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當代引起焦慮的事,可真是每天都不缺。
昨天,據央視新聞報導,我國宮頸癌發生整體呈現年輕化的趨勢。隨後,該話題在微博熱搜榜上盤踞了一整天。
實際上,這一變化在更早前已悄然發生。2005年,重慶市腫瘤醫院院長兼婦瘤科主任周琦在臨床上就看到了這一變化:原本,宮頸癌平均發病年齡為52歲,但近年來,年輕女性患宮頸癌的發生率明顯增加,住院病人以26~35歲已婚女性為主,而最小的患者更是只有15歲。
過去,宮頸癌的高發年齡為50~55歲。而上海衛健委數據顯示,近20年間,患者的高發年齡年輕了約10歲。
話題之下,當代年輕女性的焦慮主要有二:一是對患病的恐懼,以及對約不上HPV疫苗的無奈和抱怨;二是兩性焦慮,畢竟宮頸癌由HPV病毒感染引起,而HPV的傳播又往往與性相關——女性可以讓自己潔身自好,但無法確認性伴侶的乾淨。
此外,HPV感染對女性的傷害不僅僅只有宮頸癌一種。
要知道,在宮頸病變以前,女性病患可能已經經歷了漫長的生殖痛苦,陰道的異常分泌物、不時發作的瘙癢……對她們來講,這無疑是極重的身、心雙重負擔。
而我們現在的焦慮,說穿了,就是不知道該怎麼應付這一切。
為何年輕化?
中國一直是宮頸癌高發地。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統計,全球2012年死於宮頸癌的26.6萬人中,中國佔11.2%,排名第二,僅次於印度,比歐盟和美國加起來都多。
作為婦科三大惡性腫瘤(還有子宮內膜癌、卵巢癌)之一,宮頸癌病情雖兇險,但HPV感染者發展為宮頸癌的概率只有1%。
且一般來講,從HPV感染到宮頸癌確診,要經歷10年甚至幾十年的發展期,90%~95%的人可以依靠自身的免疫系統消滅體內的HPV病毒,宮頸癌前病變階段又比較好進行治療。
但弔詭的是,在如此漫長的發展期下,竟有越來越多的30歲以下女性被宮頸癌選中。據南方日報報導,上世紀70年代,30歲以下患宮頸癌的年輕婦女佔比僅為0.5%,而90年代後,30歲以下年輕婦女宮頸癌所佔比例已上升至15%~20%。
難道是這代年輕人變弱了?
恐怕還真有這部分原因。
首先,HPV感染對女性來講,同患感冒一樣容易。要知道,60%~70%的中國女性在其一生中感染過HPV,且可能反覆感染。接受央視採訪時,北京婦產醫院婦科微創中心主任段華指出,在性活躍女性群體中,這一概率會上升到80%。
同時,我國有兩個年齡段的女性最易感染HPV,分別是17~24歲和40~44歲。也正因如此,基數足夠大。
另外,當代年輕人的很多生活習慣讓自己的免疫系統越來越弱,譬如長年累月地熬夜、吸菸、不好好吃飯而致營養不均衡、缺乏運動等。當然,壓力過大也是免疫力下降的一大誘因。易觀數據此前發布的《90後健康養生大揭秘》顯示,35%的90後自述正在經受免疫力下降的困擾。
圖源:《90後健康養生大揭秘》
而對於免疫系統薄弱的女性來說,宮頸癌的發展期會大幅縮減,可能只有5~10年。
另一方面,初次性生活越早,HPV也就越有機可乘——尤其是對宮頸發育未成熟的未成年女性來說。而顯然,國人初次發生性行為的平均年齡正在不斷下降。據計劃生育協會調查,當下我國初次性行為的平均年齡為18.52歲,比三年前的調查提早了三年半。
而頻繁更換性伴侶及不帶套等不安全性行為等,也是宮頸癌發病的極大誘因。
竟然能消除?
為了對付這個女性殺手,WHO發布了《加速消除宮頸癌全球戰略》,至今已有包括中國在內的194個國家加入其中。
《戰略》承諾,將在2030年,實現全球90%的女孩在15歲之前完成HPV疫苗接種,70%的女性在35及45歲之前接受高效檢測方法篩查,90%確診宮頸疾病的婦女得到治療。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WHO首次承諾消除一種癌症(註:消除是指將疾病控制在4/10萬發病率以下,當前發病率為13/10萬),可見其信心滿滿。畢竟在現有的癌症、尤其是惡性腫瘤中,雖然仍沒有特效藥,但宮頸癌絕對是最好對付的一個。
如前文所述,宮頸癌的病因明確,且並不複雜。因此,隨著HPV疫苗的誕生,宮頸癌的預防已經成為了可能。
然而一個事實是,全球的HPV疫苗需求量日益增長,至今年需求量大約在1億支,但疫苗企業的供可能只有3000萬,並不能應求。
具體到我國,HPV疫苗也是一針難求,尤其是九價疫苗。雖然目前我國已有自主研發的二價HPV疫苗馨可寧上市,但其今年批籤發量也並不高,首批只有9.3萬多支;且大家對保護範圍更小的二價疫苗顯然沒有那麼熱切。
進口二價、四價、九價疫苗對比,虎嗅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因而接下來,如何幫助疫苗企業擴產,將是WHO及194個國家最急需解決的問題。
值得期待的是,在馨可寧之後,其它國內在研HPV疫苗的研發及審批速度可能會得以提升。更何況,目前國內的「種子選手」還真有不少。
據疫苗專家陶黎納此前告訴虎嗅,國內目前已有1款三價HPV疫苗、4款四價、1款九價及1款十一價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廈門大學官方也曾披露,廈大團隊和萬泰生物聯手研製的第二代HPV九價疫苗也已完成臨床II期試驗,即將邁入III期。
國內進入臨床階段的HPV疫苗,受訪者供圖
這或許意味著,在未來幾年內,國內供不應求的現狀將得到大幅度緩解。
在預防之外,將宮頸病變控制在早期階段也會讓疾病的治療變得容易很多。但在宮頸病變的早期及宮頸癌早期階段,患者並不會出現明顯的臨床症狀,容易為人忽視。
因此,宮頸癌的早期篩查也尤為重要。美國癌症協會此前給出的指南建議,所有超過21歲的女性均應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21~29歲的女性,每3年需要檢查一次宮頸刮片,若異常則需要繼續進行HPV檢測;30歲之後,則應該每5年進行一次宮頸刮片和HPV聯合檢測,且需持續至65歲。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女性一定要對性行為更為謹慎。
這可不是出於女德考慮,而是因為男性也會感染HPV,且幾乎不會表現出任何症狀,同時其生殖器構造決定了其更易「藏汙納垢」。要知道,一旦性伴侶是HPV攜帶者,即使有保險套的保護,女性也無法保證100%避免感染。
誠然,我們無法控制所謂自己的運氣,但起碼,我們能學會如何更好地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