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硯臺使用的小玩意,還真好看

2020-12-25 南山漆粟

估計各位讀者老爺都或多或少寫過毛筆字,各位中肯定有對著一個工具熟悉的也有不熟悉的,今天我們來講講「硯滴」。

宋代趙希鵠的《洞天清錄》也記載:「古人無水滴,晨起則磨墨,汁盈硯池,以供一日用,墨盡復磨,故有水盂。」古人以水研墨,染墨濡筆,硯臺旁邊的案頭遂置一物儲存清水, 以便不時之需,此件小物因此被喚作「水丞」,也叫「水盂」, 玲瓏細巧、盈手可握,卻不甚張揚。

水盂

陳舊的流傳,一定有著百轉千折的美,傳世收藏品中,三國時期的水丞則為最早,壁腔上多穿孔結繩,便於從缸中舀水,純為實用。最遲在東晉時期,就出現了多種形狀的水丞。如杯蓋一般闊口的水丞, 古人用它往硯臺中倒水的時候,往往很難控制水量,時多時少,不好把握。於是,聰明的文人雅又發明出一種帶細嘴的器具,讓研墨用的液體一滴一滴流出,點水入硯,並謂之「硯滴」,也稱「水滴"「水注」「書滴"蟾注"等。為了區分以上兩類盈手可握的文房清供,人們便把有細嘴的叫作硯滴"「水注」,無細嘴的還叫作"水丞」。

水盂

水流細緩的硯滴由水丞派生出來,但它的出現並未令無嘴、口闊的水丞就此消失,人們並沒有拋棄不太方便的水丞,還想出辦法繼續留用,他們為水丞添置小勺,或銅製、或銀制,精巧非凡,但目前民間世代流傳的水丞很少能見到原配的小勺。近兩千年溫潤而美好的舊時光裡,水丞與硯滴這兩件溫婉小器,常盛一汪清泉,化身為墨,流作丹青。

水盂

盈手可握有乾坤

硯滴做工都比較精美,材質除金屬、玉石、瑪瑙外,大多是由陶瓷製成的,更有象牙雕刻而成的藝術珍品。在造型設計上,也是窮其工巧、富於變幻,堪與後世出現的紫砂壺藝術相媲美,但數量上卻少得多。

水盂

在十多種文房雅藏中,硯滴形態千姿百媚,是一類極有意趣的小物件,它們大都古雅別致,富於特點,讓人愛不釋手。早期的硯滴尤以獸形為多,蟾蜍、玄武、麒麟這般珍禽瑞獸,在歷代硯滴上皆有傳承和發展,寓意神聖祥瑞,個個與水休戚相關。魏晉有蛙形,唐有龜形,宋元則又興舟形、魚形、蔬菜瓜果……這些仿生的器形,常在脊背處設注水口,以口為滴,渾然一體,叫人摩挲愛煞。漸近清代,硯滴與他物一樣,趨向世俗圖景題材,但也不乏精品。

水盂

儘管硯滴的外形變化莫測、不勝枚舉,但都腹內中空,可以盛水,在較高的位置上有一流或者一個細孔, 透過流、亦或這個細孔傾倒時,可以把水緩緩的滴流出來。硯滴的背上有一個稍大一些的圓孔與中空的腹部相通,圓孔上有一段同樣質地的管狀塞子,塞頭高起,拔出塞子便可以注水入硯滴。塞於中央有一個貫通的小孔,取水時,用一個手指按住小孔,就不會有水灑出,把硯滴移到硯臺上方,只要略略鬆開按著的手指,便會有水滴流到硯臺中。

點關注不迷路

相關焦點

  • 硯臺怎麼分辨是否值得收藏呢?
    四寶中的前三件使用起來很貴,材料也不容易長期保存。因此,「硯臺」中的四寶成了收藏家的第一「寶」。硯臺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使收藏家們樂在其中。」明代高連所著《尊生八鑑》也說:「硯是自古以來最重要的研究工具,文人大夫把自己的精神追求放在了研究中。北宋詩人蘇順欽說:「筆墨精良,生活是一種享受」,這不僅是為了寫好,更是為了享受精神。硯臺的美在於它的形狀。
  • 日本出土國內最古老用於書寫的硯臺殘片
    新華社東京3月2日專電(記者藍建中)日本福岡縣絲島市教育委員會日前宣布,該市三雲·井原遺址出土了日本國內最古老的用於書寫的硯臺殘片。該硯臺屬於彌生時代(公元前4世紀至公元3世紀)後期(公元1世紀至公元2世紀),這證實當時日本已開始使用文字進行外交活動,對於弄清日本文字文化的起源是一個重要線索。
  • 硯臺行情 前線——參與砍下7600萬的硯臺長什麼樣
    其中的硯臺是怎麼樣的?【第26位】此石曾經日本收藏家庋藏,於木盒上留有其墨書手跡,記述自己在書齋內寫字,於書法之餘觀賞此石,更加感物寄興,心頭如浮現出吳越的真山水,而陶然忘我的悠然自得心境,此文系以變體假名(変體仮名)所書寫,筆調優美,適為對文人賞石之樂、澄懷觀道的最佳詮釋。【第23位】
  • 「硯臺」不值錢?來看看它的真實價值
    毛筆的使用頻繁起來,盛墨的器物自然變得必要並逐漸發展為專門的文房器具。古代四大文房——筆墨紙硯最早在漢代發展成熟。根據史料記載,漢劉熙《釋名》解釋「硯」字,說:「硯,研也,研墨以和儒也。」可見,硯在漢代以前被稱作「研」,是為研磨用的器物,漢代起才改稱為「硯」。許慎《說文》說:「硯,石滑也。」「滑」字訓作「利」字意,亦與研、磨同義。
  • 石中瑰寶、匠心營造,硯臺文化之我見
    真文人俗中見雅,假文人雅中顯俗,到頭來化作南柯夢一場,都是為別人作嫁衣裳。感慨了幾句不著四六的廢話,今天小編要帶大家領略一下真正的文化,混跡文玩圈這麼久,小編第一次感到,文化人玩的才是文玩,其它的應該都叫民俗,真正的文玩其實還應首推筆、墨、紙、硯。
  • 諸多朝代的硯臺他都有
    在我市,喜愛收集硯臺的收藏愛好者有一些,鄖陽區的資深收藏愛好者李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他30多年來收集了數百塊硯臺,不僅有隋唐時的硯臺,還有宋、元、明、清等多個朝代的硯臺。大的硯臺如鍋蓋,小的硯臺似象棋,材質各種各樣,樣式也是五花八門。
  • 它是康熙獨創的硯臺,曾是清朝皇帝的愛物,如今拍出529萬
    而在清朝,一代聖主康熙皇帝發明了一種新的硯臺。這種硯臺所用到的材料,既不是端溪的石料,又不是洮河綠石,而是一種磨刀用的石頭,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康熙皇帝在第二次東巡時,曾在吉林烏喇一帶巡查,偶然間發現了松花石,因為這種石頭質地堅硬溫潤,色彩瑩綠,頗有文採,很適合製作硯臺,因此命人用松花石製成硯臺,還將它作為自己御用的硯臺。此後,雍正、乾隆、鹹豐年間皇帝也曾使用過松花石硯,不但做工精細,還配有漆器、琺瑯彩等質地的製成的硯盒。在清朝,松花石硯可是皇帝御封的宮廷御硯。
  • 他喜好硯臺,抱石頭睡4天,寫下39字「天下第一難書」,流芳後世
    我們知道米芾除了喜愛書畫以外,還喜歡收藏硯臺,可以說是視硯臺如命,甚至還研究出硯臺品相的方法,對於我們後世也是影響很大,可見米芾有多喜愛硯石。 關於米芾收藏名硯的故事有很多,其中南唐後主李煜也愛收藏名硯,其中「三十六峰硯」「七十二峰硯」都是李煜的名硯,後來這些硯臺流落民間,這硯臺真是讓米芾日思夜想,後來他為了得到這方硯臺,不惜傾家蕩產也要得到。米芾得到這方硯臺以後不知怎麼又丟失了,他很難過,還曾寫過詩來緬懷!
  • 這種石頭產自雙峰杏子鋪,曾國藩終生都只用它做的硯臺
    位於漣水中遊,也就是今天的水府廟水庫大壩的雙峰杏子鋪盛產一種溪石,是製作硯臺的上等石料。早在清嘉慶、道光年間,溪石就頗負盛名,開發成硯臺、雕像、屏風、擺件等產品,具有文化價值和收藏價值。鹹豐、同治年間,曾國藩效命朝廷,在他出任直隸總督時,還將溪硯作為「貢品」敬獻皇上,溪硯從此名聲大振,滿朝文武爭相求之。前段時間和朋友一起去杏子鋪玩,順便弄了幾塊溪石,尋思著自己動手做個茶盤、硯臺什麼的。
  • 用硯臺聆聽匠士和女性的聲音
    康雍年間,鑑於充分認識到了硯臺對於少數民族徵服政權在建立統治合法性上的重要象徵意義,皇帝領導造辦處在宮廷硯設計上花費了巨大的心血,最終形成了松花石硯鮮明的宮廷風格:硯臺外形窄平而薄,通體綠色帶有紋理,整體顯現出一種現代設計傾向,多數硯臺呈長方形或橢圓形,邊緣被打磨成斜面,轉角呈九十度。流線型的輪廓和幾何狀的外形,方便了松花硯的批量生產。
  • 一個小玩意,是彭羚最大的心願
    於是黃偉文為她寫下《小玩意》,三年後,彭羚如願嫁給 DJ 林海峰,一家四口至今其樂融融。借物喻物的《小玩意》在黃偉文的筆下充滿文藝感,將女人一生中結婚時最重要的物品,輕描淡寫,男人用無限濃情蜜意來作迷人的「小玩意」,女人一輩子戴一次,便是心中最大的心願,留待日後傳頌他們的完美情史。
  • 喝完酸奶瓶子不要扔,留下來製作這些小玩意,簡單又好看!
    酸奶是大家很喜歡喝的,通常我們喝完酸奶都是隨手將瓶子扔掉,那很可惜呀,下次喝完酸奶不要扔,留下來製作一些小玩意,好看到你想不到,製作又很簡單。
  • 蘋果創始人都讚賞這個小玩意,或挽救千萬人,創始人憑此斬獲全球傑出人才大獎
    文 | 發現君來自公眾號:發現紐西蘭微信號:Go_Kiwi第一次感受到,盲人對光明的渴望,是讀過海倫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但如果不是真失明2015年的某天,當方聖權所在的眼科科室迎來一位眼疾患者,其他醫生因為沒有先進儀器配合,苦於診斷,勸說患者去大醫院做進一步檢查的時候。
  • 立即介紹兩個小玩意給你
    △ 劇中 Matt 通過科技手段幫助 Harry 查詢陌生男子的身份。(圖片截至b站熟肉,感謝字幕組)首先是一個為 Google Glass 開發的名為「NameTag」的App,記得劇中的 Matt 在為 Harry 查詢陌生男人信息時所使用的人臉識別技術嗎?這個 App 的作用正是如此——讓你通過掃描陌生人的臉,迅速識別並提取相關信息。
  • 華人小夥發明了一個小玩意,挽救千萬人!斬獲全球傑出人才大獎,蘋果創始人都忍不住讚賞!!
    第一次感受到,盲人對光明的渴望,是讀過海倫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但如果不是真失明,恐怕大多數人很難對終日的黑暗2015年的某天,當方聖權所在的眼科科室迎來一位眼疾患者,其他醫生因為沒有先進儀器配合,苦於診斷,勸說患者去大醫院做進一步檢查的時候。
  • 中國電影鑑賞丨《小玩意》
    她發明的小玩意比葉大嫂做的還要精巧。她看見一種兩個小孩向老虎叩頭求饒的玩具,覺得「要把孩子教壞了」,她改制成兩個孩子手持刀槍齊打老虎的玩具,村民們都說她改得好,葉大嫂心裡也感到欣慰。袁璞學成回國,創辦了大中華玩具廠,用機器生產兒童玩具。每當別人誇獎他在挽救實業、輔助兒童教育方面的成就時,他總會想起葉大嫂來。
  • 硯臺:小丑模式裡最狡猾的「小丑」被發現後躲在角落想來錘我!
    硯臺:小丑模式裡最狡猾的「小丑」被發現後躲在角落想來錘我! 2020-11-08 00:00 來源:拳擊那點事 原標題:硯臺:小丑模式裡最狡猾的「小丑」被發現後躲在角落想來錘我!
  • 爺爺中途放下「小玩意」,毀了寶寶整個抓周禮,家人表示笑不出來
    全家人都屏住呼吸,心中都激動不已,看著還不會走路的孩子,慢慢爬向抓周物品,就等著孩子伸手拿了。可是孩子看了看,仿佛沒有一個東西能入他的眼,家人們都急得慌!此時爺爺就按捺不住了,之前準備物品的時候,自己的「小玩意」被全家人否決了,只好換了另外一個放上去。看著孩子啥都不想要的樣子,爺爺就覺得,肯定還得自己的「小玩意」出馬。
  • 劍三中勾起你童年記憶的小玩意
    我們日常見到的風車大多是簡易版的,用紙也可以疊個小風車,以前我還通曉這門技術,時隔多年卻忘得乾乾淨淨了。劍三中也有兩種好看的風車,分別是秋雨簾和隱元秘寶·前塵如風。風箏發明於東周春秋時期,是一種老少皆宜的休閒玩具。相傳墨翟以木頭製成木鳥,研製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後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
  • 這些小玩意,都玩過的已經不在青春!
    兒時,總有那麼幾樣小玩意,是在記憶中不能忘記的,下面小編整理了一些出來, 寫了點小情懷的兒時記憶~不知道這些小玩意,親們還記得哪些?小編之前搬家時,找出來過一臺,不過因為存放的時候太久,又沒保護好,已經被賣廢品了~寵 物 蛋寵物蛋,新一代微型電子寵物,名叫拓麻歌子擁有紅外線可供交友,還可撫養數代,有多達六種遊戲。小編,曾經就有這麼一個,橙色的,記得當時好象要幾十元一個,還是在以前的老市西路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