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遇見焦慮?接納、適度宣洩、積極應對

2020-12-24 中國青年報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夏 瑾

見習記者 陳 鼎

「焦慮感一般都來得很突然,大多是在深夜,看著書、刷著朋友圈或是與朋友聊天的某個瞬間,就會突然陷入不安,心率加快,無法繼續專注於手中正在做的事,甚至有時候會很想大哭一場。」今年27歲的許潞(化名),是一名外企職員。他說自己曾經會因為處於沒有理想和目標的狀態而感到焦慮,而現在卻又因為有了理想,卻不知能否實現,以及何時實現而焦慮。「工作了之後,總是對當下的自己不滿意,害怕看到別人搶先一步完成我想做的事,害怕在我從事的領域被拿來和人比較,我不想輸,不想平庸地度過這一生,當不甘於人後的情緒逐漸被放大的時候,要強就變成了焦慮。我也經常想:當你放縱自己焦慮情緒的時候,或許別人正在努力,你要立刻行動。而越是如此想,便又愈發焦慮了。」

與許潞相反,曹殊(化名)的焦慮則是「做著不喜歡的事但又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做什麼。」曹殊今年23歲,他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父母替他選的,但他對這份工作完全沒有一點興趣。「有一陣子工作量和壓力都很大,幾乎每天都要加班到深夜,我夢裡不是在做報表就是跟領導和同事吵架,醒來後躺床上覺得腦子一片空白。後來,在沒有跟我父母商量的情況下,我辭職了」。

辭職後的曹殊跟父母有過幾次暴風驟雨般的爭吵,吵到疲憊後,他把自己鎖在房間裡,聽爸爸隔著房門喊「那你到底要幹嘛?」冷靜了幾天後,他決定去留學,可後來遇上疫情,留學計劃便擱置了。「我現在時常會因為不知未來該如何而焦慮,沒有明確的目標,又不願違背意願做不想做的事。總覺得在找到方向並證明自己之前,焦慮會一直纏著我。焦慮時會忽然覺得手足無措,做什麼事都不能持續,心裡總覺得踏實,煩躁不安。甚至此時去回憶那種感覺都會覺得痛苦」。

【專家建議】: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臨床評估中心主任石川:

焦慮的核心就是不確定,不知道會發生什麼。焦慮可以表現為擔心害怕,也可以表現為各種身體症狀。

焦慮的形式是多樣的,從表現上可以分為精神性焦慮和軀體性焦慮,從發作上可以分為慢性的廣泛性焦慮和急性的驚恐發作。

精神性焦慮表現為精神上的過度擔心和泛化。由於精神長期處於緊繃狀態,個體會表現為易激惹、易發脾氣、易生氣,而且會影響個體的大腦對世界的認識和判斷,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的情況。長時間的焦慮會使大腦處於一種異常活躍的狀態,從而導致個體容易失眠。而失眠又會引起新的問題,例如記憶力下降、反應變慢等。

焦慮也會產生一系列的軀體症狀,比如心慌、胸口發悶、口乾、尿頻、出汗,甚至是感到憋氣或者是過度的喘氣,肌肉也會表現出特別緊繃的現象,容易酸痛,甚至發抖。急性發作的焦慮,也叫驚恐發作,個體會表現為:突然感到心慌、胸悶、出汗,覺得失控,甚至有一種瀕死感。急性焦慮發作時間比較短,一般持續幾分鐘或十幾分鐘,最長不會超過一個小時,特點是突然發作、突然中止。

焦慮其實也有它的功能和意義。焦慮是人類在面臨病痛、災難等重大事件時的一種應激反應,是一種正常現象。它實際上是生物本身應該有的一種防疫功能,在遭遇比較重大的事件時——比如說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產生焦慮情緒是人的正常反應,它是一種身體的保護機制。

北京回龍觀醫院黨委書記楊甫德:

每個人在經歷重大負性事件後都會有一些焦慮、擔心等負性情緒,這些是正常的,應接納並允許自己有這些情緒,並適度宣洩情緒。面對壓力,可以採取一些積極的應對措施,例如在穩定的居所、定時吃飯、按時休息。維持日常的生活和穩定的心理狀態有助於減輕壓力。穩定的心理狀態可以通過一些穩定化技術來實現,比如深呼吸放鬆、音樂放鬆、冥想訓練等。採取積極的應對方式還包括規律的生活,獲取良好的社會支持,與信任的人如家人、朋友交流和溝通,做一些自己感興趣或者能有愉悅感的事情。同時大家注意要避免消極應對,不要過量飲酒、吸菸、服用藥物,也不要過度工作和過多睡眠。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電影《綠皮書》:緩解身份的焦慮,從接納自己開始
    這說明,當我們的需求不斷提高時,才有身份的焦慮。對身份地位的渴望,和人類的任何欲望一樣,會有積極的作用,比如,可以激發潛能、力求完美,以及增強社會共同價值產生的凝聚力,等等。但是,當我們過多地關注他人對自己的看法時,就會不停地為之擔憂,因為總有人比自己強、比自己優秀。
  • 毫無一技之長的中年打工人,如何應對焦慮甚至抑鬱?
    毫無一技之長的中年打工人,如何應對焦慮甚至抑鬱?2020-12-22 22: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清凇:人到中年,面對裁員危機,沒有一技之長,難免焦慮
  • 走近焦慮障礙:廣泛性焦慮障礙和驚恐障礙
    如果您看過本公眾號題為 「焦慮障礙,你需要知道的6件事「(用連結的形式)的科普文章,那您已對焦慮障礙有了初步認識。今天,我們再來詳細介紹一下焦慮障礙中兩個代表性的疾病:廣泛性焦慮障礙和驚恐障礙。焦慮和恐懼是很常見的情緒。焦慮是對未來威脅的預期性反應,可以表現為緊張、擔心、著急等。
  • 遊戲調適:宣洩、補償與自愈
    遊戲調適:宣洩、補償與自愈 2020-05-22來源:基教司 南京師範大學 邱學青  新型冠狀病毒改變了2020年春天孩子們的生活
  • 考試前夕開始緊張,這很正常,用有效方法緩解焦慮最好辦
    學生進行考前要把學習壓力化成動力,考試成績管理才會更加優秀,排解焦慮是首要的。一些學生問老師是否害怕考試,考前有焦慮並不可怕,這是很多學生都會有的心理波動現象。大家都要正視這一點,但考前緩解焦慮是必須的,不能耽誤。其實考前緩解焦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從以下方法學習。
  • 2020年輕人最關心的健康問題是什麼 失眠脫髮焦慮你「中槍」了嗎
    步入歲末,回首這一年的經歷,梳理困擾年輕人的「2020年健康問題關鍵詞」時,我們發現,有與疫情相關的焦慮、強迫行為、疫情肥,也有年輕人常年關注的焦點:脫髮、熬夜、抑鬱……讓我們一起看看專家給出的建議,注意這些關鍵詞:接納負面情緒、適度宣洩、積極應對、定時吃飯、按時休息、深呼吸放鬆、音樂放鬆、冥想訓練、走出家門和真人交往、合理飲食、控制體重、堅持運動、戒菸限酒、保持樂觀、心理平衡、早睡早起
  • 焦慮症嚴重時,曾讓我想自殺,《應對焦慮》讓我解脫出來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本對每個人都很重要的書《應對焦慮》。今年夏天,一場突發事故降臨到我身上,高速上,我被一輛失控轎車撞飛出十幾米遠。幸運的是,我活了下來,不幸的是,患上了嚴重的焦慮症(創傷後應激障礙)。直到讀完這本書,通過書中提到應對焦慮簡單而有效的方法,讓我從嚴重焦慮中走出來,重新感受世間美好。所以,我想把它分享給你,希望能夠對你有幫助。
  • 減少外出出現煩躁,必須外出產生焦慮,怎麼辦?心理疏導來了!
    大家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應對壓力。第一,認識了解危機。在經歷非正常的重大事件後,很多人可能會出現心理應激,大概會經歷警覺期、消極防禦期、現實適應期、恢復成長期四個階段。多數人經歷了危機後變得更為理性,在心理和行為上變得較為成熟,開始通過一定的途徑獲得積極的應付技巧。第二,面對壓力可以採取一些積極的應對措施。
  • 總是容易焦慮?你該看看這一篇了
    都說「想開點就不焦慮了」,但為什麼自己總是想不開?到底應該如何正確應對焦慮?鄧蘭芳駐丁香醫生醫師中山市第三人民醫院精神心理科主治醫師一、咱們真的了解「焦慮」嗎?只有當焦慮情緒達到一定嚴重程度的時候,可能才達到了焦慮障礙的標準。
  • 壓力大焦慮怎麼辦 壓力大焦慮怎麼緩解你造嗎?
    壓力大焦慮怎麼辦 壓力大焦慮怎麼緩解你造嗎?時間:2020-12-02 18:0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壓力大焦慮怎麼辦 壓力大焦慮怎麼緩解你造嗎? 壓力大焦慮怎麼辦 為大家分享壓力大焦慮怎麼辦,接下來小編就來介紹。
  • 與你的焦慮和解:遇見更美好的自己
    在聽了這三位嘉賓的分享後,我的焦慮就解決了……是不可能的,但是卻很大程度緩解了我的焦慮,不僅有了科學地認識,也能平常心去接納,坦然去努力解決問題本身。 擠滿報告廳現場的近300名聽眾,想必都跟我一樣,甚至比我更有收穫吧!那就看看這次分享的三位嘉賓是如何為在座的聽眾們排憂解慮的—— 近段時間,朋友圈焦慮瀰漫。
  • 幫助孩子宣洩不良情緒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你不能絕望,不能暴怒,你需要理解並接納孩子不良情緒和行為的現實,幫助孩子有效調控情緒,引導孩子宣洩不良情緒,緩解心理壓力。家長應該這樣做:9—11歲的少年階段1.要和孩子做朋友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要多關注孩子情緒上的變化,最好每天抽出時間與孩子溝通,增進感情,既要做好父母也要與孩子交朋友,讓孩子能與你平等坦誠地吐露自己的委屈、憂愁、牢騷和怨恨等,使情緒得到適度的宣洩
  • 中考高考不遠了,如何幫助孩子克服考試焦慮?
    正常的焦慮是當人們察覺到潛在的危險或困境時的一種適應性或防禦性的反應,具有一定積極意義。但是,當焦慮的嚴重程度和現實境況差距過大,或持續焦慮情緒的時間過長,就容易變為病理性焦慮。焦慮的副作用對於考試這一情景,過低或過高的焦慮水平會影響孩子自身的學習與發揮,而只有適度的焦慮水平才能讓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有最大的學習效率。
  • 女人三十,與焦慮共處
    對於女性來說,除了身材焦慮,年齡焦慮也是沒有辦法越過的一關。劉若英曾在自己三十歲之後的某場演唱會上說過,她從來不羨慕年輕人,因為自己也年輕過,而且從年輕到年長,沒有人偷走過她青春的任何一天。我們沒有辦法否認這種年齡焦慮,我們只能選擇與焦慮共存。反而在心理學上,適度的焦慮,是一件在某種程度上具有積極意義的事情。在姐姐首秀中獲得第一名的藍盈瑩,因為足夠努力足夠有野心,把自己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上。她的野心和努力難以掩蓋,她的焦慮也隱藏不住。但這樣的焦慮是真實、可控也帶來積極意義的焦慮。越焦慮,越努力,也就越幸運。
  • 所有焦慮症狀都只是表現形式,害怕死亡才是本質
    如此強烈的求生欲望,正是因為對死亡與分離存在過度地焦慮,他們總是比一般人更缺乏安全感,憂患意識也更為強烈。可是凡事過猶不及,長期而持久的焦慮警覺狀態,又致使此類人容易罹患焦慮、抑鬱、強迫等各種心理障礙。其實對於普通人而言,緊張焦慮的狀態也無時無刻不存在。因為每個人隨時隨地都面臨著生與死、存與亡的考驗。即便是身體素質向來強壯的人,也不得不擔心哪天會遭遇天災人禍的可能。
  • 抑鬱和焦慮有什麼區別?又抑鬱、又焦慮該怎麼辦?
    抑鬱障礙的診斷標準不涉及焦慮症狀,但有調查表明,超過半數的抑鬱症患者感到有一定程度的焦慮。 抑鬱狀態中,患者常表現出自罪、自責,認為自己不夠好、做什麼都沒有意思、未來一切都沒有希望,行為上也會感到做事困難、想要迴避過去顯得簡單或有趣的活動。
  • 【心理健康】6個簡單的心理小技巧,輕鬆克服焦慮緊張情緒
    4、增加自信 自信是應對焦慮的必要前提缺乏自信的人,對自己應對事件的能力是懷疑的,誇大自己失敗的可能性,從而憂慮、緊張和恐懼。
  • 解決戀愛焦慮,你就是把妹達人!
    對於大部分的宅男或者戀愛經歷不豐富的兄弟來說,面對女人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焦慮焦慮是指一種缺乏明顯客觀原因的內心不安或無根據的恐懼,語氣即將面臨不良處境的一種緊張情緒。比如說臨場焦慮,我們每個人即將準備上臺演講的時候,我們就會不由自主的難受、緊張、激動,這就是「臨場焦慮」。
  • 一書一法一工具|身份的焦慮:如何克服對身份焦慮的恐懼
    曾記得2019年4月15日,著名人文學者、經濟學家林採宜做客今日頭條《首席講壇》線上訪談欄目時,其中就有一段關於焦慮的採訪:問:當代人焦慮的核心原因是什麼?逃離了一線城市,就可以逃離焦慮嗎?如何由內而外緩解自身焦慮?林採宜:當代人焦慮的核心通常來自於兩個方面:一個是沒有安全感;另一個是攀比心理。
  • 學生懼怕考試該如何應對,緩解焦慮和壓力的方法不能少,簡單實用
    4、本身就是焦慮的性格有的學生本身在性格上可能就是比較焦慮的,所以在考試的時候就會變得更加的焦慮,這類的學生一般會遇到一些小事就會焦慮不安,生怕給自己帶來什麼不好的事情。雖然學生時期考試是一個家常便飯的事情,但是學生們還是會因為各種原因,會在考試之前產生懼怕或者是焦慮的情緒,如果學生和家長不知道如何應對考前焦慮,那麼就要掌握一些緩解焦慮和壓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