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助改善頭痛、胸悶、酸痛等,要正確,不是越用力、痧越多越好

2020-12-26 鋤頭曹

刮痧對於臺灣人而言相當熟悉,不論是因為夏天所引起的不適、中暑、感冒、頭痛、頭暈、肌肉酸痛等,不少人都會以刮痧的方式來進行改善,特別是在炎熱的天氣下以刮痧改善的方式更為常見。不過究竟要怎麼做才是正確的作法?颳得越用力、瘀血越大塊真的越好嗎?來看中醫師怎麼說!

刮痧真的有用嗎?是運用什麼原理?

澄明中醫診所洪碩宏中醫師表示,所謂的「痧」是一種厲氣,進入到人體會造成體表疼痛腫脹、經絡阻滯不通進而致病。刮痧是藉由「刮」的外力,對局部組織施壓,造成微血管擴張、皮下充血發紅、或是在體表產生少量出血、瘀血,用適度破壞再重啟新生的手法,調整局部的血液灌流、疏通經絡之氣血,而這些出血點也俗稱為「痧」。中醫理論大多認為氣血不通則產生病痛,若能讓我們的經絡氣血暢行通透,則所需的營養就能疏布道到全身,達到祛除晦氣、病痛趨緩的功效。

哪些情況刮痧有助於改善症狀?

洪碩宏中醫師指出,刮痧可以廣泛運用在疲勞所造成的頭痛、肩頸僵硬、腰背酸痛等軟組織痛症、或是感冒、中暑所導致的發燒、頭暈、噁心嘔吐、胸悶等功能失常性症候,有預防疾病、改善症狀的功效。但若是器質性問題,像是心臟病、腎臟病、肝病等深層臟腑疾病則效果有限。

刮痧非人人適用,這些族群要留意。

洪碩宏中醫師也表示,刮痧並非人人都適合,有些群體就不宜刮痧,例如肝腎功能不良的患者、嚴重心血管疾病、凝血功能失常、血液疾病患者、癌症病患、糖尿病並傷口癒合不良、孕婦、一歲以下幼童、以及年老體弱的長者等族群就不適合。此外,一般民眾在下列情況下,也不適合刮痧,例如空腹或剛吃飽(飯前飯後半小時)、酒醉、女性月經期間、或是正在服用阿斯匹靈等抗凝血藥的人;還有下肢水腫、靜脈曲張過於嚴重時,以及局部皮膚發炎、潰爛、傷口未癒合、或有三個月內的外傷骨折、手術疤痕等部位皆不宜刮痧。因此在刮痧之前,也要先確認自己適合與否,以免還沒改善當前的問題,反倒衍生出其它問題。

不是颳得越用力越好,刮痧常見錯誤別再犯!

坊間常見許多民眾認為刮痧颳得越就越好、刮越用力越好、刮到整深都是痧甚至瘀血越多越好、或者「都颳了就全身上下都刮一刮吧」等迷思。對此洪碩宏中醫師表示,刮痧力道的輕或重,需要依照被刮痧者的體質、疾病的虛實與輕重,調整力氣的大小;若是用力刮拭仍只有少許發紅,也可能代表病位較深,或是患者氣血較虛弱,此時只需輕柔地刮一刮,少許透出痧點來即可,切勿再加重力道。此外,刮痧部位或力道掌握不恰當,也會可能造成微血管破裂情形嚴重、組織過度損傷,導致恢復時間會相對漫長,非但原先病痛無法緩解,又產生新的傷害。

刮痧前、中、後,中醫師教你這樣做!

刮痧前,洪碩宏中醫師建議,刮痧前準備除了需先以濃度75%酒精及棉球,在局部做清潔殺菌,還要在患部塗上適量的精油、乳液、凡士林等具有緩衝效果的介質做潤滑,以免皮膚過度摩擦而受損;刮痧的器具選擇邊緣光滑、形狀方便手持的專用刮痧板或刮痧棒。常見有彎月狀、半圓形的磁性材料或牛角板所製成。

刮痧時,一般的情況下每次刮拭的總長度大約在10-15公分即可,每處約15-20下左右,如果需要刮拭的經脈較長,可以採用分段刮拭的方式,由上至下、頭頸往軀幹、再延經脈到四肢遠端。刮痧的部位,最常見於後頸部、肩膀、腰背部,包含手腳內外側都有適宜的經絡及穴道;若是一般民眾想嘗試,建議避開脊椎正中線(督脈),選擇肌肉相對豐厚的膀胱經沿線(脊椎正中線旁開約1.5、3寸)及膽經(風池到肩井穴),即從頭枕下往兩側肩膀、上背部到腰臀部,以及四肢的外側及後側面,可使邪氣從人體的表層透發而出,亦可放鬆肌肉筋膜,達到舒緩筋肉酸痛的作用。

刮痧後,由於體表血液灌流增加,溫度散失較快,所以特別要注意保暖、勿著涼,並適量補充溫開水、淡鹽水、黑糖水等飲品,隔日之後,可以在患處以溫熱毛巾熱敷。一般的情況下,輕症者退痧的時間快則2-3天,病情較重者可能需要兩周的時間,而大多數人會在5-7天內消退。而這段期間,應避免生冷、油膩、辛辣厚味的飲食,並且保有充足的睡眠,適度休養生息,才能達到促進疾病改善的效果。

最後洪碩宏中醫師也提醒,如果使用正確的方式刮痧過後,病情仍然沒有減輕,甚至是加重,就應當積極就診,尋求醫師的協助。

相關焦點

  • 刮痧可以排毒,那麼「痧」是毒素嗎?是不是痧越多排毒越多?
    對於一些熱衷於養生的人來說,刮痧並不是一件少見多怪的事情。很多人都會在工作之餘去養生館體驗一下刮痧,而且在刮痧結束後,他們往往也會覺得身體變得十分的健康,因此不由愛上了刮痧這項活動,還會帶上朋友一起去享受。那麼刮痧刮出來的痧究竟是什麼呢?大家難免會好奇,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 董俊佐|春夏交替,刮痧搞定三大感冒類型
    治法:叢刮、項三帶、肩胛環、羶中刮、風池、大椎、足三裡運板技巧:在需刮痧部位先塗抹適量刮痧油,首刮項三帶,以瀉法刮之,因為肩部肌肉豐富,用力宜重,肩井處可加拔罐;大椎處也需要加強大,用力要輕柔,不可用力過重,以出痧為度
  • 各種痧像的詳細解析及拍痧前後的注意事項(2021年)
    所以拍打出痧除了能迅速改善循環,疏通經絡之外,其痧消退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不用注射自家血液的血清抗原療法,可提高自身清除異物的能力,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增強人體自愈能力。1、局部肌肉酸痛,脹痛,刺痛,這是肌肉微循環嚴重堵塞。2、關於胯骨,頸椎,腰椎,酸痛,刺痛,痛無定處,這是關節炎,風溼性,類風溼性、股骨頭炎的一種表現,越痛說明越嚴重。3、意想不到的局部出現疼痛,說明這個部位有淤積。
  • 《痧 症 全 書》刮痧經典(必讀)
    又要看舌胎施治。痧症危急。放血不流。若審無食積血痰阻滯於中。用石二方冷服。或陰陽水。或泥漿水。晚蠶沙水。細辛水。白沙糖梅水。擇一飲之。稍醒扶起再治。若有食積血痰。破瘀用桃仁。紅花。童便之類。去新食用鹽湯。礬湯吐之。食久痧脹。用楂。卜。。公眾號:御痧閣,在主頁發關鍵詞可查詢400種病的刮痧方法,幾十種常見病刮痧法有視頻指導,都是免費的哦,關注吧我在等你,麥芽消之。有積阻但用檳榔。
  • 刺血 |《發燒-咳嗽-渾身酸痛無力-咽喉痛-頭痛-麥粒腫》安徽善滿曦的分享
    《發燒-咳嗽-渾身酸痛無力-咽喉痛-頭痛-麥粒腫》安徽善滿曦的分享發燒39度多,咳嗽、乾咳無痰,渾身無力、感覺渾身酸痛,咽喉很痛,說不出話,頭也痛。平時發燒請韓老師刮一次痧就好了,這次想著也刮一刮。韓老師看看舌苔,把把脈,說我這是病毒性的,放血比較好比較快,我怕針,沒敢放。刮完舒服一些,但過幾個小時就又燒起來了。1月22號上午又請韓老師幫我颳了一次,還是刮完舒服一些,休息幾個小時後又是老樣子。下午韓老師勸我放血,我還是不太願意放。
  • 頭痛擾人不休,用它緩解立竿見影!
    ●若惡風畏寒,遇風加劇,舌苔薄白,脈浮或浮緊,為風寒頭痛;若頭痛而脹,發熱汗出,口渴欲飲,便秘溲黃,舌紅苔薄黃,脈浮數,為風熱頭痛;頭痛如裹,肢體酸重,口中黏膩,胸悶嘔惡,小便短赤,舌苔膩,脈濡數,為風溼頭痛。
  • 刮痧要知道的知識點,很多人都忽略了
    刮痧是中國傳統的保健和自然療法,操作方式簡單,普及性強。刮痧能夠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用刮痧板在皮膚上刮拭可以擴張毛細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進血液循環,對於高血壓、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風寒痺症都有立竿見影之效。經常刮痧,可起到疏通經絡,解除疲勞,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
  • 中暑「刮痧」真有效嗎?
    天氣這麼熱,走出去一會,寶寶就覺得,自己要中暑了小時候,老人總愛給我們刮痧解暑這樣,真的有效嗎?以上每個部位一般刮3~5分鐘,以出痧(紫紅色的痧痕)為度,最多不超過10分鐘,不可強求出痧。刮拭完一部位,再刮另一部位。再次刮痧須間隔3~6天,以皮膚上痧退為準。出痧後最好喝一杯溫開水(最好為淡糖鹽水),並休息15~20分鐘,同時30分鐘內忌洗涼水澡。因為不需要任何器具,只需用手指即可,操作方便,適用於中暑時,進行即時處理的自我療法。
  • 刮痧好處多,但四種人刮痧,可能會得不償失
    刮痧的出現已有兩千多年歷史,隨著現代人養生意識提高,刮痧成了人們比較熱衷的養生方式。那麼常說的「痧」是什麼?痧是指皮膚下可見的一種紅色或紫色的斑點和斑片,是氣血經絡中的痧穢物質。刮痧通過對身體各部位的刺激作用,可以改善身體上存在的很多問題,有除溼去火、加快新陳代謝的功效,讓人們免受亞健康的困擾。刮痧可選擇的身體部位有頸部、背部、胸骨、手腳、脅肋、腹部等,根據不同的部位產生不同的效果。刮完痧之後,人會感到神清氣爽,一種從未體驗過的舒暢。
  • 刮痧拔罐,病好一半!
    最近經常有朋友問我,初春天氣咋暖還寒,很容易感受風邪,頭痛發燒,或者四肢酸痛,是不是有什麼方法可以不吃藥,迅速起效呢?
  • 為什麼說冬季要少拔罐多刮痧?
    ★刮痧、拔罐作用有別  刮痧有排毒去熱的作用,對於上火,特別是實火,也就是有口乾口臭,胸悶煩躁,易怒等症狀時,刮痧療效很顯著。而拔罐有驅寒除溼的作用,感冒受涼時在大椎拔罐有很好的效果。    不過,有時也要辨證處理,吹冷風受寒導致頸背酸痛,刮痧的效果就很好。上火時,選一些具有洩熱作用的穴位來拔罐,如太陽穴、膀胱經等,效果也不錯。
  • 三伏天這麼熱,教你中暑如何刮痧!
    當你出現頭暈、眼花、噁心、嘔吐、胸悶、發熱、不出汗或者腹痛、腹瀉等症狀時,就要提高警惕了,可能你已經中暑了。中暑是指在高溫環境下,人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而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除了高溫、烈日曝曬外,工作強度過大、時間過長、睡眠不足、過度疲勞等均為常見的誘因。
  • 拉筋拍打法之「痧的詳細介紹」(五)各種痧像的詳細解析,及拍痧前後的注意事項
    2, 身體局部瘀堵缺氧的時間越長,微循環障礙越重,痧的數量形態就越密集;  3, 體內有毒素的部位時間越長,扎的越深,出痧的顏色就越深;  4,  身體瘀堵的面積越大,出痧的面積也越大;  5,  反之體內毒素少,問題輕,則痧的顏色就淺,痧粒就分散;  6,  身體沒有毒素的部位,微循環及毛細血管通透性正常的
  • 刮痧可能刮來死神?某些公號!誰給你的底氣這樣胡說?
    刮痧可治療的適應症非常廣泛,主要且不限於感冒發燒、中暑、頭痛、腸胃病、頸椎病、肩周炎、腰肌勞損、膝關節問題、肌肉痙攣、風溼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病症。刮痧較其他療法顯效快,且無毒副作用,易於被接受。刮痧使毛孔開洩,刮痧環境要空氣流通,同時要
  • 拍打出淤血、痧是怎麼回事?
    用痧自我診斷的基本原則:有病就出痧,無病不出痧;病重痧就重,病輕痧就輕;痧色越深,說明體內之毒、寒、溼、熱等病氣越重。有些痧還會伴隨包塊、紅腫出現。知道有病,但不必拘泥於病名,能通過拍打拉筋退痧、止痛,就是自愈有效。出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不是想出多少就出多少,而是有多少病才會出多少痧。健康者大力拍也不出痧,病者輕拍也會出痧。
  • 頭部和胸腹部刮痧技巧
    注意:頭面部進行刮痧治療時,一定要注意刮板操作時力度與速度的掌握和控制。頭面部皮膚十分薄,而且面部毛細血管豐富,因此用力宜輕柔緩和,切忌用力過重、過猛,以免損傷頭面部皮膚而影響患者顏面部美觀。 二、胸部刮痧技巧 對胸腹部刮痧治療時刮板與體表的接觸角度小,受力就相對越小,角度以45°為宜。患者仰臥位,施痧者位於患者左側,開始施痧。
  • 刮痧好處多?這些危害你絕對想不到!
    實際上,明星喜愛刮痧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啊嬌也不是先行者。電影《紅海行動》發布會上就有演員透露,有時海清會幫大家刮痧拔火罐,緩解身體傷痛。刮痧是以中醫經絡腧穴理論為指導,通過特製的刮痧器具和相應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質,在體表進行反覆刮動、摩擦,使皮膚局部出現紅色粟粒狀,或暗紅色出血點等「出痧」變化,從而達到活血透痧的作用。
  • (刮痧大全)太簡單了吧!全套刮痧圖解。
    (刮痧大全)太簡單了吧!全套刮痧圖解。可以預防和治療中風及中風後遺症、頭痛、脫髮、失眠、感冒等病症。  二、面部刮法  面部出痧影響美觀,手法要輕柔,以不出痧為度,面部不需塗抹活血劑,通常用補法,忌用重力大面積刮拭。方向由內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每天1次。
  • 刮痧小技巧
    在刮拭操作時,要不停地詢問病人的主觀感受,並注意觀察局部皮膚的情況。「快而不滑,慢而不滯」是速度的要求。速度過快則不能滲透;速度過慢則達不到效果。 刮痧的操作技巧對於治療和療效有著直接且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上小技巧大家都學會了嗎?有一些患者刮痧不當,加重病情甚至引起身體其他不適。刮痧也並非愈痛愈黑愈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