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面情緒又不能吃,你要那麼多有什麼用?

2021-02-13 LinkedIn

你每天都在「迷茫」,小到午飯吃什麼,大到工作不順利、人生沒目標,你的生活中似乎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負能量」。

但是,負能量這種東西,其實是不能任由其滋生的,你需要了解的是下面這些控制負面情緒的技巧。

領英用戶(LinkedIn Member) Raad Ahmed,LawTrades.com創始人。

你可能很喜歡他,每個禮拜都會鎖定他的電視劇,即使對他不是很熟悉,應該也有所耳聞。


美國最火的情境喜劇之一《生活大爆炸》的主演Jim Parsons,35歲才接到「謝爾頓「這一角色,從此,「大爆炸」在全球爆紅,Jim Parsons也用三座艾美獎證明了自己。


(奪得艾美獎的謝耳朵)

與傳統的「30歲達到的成就決定了後半生」相悖,「謝耳朵」Parsons到接演大爆炸之前都是窮得叮噹響:他嘗試過當一個普通職員,但那對他來說像一個「牢籠」;他演了很久的舞臺劇,薪水低得可憐,還很可能拿不到錢。


(早年的謝耳朵經常在熒幕上打醬油)

現在回想起那段人生,他說「每個人都在為尋找最適合自己的位置而掙扎著,而我已找到了我的答案。這些年,我一直保持著一顆平常心。

現在的你還不到30歲,也許也還在焦慮,焦慮自己的工作是浪費時間,焦慮自己還沒有完成任何對人生有意義的事情,還沒遇上一個好姑娘,也沒去過多少個國家。

你該如何從這種煎熬的負面情緒中走出來呢?

要想獨立地過好這一生,專注於解決問題,而不是遇事只會慌張、抱怨,這才是關鍵。

創造我們各種情緒的(尤其是負面情緒),並不是外界的影響,而是我們內在的想法。

當我們主動逃避Deadline、老闆的緊急郵件等等這種困難情況時,我們就會削弱自律性、傷害自己。


你可以問問自己:

「當我自個兒躲在角落裡沮喪、焦慮時,對解決問題有任何幫助嗎?」

或許可能還真有,但我相信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沒有任何幫助的。

如果一種情緒並不能改變你的處境,那它就是名副其實的「負面情緒」。

當然並不是要讓你杜絕一切主觀感受。如果你確實暫時走不出負面情緒,沒關係,找個角落自個兒好好沉浸一會兒。但是要做好用理性控制情緒的準備。只有邏輯性的審問和陳述才會幫你更好地理解事發的原因。

今天我逃離了焦慮籠罩的陰影。不,應該是我「拋棄」了焦慮,因為焦慮來自於我的內心,而不是外在。——馬可·奧勒留

我從暢銷書作者、TED講師 Tim Ferriss那裡學到了一個非常實用的方法——定義自己的困難:

1. 在A4紙上列出3列。

2. 在頂部寫上你的目標:辭職,創業,去馬爾地夫度假,寫小說……

3. 第一列寫上要實現這個目標,可能遇到的最大困難。

4. 第二列,寫下你準備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5. 第三列,寫:如果失敗了,能不能回到起點重新開始?如果可以的話,給自己規劃好一條可行的路。

當我決定從法學院畢業後不按部就班進律師事務所,而是創辦一家幫客戶匹配律師的網際網路公司時,我就用了這個方法。

我自己發明了一個1到10的衡量等級,如果我創業失敗,我要承受的痛苦和磨難大約為3——重新找一份事務所的工作;如果我成功了,我享受到的快樂和滿足為10(每天都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要戰勝你的恐懼,先得把它給搞明白。——Yoda

恐懼感這件事,只有你願意讓它進入到你的腦海,你才會感受到恐懼。但如果你選擇無所畏懼的話,恐懼就會消失不見。

你可以採用一種「事實假設」的技巧,它是一種通過對接下來發生的事情進行生動想像,旨在練習感恩或者做好最壞打算的做法。

我是這麼做的:

我試著去想像自己的創業公司死掉之後會怎麼樣:也許是下一輪融資沒到位;也許是主要的客戶渠道黃了;也許是跟聯合創始人掰了。

每當我打電話給我女朋友的時候,總有那麼一瞬間,我覺得這可能會是我們之間最後一次的通話。這種感覺讓我對這段感情抱有長久的新鮮感,並且加強了我們二人的關係。

不要被動反應,你應該主動應對。主動應對建立在邏輯思考的基礎上,而被動反應則是最低級的情緒上的衝動。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比動物多了「思考」。

你的「反應」改變不了實際情況,只會在你心裡產生心裡難受得牙痒痒。積極去 「應對」才會幫你克服困難,達成目標。

如何克服負面情緒?這裡有一些建議:

Tip1:一切都會過去

那些你曾以為天都要塌下來的事,其實過一段時間看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遇到任何困難,等三天,72小時內,你會發現事情一定會好起來的。親測有效。

Tip2:把每一天都當成是你生命中最後一天

「時刻提醒自己,人生無常,這是幫助我做出人生重大決策的最佳方法。」  — 史蒂芬·賈伯斯

工作時候,將每一天都當成最後一天,你不會再有拖延,你的效率會飛速上升。

與愛的人在一起的時候,將每天都當成最後一天,你會更加珍惜你愛的人,而不會無謂地鬧脾氣。

要像沒有明天一樣活著,像永遠都會活著一樣學習。

Tip3:擺脫受害者心態

「如果從來就不是我們的錯,我們就不需要為它負責;如果我們不需要為它負責,我們就始終是受害者。」

大部分人都會有面臨這種心態的時候:他們認為自己控制不了自己命運的,是命運的受害者,覺得整個世界都與自己對立。陷入這種情緒是很危險的事情。

這種時候,千萬不要糾纏於一個問題而拖垮自己。

反之,要問自己:我做什麼能克服或解決這個狀況?誰能幫助我?我能從哪得到幫助我解決這個問題的信息?

當你開始著手解決問題,你會感覺良好,整個事情也運轉得更棒。

Tip4:給情緒設定「紅綠燈」

在平時的生活中可以留意自己的情緒狀態,掌握情緒失控的前兆。一旦出現類似「心煩得要爆炸了」、「我覺得呼吸不上來」的情緒徵兆,記得及時處理。

雖然我們無法控制自己的感覺,但完全可以決定接下來應該怎麼做。若要避免陷入情緒的漩渦,方寸大亂,可以在心中設定一盞「紅綠燈」來提醒自己。

例如,開始感到煩悶時,就馬上在心中亮起紅燈,對自己說「停!」後,讓自己冷靜下來。接著進入黃燈狀態,思考自己有哪些解決方法?不同的解決方法能給事情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當你平靜下來時,做出的決策往往也是最為理智的。告訴自己,方法總比困難多。因此,決定了要怎麼做之後,就大膽地將自己切換到「綠燈模式」,開始行動吧。


本文由LinkedIn領英原創翻譯。歡迎更多媒體、企業與組織與我們展開內容合作(請在公眾號回復「赤兔」)。如有問題請聯繫領英客服電話:4000106277。

長按下方圖片,識別圖中二維碼,訂閱每日必讀的職場乾貨。

©2015 領英 保留所有權利

職場爆笑短劇《同事賤笑了》正上演,再不看就out了!


相關焦點

  • 把負面情緒當朋友!用15分鐘提升情緒免疫力
    你要想如果其他的鳥無動於衷,它們不被這隻鳥的負面情緒傳染,那麼樹上所有的鳥都會被你用石頭打下來。所以鳥為什麼這麼警惕?為什麼在群體中會互相傳染和影響負面情緒?關鍵在於他們要生存,所以他們不得不變得非常的警惕。
  • 你常常被負面情緒困擾麼?怎麼釋放和解決負面情緒
    「我總是感到很壓抑,工作和生活都讓我感覺很有壓力…」「為什麼別人都能碰到甜甜的戀愛,我卻總是自己一個人…」「似乎身邊的人都不能理解我,做什麼都不順利…」「我好像總是能碰到很糟糕的事情,這讓我感覺壓抑極了…」……生活中我們可能遇見太多的負面情緒了,壓抑、孤獨、委屈、失落、悲傷……等等.
  • 孩子負面情緒多怎麼辦?巧用「鐘擺效應」,幫助孩子調節情緒
    話音剛落,樂樂便又要大哭起來。樂樂媽媽趕緊打斷道「那你考到了多少分呢?」樂樂委屈地說道「考了99分!」樂樂媽媽一聽很是無奈,隨即安慰道「差一分就滿分了啊,那你也很棒啊!」可是媽媽的話並沒有安慰道樂樂,樂樂還是狠狠地大哭了一通。類似的情況時有發生,在樂樂媽媽看來很微不足道的日常問題,在樂樂眼裡卻成了負面情緒的來源。一、為什麼孩子負面情緒這麼多?
  • 不要讓他人的負面情緒影響你
    現代社會,我們面臨許多壓力,比如生活壓力、工作壓力等等,當許多壓力堆積的時候,我們要學會排遣,不要讓壓力影響自己的心情。當然,當你向其他人傾訴的時候,請不要將這種負面情緒傳遞給其他人,而作為傾聽者,你也不要受到別人影響。
  • 負面情緒對身體影響大 該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
    像快樂、喜悅、開心等屬於正面、積極的情緒;暴躁、憂慮、悲傷、焦急、煩惱等屬於負面、消極的情緒。長期保持正面、積極的情緒能夠使人不斷前進,而長期保持負面的、消極的情緒則會傷害自己的身體。   而負面的情緒則反之,人處於生氣時,交感神經活動會增強,促進腎上腺素分泌增多,而引起冠狀動脈收縮,誘發心絞痛等等。而且人們常說的氣大傷肝這類詞語,也從側面反映了負面情緒的影響。   既然情緒對人體身體健康影響巨大,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調節情緒呢?   1、給自己時間緩衝。
  • 《頭腦特工隊》—解讀正確釋放負面情緒的方法
    《頭腦特工隊》是一部講述有關頭腦裡五種重要情緒的動畫片,這些情緒分別用不同顏色的情緒小人代表喜悅、悲傷、恐懼、憤怒和厭惡,他們掌控著我們的大腦,影片中從一戶家庭剛出生的小女孩萊莉的微笑開始,快樂的情緒小人一直引導其它情緒小人要開心,但凡有不開心的情緒出現她都會想辦法去阻止,因為她認為開心才是我們追求的幸福生活。
  • 孩子的情緒改變,也許是在表達「負面情緒」,正向引導很重要
    那麼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的時候,往往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呢?下面就帶各位家長一起了解一下。 小孩出現負面情緒會有什麼表現? 當小孩出現負面情緒後,他們會通過一系列的舉動,來表達自己的這種情緒。所以家長會認為自家孩子,可能是出現了一些問題,但並不會往這方面想。
  • 孩子常陷入負面情緒?了解「鐘擺效應」,幫孩子走出負面情緒陷阱
    負面情緒,其實對孩子的成長有非常大的影響,如果說家長沒有正確地引導孩子走出負面情緒,那麼會導致孩子因此陷入更加嚴重的狀態當中,甚至對人格的成長會有一定程度的扭曲。
  • 面對負面情緒應該怎麼做?——我想安慰你,陌生人
    生活中難免有負面情緒的時候,每個人都有很喪的日子,這是無可避免的,也是無從避免的。我沒有任何立場告訴你,這有什麼大不了,讓你放寬心,忍住不要哭。我只能告訴你,幾條讓人心情變得好一點的方法。記住,不管你有多難受,不開心的事情就在那裡,不是你一直難過就能解決的,你能做的,只有收拾好心情,面對它!一、讓我們先忘掉煩惱要不要記日記呀,把這件事情詳細地記錄下來,不要胡亂找別人傾訴哦,別人不可信,這以後可能會成為那個人攻擊你的把柄。寫完日記基本上就沒那麼難受了,也不想再把事情告訴別人了,很有用哦!
  • 與負面情緒做「朋友」
    其實我非常反對用感性和理性這種粗糙的二分法來理解和描述一個人。這種分法的不合理之處在哪裡呢?情緒和感受其實是人類進化出來的非常高級的決策工具,我們決策是離不開情緒和感受的輔助的。屏蔽情緒來做決策,簡直是荒謬。拿我租房子這件事來說吧,事情的起因是我因為在家裡工作深受打擾,沮喪、疲倦,還有一肚子怨天尤人的情緒,這些都是負面情緒。
  • 成年人的崩潰,從戒掉「負面情緒」開始
    誰說非要面對問題了,逃避就不行麼?」生活裡,我們總是試圖壓抑自己的負面情緒,認為負面情緒無法示人。但往往負面情緒沒見好轉,還產生了內疚、自責的情緒,讓自己的心裡秩序更糟糕。負面情緒真的那麼壞嗎?如心理學家武志紅所說,負面情緒和正面情緒一樣是人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該被接納。每個人都有陰影,正因為負面情緒的存在,正面情緒才有意義。接納自己的負面情緒,允許自己偶爾有不好的樣子,是一種高級自愛。
  • 孩子有負面情緒家長該怎麼辦?
    ,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發脾氣時,很多父母都習慣或是苦口婆心、或是崩潰的質問:「道理都跟你講爛了,你怎麼還是不聽?」在孩子情緒激動時講大道理,是教育孩子最大的誤區,如果你曾嘗試過和一個孩子講道理,你應該會明白那是一種多麼糟糕的體驗,因為從科學角度講,孩子3歲前,給他講道理其實是根本沒有用!
  • 負面情緒是身體的最大殺手
    我們不知道,所有的負面情緒,比如:委屈、憋屈、壓力、全都累積在身體裡,終有一天,一場免疫風暴,就能帶走人的性命。別等到來不及時,才想起,我們本該好好珍愛自己的內心。因此,懂得愛自己,不僅僅是住最好的房子,吃最精緻的佳餚,忠於內心,超越自我,而是你比誰都能更關心自己的情緒,比誰都更敏銳的察覺身體發出的信號。
  • 孩子總陷入「負面情緒」,了解「鐘擺效應」,讓孩子脫離負面效應
    所謂的鐘擺效應,就是人的情緒要不斷地在兩個極端之間搖擺,這樣才能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當一個人長期處於負面情緒時,偶爾的一次積極情緒,可能就會讓他不知所措;同理,當一個人長期處於積極情緒時,突如其來的負面情緒就會讓他的心理防線完全崩潰。
  • 管理層有負面情緒?如何看待,疏導?
    ——————這是文知非的第23篇原創文章——————負面情緒其實是每個人都有的,有負面情緒的管理層也挺多的,可能中層管理的負面情緒要比高層管理多一些。那作為中層管理或者小管理的上層,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如何幫助他們走出負面情緒?
  • 不傳播負面情緒,是一種美德
    我想起以前園裡的一次教玩具製作備賽經歷,那次時間還比較寬鬆,合作的人也多。但是在合作中,有位搭檔卻愛抱怨,一會兒說這樣不好,一會兒又嫌那個沒有創意。若是加班,則抱怨工資太低,工作太累,一個「煩」字時刻掛在嘴上。困擾在這樣的負面情緒中,讓人有一種煩躁和壓抑感,連空氣都覺得有些沉悶,整個過程感覺勞累又低效。
  • 解讀《頭腦特工隊》:孩子的負面情緒也有積極意義!
    在電影的結尾,萊麗腦中的記憶球不再僅僅具有單一的顏色了,而是多個顏色交互混雜,也就意味著多種情緒的交錯。人生本就是這樣——隨著個人的不斷成長,情緒也有所發展並日漸複雜。父母應該要做的就是陪伴他們,接納他們的各種情緒,教會他們如何更適當地處理負面情緒。
  • 負面情緒爆棚?可能只是你的思考模式有問題
    裡面講一個心理學家團隊做了大量的試驗對比,最後得出的結論是,人們對世界的認知從根本上傾向於負面影響(Our view of the world tends to tilt towards the negative)。研究人員發現人的腦子好像更適應於尋找負面信息,並陷在負面情緒裡持續更長時間。即使出現正面信息,人的負面情緒也很難轉變過來。 好像真是這麼回事兒。
  • 家有愛哭鬼怎麼辦?利用「鐘擺效應」,讓孩子告別負面情緒
    寶寶因為這些事情哭、甚至拳打腳踢,試圖以此左右你的行為,其實是他認知發展的結果。當孩子還不會說話,還沒發展出理解別人情緒的能力的時候(18-20個月以前),用生氣和憤怒來嘗試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無可厚非, 這也是孩子的自我意識覺醒,自己的領域一旦被侵犯,就會有與生俱來的防守意識。
  • 「你什麼情緒,就什麼命」:控制好情緒,才能有好人生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有一個理論:人生中10%的事件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 ,而另外90%則是由你對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很多時候,我們的生活一地雞毛,糟蹋透頂,事業上萬般不順,往往就是因為不能控制好情緒,對所遇到的事處置不當所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