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這個提問,大約會導致兩種性質相反的疑惑反應,一是,「這難道是一個問題嗎?」二是,「這難道不是一個問題嗎?」
不同的反應方式,決定你的思維結構和思考方向,也必將完全不同。但在這裡,我不會在乎誰和誰對此的反應方式是什麼,而只是直接表達個人看法。「川普是誰?」眼鏡哥以為,所謂的川普,其主要構成,扼要而言,即是以下這個三位一體的「存在物」:
其一,首先是這樣一個四稜體式的體貌特徵組合:一,民族血緣:日耳曼族裔;二,信仰形態:耶穌基督;三,權利身份:美利堅公民;四政治色彩:共和黨保守右翼。
其二,「美利堅人」利益代言人:第45任美利堅總統。這裡所謂的「美利堅人」,主要成分是產業工人或「中產與草根階層」,軍工能源結合體階層,以及秉持保守基督教價值觀的群體,甚至還部分含有白人的民族身份訴求群體。他們便在主體上構成「美利堅人」。作為「美利堅人」的象徵符號,這也是川普基本的自我身份認同,並由此形塑出當前所呈現的實體形式和行為特徵。
其三,基本能量源為「猶太教-基督教價值觀+經濟民族主義+羅馬-十字軍團」,這即是意志。
這就是眼鏡哥心中的川普,一個三位一體的「存在物」。
當前的整體時局,正處於元首毀滅70多年,蘇聯解體近30年之後,全面進入斷層線衝突周期。愈往前走,要被掀翻或抹平的障礙物,就會愈多。從時間點上看,一切能量都在向著G點狂奔。用班農的話來說,以80年為一個輪替周期的「第四回合」正在來臨。攤牌的時刻就要到了。
從理論上說,距離這個周期的結束,留給當前各方的時間已不足10年。如果,川普能夠勝選2020,那麼,本周期內所有的一切衝突,以及衝突的結果,都將發生在他的任期之內。
這個G點,將壯麗如同瓦爾哈拉神殿,並將在烈火中走向諸神的黃昏。那麼,當前以川普為主要象徵符號的這股能量流和意志形態,正在處於一個什麼樣的位置呢?
其一,「猶太教-基督教價值觀」。
外部而言,關鍵詞是以色列。川普分別於2017年戴上猶太人白帽站到耶路撒冷哭牆面前祈禱,2018年決定將大使館從特拉維夫遷往耶路撒冷,2019年正式承認以色列擁有戈蘭高地主權,「猶太教-基督教價值觀」這頂帽就戴定了。
內部而言,要點有三。一,通過成功提名聯邦最高法大法官人選,譬如戈薩奇,形成保守派大法官在聯邦最高法獲得最終表決優勢。任期之內,川普大概率還會獲得2次提名機會,將繼續擴大優勢。二,調整移民政策,反對非法移民以及限制合法移民,有利於確保「美利堅人」的保守成色與份額。三,通過中期選舉和內閣清洗等洗盤方式,成功整合共和黨建制派,並獲得共和黨一致通過支持川普2020年競選連任議案。
此外,通俄門調查的有驚無險,彈劾事件的順利過關對川普的影響是什麼呢?這時,用尼採的話來評價是最適合的——「凡不能殺死你的,必將讓你更強大」。
綜合來看,這意味著,在尼採式和元首式的「超人--人類--野獸」生存鏈條中川普留出足夠的位置給予上帝,形成更寬更長的「上帝--超人--人類--野獸」生存鏈,顯然也給自己留下更多轉圜的空間。換句話說,相比元首,他們均具有不達目標誓不罷休的底色,區別在於,川普的行事方式會「溫和」得多,「耐心」得多,也有底氣得多。
其二,「經濟民族主義」。
稅改方案獲得通過,以及大基建計劃啟動,川普不但兌現競選承諾,而且有力推動美利堅經濟繼續走暖。年初在國會發表國情諮文演講所提供的數據裡,譬如通脹率,失業率,新增就業崗位等,也都在顯示製造業正在持續回流。
能源方面,要點是,通過不斷對歐佩克的敲打,包括終止波斯原油出口豁免等,美利堅達到兩點目標訴求,一是,再次確認在國際原油市場上的控制地位;二是,能夠推算出在當前態勢下,調控能源市場可能要支付的成本代價。美元全球定價與結算地位依舊無人能夠挑戰。
至於毛衣會展,千萬別想多了。從數據上看,美利堅每年貿易逆差約為8000億美元,其中約5000億美元來自西太大陸,屬於綜合性逆差,這是最大的一個份額。另一個大頭來自汽車產業上所產生的逆差,約為2000億美元,主要來自三個區域,一是日本,二是德意志,三是墨加。如今,墨加已被USMCA搞掂,站好了隊。其他這幾個經濟體,均為出口導向型,消費終端市場基本為美利堅,根本底氣不足。譬如日本與德意志,他們真正的問題不在於說yes和no之間,而是要考慮如何去把自己賣出個好價錢。
隨著美墨加協定(USMCA)落定,以F7為標誌事件進行整體科技切割,以及25%關稅大棒的飛舞,如今已沒有誰具備能力阻擋川普所謂「單邊主義」的行徑了。除非瓜眾們真的做好吃草的準備,還是請別想多了。
當前仍呈現出某種微妙形態的地方,我以為,是美聯儲。
說到美聯儲,這裡需要知道的一個事實趨向是,美聯儲政策的出臺與調整,已逐漸含有政治動機。開啟這個潘多拉魔盒的人,是鮑威爾的前任——耶倫女士。2016年,驢象之爭期間,耶倫便通過主導美聯儲政策走向的方式,試圖去影響選情。譬如,當年3月,美聯儲不但不加息,而且還宣布將年內加息次數,由此前提出的4次下降為2次,以此來塗抹出道瓊指數美麗的數字,並以此去支持民主黨。從這個角度來看,繼任者鮑威爾上位之後,不得不連續加息,很大的原因就是替耶倫「還債」。事實上,「完全專業自主」的美聯儲已名存實亡。
去年,川普不斷「要求」美聯儲降息,並多次公開表達對鮑威爾的不滿。川普究竟想幹什麼呢?眼鏡哥的判斷,主要為以下三點:
一,測試對美聯儲或鮑威爾的影響力與控制力,評估計劃在2020大選中利用美聯儲作為助攻工具角色的可能性。二,美股蘊含的經濟全球化信用(債務)擴張所帶來的危機,整體上仍有待出清。隨著新冠黑天鵝的突襲,毛衣展會持續舉辦,可能隨時引發貿易或金融上的多米諾骨牌效應,並傳導到美利堅資本市場,進而觸發危機。三,未來某種時局演繹形態下,出於要再次啟動QE政策的前置性訴求驅動。(新冠肺炎的無限量QE)
其三,「羅馬-十字軍團」。
軍費大幅增加。年度預算上看,川普上位之初不到6000億美元;2019年,為7163億美元;2020年,為7380億美元,跟去年美國的國防軍費7163億美元相比增長了2.8%,佔美國全國GDP的3.4%,是俄羅斯國防軍費的10倍。按川普在年初國會演講數據顯示,盟國在共同防務上增加的軍費支出超過1000億美元。如果算上這個數字,那麼,這一進一出之間,到2020年,美利堅實際可以控制的國防預算將比2017年增加50%。這樣的增幅之下,軍備上的大規模升級換代,可想而知。
推動軍備競賽。譬如,與沙特籤訂千億美元軍事大單,讓武器大規模進入中東,打破原有的均勢。譬如,高精尖武器如F-35B隱形戰機等,向盟友放鬆出售,如向日本、以色列等扈從。基於此,日本的「出雲號」護衛艦,事實上便具備航母或準航母的打擊能力。
進行全球壓力測試。譬如,2017年10月,讓三艘航母,羅斯福號、尼米茲號和裡根號一同出現在西太海域上玩遊戲。譬如,排遣斯坦尼斯號和林肯號航母,與法蘭西戴高樂號航母聯動,共同遊弋於中東周邊海域。譬如,「隨時」讓軍艦駛入任何意向海域,或者在某些海峽周邊進行觀光。川普有意讓這些事情常態化,測試你的承受力與反應度,看看你有什麼脾氣。事實顯示,你真的沒法有什麼脾氣。(只能找伊萬卡的照片解解氣了)
此外,構建印太戰略弧,提升日韓、以色列、沙特等區域支點打擊能力,調整敘阿區域軍備布防,均在不間斷進行。《華爾街》裡有一句話,叫做金錢永不眠。川普其實也是。
綜合而言,大統領入主白宮這幾年以來,已極大增強美利堅在全球範圍內的軍事幹預、打擊與機動的能力。看得出,他從不作幻想。
以上這三方面,就是「猶太教-基督教價值觀+經濟民族主義+羅馬-十字軍團」這條能量流當前所到之處,也是大統領「美利堅人」意志的覆蓋面。再加上此前所分析的,白頭鷹與北極熊之間的「條頓森林防線」,其基本輪廓事實上已呼之欲出。到了如今的這個當口,大統領其實已是一個隨時可以進場比賽的摔角手。只是新冠疫情亂了全知全能的大
統領的陣腳。
當大統領有意發函請客吃飯,你是否將欣然盛裝赴宴?瓦爾哈拉神殿的大門,已經緩緩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