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 大至樂
圖片人物 | 賀小帥
作曲:賀小帥
簫:賀小帥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賀小帥老師根據詩經裡的方位詞作曲的系列作品一《東門》。
清幽淡遠的簫聲仿若從三千年的時空隧道飄然傳來,宛若在水一方的伊人,讓人著迷,情不自禁去一探究竟。那裡河水潺潺,鳥兒啼唱,我看到人們穿著葛布粗衣,採集野菜,狩獵野獸,有女遠眺盼夫歸,青年男女懷春幽會,鼓樂迎親嫁娶,一派歡暢。
三千年前,在地球上,絕大多數地方還是原始蠻荒狀態,而我們的先人,就已經用今天我們能懂的語言文字,把酸甜苦辣的生活譜寫成一首首詩,讓我們這群面對各種壓力的現代人嚮往著詩和遠方。
文學是人類的時光機,而作為中華民族第一部詩歌集——《詩經》,是一條長達三千年的幽深時光隧道,勾連古今,傳遞著先人的信號。那幽幽之光讓現今的我們得以窺見他們的喜怒哀樂,生活風貌。
東
《詩經》中有許多方位詞。經考察發現,即使是最簡單的方位詞,也是被特定的文化薰染過的。這些詞的背後積累著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細節。
/
東
與
太
陽
/
太陽在古代人的心目中是個神聖的事物,它給世間萬物帶來了溫暖、光明和成長。《東君》中對太陽神的讚頌,夸父逐日的傳說,都顯示出中國古代人,對太陽的喜愛和崇拜。而東方正是太陽升起的地方,其實,又何止是太陽,日月星辰似乎都是生長在東方。塵世間的一切光明,即使是最微弱的星光和最燦爛的太陽,都來自於東方。所以在古人心底,東方自然是個尊貴、神聖而溫暖的方向。/
東
門
/
《詩經》中有五首詩直接提到東門,它們主要來自鄭風和陳風。《詩經》中為什麼總是出現「東門」,專家學者認為,「鄭城西南溱洧之所經流,唯城東門無水耳,故城東門皆民人所居。」當時周代各國的建築大多是東西向布局,東門為正門 。百姓們主要居住在城的東部區域,出入自然是以東門為主。一切似乎都順理成章,東徵只是敘述了事實。
為什麼五首東門詩無一例外的都寫的是愛情?
為什麼《衛風·碩人》中「東宮之妹」的東宮住著太子,而不是西宮?
為什麼「採葑採葑」要在「首陽之東」,而不在首陽之西?
為什麼「主人家」叫「東道主」,「好女婿」叫「東床快婿」,「請客」叫「做東」?
此時的方位詞「東」已不再只表示方向,而是隱隱約約的帶著某種文化的印記。雖然它還仍然準確地為人們指引著方向,但在無意識中已經與人們的表情、情緒有了關聯。
/
東
與
春
/
春天是萬物蠢動、萬象更新的季節。《廣雅》云:「東、風,動也」。「東」因為「動」,和春天發生了關係。「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清晨是一日之中陽氣初起的時候,而春天正是一年之中陽氣初起的時候,春天是一年中的清晨,陽氣漸漸升起,點亮了清晨,也孵化了春天。「東」因為「陽」,和春天發生了關係。《淮南覽冥》一書中的注說:「東風,木風也」,是它吹開樹木百草;「東風解凍,蟄蟲始振」,是它驚醒了鳥獸魚蟲。東風當然不止是在春天,但在中國文化中,東風似乎只代表春天。所以,「東」因為「風」,和春天發生了關係。「少陽者,東方。東,動也,陽氣動物,於時為春。春,蠢也。物蠢生遁動運」,《漢書·律曆志》對其作了最好的詮釋。東是個充滿陽光和溫暖的方向,所以人們總愛仰望天穹的東方;東是一個洋溢著活力和春光的方向,所以東邊的土地總讓人嚮往;東是個充滿悸動和愛情的方向,所以東門比起西門、南門、北門,更讓戀人們垂青。
海報設計:非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