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平無奇的港股基金為何近來頻頻受到機構「垂青」?牛年是否有牛市?

2020-12-28 每日經濟新聞

最近公募基金市場被3萬億元的發行總規模刷屏了,這個數字創下了公募行業新的歷史紀錄,背後是不錯的業績表現作為支撐。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15日今年以來新成立的基金平均回報7.83%,其中股票型基金平均回報16.29%、表現最佳,也將更多投資者的目光吸引向了投資A股的基金。

不過另一方面,在近期的多家機構研報中,「港股」卻成了一個熱門詞彙。有人在報告中提到「成長可期」,也有人將其表述為「交相綻放,更上層樓」。雖然港股近兩年表現並不出彩,但機構投資者並沒有忘記這片投資的沃土,事實上恒生指數從10月至今已經反彈了超過12%。

那麼在2021年的牛年,被看好的港股市場能否迎來一波行情?不便直接投資港股市場的投資者,又可以通過買哪些基金來進行「借道」?《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研究了投資港股的基金業績,並就此採訪了優秀的港股基金經理,希望能為大家提供借鑑。

陸港通基金表現明顯更優

客觀來說,港股近年來的整體表現確實比較疲軟,尤其是在2019年以後A股和美股都迎大幅上漲的背景下,恒生指數的表現就顯得稍弱了。平安證券研報顯示,自2015年以來恒生指數年化收率為-0.30%,年化波動率年化波動率18.74%。

廣發基金國際業務部基金經理餘昊告訴每經記者,雖然從指數上來看,近兩年A股明顯是個牛市,而港股本身其實是處於一個熊市,但公募港股通基金跟港股本地或者外資投資者相比,表現仍然是非常好的。「為什麼南下的公募基金這兩年普遍表現遠好於外資的港股基金,主要還是因為這兩年南下資金主導了港股的估值變化方向,近水樓臺先得月。」

對普通投資者來說,涉及港股主題的基金類型主要包括QDII基金、投資範圍包含港股通標的的基金以及香港互認基金。在這其中,投資範圍包含港股通標的的基金又可以分為滬港深基金、重點配置港股的指數基金等等。出於投資者可以接觸到、方便投資的角度考慮,參考Wind基金分類,每經記者統計了QDII基金、陸港深基金(內地)和港股ETF基金這三大類基金今年以來的表現,希望給大家一個直觀的展示。

首先是投資港股的QDII基金:

今年以來回報最高的工銀瑞信香港中小盤美元,收益率是49.6%,放在整個QDII基金中確實算不上高。相比之下,38隻投資港股的QDII基金中還有18隻收益為負,也能側面反映今年港股市場的疲軟。

再來看看港股ETF基金的整體表現:

ETF基金的情況似乎更不容樂觀,今年以來收益最高的大灣區ETF也只有37.61,而34隻基金中有一半(17隻)基金的收益都為負。

最後給大家呈現的是陸港通基金今年以來的表現:

相比之下,陸港通基金的整體收益情況明顯好於前兩類基金。有投資港股的基金經理告訴我們,主要原因在於與前兩類基金不同,陸港通基金可以有一定倉位投資於A股,而今年以來A股市場的表現顯然優於港股,也為這類基金帶來了更好的回報。

港股價值股在2021年的表現有望「強勢歸來」?

雖然港股基金今年的表現平平,但也不能阻止機構對未來港股市場和相關布局的看好。

平安證券在研報裡指出,港股市場目前總體處於弱勢,但近年來積極向新興產業推動創新與轉型已經取得了明顯的進展,尤其中概股加速回流大概率成為趨勢。另外,從一級市場來看,港股打新率遠高於A股市場,中概股的回歸將為中小投資者提供更多打新機會;從二級市場來看,港股標的池的拓寬加上相對較低的估值將吸引國際資金入市。

餘昊也坦言,現在肯定是港股非常好的一個布局時點,但不一定是因為港股估值低。「從整體市場而言,港股估值是相當低的,特別是在A股和美股這種大的權益市場估值都在一個歷史分位數非常高的背景下。但是港股跟自己比的話,港股新經濟標的也是過去兩年港股通流入的比較多,這些新經濟標的其實跟歷史上比的話基本處於歷史分位數的中間位置,並沒有特別的便宜。」

在他看來,從影響市場的四個維度看,國際和國內、供給和需求分別均指向港股明年有望整體表現較好。

國際方面,弱美元和強中國經濟歷史上往往指向配置資金對港股的傾斜。美國重啟零利率和資產購買計劃,同時大幅放鬆當前財政政策和未來的通脹約束,弱美元將是未來兩年的宏觀大背景。而短期抗疫水平影響經濟景氣,中國經濟表現非常突出。「故明年全球資產配置策略上,港股將是重點。」

國內方面,在貨幣政策和經濟增長此消彼長的周期中,也隱含著權益策略的改變。通常,企業盈利趨勢較好,而貨幣和信用邊際偏緊,港股跑贏A股,而反之A股跑贏港股。這是由於港股和A股共享同樣的盈利趨勢,而港股的估值變動主要依賴盈利趨勢,但A股的估值變動主要依賴貨幣和信用環境。「明年大概率處於企業盈利趨勢較好、而貨幣和信用偏緊的情況,大概率出現港股跑贏A股的情況。」

供給方面,港股的成分正在經歷從舊經濟過渡到新經濟的過程中;而從長期看,新經濟佔GDP的比重將持續提升,帶來權益市場新經濟長期跑贏整體經濟。而從需求方面來看,港股通機制的引入帶來了港股部分板塊的估值提升,根據A股的偏好,A股高估值行業AH估值差收窄,A股低估值行業AH估值差收窄不明顯。而收窄的過程正在進行中,未來將繼續提升港股的預期收益。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林園:堅持牛年牛市判斷 說和嘴巴相關的個股PE太高了是太嫩了
    林園:「堅持牛年牛市判斷,說和嘴巴相關的個股PE太高了,是太嫩了。」王漢鋒:「明年A股和港股公司的估值大概率將回歸歷史均值附近。」韓廣斌:「高度看好手機產業鏈,而永遠不要去做消費降級的股票。」李曉西:「買公司,就要買真成長。」
  • 南向資金大舉流入 基金機構緊盯港股
    受到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影響,2020年港股表現較為平淡。不過,在經歷持續低迷後,港股市場的相對估值優勢凸顯,2021年以來走出了強勢行情。從南向資金的淨買入情況來看,出現了歷史罕見的持續大規模吸金。
  • 方正富邦基金:估值窪地疊加資金湧入 港股投資風潮漸起?
    方正富邦基金吳昊認為,2021年港股市場受益於後疫情時期下的全球經濟逐步復甦,港股市場上市公司利潤增長有望迎來反轉。同時,2021年作為中國"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中國經濟有望繼續保持平穩復甦,傳統經濟動能仍將持續,新經濟發展為經濟注入新活力。明年港股將繼續受益於中概股回歸以及新經濟龍頭的成長,港股市場有望迎來估值修復與創新成長的共振,迎來一波牛市。
  • 牛年牛市,怎樣才能吃上牛肉大餐?
    一、後面的牛市和以前有啥不同?能具體說說嗎?如何才能在牛年吃上牛肉大餐?後面的牛市和以前最大的不同,主要從三方面來說,對於投資者,從操作上投資股票主要有三個層面(按重要程度排序)。以前,有全牛宴的時候:1、什麼時候買?(會買的是徒弟,需要分配45%的研究時間)2、什麼時候賣?
  • 華夏基金劉平:投資A股、港股、美股的科技基金經理解析!
    花花,專注數據挖掘,讓每一筆投資有理有據!【P2 劉平及管理基金】劉平:金融學碩士。2007年2月:加入華夏基金,現任股票投資部總監,曾任行業研究員、投資經理、機構投資部總監等2015年11月30日起,華夏優勢增長基金經理(掛名學習)2016年12月14日起,華夏移動互聯(QDII)基金經理(獨自任職)。
  • 這是投資港股最好的時代:為什麼是港股?時機到了嗎?
    其他一些機構有預測2.5%甚至更高的,加上人民幣升值、物價上漲等多項因素的綜合考量,2020年預計中國的經濟總量將是接近或達到15萬億美元——大約是同期日本GDP的3倍。中國,勢不可擋。中國市場是最好的選擇。投資中國最簡單的方法是投資A股嗎?
  • 港股「冬去春來」機構喊話:2021年是全面牛市的下半場
    今日(11月27日)港股延續震蕩上行格局。恒生指數早盤維持震蕩整固,午後震蕩上行,並且加速拉升,尾盤才有回調跡象,截至收盤,恆指小幅上漲0.28%,收報26894.68點。從技術形態看,港股大市成交量開始萎縮,多空成交意願減弱,上方的壓力位27000點附近,下方的支撐位26500點附近。第一上海:港股總體可維持穩好的格局第一上海表示,港股在過去四周可能有點走得過快,不排除有漲後整固的要求,但只要恆指能夠守穩26000點支持位,相信港股總體可以維持穩好的格局發展。
  • 牛年狂想曲——四個與牛有關的「魔力」故事
    從各路資金的表現來看,公募基金又是收穫的一年,買對基金,一年無憂。而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說,把握好節奏,2020年也定是個豐收年。不過,在這樣的行情下,2020年投資收益的分化應該是最大的!  2021年即將到來,不以成敗論英雄,再戰新一年。如何去把握、看待新年新行情,這裡,道達號先拋磚引玉,暢聊牛年的四大話題!
  • ...公募基金公司:主動OR被動?新基金OR老基金?牛市來了,基金該怎麼...
    宜信財富消息,來源:中國基金報、財富號  近期,A股牛氣沖天,滬指今日(7月7日)開盤一度站上3400點,創業板指也奮起直追,漲幅超2%。有基金經理指出,A股市場正從上半年的局部牛市轉向下半年全面牛市。  三季度景氣較為確定的仍然是內需,基建、科技以及部分消費品中報確定性高,可以持續關注。
  • 牛年出牛市
    2021年是個牛年,現在到處都是牛氣沖天的祝福和盼望。都在說牛年出牛市,皇友也很期待啊。好了,言歸正傳。先給出結論,上半年還是很值得參與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知道至少4月前,股市還是很有機會的,起碼一些業績股,還是會很牛的。皇友一直堅持業績股投資,以下操作盈利記錄都是真實的記錄,有見證的。
  • 迷你」基金公司成牛市看客 加速「空殼化
    與此前兩輪牛市的「普惠」局面不同,今年的基金牛市並未帶來預期中的「雨露均沾」。公募產品數量現已超過7000隻,但一些被遺忘的小公司,卻被渠道、投資者等排除眼外,其中不乏老牌基金。
  • 「牛年策略會」大咖提牛市「拉長論」 保險業明年望絕地反擊
    來源:新浪財經牛年策略會|預告12月22日,國泰君安陳顯順、國信證券梁超、招商證券朱純陽、西南證券陳澤敏、開源證券金益騰等大咖,將做客新浪財經2021投資策略會,解讀海外宏觀劉青山:A股牛市周期勢必越來越長 看好明年三主線劉青山表示,A股的波動遠高於美股,導致牛市容易出現暴漲,進而周期被大幅縮短。但目前,經濟轉型在加快,新經濟佔比持續提升。2010-2019年,最終消費佔GDP比重從49.4%上升至55.4%。
  • 「慧眼」牛不過三PK牛年牛市!招商證券股市7年輪迴理論……2021是...
    來源:金融界網金融界網1月14日消息 北信瑞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盧平今日發布報告表示,2021年,牛年,是宏觀經濟完全復甦的一年,也是寬鬆政策逐步退出的一年,宏觀經濟基本面向好而貨幣政策邊際收緊,對股市的影響兩個方面:上市公司業績大幅度增長,寬鬆政策的退出可能導致估值調整。股票市場的表現取決於兩者的對衝。
  • 韓瑋:牛年A股將進入牛市加速階段
    A股的走勢完美的驗證了我在2020年1月8日於本欄發表的《2020年A股進入牛市第二階段》一文中的判斷。在即將到來的牛年,A股到底會走出怎樣的行情呢?首先,中國經濟高水平增長的速度會明顯加快。第一,2020年扶貧的圓滿收官對於2021年及以後經濟增長都具有重大的意義。
  • 開年爆款新基金投哪?港股正成下一「抱團股」?
    來源:財聯社開年爆款新基金投哪?頭部公募紛紛發起港股基金申請,港股正成下一「抱團股」?財聯社(北京,記者 黎旅嘉)訊,2021年新年開年,新基金髮行的熱絡程度更有甚於2020年,吸引了資金的熱烈追逐,新增資金投向更被市場所關注。財聯社記者觀察發現,除了抱團股,港股正成為資金的集中追逐方向。
  • 7天掃貨近千億 港股魅力「爆表」
    券商中國記者發現,開年出現的16隻「日光基」並不只投A股,其對港股的投資比例最高可達50%,若以機構對今年1月份新基金市場最高募集3000億的預測為依據,按照港股的投資比例計算,3000億資金中最高可有1400億資金流向港股。
  • 【財富雅談】機構投資者對散戶港股打新有什麼參考價值?
    央廣網北京8月23日消息 港股市場是一個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市場,所以在打新這件事上,其實也是機構投資者佔大頭。而且,他們的身份不同,參與打新的時間也不同,對新股上市起的作用也不同。那麼都有哪些機構投資者會參與打新呢,他們的信息對咱們普通投資者打新有沒有參考作用?本期「財富雅談」,我們就給大家解答這些問題。
  • 把脈牛市主線 如何建立行業研究框架?
    要聞 把脈牛市主線 如何建立行業研究框架? 2020年8月27日 15:58:50 荀玉根1. 風格定位投資大方向美股、港股、A股都存在典型的價值成長風格輪換特徵,盈利決定風格。從行業發展看,當前中國正處在產業結構轉型期,自2010年起各行業加速集中,其中消費和周期性行業集中度明顯提升,但對比美國,中美行業集中度仍然有較大差距。此外,在金融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機構配置權益比例將上升,機構投資更青睞低估值、大市值的企業,從而強化了龍頭效應。借鑑韓國和中國臺灣的歷史經驗,機構投資者佔比的提升提高了龍頭溢價。
  • 2021年基金投資策略
    2016年開始供給側改革,股市則繼續消化15年的估值;2017年可以說是價值投資元年,出現了藍籌股的行情,但也出現地產投資過熱的問題;2018年貨幣政策縮緊疊加貿易戰以及資管新規帶來了整年下跌的熊市,但經濟結構已經變得較合理;2019年流動性有邊際改善
  • 博時基金牟星海:中概股回流潮 港股市場迎來哪些機遇?
    博時基金權益投資國際組負責人牟星海分享了他的觀點。牟星海表示,中概股回歸首先是順應時代的變遷,以及國家對新經濟的重視和鼓勵。中概股中很大一部分以網際網路及電商的創新商業模式為代表,當初在美國上市是因為歐美投資者對其商業模式有更大興趣和理解,今天的中國處於經濟轉型升級的快速期,對網際網路經濟的理解和重視程度一點不亞於美國,回歸港股市場是大勢所趨。當然這裡也和中美之間的緊張關係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