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殺年豬」時,宴請鄰居吃豬肉的一些「講究」

2021-01-11 陌上青書

農村「殺年豬」一般是歲月進入臘月基本就開始了。各家無論誰家「殺年豬」都要宴請親朋好友以及老鄰舊居前來「吃豬肉」。說是吃豬肉,其實也不僅僅是吃豬肉,也就是自己找個理由在農閒時相互聚一聚,玩一玩,放鬆一下。熱鬧一番。基本就是這個初衷和習慣。這是一個延續多少年的風俗習慣。也呈現出一個地區的人情往來特點。

殺「年豬」在本村子中要排好班次,不能都趕在一起。殺豬師傅人數太少不好安排,宴請吃豬肉也不好排班兒。按事先安排約定好殺豬時間的時間,要提前一天通知準備宴請的客人。比較通用的請客人 「吃豬肉」的客氣話就是,「xx(按彼此的輩分的稱呼)明天別燒火了(「別做飯了」的意思),我家殺豬。都去嘗嘗豬血腸吧!」意思是全家都去參加。當然,這是不可能的。一般都是男主人參加。如果是年輕人或者彼此是平時的「牌友」,還可能追加一句,「吃完飯,整幾把!(玩幾把的意思)」吃完飯喝完酒,自然也就會組織起撲克或麻將局了。往往 一玩兒起來可能就通宵達旦了。

幾個必須具備的「菜」。首當其衝當然是風味獨特,極具地方特色的「殺豬菜」。「殺豬菜」用大鐵鍋慢火燉。燉菜過程中,也兼顧煮「豬血腸」和「豬血脖子」豬尾巴和豬「喉頭骨」。「豬喉頭骨」其實就是豬的頸骨。「豬血脖子」就是豬的脖頸部分的肉。

「豬血腸」在菜鍋裡煮熟後撈出,「豬血脖子」和豬尾巴,豬「喉頭骨」一併撈出備用。然後把豬血腸切片或者切成一小段兒一小段,豬血脖子切塊或者稍微厚一點兒的片兒,再一起下鍋和原來的「菜」一起慢火燉。蔬菜有用東北的酸菜的,也有用幹白菜的。這樣燉出來的殺豬菜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傳統的「殺豬菜」!自然特別好吃!

第二道必備的「菜」當然就是「豬血腸」了。豬血腸切片沾蒜泥。也有直接用手掰成一小段一線段的,直接裝盤上桌。這樣吃起來更「解饞」。用手掰,也得劃破外表的腸衣才能掰開。

第三道必備菜,酸菜炒豬裡脊肉。

第四道菜,紅燒肉燉粉條。

再配合其它菜品,基本就得安排滿滿一大桌子的菜餚。吃飯的座位安排,基本就是年長者和輩分大的坐在大炕上的八仙桌,一般都是兩個八仙桌對齊合成一桌,不然滿桌子的菜也放不下。其他人就得坐地桌了。年輕人其實更願意坐在地桌。炕上要盤腿坐,一般年輕人也不習慣。大炕因為要吃飯的人多,燒火就多,自然特別熱。主人就事先在炕席下鋪上木板,然後再鋪上羊毛氈。

前文提到的豬血脖子,主要用於燉「殺豬菜」,除此而外,還有一個用途。那就是切成方塊準備和「殺豬菜」一起送給因故不能參加的年長親戚和鄰居中的長者。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一般有主人家的稍年長的孩子或者晚輩等親自送到。禮尚往來,家家如此。也是表現對長者的尊重。

「豬喉頭骨」在殺豬宴請客人時不能吃的。這個有講究和說道,那就是,這個部位要必須留給「餵豬的人」吃!是「餵豬人」的「福利待遇」。這個習俗或者說習慣其實還是源於過去困難時期,本來肉就少得可憐。即使能殺「年豬」,也沒有現在的一口豬能有幾百斤。而且女主人一般照顧客人,更是「趕在前頭,吃在後頭」。為防止等到女主人吃飯時,已經沒有什麼肉可以吃了。所以,就用這個理由能讓辛苦一年的女主人也能「心安理得」的吃上自己親自餵養了一年的「年豬」。延續到現今,即使把「豬喉頭骨」留下來,也不可能是女主人自己一個人吃了。肉多了,當然也就沒有這個必要了。

豬尾巴,要給殺豬師傅帶走。也有的殺豬師傅就在吃飯時吃掉了。意義和給「餵豬的人」留「豬喉頭骨」是一樣的。照顧殺豬師傅的辛苦,找個合適理由讓殺豬師傅多吃一點兒豬肉而已。說是豬尾巴,其實是圍著豬尾巴附近要連帶在豬尾巴上「切下來很大一塊圓形的肥膘肉 」。一般,一個人是一頓吃不完一個這樣的「豬尾巴」的。所以,常常是吃完飯連同「殺豬菜」可能還會有一小塊豬血腸一起給殺豬師傅帶走。

豬血腸,一般不會有剩下。能在酒席上「夠吃」就不錯了。吃完飯,喝完酒,一些年輕人還會組織玩麻將、撲克牌等等。

這些流傳多年的習慣、或者說習俗有著它深厚的地方文化基礎。對於親戚以及鄰裡關係的和諧都是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促進作用。所以在一些地區至今還在傳承。只是形式表現不同。仍然是人們相互交往,守望相助的一種感情表現形式。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農村裡殺年豬的講究,已逐漸在消失的習俗!
    殺年豬,漢族和少數民族的傳統年俗。在二三千年前,生活在黑龍江、松花江流域的原始部族,就已有了很發達的養豬業。豬雖然很普通,但一般人家一年到頭卻難得吃幾回豬肉。原因是家裡養的豬起碼要長過一百二三十斤才能「出圈」(殺或賣),平時殺豬家裡人一時半會吃不完,一般都是賣了換錢花。惟獨過年(春節)是個例外,進了臘月,大部分人家都要殺豬,為過年包餃子、做菜準備肉料,民間謂之「殺年豬」。殺年豬是為過年做準備,所以大部分肉是按血脖、裡脊、硬肋、後秋等部分分解成塊,和灌制的血腸、粉腸等一起,放進大缸裡冷凍貯藏備用。
  • 以前過年前除了殺年豬,還有哪些習俗?現在農村還會殺年豬嗎
    這首民謠所要表達意思,是當時農村孩童對過年的渴望,每年進入臘月這時節,農民們沒有什麼農活做了,都會為過年做準備,殺年豬就是其中一件。考慮到清時,皇帝是在京城,並且當時皇帝也是滿人,我想這殺年豬原本是屬於東北農村的習俗吧,不過也有人說到這是漢族才有的習俗。
  • 殺年豬,吃刨湯
    年關將至,老家的鄉親們已陸陸續續地開始殺年豬了。出門在外的小夥伴們,你有多久沒有吃過刨湯啦?寒冬臘月天,又是一年吃刨湯。你媽喊你回去吃刨湯了嗎?反正我媽已經喊我了。「女子!回屋裡吃刨湯咯!」「大人盼栽田,細娃盼過年(方言:細娃就是小孩子)。殺了年豬就是年,細娃笑在了夢裡頭,大人愁心頭。」兒時,最熟悉的民謠,每逢此時總是在耳邊迴響。
  • 殺豬過年:殺年豬的老講究你知道嗎?
    提要:春節將至,這些「殺年豬」的老講究你還記得嗎?現在已經進入臘月已經過完將近一半了,小學生和大學生也都已經陸陸續續開始放寒假了。過年是很多小孩子非常期待的一件事,不僅能夠穿新衣服還能夠吃好吃的,更重要的是海域壓歲錢可以收。不過現在小孩子壓力也很大,寒假還要上各種的補習班。
  • 農村殺年豬,講究「三不殺」,你知道是哪「三不殺」嗎?了解一下
    現在這個時候,已經到了大家準備臘肉、香腸的衝刺階段了,農村裡也開始殺年豬、分豬肉了。 農村殺年豬可是非常熱鬧的一件事情,以前在我們這裡每個村都有殺豬匠,每年進入冬月之後,殺豬匠就變得非常忙碌,大家要提前預約時間殺年豬。
  • 廣南:又到一年殺年豬時
    俗話說:「年豬叫,年快到」,這句話說的就是我國一些地區年前殺豬的習俗,稱為「殺年豬」。在農村,農民往往把殺年豬作為年末最後一件大事,這主要是為了各家過年期間準備好充足的肉食,久而久之,似乎人們就覺得惟有殺頭過年豬,大家才算真正感受到一股濃濃的年味兒。
  • 2020年末尾,農村習俗:殺年豬,吃殺豬菜
    殺年豬,漢族和少數民族的傳統年俗。豬,在農村,本來就代表著六畜興旺的意思,農村養豬一年到頭都是給的綠色飼料,吃起來特別的香!同時也是農村人積攢了一年的希望,不是有這樣一句老話嗎!養雞為花錢,養牛為耕田,養豬為過年嘛!
  • 農村殺年豬不是隨便的事情,需要提前一天做準備,還有不少講究
    文/隨風飄散農村殺年豬不是隨便的事情,需要提前一天做準備,還有不少講究在以前的時候很多農村家庭都喜歡樣頭豬,這樣他們在過年的時候就算不買豬肉也可以吃到新鮮的豬肉了,所以每到過年的時候,農村的殺豬匠的總是非常忙碌,有時候一天都需要去好幾戶人家,不過雖然忙碌,但是殺豬匠的心裡還是非常開心的
  • 難忘農村的殺年豬
    記得,在以前,豬是農村飼養最普遍的家畜。豬的適應性強、長肉快、繁殖多,所以農村一直把養豬作為家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多數人家都在院門之側壘砌豬圈養豬,少者可供自給,多則可出賣換錢,「圈裡養著幾口大肥豬」被視為家道殷實的標誌之一,「肥豬滿圈」也是普通農家的美好願望。
  • 農村過年講究:「年豬『三不準殺』,年貨『三必辦』」,代表什麼
    1、年度養豬「三無」我們所說的「年豬」,就是春節期間要宰殺的豬。殺豬是漢族的傳統習俗之一。通常,人們殺豬主要是為了賣肉賺錢。想殺豬,首先要包好年夜飯,準備好年夜飯的材料;做豬頭,得先做豬肉。一般在臘月殺豬,但也有提前到臘月二十五殺豬的。
  • 舌尖上的鄉愁:漸行漸遠的重慶殺年豬習俗
    它是兒時新年裡的鞭炮聲聲;是鄉親鄰裡圍坐一桌的熱鬧和諧;是媽媽在大鐵鍋裡烹出的濃濃豬肉香;是日子越過越好,年味卻越來越淡的鄉愁。本期麻辣探,探秘重慶農村殺年豬習俗。殺年豬是大事 養豬系農民主要收入來源每到農曆新年之前,重慶農村都有「殺年豬」的習俗。可以說,鄉下人家過年,是一定要殺豬的。「家」字的下半部分是「豕」字,「豕」是豬的意思,有豬才能為家。
  • 汝城風俗|殺年豬
    【殺 年 豬】文:周建華臨近年關,在農村各個屋場經常能聽到豬嗗嗗大叫,不用說這是村農家在殺過年豬,這氣氛讓人感受到過年的氣氛那是越來越濃了。殺年豬是農村人準備過年最重要、最隆重的一件大事。汝城人凡事愛討造化以圖個吉利,把殺年豬說成「松豬」,寓意著今後的日子會更加松活,生活富裕。殺年豬前,講究些的人家在打了一封銃子(鞭炮)後,主人才會從豬欄裡放出大豬。
  • 蜀地史跡|四川農村傳統習俗殺年豬,藏著您不知道的豐富民俗
    這種財富的象徵意義,在農村一直延續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農村殺年豬,是過年時一件極其隆重且能彰顯家庭富裕、衣食富足的大事。有許多關於殺年豬的習俗。以前人迷信,一般逢亥日、亥時及逢陰曆「六、八」不殺豬。殺年豬必備工具:殺豬板凳殺年豬必備工具:刮刀殺豬的工具,一般有專門的殺豬板凳和接血旺的盆子,殺豬刀、刮豬毛的刮刀等。
  • 農村老人說『年豬三不殺,年貨三需辦』,啥意思?有啥講究?
    如今距離春節不足二個月,外出打工的農民也都開始返鄉了,這些年大家相隔萬水千山,都有說不完的心裡話,嘮不完的故鄉情,當然也是農民購置年貨的繁忙時間,大家上街購買吃的、喝的、用的、玩的,一年忙到頭,也該歇歇養養身子了,以前在農村,農民還要殺豬過年,更顯的年味濃厚,農村老人還說過年有『年豬『三不殺』
  • 骨子裡的鄉愁:殺年豬
    殺年豬,應該算是中國大部分農村,一年一次最熱鬧、最喜慶和最具儀式感的過節事兒了。每年冬至一過,鄉親們見面時都會彼此關切地問道:年豬殺了沒?年貨買了沒?娃兒些,今年好久回來?過年可謂是孩子們最渴盼的節日了。一到年底,殺年豬的那段時間,只要知道村裡哪家殺年豬,聽到豬的嚎叫聲兒,孩子們就都會成群結隊地跑去看熱鬧,在現場觀看這種年年都會發生的稀奇事兒了。
  • 農村過年殺年豬習俗,你還知道嗎?
    殺年豬的日子是有講究的,要看日子呢。翻開老皇曆,最好是屬牛的日子,這個日子殺年豬預示著來年槽頭興旺,餵的豬像牛犢子一般大。屬豬的日子是不能用的,因為那天是豬神值日,你怎麼能豬神值日的當天來殺豬呢?那是犯忌諱的。當然,屬鼠的日子更不能用,誰願意來年養的豬長得像老鼠呢。因此,臘月裡,凡是屬牛的日子裡,就是殺豬匠最忙活的一天,從一大早,天微微亮開始,豬的叫喚聲就響徹了整個山村。
  • 「新春」文學冠亞軍大賽028號李灶輝:猶記兒時殺年豬
    猶記兒時殺年豬李灶輝時間過得飛快,一眨眼,又快過年了。每在這個時候,我會特別記起兒時殺年豬的情景。殺年豬,是家鄉的一大傳統習俗,鄉親們藉此聯絡感情,共賀新年。家鄉村民殺年豬一般是在臘月二十五前後,大人們忙忙碌碌,小孩們非常興奮。家裡殺年豬,往往要提前與屠夫約定好,邀請家族裡的長輩、親戚和鄰居參加年豬宴。殺年豬的那天,母親提前讓豬吃好吃飽最後一頓。
  • 秭歸農村殺年豬視頻|過年了,你媽喊你回秭歸來幫忙殺豬啦!
    來來來……二妹你在大城市裡哪裡吃得到弄麼好的豬入哦,多吃點,走的時候給你帶幾塊肉走~殺年豬、吃豬血幌,是秭歸鄉村沿襲至今的傳統風俗。殺年豬是很講究的,先是要選一個好日子(又稱為看日子),有些日子有不能殺豬的說法,反正就是不吉利。接著就是請殺豬匠,還要請一兩個有力的男人幫忙。
  • 農村殺年豬也違法?
    了解三農大百科,來自我們身邊的農村事,大家好,我是鄉村小小欣!和你們一樣關注農村事件。近年來,豬肉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我們對豬肉的需求最大,而且每天都有許多家庭廚房離不開豬肉。到2019年初,大部分地區豬肉價格都在每斤10元左右,還有不到10元的差價。
  • 大雪節氣後殺年豬吃刨湯醃臘肉灌香腸,冬季進補是咱農村裡的習俗
    雖然天氣越來越冷,咱農村老百姓還是更樂意看到大地銀裝素裹的景色。「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在天寒地凍的時節,咱農村老百姓歷來都有一些風俗習慣。咱村裡老人們聚在一起擺龍門陣說:冬天要適當的進進補,來年身體倍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