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年豬叫,年快到」,這句話說的就是我國一些地區年前殺豬的習俗,稱為「殺年豬」。在農村,農民往往把殺年豬作為年末最後一件大事,這主要是為了各家過年期間準備好充足的肉食,久而久之,似乎人們就覺得惟有殺頭過年豬,大家才算真正感受到一股濃濃的年味兒。
日前,在廣南縣蓮城鎮平山村的一農家小院裡,記者就遇上主人家殺年豬。不一會兒,六七個中年壯漢七手八腳已經將一頭近500斤的大肥豬放倒了,在一陣陣熱騰騰的水汽中,滾燙的開水澆到豬身上,被殺倒的毛豬很快被剮成了一頭白生生、肥嘟嘟的「年豬」,接下來等著它的就是「開膛破肚」這道程序了。
下刀前,殺豬匠們先用清水將豬身清洗乾淨,隨後從頭部下刀,先將豬頭割下,接著破膛掏出內臟,再將豬腳、肋肉、脊骨等一塊塊的分割出來。在殺豬這行當裡有一句行話叫「豬大豬小,三十六卯」,也就是說,不管豬大豬小,都要將豬的裡外分成至少三十六塊。看著一塊塊被分離出來、白裡透紅的新鮮豬肉,圍著看殺年豬的小孩子們非常高興。
小朋友:殺過年豬啦,馬上就要過年了,想吃肉的快點過來嘍,這頭豬很肥的,是我爺爺奶奶餵的。
小朋友:殺過年豬啦,快過年啦,你看這塊肉這麼好,想吃肉的快點來嘍,這頭豬是我爺爺奶奶養的 從來沒餵過飼料。
殺完年豬,自然少不了重頭戲——吃殺豬飯,來幫忙的鄉親們正在忙碌著切瘦肉、炸粉腸……不一會,一道道香噴噴、熱騰騰的殺豬菜就做好了,一桌極具鄉土風味的農家佳餚饞得大家口水直流。
年豬代表了團圓,殺年豬的第一頓飯就是宴請相鄰,年豬代表了鄰裡和睦。大家親戚朋友高高興興吃一頓後,再留足自家吃的新鮮肉後,其餘的豬肉就進行妥善地醃製存貯,備好春節和節後用來招待遠方的親戚朋友,這也體現了最為傳統的秋收冬藏的農耕思想。
廣南縣融媒體中心: 胡俊
編輯:關韋偉 牟星
製作:馮鶴 馮明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