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面情緒爆棚?可能只是你的思考模式有問題

2021-02-07 一枚大叔

今天看了一個Ted演講,是關於如何從負面情緒走出來。裡面講一個心理學家團隊做了大量的試驗對比,最後得出的結論是,人們對世界的認知從根本上傾向於負面影響(Our view of the world tends to tilt towards the negative)。研究人員發現人的腦子好像更適應於尋找負面信息,並陷在負面情緒裡持續更長時間。即使出現正面信息,人的負面情緒也很難轉變過來。

好像真是這麼回事兒。比如我爸和我媽鬧彆扭的時候,他們會幾天不說話,各自陰沉著臉,雖然中間活潑可愛的孫子偶爾會讓他們舒展一點兒容顏,但是很快,他們又陷入以前的負面情緒中。媳婦兒跟我鬧彆扭的時候,通常也是一兩天不願意跟我說話。怪不得有本書叫《悲傷逆流成河》。

基於這個發現,心理學家提出,如果想要從負面情緒裡頭走出來,我們需要刻意的去訓練自己,讓自己去更正面積極的思考和發現問題。(So people have to work to see the upside. This takes effort.)

以往的很多辦法是注重讓我們發洩自己的情緒,把自己從負面情緒中擺脫出來。其實,談論和發洩自己的負面情緒,雖然能減緩自己的壓力,但並不能讓你的情緒走向正面,只是讓你的情緒不至於過分負面而已。所以發洩完的典型狀態可能是感覺自己輕鬆了,而不是變得高興了。

但是,如果我們能更加專注於生活中更加美好的事物,或者換種更積極正面的方式思考問題,效果可能會更加明顯。比如上期日更營中搞過一次小活動:記錄自己30個開心的瞬間。原本沒想太多,但寫完之後發現,回想和記錄樂觀情緒這件事本身就能讓自己的情緒慢慢變好,就像是一個把情緒撥向開心的開關。或者同樣是媳婦兒吼你,你既可以理解為她脾氣不好,然後挺生氣;或者也可以理解為她對你要求高,希望你更好而不是放任不管,然後暗自偷樂。雖然正面情緒不像負面情緒那樣容易沉溺其中,但通過訓練和強化,也能夠形成正向思考的模式,從而更多的產生正面情緒。

同樣的事情可以產生不同的情緒,我們可以通過練習和調整思維模式,讓自己增加產生正面情緒的機會,這可能比消除負面情緒更有用。

畢竟,你的關注點在哪裡,你可能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相關焦點

  • 不要讓他人的負面情緒影響你
    當然,當你向其他人傾訴的時候,請不要將這種負面情緒傳遞給其他人,而作為傾聽者,你也不要受到別人影響。我有個讀者曾經給我講過她以前受到其他人負面情緒影響的事例。她和她朋友非常要好,兩個人經常在一起玩耍、聚餐等等,可是,兩個人不一樣的是她朋友的婚姻生活不幸福。作為朋友,她經常聽到對方的家庭生活。
  • 你常常被負面情緒困擾麼?怎麼釋放和解決負面情緒
    但很多時候,現代生活中的問題,絕非像躲避一隻猛獸那麼簡單直接,所以有的時候,負面情緒可能會過度(負面情緒是善意的,但它們並不是那麼聰明),在一些不必要的情況下,負面情緒可能也會警惕起來來提醒我們。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告訴負面情緒:「你好,負面情緒,我知道你是為了我好,在提醒我注意危險,我已經收到你的提醒了,不過,我現在很安全,請放心,我會照顧好自己,謝謝你的提醒。」
  • 項目經理如何面對和處理負面情緒?
    項目經理是不可以讓自己負面情緒爆棚的,因為這不僅影響自己更影響團隊。小編一直希望自己在團隊中的作用是帶給大家陽光,協助所有需要我幫助的成員。希望通過自己的力量去感染別人,在工作中也要求自己時時刻刻保持中立。對事兒不能急躁;對人不能有任何預判;評判人和事不帶任何個人情感。希望團隊中的每一個人都好,希望他們做他們想做的一切,不要委屈了大家的心。
  • 負面情緒又不能吃,你要那麼多有什麼用?
    」現在的你還不到30歲,也許也還在焦慮,焦慮自己的工作是浪費時間,焦慮自己還沒有完成任何對人生有意義的事情,還沒遇上一個好姑娘,也沒去過多少個國家。你該如何從這種煎熬的負面情緒中走出來呢?要想獨立地過好這一生,專注於解決問題,而不是遇事只會慌張、抱怨,這才是關鍵。
  • 教你怎樣將負面情緒轉化為正面情緒
    今天,我聽到這樣的一句話:遇事喜歡抱怨的人不可能生活幸福,知足常樂努力拼搏有平常心的人,無論貧富都幸福是嗎?這其實是人的心態問題,我來分析一下。大家有聽過半杯水的故事嗎?桌面上有半杯水,有人會抱怨「啊,怎麼只剩下半杯水了?」
  • 可能只是你的看法有問題
    作為一位認知心理學家,詹奈斯·維荷爾(Jennice Vilhauer)的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幫助來訪者認識到自己的思維模式,讓他們對自己有更清晰的了解,從而幫助自己做出更好的選擇。03 消極的核心信念假設你的核心信念是「我不討人喜歡」,你去參加一個聚會,有 10 個人說:「很高興見到您。」而有一個人說:「我沒想到你會在這裡」。你很可能會只專注於那條和你的核心信念相符的評論,並開始思考,產生各種想法。
  • 與負面情緒做「朋友」
    「我老公也是一個很理性的人,遇到問題第一時間想解決辦法而不是抱怨。但是太理性的人也不太好,因為缺少感情色彩,比較容易忽視情感上的共鳴。」這條留言激起了我討論一個問題的興趣:第一時間尋找解決辦法,是不是意味著感受不重要呢?理性和感性是對立的嗎?負面情緒的價值在哪裡?
  • 我們之所以有太多負面情緒,只因為我們太希望且堅信能夠改變別人
    今天想和大家說說負面情緒的根源,我的結論是,我們之所以有太多負面情緒,源自我們太希望改變別人了。 首先想請大家試著回答下面幾個問題,不用說出來,只是心裡給出答案就好: 1、你覺得人性是善的還是惡的? 2、你覺得人生是受苦的還是享福的? 3、你覺得自己人際互動是向外的還是向內的?
  • 別讓你的負面情緒影響了你對自己負責
    01負面情緒是你受害的起源《莊子·山木》篇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使船行駛的非常快,就在這時,對面來了一艘船,眼看兩艘船就要相撞了。我們很多時候喜歡把自我的責任一分為二,一邊是我的責任,我的問題,我的錯,另一邊不是我的問題,是別人的錯,是老天的錯。當讓對方來決定你生命的價值,就好比這條船一樣,你的情緒取決與這條船上有人與否,這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是將自己人生的主動權交予他人,這時候你的那些負面情緒被無限放大,最終變得無法把控。
  • 「你不是思考,你只是想太多」
    在遇到困難,尤其是遇到從未有過的困局時,你的大腦是會秩序井然開啟思考通道還是當即陷入一片混亂、任憑情緒和簡單的好惡做出判斷?在與人有觀點上的分歧時,你是會意識到自己的思考可能存在盲點然後耐心聽取對方意見,還是立馬覺得:憑什麼你要否定我啊,本寶寶不開心……但是似乎也很難說服別人?
  • 管理層有負面情緒?如何看待,疏導?
    ——————這是文知非的第23篇原創文章——————負面情緒其實是每個人都有的,有負面情緒的管理層也挺多的,可能中層管理的負面情緒要比高層管理多一些。那作為中層管理或者小管理的上層,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如何幫助他們走出負面情緒?
  • 掌握4個關鍵詞,擺脫職場負面情緒,做一個成熟的職場人
    情緒是每個人正常的身心反應,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大量體驗著喜怒哀樂的情緒,管理得當會對我們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而管理失當,也會影響學習、工作和生活。4個關鍵詞,助你駕馭和管理自己的職場情緒。
  • 如何正確處理負面情緒
    我們長大之後,難以意識到幼兒時期內化的潛意識,體內的胜肽會形成一種模式,在你的人生中自然而然地做出反應。比如,有的人會像祥林嫂一樣,逢人就哭訴自己的痛苦遭遇,或者喜歡在朋友圈裡發一些很負面的信息,這種人就是習慣了扮演受害者的角色,它的「痛苦之身」對一種名叫「全世界都在害我」的胜肽上癮了。也就是說,我們之所以會經歷各種煩惱和痛苦,是因為我們的「痛苦之身」需要這種「胜肽」,它甚至會製造時間來釀造痛苦。
  • 如何從錯誤中反思並擺脫負面情緒?
    2.快樂是能量,需要儲存起來以戰勝負面情緒。 3.犯過的錯誤無法代表你,現在的你才是真正的你。 史丹福大學傳播學教授克利福德·納斯(Clifford Nass)表示:「負面情緒的消化往往需要更多思考,與正面情緒相比,負面信息的處理更為深刻。因此,比起快樂的事情,我們傾向於對不愉快的事件進行更多的反思,並用更嚴重的詞彙來形容它們」。 人的大腦需要時刻保持警惕,以防止自身陷入潛在的危險。這種警惕性的一部分就來源於我們能夠記住過往不愉快的經歷和危險的後果。
  • 孩子的情緒改變,也許是在表達「負面情緒」,正向引導很重要
    一開始,老張以為孩子是長身體,所以覺得孩子這麼吃,也沒有多大的問題,反正能夠被消化吸收。 但好景不長,隨著孩子的這種暴食,體重上漲了很多,這才讓老張意識到,問題可能並沒有這麼簡單。 於是老張趕忙帶孩子前去了醫院,想看看孩子是不是在某些方面出現了問題。
  • 負面情緒是身體的最大殺手
    情緒像水,穩定的情緒是涓涓細流,滋養萬物;不穩的情緒,則是咆哮波濤。人們只喜歡好的情緒,比如快樂,而把負面的情緒比如悲傷、恐懼壓抑下來。我們不知道,所有的負面情緒,比如:委屈、憋屈、壓力、全都累積在身體裡,終有一天,一場免疫風暴,就能帶走人的性命。別等到來不及時,才想起,我們本該好好珍愛自己的內心。
  • 孩子有負面情緒家長該怎麼辦?
    ,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發脾氣時,很多父母都習慣或是苦口婆心、或是崩潰的質問:「道理都跟你講爛了,你怎麼還是不聽?」看到這相信有很多家會感同深受,因為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欠缺經驗,面對孩子鬧脾氣,可能存在一些誤區會採取錯誤方式
  • 別再壓抑你的負面情緒!心理研究:多愁善感的人其實身心比較健康
    事實上,悲觀和樂觀只是人們面對人生的不可預測性時,採取的不同動機取向,各有優勢,沒有好壞之分。 採取立刻卻只是暫時緩解焦慮的行動,只會阻擋我們面對自己真實的情緒。如果無法意識到焦慮背後到底是什麼,這種焦慮就永遠得不到解決。也就是說,一旦觸發了情景,就會感到焦慮。 因此,焦慮是富有深意的。如果反覆為同件事物焦慮,或是經常產生不明不白的焦慮,這是在提示你還有未完成的願望,或是沒解決的問題。
  • 如何「控制」情緒? | 你的情緒永遠不會左右你,它們只是幫助你保持平衡的有用工具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某一個時刻,也許是憤怒,也許是緊張,也許是恐懼——大腦一片空白,短暫失去了思考的能力,放任自己做出一些非常愚蠢的事情。所以我們花了很多時間試圖去控制情緒,也會試圖避開那些讓我們產生某些負面情緒的人和事。你不想和「有毒」的人在一起,也不想和「觸發」你負面情緒的事物在一起。 但,周圍的人和環境真的是我們產生感覺和情緒的原因嗎?
  • 解讀《頭腦特工隊》:孩子的負面情緒也有積極意義!
    這部電影是圍繞著兒童的生活情緒而展開的,揭開了關於兒童情緒變化的神秘面紗。這對於我們家長如何認識兒童的情緒有很大的幫助。比如,通過這部電影,我們能對憂傷這類負面情緒有更加客觀中立的新看法。一、負面情緒真的一無是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