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文玩圈和收藏圈很接近,幾乎無法區分。真正懂得收藏和文化的能有幾人?真文人俗中見雅,假文人雅中顯俗,到頭來化作南柯夢一場,都是為別人作嫁衣裳。
感慨了幾句不著四六的廢話,今天小編要帶大家領略一下真正的文化,混跡文玩圈這麼久,小編第一次感到,文化人玩的才是文玩,其它的應該都叫民俗,真正的文玩其實還應首推筆、墨、紙、硯。
在文房四寶中,小編認為最能體現文化氣息的當屬硯臺,聽起來挺神秘,其實啊,它就是一塊石頭。史上最有名的硯臺有「四大名硯」的稱號,有人說排名有先後,小編認為那絕對是瞎胡扯,就好比,你能說清四大美女哪個最美嗎?
四大名硯是這樣的,端硯、歙硯、洮(tao)硯、澄泥硯,前三種是石硯、澄泥硯是一種硬質陶。
大家都是石頭,天下的石頭上萬種,為啥石英巖不能躋身硯臺行列?這就和早期硯臺的功用有點關係了,話說周宣王時期有個叫邢夷的人,有一天他畫畫之餘,去河邊洗手,無意間撿到了一塊松碳,弄得滿手黑,難以洗掉,於是松煙墨橫空出世。
這樣的故事你說有就有吧,可以讓傳說更加立體,小編覺得,墨的出現是歷史的產物,而硯臺的出現,則是文化與功用共同作用的結果。
硯臺的功用很簡單,就是研墨,其實用啥研墨,效果沒有什麼不同?
真的是這樣嗎?
這就涉及到了物理知識,我們知道物體所受的摩擦力等於正壓力乘以摩擦係數,即F=μ×FN,各種石材的摩擦係數是不同的,而且對於碳這種材料,過大或者過小的摩擦係數都不一定達到理想效果,而那些著名的石材才脫穎而出,質地上即平滑又耐磨,研墨出的墨即細膩又均勻,最終成為名硯。
小編認為這只是其中一個原因,還有一種文化上的原因,製作硯臺的步驟中,最重要的一步永遠是雕刻,這才是價值所在,即便是一塊剛採出的石料,在雕刻大師手裡也會升值百倍,這才是硯臺作為文玩之首的精髓,而各大名硯的材質無疑都是適合雕刻的,這就是天選之子,即結構緻密、又易於雕刻,這就是為什麼都些人告訴你選原材料時,儘量選擇敲擊有銅音的緣故。
現代硯臺的收藏價值怎麼樣?
說著說著又說到俗事上來了,沒辦法,大家都關心這個不是嗎?
民國以前的硯臺就可以稱做老硯臺了,老硯臺貴,這是大家印象中的概念。
其實硯臺的價值並不在於老,而在於材料和雕工,老坑材料要貴一些,至於什麼是老坑料,並不完全是字面上的意義,坑口老是其一、材質佳是其二、廣泛認可是其三,在現代大型工程機械的作用下,人們轉而更喜歡老坑中的料子,其實基本區分不出來,都是噱頭。
另外雕工好的價值貴,純手工的價值高,雕的好與壞不是任何人都能看出來的,本來一塊素硯價值不錯,雕了之後可能價格反而降低了,雕得好的價值會上升百倍,好的雕工是方寸之間見天地,既有畫風又有意境,文雅中透著閒適,精緻中反襯威嚴。
現在硯臺雕刻已經被國家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傳承人的作品應該都不錯,如果能收藏到他們的作品,也是不錯的選擇,不用非要追求古硯。
未來硯臺的投資價值怎麼樣?
那還用問嗎,好東西肯定會升值啊,各大名硯的原料礦都越採越少,從原料這個角度講,未來都會或多或少的有一定升值空間,但作為投資來講,行外人還是要慎重,除非你能買到知根知底的好東西,否則就當個看客也不錯,你們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