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泉州端午習俗唆囉蓮 踩街隊伍走街串巷入戶祈福(下)
你還了解哪些特色習俗呢?上期泉州端午習俗唆囉蓮 踩街隊伍走街串巷入戶祈福(上)泉州民俗專家吳燦雙為大家介紹了泉州端午特色習俗,採蓮本期泉州民俗專家吳燦雙繼續和大家分享具有閩南地方特色的端午習俗。「賽龍舟」的前期準備則是從四月初一起鼓。人們就早早扛著龍頭沿溪邊來到筍江(泉州市鯉城區筍江)預測當年大水的位置。這項特色習俗則稱為「試江水」,「或稱試龍舟水」。吳燦雙說,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為紀念戰國時期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抱石投江自沉。
-
雕龍頭 制龍船 做樂器,泉州78歲巧手老人了不得
80釐米嗦囉嗹龍頭 他花3個月雕出來在鯉城聚寶社區,不少老人提起2006年重新組織起來的嗦囉嗹遊街盛況都激動不已。「這是泉州的傳統,也是我們小時候的記憶,大家都非常歡喜,擺供桌迎神明求平安,這是我們鄰裡之間的盛會。」社區老人王大爺說。
-
雕龍頭 制龍船 做樂器 78歲巧手老人了不得
■早報記者 陳玲紅 莊麗祥 文/圖 泉郡後山宮裡的嗦囉嗹龍頭已經接受香火14年了,不少信徒會去那裡祈福。78歲老人李金針便是這尊龍頭的雕刻者,也是14年前為社區重拾嗦囉嗹遊街盛況的發起者和組織者。 李金針從小喜歡做手工活,中學時代便參加過全省的航模製作大賽並拿獎,結婚前自己製作家中所有的家具門窗,退休後潛心鑽研手工,雕刻龍船模型。
-
龍船激蕩浪裡波 央視紀錄片《扒龍船》創作側記
鄉中河道狹窄多彎,有端午節扒龍船的習俗。在疊滘,「龍船競渡、明興清盛」,龍船賽已有400多年的悠久歷史。「扒」是粵語發音字,扒龍船也就是划龍船的意思。所以龍船賽逐漸演變成為人們在端午節這個中華傳統節日裡面最重要的活動。
-
「泉州味」裡的別樣端午
古風承千年 粽香飄兩岸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泉州市保留著包粽子、戴香囊、賽龍舟等傳統端午習俗。圖為泉州市刺桐幼兒園的老師教幼兒們縫製香囊,一起感受傳統節日氛圍。(林勁峰 攝)泉州網6月26日訊(記者 許雅玲)泉州是「活著」的古城,也是著名僑鄉和臺灣漢族同胞主要祖籍地。昨日端午佳節,傳承千年的民俗文化在泉州城鄉原生態保留呈現,香噴噴的粽子禮包情暖兩岸;在疫情常態化防控和創城創衛的背景下,志願者走上街頭守衛家園……這些共同演繹了「泉州味」裡的別樣端午。
-
鯉城舉辦「新時代 新鯉城 新風尚」2019年首屆「尾牙」市民嘉年華
1月20日,「新時代 新鯉城 新風尚」2019年首屆「尾牙」市民嘉年華在府文廟廣場舉辦,活動吸引了近千名企業員工和市民群眾前來參加,現場人山人海,氣氛熱烈。泉州花燈、江加走木偶頭、李堯寶刻紙……在特色表演區,非遺項目傳承人各展所長,展示非遺技藝,讓現場觀眾目不暇接,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無法抵擋非遺技藝的魅力,紛紛駐足觀看;在美食品嘗區,每個攤點前都被圍得水洩不通,牛肉羹、四果湯、海絲金鳳湯圓等閩南特色小吃讓現場觀眾一飽口福,滿足味蕾。此外,活動現場還設置互動小遊戲等區域,吸引了眾多市民參與體驗,加油吶喊聲此起彼伏。
-
紀錄片《扒龍船》端午登陸央視
本報訊 (記者郝天韻)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農業農村頻道將於6月25日晚10點推出「鄉土中國」系列紀錄片《扒龍船》,全面展現龍船文化,詮釋新時代龍船精神。 據了解,紀錄片《扒龍船》採用全紀實的方法,通過對「疊滘龍船漂移」賽事的真實記錄,講述龍船文化傳承的故事。
-
閩偵探 | 你絕對想不到,在閩南過中秋可以多有意思!!
眾所皆知,閩南地區有著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在中秋這天自然也有著與其他地區不一樣的慶祝習俗,有些習俗現在雖然已逐漸被人們淡忘,但卻是非常值得我們回味和追憶。一起來看看吧,閩南的這些中秋習俗,你都知道幾個呢?
-
泉州鯉城6位阿姨用閩南語「快板」 唱響易俗新風
「閩南婚娶歹習慣,酒桌筵席大量辦;女方聘金幾十萬,沒錢娶某真怨嘆!」「男女雙方如甲意,相甲登記旅遊去,婚事簡辦好主意。」 近日,在鯉城臨江街道伍堡社區公園,伍堡社區民俗文藝隊的6位阿姨,身穿旗袍,手拿響板,即興表演起閩南語「快板」。快板的句子琅琅上口又簡單有趣,令人忍俊不禁。
-
了解歷史,了解文化,了解【閩南泉州習俗】泉州的宗族關係及稱呼
大家好,我是wumingdong今天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閩南泉州的宗族關係及稱呼。想了解更多的閩南文化習俗知識歡迎大家評論告訴我,感謝!!!眾多同姓的家庭(包括直系血緣親屬和旁系血源近親),奉一位共同的祖先,聚族居住在一處,這就是宗族(亦稱家族)。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農業農村頻道,端午節推出紀錄片《扒龍船》
《扒龍船》預告紀錄片《扒龍船》採用全紀實的方法,通過對「疊滘龍船漂移」賽事的真實記錄,講述龍船文化傳承的故事。影片從慶雲隊、東勝東隊兩支互為競爭對手的傳統強隊備戰比賽說起,串聯龍船鼓樂、龍船飯、修船師傅等疊滘龍船故事,為觀眾全方位、多角度還原了這項延續多年的經典賽事,讓觀眾深入體會「疊滘龍船」的獨特魅力,感受傳統文化的新光彩。
-
泉州中元節普渡習俗
在閩南一帶,中元節被稱為鬼節,農曆七月初一鬼門關要「開門」,七月三十要「關門」,而在這一個月的時間內,大家都要輪流做普渡,敬祭亡魂,互相宴請,據說是請的人越多越好。泉州民間鬼魂崇拜的習俗中,比較典型的當為敬祭亡魂的「渡」,它是揉合農曆七月十五日道教中元節和佛教盂蘭盆會而形成的民俗節日。在泉州有句俗語是「七月半祭祖」,這其實是人們對逝去先輩們的一種祭奠和表達哀思。每到中元節這一天,也有的在農曆七月選一天,人們以雞鴨魚肉、糖餅水果,甚至全豬(閩南語俗稱神豬)等供品祭祀先人,在門前路邊燒紙錢放爆竹普渡孤魂。
-
泉州街頭設立愛心茶的,是泉州一代名醫的後人,土筍凍一絕
接著分享我的泉州行。泉州又稱鯉城、刺桐城,是我國著名的僑鄉和臺胞祖籍地。這裡是「世界宗教博覽會」,各種寺、觀、院、堂等古建古蹟遍布古城。老闆陳建國是一代名醫吳亦飛的後人,是泉州老範志第八代孫。老範志是泉州著名的中藥老鋪號,吳亦飛是創始人,藥鋪製作的範志神曲茶,對症中暑腹瀉痢疾,具有神奇療效。
-
閩南絮語:泉州,絲綢之路上的滄海遺珠
【食在泉州】民以食為天,說說泉州的小吃,畢竟吃飽了才有力氣玩嘛~ 泉州的飲食之豐富,從《舌尖上的中國》攝製組在閩南地區考察了半年之久也能猜出個一二來。「古早味」從泉州這片沃土起源,隨之擴散到臺灣和東南亞地區的華人圈,我想你看完下面的文字,一定能讓你對泉州的美食更加垂涎欲滴。
-
包粽子、看大戲、品文化……這個端午約會泉州
□記者 黃寶陽 通訊員 王娜豔「五月節」習俗多泉州完整保留和傳承了眾多傳統習俗、民俗、節慶,端午節就是其中之一。掛「五端」、包粽子、吃粽子、做麥粿、煎(食+追)、賽龍舟等是泉州傳統的端午習俗,要感受濃鬱的端午氛圍,這個端午節要留在泉州。
-
世界唯一龍船漂移紀錄片將震撼上線!
扒龍船、彎道漂移/煲龍船、龍船飯......「世界唯一龍船漂移」紀錄片《扒龍船》,6月25日端午節當天首播!疊滘龍船,世界唯一龍舟,粵語稱之為「龍船」,而「划龍舟」則叫「扒龍船」,這就是紀錄片《扒龍船》片名的由來。
-
第三屆閩南童謠大賽 小導遊閩南語講述開元寺傳說
豐澤區閩南童謠大賽中,幼兒園的小朋友的表演萌態百生 閩南網5月28日訊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來到的是開元寺,傳說這裡原來是一片桑林,由黃守恭所有……」舞臺上 昨天上午,來自鯉城區小學的12名小朋友,用地道的閩南話,帶大夥遊歷古城泉州的景點,講述古城故事。這是鯉城區婦聯聯合區文體新局、區教育局舉辦的一場鯉城區少兒閩南語講古大比拼活動,鯉城區委常委、教育工委書記、婦兒工委主任費森平出席活動。
-
泉州府徒步|擁抱鯉城,擁抱熱愛的一切!
這一股股新生力量,正默默地發揮各自所長,以「古」創「新」,將泉州的寶藏散發無限魅力~此次的《擁抱鯉城》徒步,在訪古尋蹤、探尋泉州文脈的同時,也藉此帶領著大家來到「鄰居家」的實體空間串串門,古城裡的城勢共生,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在此感謝未來有印提供的海報印刷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