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丹妮鼓勵式教學受贊,伊能靜打壓式教學被嘲,到底什麼不同?

2020-12-28 FancyMusic

最近《乘風破浪的姐姐》大火,很多觀眾都在看過姐姐們的第一次公演後被姐姐們成功圈粉,孟佳所在的《大碗寬面》這一組合甚至被認為已經達到了成團出道水準。在第一次公演姐姐們取得了好的成績後,第二輪公演也即將開始,姐姐們也重新進行了分組,分組情況也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動。

孟佳和王霏霏分別作為隊長帶領了一個小組;黃聖依也作為隊長帶領著伊能靜和張萌;吳昕也加入了學霸藍盈瑩和黃齡的小組。

除了她們,還有一組備受觀眾期待,就是張雨綺帶領的李斯丹妮和王麗坤。這一組在李斯丹妮的強烈推薦下選擇了一首有說唱的歌曲,儘管這是李斯丹妮的強項,但對於王麗坤和張雨綺而言是一個比較陌生的領域。

因為在這個組合裡,李斯丹妮擅長說唱,大家自然而言的把說唱部分都給了李斯丹妮,但是在後來李斯丹妮希望把說唱分開,每個人都參與到說唱裡面,或許因為張雨綺比較願意冒險因此張雨綺是躍躍欲試的,而王麗坤在聽到李斯丹妮想讓她們參與到說唱當中時,是很吃驚的。

面對張雨綺和王麗坤對說唱的不熟悉,李斯丹妮採取鼓勵式教學,在王麗坤和張雨綺第一次嘗試說唱時,李斯丹妮就選擇大力肯定她們的說唱,讓她們對自己的說唱具有信心。

在被李斯丹妮鼓勵後,王麗坤和張雨綺更有膽量也更願意去加入到說唱的行列裡,儘管她們的說唱還需要改善,但是在李斯丹妮的幫助和鼓勵下,她們的說唱進步的很快。

很多觀眾看到李斯丹妮的鼓勵式教學後,不禁想起了王麗坤在伊能靜組時,伊能靜採取的是打壓式教學法,那麼兩種方式相比較,到底哪一種才更有效呢?

伊能靜在第一輪公演中和王麗坤、王智在一組,曾經作為專業歌手的她承擔起了隊長的責任,一點點地教王智和王麗坤聲樂,但是與李斯丹妮不同的是,她在教王麗坤聲樂時,一直是選擇指出王麗坤錯誤的方法來教她。

甚至在第二次公演前分組的時候,伊能靜還不忘打壓一下王麗坤的信心,"你別再唱歌了寶貝,在三人組唱歌要累死,一定跳舞。"或許伊能靜是出於好意,但是這樣的方式真的是很難讓別人接受。

但是,在首次公演中,王麗坤的聲樂表現還是出色的,並沒有伊能靜所說的音調不準等問題,說明王麗坤是真的有在聲樂方面進步,也證明了伊能靜的教學法是有用的。

相比於在伊能靜組,王麗坤在張雨綺的組合裡學會了新的說唱,這在很大的程度上是與李斯丹妮的鼓勵式教學法有關的,王麗坤在聽到自己將要說唱時的驚訝是能夠反映出她自己的不自信的。

如果沒有李斯丹妮的鼓勵,王麗坤很難真正的放開自己,從第二次公演前的考核中,可以看到王麗坤的說唱是能夠被大家、被老師接受的,並且在說唱時她是自信的。

儘管在伊能靜和李斯丹妮的教學下,王麗坤都有進步,但是王麗坤是否自信,是否放得開大家也是一目了然,也怪不得網友說"王麗坤在李斯丹妮組很開心。"

王麗坤在伊能靜組實力被否定,而在李斯丹妮組努力得到肯定,團隊氛圍真的能夠決定一個人的心情,想必王麗坤也能在這樣開心輕鬆的氛圍下取得更大的進步吧!

相關焦點

  • 李斯丹妮的「誇誇式教學」迷倒女神張雨綺,乘風破浪的快樂來了
    遇上溫軟的王麗坤和小迷妹的李斯丹妮,兩位隊員都很喜歡她,她是十分歡樂的。看她們訓練的過程中也會發現,大大咧咧的張雨綺其實並沒有很強的控制欲,李斯丹妮發表建議時,很虛心接受採納,三人相處起來,就十分和諧。
  • 《乘風破浪的姐姐》,「誇誇式」教學,李斯丹妮變身誇姐機器
    其中李斯丹妮與張雨綺、王麗坤組成新團,攜手演繹曲目《管他什麼音樂》。自《乘風破浪的姐姐》以來,每一位姐姐都有很多話題,觀眾也是「自帶」放大鏡看節目,她們的言行舉止會成為觀眾們討論的對象,幾期下來熱度居高不下。
  • 李斯丹妮助攻王麗坤上熱搜:鼓勵式教學,真的那麼奏效嗎?
    01 被熱捧的鼓勵式教學,真的那麼奏效嗎>節目結束沒多久,不少網友都關注到了王麗坤的這個質的轉變,並以此大讚李斯丹妮的鼓勵教學法然而,這樣的轉變,真的只是激情鼓勵的作用嗎?> 02 被看見和被尊重,可以改變什麼
  • 離開伊能靜後,王麗坤上了熱搜。鼓勵式教育有多重要?「爸媽營」
    《管他什麼音樂》,雖然王麗坤不是C位,但明顯能看出她氣場全開,毫不遜色,給她安排的一段solo的rap難度不低,但完成的又颯又美。因為擔心姐姐們有壓力,李斯丹妮加油打氣不絕於口,各種有愛彩虹贊齊飛,一句一個:
  • 在美教學 | LSUSD的中文沉浸式教學初體驗
    西班牙語沉浸式學生K-5年級每周一次中文課。 今年受疫情影響,西班牙語沉浸式學生每周一次線上中文課,每次30分鐘。Lakeview Elementary的西班牙語沉浸式課程是部分沉浸式模式,提供 90% 的西班牙語教學和 10% 的英語教學。Kinder之後英語教學增加了10%。到 5 年級,50% 的西班牙語教學和 50% 的英語教學。
  • 項目式教學過程與效果評價
    一、項目式教學概述項目式教學的思想萌芽可追溯至18-19世紀,盧梭、裴斯泰洛齊和福祿倍爾等自然主義教育家認為傳統教學存在忽視學生的自我發展、教育與生活相脫離等弊病,強調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決策,這些思想可以被看作項目式教學的理論基礎[2](P19-25)。
  • 高級教師呂新梅的信息化教學乾貨:生成式課堂教學大揭秘
    2018年,在呂新梅的指導下,物理教師歐陽瑩雪執教的《連接串聯電路與並聯電路》獲中央電教館教學課評比一等獎;2019年,呂新梅的課件製作《連接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獲第二十三屆全國教師教育教學信息化交流活動基礎教育課件獎……簡創工作室帶著三中教師在信息化教研教學應用實踐上不斷進取,儼然已經為浦城三中打造了一個初具雛形的信息化教學名師團隊:從教三年便受省教育學院邀請做校外信息化教學培訓講師的葉智文
  • AI+AR,推動沉浸式、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應用
    (原標題:AI+AR,推動沉浸式、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應用) 3月31
  • 基於問題式學習的英語翻譯教學改革與實踐
    (二)實驗過程  本次教學實驗研究,通過課堂教學觀察、學生座談、問卷調查、翻譯測試等方法收集數據,利用SPSS對實驗收集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對實驗的數據和相關信息進行分析,探討兩種不同教學模式對翻譯能力培養的不同效果。
  • 尾音「實戰式」教學,深入挖掘學員內驅力
    此外,軟體人才需要一定的技術性,而目前高校的培養與企業需求嚴重脫軌,導致軟體人才缺口變大,因此一個熟練的軟體技術工程師,特別受用人單位的歡迎。對於想要進入IT行業的小夥伴來說,程式語言的趨勢和企業招聘量可以作為選擇學習技術方向的一個維度。
  • 【融合式教學風採】王大亮:線上線下融合,讓教學更有效、更有用...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王大亮採用慕課與線下課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通過「融合式、混合式」創新的教學模式,力爭做到讓教學更有效、更有用、更有力。一直以來,教學方式的創新是教育研究者與教師們熱切討論並不斷突破嘗試的話題,而今年疫情的突然到來無疑給傳統教學模式帶來了劇烈衝擊。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也是一個柳暗花明的絕佳契機。
  • 52歲伊能靜為何會被全網黑?看完最新《浪姐》,我找到了答案
    文/阿斌的糖果屋圖/網絡原創作品/抄襲必究因為一檔綜藝,伊能靜從全網誇到被全網黑。前段時間,伊能靜可謂是被全網黑慘了,不管她說什麼,做什麼,都能夠被網友們抓住把柄並無限放大,然後習慣性地給她貼上一個「討人厭」的標籤。
  • 教學論文範文:高中物理新授課探究式教學模式的研究
    關鍵詞:高中物理 新授課 核心素養 探究式教學高中物理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物理課程要著眼於學生的發展,使學生獲得終生學習的興趣、習慣及一定的學習能力。教學應力求貼近學生生活,通過學生熟悉的現象揭示物理規律,並將其應用於社會生活的實際,即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強調以物理知識和技能為載體,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培養科學探究精神,進而使學生獲得對物理理解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科學探究精神與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 什麼是項目式教學?「讓孩子回歸剛進幼兒園時的興奮」
    什麼是項目式教學?來自全國各地乃至大洋彼岸的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項目式教學、公共表達、兒童性教育等話題,為現場觀眾帶來了一場關於社區兒童教育的思維激蕩。
  • 淄博新體驗提倡的體驗式教學入校園是什麼?
    淄博新體驗提倡學校進入體驗式教學模式。體驗式教學就是通過實踐來認識周圍事物,或者說,通過能使學習者完完全全地參與學習過程,使學習者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教師的作用不再是一味地單方面地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利用那些可視 、可聽、可感的教學媒體努力為學生做好體驗開始前的準備工作,讓學生產生一種渴望學習的衝動。自願地全身心地投入學習過程,並積極接觸語言、運用語言,在親身體驗過程中掌 握語言。
  • 高升教育集團「菜單式」名師送教彌補教學差異
    與以往的教研交流不同,鄧老師和何老師來「送教」是鹽市街小學「點」來的。  記者了解到,高升教育集團本學期開展了「名師送教送研」活動,集團下屬的鹽市街小學和物流港小學都可以從高升教育集團本部高升實驗小學「優秀教師資源庫」中「點廚師」,來做一頓豐盛的「教學大餐」。
  • 不如試試體驗式教學,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想要改善這種現狀,讓孩子快樂學習並且主動積極的去學習,家長可以轉變教學模式,採用體驗式教學。體驗式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情境氛圍和多樣活動真正讓孩子從情感和行為經歷豐富的體驗,切實的體會到學習過程。孩子們能自主感受學習樂趣,激發學習動力。
  • 應讓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成為新常態
    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全國大中小學開啟了一場兩個多月的「全景式」集中線上教學活動。在這場無二選擇的教學模式背後,是教育信息化隱形壁壘的瞬間瓦解。廣大教師從排斥到質疑,再到接納後的積極實踐,最後到經驗積累和自身反思,教學信息化水平也在線上教學的過程中得到大幅提升。隨著各省市陸續復學,我們也看到不少教師「如釋重負」,大有要和線上教學說「再見」的姿態。
  • 黃齡登高時,李斯丹妮齜牙咧嘴
    李斯丹妮用頻繁且大聲的鼓勵,用低起點並不斷小幅提升難度的辦法,讓這兩個人首次找到了說rap的信心。最終,三個人全員晉級。面對張雨綺、王麗坤和袁詠琳,李斯丹妮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給出了完全不同的鼓勵方式。她不僅心態好,而且很會鼓勵人。
  • 左手堅持,右手鼓勵 新東方在線英語老師許盼的陪伴式教學
    無論生活中還是教學中,許盼老師始終"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堅持的力量"。在許多人的刻板印象中,應試英語的教學方式是"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在許盼的鼓勵下,男孩在關注興趣的同時,也不再排斥英語學習,也拿到了理想的成績。許盼認為,鼓勵是人類語言的獨特創意,它蘊藏著超乎尋常的力量。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沒有一個人,無論他如何偉大,地位如何崇高,不是在被讚許的情形下,比在被批評的情形下,更能夠成就偉大的事業",對此她深表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