幫助下,重新回到了浙大,「回歸到數學的隊伍中」

但是此時的谷超豪已經25歲。眾所周知,數學是一門年輕人的學科,重要的學科進展幾乎都是由年輕的數學家所推動的,因此,留給谷超豪做出大成就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20世紀偉大的數學家哈代(Godfrey H. Hardy,1877-1947)說過,「數學家們都不應該忘記這一點:比起其他技藝或科學,數學更是年輕人的工作」,「我還不知道有哪一個重要的數學進展是由一個年過半百的人創始的」。

然而,上天似乎並不想給谷超豪一個機會。

回歸浙大不久後,谷超豪就當上了講師,並且進入了北京俄語專修學校留蘇預備部接受培訓,準備去前蘇聯留學學習。

不料,1943年意外與組織失去聯繫的經歷,還有谷超豪特殊的家庭背景,讓這位渴望再度做出成就的青年失去了去蘇聯留學學習的機會。

人生規劃的分崩離析讓谷超豪感到幻滅,「有時也幻想最好躲在與社會隔絕的地方,儘量讀好書,以後再露面。」

1953年7月培訓結束,谷超豪來到復旦大學。在導師蘇步青和戀人胡和生的支持下,他沒有自暴自棄,很快在微分幾何方面取得突破,成為了蘇步青開創的中國微分幾何學派的中堅力量。

1956年,谷超豪「離開組織」的歷史被查清,再次獲得了前往蘇聯留學的機會。翌年九月,他抵達世界數學中心之一莫斯科大學數學力學系。

在這裡,谷超豪終於放開手腳研究數學,並且以無副博士學位的身份獲得物理-數學博士學位,打破了蘇聯博士學位教育的常規(一般程序是獲副博士學位若干年,取得成就後才可申請博士論文答辯),成為第一個獲得莫斯科大學博士學位的中國人。

谷超豪在莫斯科大學

1960年到1965年,從莫斯科回來以後,谷超豪選定了以空氣動力學中的數學問題為切入點,把微分幾何的研究運用於工程中的幾何外形設計,開展了偏微分方程的研究,還培養了李大潛、陳恕行等學術團隊。

然而在這段屬於他的收穫時光裡,國內的社會活動卻頻繁不止。與大多數學者一樣,谷超豪必須頻繁地參加各種政黨會議,用以「保障」自己的社會地位。這大大分散了他的精力,讓他的研究被拖延不少。

更糟糕的事情還在後頭,在谷超豪以為這種狀態總會結束的時候,那場十年浩劫來臨了。科研權力被剝奪,中外隔絕,要想了解國際最新的前沿研究,根本就是毫無機會。

而且留學前蘇聯的經歷,讓谷超豪的境遇更是一落千丈。為求自保,他只好參加了上海市委寫作班子理科大批判組。以思想上帶起鐐銬的代價,換得人身上的安全。

讓人稍感安慰的是,在浩劫結束後,隨著中美關係解凍,谷超豪與楊振寧進行了合作研究,開啟了數學物理研究新領域,在規範場理論方面也取得了相當的成就。

1974年,谷超豪和楊振寧合作,聯合發表了題為「規範場理論若干問題」的論文,之後,他在美國就偏微分方程理論和規範場的數學結構作了學術報告,博得美國數學家和物理學家的高度評價。

1977年7月,谷超豪、胡和生等與楊振寧討論規範場理論(左起:谷超豪、胡和生、楊振寧)

可是此時的谷超豪已經踏入知天命之年,根據哈代的說法,他已經失去了創造重大突破的機會,而實際上,谷超豪的成就也略有缺憾

儘管他奠定了中國偏微分方程學的學科基礎,為國家解決了諸如機翼超音速繞流、遠程飛彈飛行中彈頭燒蝕等問題,讓中國的科學事業快速發展,但是他卻沒能夠在當初喜愛的微分幾何領域做出媲美陳省身那樣的成就——後者是當時國際上的研究主流,被更多的國際學者所認可和研究。

如果沒有世事的波瀾起伏,谷超豪能夠在微分幾何上的成就,會不會比現在更耀眼?

或許結果永遠不得而知,但是我們能夠看到:一位本來能夠潛心研究的數學家,卻因為世事的波瀾起伏,一次次與大好機會失之交臂。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然而江湖是否紛擾,卻只能無奈唏噓。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部分資料來源於網絡

轉載請在公眾號中,回復「轉載」


這裡是數學思維的聚集地-

超級數學建模」(微信號supermodeling),每天學一點小知識,輕鬆了解各種思維,做個好玩的理性派。50萬數學精英都在關注!


相關焦點

  • 陳省身先生專訪
    李小萌:有時候我們選擇做一件事,是因為好多事我都做得好,我就挑一件做得最好,還有的是因為很多事我都做不好,就挑一件做得不是那麼差的,您選擇數學是哪種情況?陳省身:我別的不會,現在還做數學,就是我別的不會,我數學還是做得蠻好的。李小萌:您在求學過程中怎麼發現自己別的都做不好,只有數學可以做呢?
  • 徐自豪|故紙堆裡新材料之吳大任夫婦與陳省身
    霍普夫很欣賞陳省身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績,他在1946年的《數學評論》上評論說:「陳省身的證明把微分幾何學帶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特別是誕生了超渡的概念。這是現代數學史上最了不起的工作之一。」1983年3月,陳省身為這本書作了序言,他評價道:「H.霍普夫是一位能通過特款發現重要數學思想和新的數學現象的數學家。
  • 陳省身微分幾何之父|名校傑英5
    1937年夏,陳省身離開法國經過美國回國,受聘為清華大學的數學教授。        1938年,因抗戰隨學校內遷至雲南昆明,任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合組的西南聯合大學教授,講授微分幾何。
  • 朱經武追憶嶽父陳省身
    陳省身先生是二十世紀最傑出數學家之一,在幾何學上的成就能出其右者不多,他也是美國幾何學重生的主導,可是陳先生更是一位平凡的偉人,因他是如此的平易近人,在大家心中也是有血有肉,和藹可親的長者。陳先生成為了我的嶽父。
  • 陳省身論孝莊皇后與多爾袞間不一般的關係
    實際上,陳省身曾發表歷史文章論述孝莊皇后。陳省身說:「我雖然是一個數學家、幾何學家,可是對歷史的愛好,使我開始研究清朝歷史。」我們轉發此文並非八卦,而是想告訴大家一位數學大師可以有的開闊視野。我們今後將轉發另一位大師類似的閒情雅致。
  • 他是中國數學史的大神,悄然離世而國人不知…
    半年之後,一位著名數學家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吳文俊的人生軌跡,終於又將他拉到了數學之路上。此人,就是20世紀最偉大的幾何學家之一,陳省身。作為吳文俊的老鄉,陳省身覺得他身上不但有種與生俱來的數學天賦,而且還有著樂觀向上的精神。在陳省身的帶領下,吳文俊進入中央研究院數學所,並在其親自指導下從事拓撲學研究。
  • 好萊塢、寶萊塢都搶拍的天才數學家
    好萊塢、寶萊塢都搶拍的天才數學家      印度天才數學家拉瑪努金的傳奇故事,終於改編成電影,而且還是好萊塢、寶萊塢都同時搶拍,也終於,拉瑪努金謎一般的人生,首次在電影《天才無限家》,揭開了神秘面紗。
  • 時代呼喚數學家
    2012年,在任正非與內部專家的一次座談《中國沒有創新土壤,不開放就是死亡》中,他提到:「我認為用物理方法來解決問題已趨近飽和,要重視數學方法的突起。」 所以任正非表示,對待晶片研究光砸錢不行,要砸數學家、物理學家。
  • 著名數學家蘇步青先生識大體的異國妻子—松本米子
    每一位報效祖國的老科學家背後都有一個值得尊敬的偉大女性,在數學領域也是如此,如華羅庚夫人吳筱之,陳省身夫人鄭士寧,蘇步青夫人同樣如此,尤其是作為一位異國妻子,更是難得。松本米子(1905年~1986年),日本仙臺市人,是中國數學家蘇步青的妻子,1931年,隨蘇步青來到中國杭州,於1953年入中國國籍,改名蘇松本,1986年5月,蘇松本在上海去逝。
  • 學好數學,真的需要天賦嗎?聽聽數學家怎麼說……
    「天賦」的說法真的靠譜嗎?影響到底有多大呢?今天,我們就先來探討下「數學天賦」。果仁媽邀請了數學家Yilong和她的太太邱天,請他們一起來聊聊「學好數學,是否真的需要天賦?」學數學需要天賦嗎?這是一個很熱門的話題。作為一個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工作者,今天來談談我的看法。1 數學考試,需要天賦嗎?
  • 那些電影裡的數學家
    一部沒有特別圓滿愛情的傳記片,科學理論和人生唏噓的交織,首映的時候霍金作為觀眾坐在臺下,電影結束後,他的秘書從他的臉頰上擦去了一行眼淚。而影片中飾演霍金的埃迪•雷德梅恩裡程碑式的表演也為他贏得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在香港,這部影片被譯為《霍金:愛的方程式》。我們都不完美,對於數學家或是科學家來說,證明自己,恐怕比證明所有數學定理都要困難吧。
  • 頂級數學家有多牛?印度數學家留下一個筆記本,至今人們都沒搞懂
    哈代,那個時代最優秀的數學家,華羅庚就是他的弟子之一。能夠讓哈代都感到嘆為觀止的,其實只是印度的一個數學愛好者。他的名字叫拉馬努金。「拉馬努金是印度在過去一千年中所誕生的超級偉大的數學家。比如比利時數學家德利涅在1973年證明了拉馬努金1916年提出的一個猜想,並因此獲得了1978年的菲爾茲獎。因為他寫下的這些公式誘惑太大,以至於數學家表示,不要輕易去翻閱拉馬努金的那些手稿,因為你很可能再也出不來,一輩子會沉迷其中,很難再有屬於自己的創造。
  • 陳省身:三角形內角和不等於180°
    我們先從偉大的華人數學家陳省身的一場講學說起。那是1980年,陳省身教授受邀在北京大學的一次講學中語驚四座:「人們常說,三角形內角和等於180°。但是,這是不對的!」俄羅斯數學家羅巴切夫斯基、匈牙利人波爾約表示:第五公理只是公理系統的一種可能選擇,並非必然的幾何真理,即「三角形的內角和不一定等於180°」,從而發現非歐幾裡得的幾何學,即非歐幾何。
  • 松本米子:著名數學家蘇步青之妻,日籍身份卻這樣的識大體
    有這樣的一句話很多的人都知道,那就是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人偉大的女人,而在中國的數學領域這句話也同樣適用,如華羅庚夫人吳筱之,陳省身夫人鄭士寧,蘇步青夫人同樣如此,尤其是作為一位異國妻子,更是難得。
  • 天才數學家智商有多高?看完這三位數學家的事跡,才知天才的恐怖
    眾所周知,想要在數學方面有所成就是很難的一件事情,普通人接觸到的數學知識只是一些常識性的數學基礎內容,而要想涉及到真正高深的數學領域就必須擁有超高的智力與數學天賦。歐拉在數學方面的天賦讓人讚嘆不已,1696年,歐拉老師伯努利曾經提出一個數學問題,並向其他數學家發出解決這個問題的挑戰,這個問題就是變分法問題的鼻祖,但沒想到這個問題直到提出半年後仍然沒有人能夠解決。最後牛頓看到這個問題後,花費一晚上的時間才將之解決並發表在刊物上。
  • 史上最短邊塞詩,僅僅20字,卻寫出了金戈鐵馬,留下了無盡想像
    關於這個問題,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也曾經質疑過,他還寫了首打油詩,來調侃:北方下大雪,群雁早南歸。月黑天高處,怎得見雁飛?作為一個數學家,擁有著科學嚴謹的治學思維,會從自然規律角度去理解去質疑一首詩,不足為奇,況且盧綸寫這首詩時,是在河中地區元帥府判官任上,處於北方之地,而且連雪都下了,照常理來說,這時候,大雁早已飛到南方。是真的這樣嗎?凡事會不會有例外呢?
  • 《最後的敵人》無盡黑暗
    無盡的黑暗!很有《黑鏡》的感覺!反思科技進步給我們帶來方便的同時,逐步蠶食掉了人類最寶貴的東西——自由!看第1集時,認為編導對於故事懸念的鋪展還是比較成功的。我們的Stephen不善交際、有強迫症,是個數學天才,讓我聯想起另一個Stephen——Stephen Hawking,但Ezard是不是中東姓氏?他本來與政治、陰謀、暗殺毫不沾邊,但命運卻將他拉入這個無底的漩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