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史跡|四川農村傳統習俗殺年豬,藏著您不知道的豐富民俗

2021-01-11 封面新聞

曾為志/文圖

漢字有屋有豕謂之「家」。豕,就是豬。豬是中國先民很早就豢養的家畜,是家庭財富的象徵。這種財富的象徵意義,在農村一直延續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農村殺年豬,是過年時一件極其隆重且能彰顯家庭富裕、衣食富足的大事。

有許多關於殺年豬的習俗。以前人迷信,一般逢亥日、亥時及逢陰曆「六、八」不殺豬。

殺年豬必備工具:殺豬板凳

殺年豬必備工具:刮刀

殺豬的工具,一般有專門的殺豬板凳和接血旺的盆子,殺豬刀、刮豬毛的刮刀等。

為分享殺年豬的喜悅,當天主家要邀請相幫師傅、親友鄰居聚餐。

但鄉下不說請客,川東、川東北地區一般說吃刨湯,岷江流域一帶說喝血湯,還有的說請吃旺子湯。

殺豬放出來的鮮血凝固後就是旺子、血旺兒、血旺子,概因避諱說血,一則見血不利,二則血諧音折本的折,故改說旺。

血旺兒又叫二刀菜。過去騸仔豬兒後,用其睪丸、腎腸烹飪而成的菜,為取名好聽,叫做頭刀菜。

騸豬時,是豬一生中第一次挨刀;殺豬時,是豬第二次挨刀,故有頭刀菜、二刀菜之說,這充分反映了四川人的幽默詼諧。

以前講究的成都人還說吃洗(喜)豬肉,也因避諱說殺。因為豬殺後要洗淨刮毛,所以叫洗豬,洗又諧音喜,皆大歡喜。當天桌子上的菜,統稱殺豬菜。

一般殺豬前頭一天就不再給豬餵食。殺年豬時,選址往往在院壩邊上,最好是一個斜坡,有的先砌一個土灶燒開水。

幾個壯漢上陣,把豬從圈裡拉出來

殺豬時,根據肥豬大小、氣力,往往需要三五個壯漢把豬從圈裡拉出來,有的擰耳朵,有的抓豬身,有的扯尾巴,將之橫壓在殺豬板凳上。

將豬橫壓在殺豬板凳上

迷信的人還會用布揩淨豬的四蹄,稱為洗腳。據說這樣做後,不造殺孽,豬好投胎超生,家中餵養的豬也不會生病。

懂行的殺豬匠一般不親自取刀,往往會支使兒童將刀遞來,迷信說法是可以免去殺豬人的罪孽,而兒童因年幼無知,不犯遞刀之罪。殺豬放血那一刻,未滿12歲的小孩不能旁觀。

舊時在重慶地區,殺豬匠殺豬前要先念:「豬娃豬娃你莫怪,你本是人們的一碗菜。今年去了明年來,畜牲快快去投胎。」念畢,當即行刀。

殺豬刀長約一尺,尖銳鋒利。殺豬時,從頸部刺入,直達心臟,講求一刀斃命。

所謂快準狠,一下子點到心臟上,乾淨利索,不能戳傷胸肋,否則血滲透到胸腔,形成嗆血,會影響肉質。

萬一未中要害,殺豬匠不能馬上抽刀,往往再往裡捅3下,意為「連升三級」。若抽刀後,豬仍未死,甚至還逃脫奔跑,則大不利。殺豬匠不僅得不到報酬,還常常會和主家鬧得不歡而散。

接好豬血,待豬不動後,有迷信的主家會撕些紙錢,蘸上豬頸刀口鮮血,焚化給死豬,稱為送豬「買路錢」。

此時,眾人將殺豬板凳斜放在鐵鍋上方,把豬抬上板凳,方便淋水刮毛。若是平地,則舀水來淋。

淋水,準備開始刨毛

淋開水刮毛前,先在豬蹄上刺一個小孔,插入小竹筒,或人力或用氣筒將豬身吹脹,方便去毛。

刨毛

四川有一句罵人的話叫「死豬不怕開水燙」,意思是挖苦無論如何勸導、批評都無動於衷的人,語源便出於此。

被刨完毛的肥豬

刮毛洗淨後,就開始切開邊割肉。首先割下豬頭,最後切下豬尾。豬頭和豬尾割下來放在顯著位置,要讓主家看見,此所謂有頭有尾。

豬腦殼、豬尾巴是各家各戶敬神時供祖先享用的,最為寶貴。

四川婚俗中,好多地方謝媒也必用豬頭財物,故稱媒人為「啃豬腦殼的」。民間俗話還說:「媒人是只豬,這邊呼了那邊呼。媒人是根杵路棒,過河丟在田坎上。」

殺豬師傅熟練地分解豬肉

豬頭割下,然後卸下肚腹板油,開膛、取髒、下膀、開邊。

豬身各個部位,作為食物後,豬耳朵有的叫順風;豬舌頭叫賺頭,因為舌與折諧音,不好,改用賺,邛崍一帶還叫招財,成都多叫脷子;豬屁股要叫坐墩;肝腰、脷肚叫上雜,豬大腸叫下水。

趁豬肉尚有餘溫,趕緊醃製臘肉

豬肉分解完畢,要趁豬肉尚有餘溫,趕緊醃製臘肉,才巴鹽入味。一般抹上鹽、花椒等調料,晾曬即可。

待到一切收拾妥當,迎接大家的就是一桌豐盛的殺豬宴大餐了。

(作者單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學)

相關焦點

  • 以前過年前除了殺年豬,還有哪些習俗?現在農村還會殺年豬嗎
    在農村過年前殺豬,確實是很常見的一件事情,這是屬於農村幾代人的記憶,也是農村特有的傳統習俗。那麼農村除了殺年豬,還有哪些有趣的習俗呢?以上就是農村過年前,那幾天所要進行的傳統習俗,不過現今農村,還能完整保持著這套習俗的地方並不多就以殺年豬來講吧,在2000年前,確實當時的農民都會殺年豬,但現在農村還保持殺年豬這習俗的地區可不多了。
  • 2020年末尾,農村習俗:殺年豬,吃殺豬菜
    殺年豬,漢族和少數民族的傳統年俗。豬,在農村,本來就代表著六畜興旺的意思,農村養豬一年到頭都是給的綠色飼料,吃起來特別的香!同時也是農村人積攢了一年的希望,不是有這樣一句老話嗎!養雞為花錢,養牛為耕田,養豬為過年嘛!
  • 殺年豬:中華民族傳統習俗 民族特點的象徵
    智慧的中國人在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將各類飲食靈活變通,但就一點不會改變,那就是傳統的」刨豬湯「習俗,這是一種廣視野、深層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區域文化。殺年豬是漢族和少數民族的傳統習俗。在傳統部落時,殺豬是為了過年做準備,隨著時代的變遷,這種為殺豬過年逐漸形成了一種習俗。每年的臘月,中國農村都在忙碌殺年豬,用來慶祝新年、招待親朋好友,一般殺的年豬是不會拿出來賣的,都會製成臘肉。
  • 農村裡殺年豬的講究,已逐漸在消失的習俗!
    殺年豬,漢族和少數民族的傳統年俗。在二三千年前,生活在黑龍江、松花江流域的原始部族,就已有了很發達的養豬業。豬雖然很普通,但一般人家一年到頭卻難得吃幾回豬肉。原因是家裡養的豬起碼要長過一百二三十斤才能「出圈」(殺或賣),平時殺豬家裡人一時半會吃不完,一般都是賣了換錢花。惟獨過年(春節)是個例外,進了臘月,大部分人家都要殺豬,為過年包餃子、做菜準備肉料,民間謂之「殺年豬」。殺年豬是為過年做準備,所以大部分肉是按血脖、裡脊、硬肋、後秋等部分分解成塊,和灌制的血腸、粉腸等一起,放進大缸裡冷凍貯藏備用。
  • 農村殺年豬也違法?最高罰款一萬?「殺豬過年」的習俗會結束嗎?
    但是在以前,農村人都會在這一天,把自己家餵養了一年的豬殺掉,然後把豬肉賣掉一部分,剩下一部分供全家人過年食用。其實很多地方在臘月二十六都有殺豬的習俗。記得小時候,每逢過年之前,村民們就會在村邊的打麥場支起一個大鐵鍋,早早的燒開一大鍋熱水,然後就開始殺豬了。孩子們最喜歡圍著看,運氣好的話,還能得到一個豬膀胱,吹上氣以後就可以當球踢了。
  • 農村殺年豬,講究「三不殺」,你知道是哪「三不殺」嗎?了解一下
    現在這個時候,已經到了大家準備臘肉、香腸的衝刺階段了,農村裡也開始殺年豬、分豬肉了。 不過在農村,雖然殺年豬大家都習以為常了,不過殺年豬也有很多講究,比如說在我們這裡有年豬「三不殺」,意思是說殺年豬的時候,遇見這三種豬不能殺,今天老張就來給大家說道說道,到底是哪三種豬不能殺
  • 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的習俗要結束?農村殺年豬也違法?
    了解三農大百科,來自我們身邊的農村事,大家好,我是鄉村小小欣!和你們一樣關注農村事件。近年來,豬肉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我們對豬肉的需求最大,而且每天都有許多家庭廚房離不開豬肉。到2019年初,大部分地區豬肉價格都在每斤10元左右,還有不到10元的差價。
  • 農村過年殺年豬習俗,你還知道嗎?
    殺年豬的日子是有講究的,要看日子呢。翻開老皇曆,最好是屬牛的日子,這個日子殺年豬預示著來年槽頭興旺,餵的豬像牛犢子一般大。屬豬的日子是不能用的,因為那天是豬神值日,你怎麼能豬神值日的當天來殺豬呢?那是犯忌諱的。當然,屬鼠的日子更不能用,誰願意來年養的豬長得像老鼠呢。因此,臘月裡,凡是屬牛的日子裡,就是殺豬匠最忙活的一天,從一大早,天微微亮開始,豬的叫喚聲就響徹了整個山村。
  • 舌尖上的鄉愁:漸行漸遠的重慶殺年豬習俗
    本期麻辣探,探秘重慶農村殺年豬習俗。殺年豬是大事 養豬系農民主要收入來源每到農曆新年之前,重慶農村都有「殺年豬」的習俗。可以說,鄉下人家過年,是一定要殺豬的。「家」字的下半部分是「豕」字,「豕」是豬的意思,有豬才能為家。約在3000年前,古代文獻已有養豬的記載。豬的適應性強、長肉快、繁殖多,養豬是農村家庭重要的經濟組成。
  • 【方志四川•散文】王斌 ‖ 記憶中殺年豬
    【方志四川•散文】王斌 ‖ 記憶中殺年豬 2021-01-07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難忘農村的殺年豬
    原因是家裡養的豬起碼要長過一百二三十斤才能「出圈」(殺或賣),平時殺豬家裡人一時半會吃不完,一般都是賣了換錢花。 惟獨過年(春節)是個例外,進了冬月,大部分人家都要殺豬。 殺年豬是農村的一種風俗。殺豬在農家算是一件大事,因為一般人家每年也就是一兩次,幾乎相當於過節。在孩子們的眼裡,盼過年首先盼的就是殺年豬。
  • 開州第四屆年豬文化旅遊季即將盛大開幕啦!
    打餈粑、磨豆腐、殺年豬、灌香腸、醃燻臘魚、臘肉...其中殺年豬,吃「刨豬湯」是我國歷史悠久的一種民間習俗,每到年關,家家戶戶都會殺過年豬,邀上親朋好友聚一聚,期盼來年有個好兆頭。12月下旬,盛山植物園將迎來一年一屆的年豬文化旅遊季,「開州第四屆年豬文化旅遊季」將盛大開幕。殺年豬、吃刨豬湯、品年味、圈滿豬肥、鄉韻年俗,為所有遊客帶來一場久別的年味鄉愁。
  • 廣南:又到一年殺年豬時
    俗話說:「年豬叫,年快到」,這句話說的就是我國一些地區年前殺豬的習俗,稱為「殺年豬」。在農村,農民往往把殺年豬作為年末最後一件大事,這主要是為了各家過年期間準備好充足的肉食,久而久之,似乎人們就覺得惟有殺頭過年豬,大家才算真正感受到一股濃濃的年味兒。
  • 農村過年講究:「年豬『三不準殺』,年貨『三必辦』」,代表什麼
    老農說,農村過年有很多規矩,但是有一個基本的規矩,就是過年貨「三不殺豬」「三一定要做」。「什麼?農村有這樣的規定嗎?」當時我就懵了,不知道什麼叫「一年生豬的『三不殺』和年貨的『三必做』」,就讓老農告訴我。老農見我什麼都不懂,就說:「我說:農村的春節規則是什麼:「三豬不殺,三年貨不殺」?
  • 大雪節氣後殺年豬吃刨湯醃臘肉灌香腸,冬季進補是咱農村裡的習俗
    雖然天氣越來越冷,咱農村老百姓還是更樂意看到大地銀裝素裹的景色。「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在天寒地凍的時節,咱農村老百姓歷來都有一些風俗習慣。咱村裡老人們聚在一起擺龍門陣說:冬天要適當的進進補,來年身體倍棒。
  • 殺年豬的習俗是怎麼來的
    土家族殺年豬,與其他民族不同,每年陰曆臘月下旬,無論大家小戶,都把宰殺的豬,慌慌張張藏到大門角角裡。用衣蓋嚴,約摸過一袋煙工夫,再拖出來用開水脫毛刮洗。此事尤其是田家洞的田姓土家人做得認真。傳說很久以前,田家的祖先,欠了土司王的閻王債,祖祖輩輩當長工,也還不清。一年苦到頭,全家老小還是沒有年飯米,更沒有年飯肉;土司家裡呢,天天殺豬宰羊,打糯米粑粑,熬糖煮酒,長工們看在眼裡,恨在心裡,便想出了個辦法,來出一口怨氣。
  • 農村「殺年豬」時,宴請鄰居吃豬肉的一些「講究」
    農村「殺年豬」一般是歲月進入臘月基本就開始了。各家無論誰家「殺年豬」都要宴請親朋好友以及老鄰舊居前來「吃豬肉」。說是吃豬肉,其實也不僅僅是吃豬肉,也就是自己找個理由在農閒時相互聚一聚,玩一玩,放鬆一下。熱鬧一番。基本就是這個初衷和習慣。這是一個延續多少年的風俗習慣。
  • 過年規矩年豬三不殺,年貨三必辦,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了解三農大百科,來自我們身邊的農村事,大家好,我是鍾思宇話三農!和你們一樣關注農村事件。今日已是2021年1月2日,農曆冬月十九,離春節還有41天。此時,大家已經到了準備臘肉、香腸的衝刺階段,鄉下也開始殺年豬、分豬肉。
  • 故都許昌的年味很濃,迎財神、殺年豬,旅遊過年、發微信紅包……
    這個傳統佳節,有著厚重的文化氣息:「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幾千年來,在中華傳統文化發展演變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特色鮮明的春節文化,賡續至今,深深融入中國人的血脈之中。殺年豬、迎財神、熬夜守歲 傳統年俗正在逐漸淡出歲月不居,時節如流。
  • 殺年豬,吃刨湯
    小時候,入了冬,我們就盼著殺年豬。殺了年豬,意味就快過年了,新衣服、好吃的、好玩的就都有了。現如今,殺年豬在縣城裡幾乎已經看不著了,可在農村還是頗為多見。偶爾,縣城的周邊也能見到零星的一兩戶人家殺年豬,只是,已遠不如農村傳統殺年豬吃刨湯這般熱鬧了。上周二中午,媽媽打來電話:「女子!明天殺年豬了,回屋來吃刨湯,喝苞谷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