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高中必讀書目之一,多次進入高考試卷

2020-12-22 潤楊閬苑

2019年高中語文新教材在北京、天津、遼寧、山東等省市,數百所學校開展試教。新教材由教育部統編。高一語文教材下冊第七單元的內容是:整本書閱讀《紅樓夢》。

以前,《紅樓夢》是高中語文五本本必修名著之一。

2019年,《紅樓夢》成為整本必讀圖書之一。

中學生閱讀理解《紅樓夢》刻不容緩。

《紅樓夢》不僅僅是一部小說,不僅僅是寶黛釵的故事。它是一部大百科全書,裡面涉及了建築、醫藥、宗教、園藝、植物、服飾、茶道等多方面的內容。不讀原著,無法準確了解其實質。無法在考試過程中取得好成績。

1982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紅樓夢》。其前八十回用的是被紅學界稱作「脂硯齋評本」的「庚辰本」《石頭記》抄本。後四十回則用的是程、高本的後四十回。

1994年和2007年《紅樓夢》進行了兩次全面修訂,每次修訂,都改正了上一版的疏漏訛誤。

2007年修訂時,吸收了新的研究成果。將作者署名由延續了數十年的「曹雪芹、高鶚著」,改為「(前八十回)曹雪芹著,(後四十回)無名氏續,程偉元、高鶚整理」。

人們通常稱作八二年 「人文版」或稱「紅研所」本。

中學生讀《紅樓夢》,可以讀八二年 「人文版」,即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紅樓夢》。這本書裡有校注,便於學生閱讀理解。

#紅樓筆記#

相關焦點

  • 新課標小學必讀書目《史記》,掌握住這200個歷史故事+60個成語...
    據2019年高考狀元的調查中,有80%的高考狀元愛看閒書,其中,2019年黑龍江文科狀元張子昂以672分榮佔榜首。  她談到,自己從小愛讀《史記》,會和父親一起探討各代皇帝的優缺點。  更重要的是,《史記》已被教育部列入新課標小學生必讀書目!  從小學到高中,《史記》幾乎無處不在:小學語文的《將相和》《西門豹》、初中的《鴻門宴》《陳涉世家》、高中的《報任安書》,甚至歷史課本上大事件均出自史記……
  • 新課堂 | 高中必讀、高考必考了,教師們該拿「死活讀不下去」的《紅樓夢》怎麼辦?
    試想,一名從未教過整本書閱讀的高中語文老師,拿到像《紅樓夢》這樣「體大精深、意蘊豐厚」的名著文本,該怎麼教? 而2018年秋季學期開始執行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版)的要求中,一改單篇篇章閱讀佔主導地位,「整本書閱讀與探討」任務群一躍成為18個任務群之首,並貫穿高中語文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三個階段。由教育部統編的高中語文新教材也增加了「整本書閱讀」單元。古典名著《紅樓夢》和社會學經典《鄉土中國》成為入選「唯二」的書目,成為高一學生必讀書籍,高考必考內容。
  • 《美國高中學生必讀書》清單
    《美國高中學生必讀書》清單(考疑正誤版) @鐵山青士(笑獨行)[綜編] 不過,據說這份書目的適當性在美國還是存在爭議的。
  • 要高中生通讀《紅樓夢》,這個任務有點難,咋辦
    按照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版)》的要求,中國古典小說的代表作之一《紅樓夢》被納入到了統編教材的必讀書目和必考書目中。現在高中生人手一套重慶出版社出版的《紅樓夢》,這套書分為上下兩冊,由李煜暉主編。
  • 《射鵰英雄傳》憑何被教育部推薦為中學生必讀書目?
    金庸先生是20世紀最 具影響力的武俠小說泰鬥 作品被翻譯成多國文字 暢銷中外 並被教育部推薦為學生必讀書目之一
  • 中小學推薦必讀書目,家長需要注意引導的一些書,別跑偏!
    讀書是進步的階梯,然而時間有限,選擇好的書目尤為重要。權威部門推薦的中小學九年必讀書目,內容非常豐富。從四年級開始,大多都是很有影響力的、極有分量的著作。即便是成年人,也少有讀全的。如果真能做到在9年義務教育期間,全部讀完。就已是個非常優秀的人才了。但是,之所以是好書,都因為其內含極為強烈的思想性。
  • 高考語文試卷引領考生 觀家國發展 述自我責任
    如今的高考已不僅考查知識,整份語文試卷,如同一部記錄祖國發展的「大片」,北鬥組網、嫦娥登月、扶貧攻堅、小康社會等進入考題,近5萬考生在沙沙的答題聲中,了解祖國近年來的發展成就,寫下自己的責任和夢想。不少考生說,今年高考語文試卷裡,有科技,有傳承,有當下,也有夢想。
  • 「高考專題」《高考英語發展史》第一期:當英語進入高考時
    那麼,英語在高考中是否一直都佔據著如此重要的地位呢?答案是否定的。自1977年恢復高考,外語成績從不計入高考總分,到和語文、數學擁有相同的分值,成為高考必考三大科目之一,英語試卷在這期間經歷了分數比重、試卷結構、題型和內容等多方面的變化。
  • 高考試卷掃描後是什麼樣?網友:看見照片後傻眼了
    高考試卷掃描後是什麼樣?網友:看見照片後傻眼了。高中時期,各位學生的期末試卷幾乎是老師人工批改,所以很少有學生看到考試試卷被電腦掃描之後長什麼樣子。以至於自己也不清楚自己寫的試卷答題卡在電腦上是什麼樣子。
  • 中考落榜進入普高,高考卻逆襲630分考上985:這就是初高中的差別
    12年寒窗苦讀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都希望可以在高考中金榜題名考出一個好成績上一所好大學,但是想在高考中出人頭地又何嘗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雖然如今的升學壓力沒有以前那麼大了,以前在高考中若是可以考上二本院校算是很讓人羨慕的一件事,但是如今隨著三本升格為二本加上本科升學率的大幅度提升,現在提到高考上本科並不算什麼太難的事情,但是想在高考中考上
  • 時光機回到1977:那年河南高考試卷和參加高考的薛家小哥哥
    6月7日,省檔案局(館)接收徵集處正處級調研員劉志遠告訴記者,1977年這套河南自主命題的高考考卷作為特殊歷史見證被保存在了省檔案局(館)。  這套試卷有數學、語文、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和英語8個科目。
  • 「世界閱讀日」:初高中銜接必讀書目(值得收藏)
    然而,讓人覺得遺憾的是,在一次調查中,我發現現在的初高中生,尚沒有閱讀西方最經典的那些文學作品,比如《簡·愛》《紅與黑》《包法利夫人》《巴黎聖母院》等的;尚沒有閱讀我國流傳最廣的名著,比如《紅樓夢》《平凡的世界》《三毛文集》等的;大有人在。
  • 2020年山東高考英語試卷(新高考I卷)權威解讀分析
    7月8日,山東省教育廳邀請專家對今年山東高考英語試卷(新高考I卷)進行權威解讀分析,詳情如下:2020年新高考英語依據新課程標準和高考評價體系對考試內容進行了改革,全面考查學生的核心價值、學科素養、關鍵能力、必備知識,兼具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
  • 杭州22名初一學生考高考英語試卷,分數勝過高中生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 記者 梁建偉 通訊員 陳宏程上周日,緊扣千萬家庭心弦的高考結束了,高考試題陸續公布,這些試題成了許多高中學生的挑戰目標。因為高考的難度和考察知識的全面性,即使是準高三學生,沒有經過系統的複習,也難以獲得高分。
  • 美國《時代》雜誌評選:美國孩子的10大必讀書目,你都聽說過嗎?
    作為家長,我們都會非常關注教育部推薦的中小學必讀書目,那就是高考的風向標。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他們同樣會為下一代推薦必讀書目。著名的《時代》雜誌就曾精選了100部適合美國孩子閱讀的圖書,下面是這份榜單中的前10位,看看美國人推薦給孩子的書,跟中國的有什麼不同?
  • 全國高考統一試卷,統一錄取,你贊成嗎?我反對
    今天離2020年高考還有110天。高考又擺在我們面前了!看到老師和家長交流小組討論的一個問題:高考統一試卷和統一錄取,你同意嗎?統一高考後,對人員流動和異地高考不設限制。那麼優秀學生的競爭可能從初中開始。北京和上海的學校將吸引中國所有優秀的初中和高中生。這位家長分析,統一高考後,大家的目標只有一個,考上了最好的大學。那我們就不需要做素質教育了。既然分數為王,我們就應該做應試教育!衡水中學做什麼並不複雜。有不同的學習方式。河北省的學生不能死,北京和上海的學生可以向死者學習。
  • 17年前,他盜走高考試卷,記熟考題後去考試,看到試卷後如何了
    比如17年前楊博偷盜高考卷一事,原本他憑自己的能力也可以考上一所好學校,但奈何他實在緊張,所以最後走上了盜取高考試卷的歧途,那他現在又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呢? 楊博是全家人的希望,他不想辜負家人也不想辜負自己,眼看多次在模擬考試中失利後,他心中漸漸生出了不該有的想法——要是提前知道試卷的內容就好了。
  • 高中數學老師模擬做高考卷,分數能超過145嗎?答案太真實了
    ——考特 數學作為三大主科之一,是學生黨公認的最拉分的科目,回首看歷年高考狀元,哪個數學不是接近滿分?想要學好數學,不僅需要天賦和努力,還需要有良師輔導,數學老師想必也很厲害了,那如果讓高中數學老師做高考卷,分數能超過145嗎?
  • 高考零分考生蔣多多:高考故意亂寫試卷,只為吸引官方注意
    學生們首先要進行國家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通過三年高中學習,參加高考,最後通過高考成績進入與自己分數相匹配的大學,最終走向社會。為表達自己對於教育制度的不滿,在2006年的高考,她便做了一個令全國都大為震驚的舉動。蔣多多在考場上並沒有認真答題,使用雙色筆來答題,希望能夠被判零分,並在試卷上洋洋灑灑地寫下了八千多字的文章來表達自己對於現有教育制度的不滿,以此引起社會各界對教育制度的思考。
  • 2020年北京高考語文試卷分題型解析(網絡版)
    今年新增必考文學經典《紅樓夢》整本書閱讀考查,引導考生理解經典文化的內涵,從中汲取豐富的營養。測試題目以晴雯的判詞為考查背景材料,判詞內容易於理解,且晴雯這個人物貫穿《紅樓夢》全書的內容比較多,利於學生基於整本書內容作答。首次考查文學經典整本書閱讀能力與水平,試題僅要求考生列舉原著中的情節加以印證,而且為考生提供的選擇空間,這體現出引導通讀文學經典作品的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