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焦慮障礙:廣泛性焦慮障礙和驚恐障礙

2020-12-27 澎湃新聞

原創 李茜 精神衛生686

在中國,焦慮障礙的終身患病率高達7.57%,是各類精神障礙中最高的。但現實中焦慮障礙的識別率和治療率並不理想,很多患者飽受數年痛苦後才走進精神科診室。因此我們有必要提高對焦慮障礙的認識。如果您看過本公眾號題為 「焦慮障礙,你需要知道的6件事「(用連結的形式)的科普文章,那您已對焦慮障礙有了初步認識。

今天,我們再來詳細介紹一下焦慮障礙中兩個代表性的疾病:廣泛性焦慮障礙和驚恐障礙。

焦慮和恐懼是很常見的情緒。

焦慮是對未來威脅的預期性反應,可以表現為緊張、擔心、著急等。如想到幾天後的考試非常緊張,聽說小區發現了新冠肺炎病例十分擔憂。

而恐懼是對迫在眉睫的威脅產生的反應,是一種更劇烈的焦慮。如被迎面而來的大卡車嚇到而大喊。

適度的焦慮和恐懼都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可以激發人們內在的動力去做更好的準備以改善處境或躲避危險。比如對新冠肺炎病毒的擔憂會讓我們加強防護、減少不必要的出行,對車禍的恐懼讓我們更好地遵守交通規則。

但如果過度焦慮或恐懼,與相應的壓力或威脅不成比例甚至脫離相應的處境,成為持久的情緒狀態,那麼就成病理性的了,比如廣泛性焦慮障礙和驚恐障礙。下面我們重點說說它們的臨床表現。

廣泛性焦慮障礙

廣泛性焦慮障礙,也稱「慢性焦慮」,核心特徵是顯著/過度的焦慮,並且是泛化且持久的。

顯著

指焦慮往往脫離相應的情景,或者程度上明顯與相應的壓力、威脅不成比例,是一種不必要的、過度的焦慮。比如一位媽媽看到孩子磕破一點皮,就開始擔心孩子會患破傷風而危及生命,憂慮不已。

泛化

指焦慮往往不限於某種特定的情景,通常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身體健康、安全、財務狀況、工作等最為常見,可以是生活中非常小的事,而有時患者的焦慮甚至沒有明確的焦慮對象或者缺乏相應的外部環境(即「自由浮動」)。

持久

意味著焦慮是慢性、長期存在的。患者會伴隨有身體上的反應,比如坐立不安、顫抖、頭疼、心慌、出汗、口乾、胃腸道反應等,因此現實中相當一部分患者因為軀體症狀最先到綜合醫院就診而非精神科,而且往往經過全面檢查也未發現可解釋身體不適的明確病因。

案例

李某,30歲,家庭主婦。

自從2年前父親意外去世,患者開始擔心親人得重病或者出意外,尤其擔心獨居的母親,每天都要打幾個電話過去,遇上母親沒接到電話就格外緊張,不停聯想到各種糟糕的情景,什麼都不能做,直到再聯繫上母親才能鬆口氣。

平日裡大事小情都讓患者擔憂,孩子在外玩擔心遇到意外,丈夫回家晚點就擔心出事了,去超市排隊結帳時莫名緊張甚至手抖,自己也苦惱「真不知道結個帳有啥緊張的!」即便沒事在家呆著,也總是心煩意亂、坐立不安。

患者不能靜心做事,衣服疊了一會兒就開始心急,亂糟糟一把扔進衣櫃;對家人也沒耐心,衝2歲孩子都發脾氣,事後又極度後悔。後來因為反覆一陣陣的心慌多次去醫院檢查心臟,但也未發現異常。患者日常愛出汗,著急的時候更是大汗淋漓,長期頭疼、肩背痛,經常失眠,一到晚上就發愁睡覺的事,但越愁越睡不著。

這是比較常見的廣泛性焦慮障礙患者,李某的各種擔心、出汗、頭疼、失眠等都是該病常見的表現。

驚恐障礙

驚恐障礙,也稱「急性焦慮」,是一種急性的嚴重焦慮(驚恐)的反覆發作,患者往往體驗到突然出現的高度恐懼(往往在幾分鐘內達到頂峰),可伴有心悸、呼吸困難、大汗、頭昏、全身發麻等身體症狀(自主/植物神經症狀),繼發出現瀕死感或死亡恐懼,或者感到自己就要失控、害怕發瘋。有的患者會感覺這個世界突然變得不真實了,或者自己變得不真實。

一次發作一般持續數分鐘,也可能更久,發作後的疲乏感可能會持續1-2天。

因為發作時劇烈的軀體不適,多數患者會誤認患有軀體疾病而打急救電話求助。然而經過檢查往往得到「沒有軀體疾病」的結論。一般患者的發作缺乏明確的觸發因素,發作不局限於特定的情景,但個別患者也可能會有一定的觸發情境。

患者往往對再次發作感到擔憂,並且可能會迴避一些場合,比如既往有過驚恐發作的場合,一些無法及時獲得醫療救助的場合,或者為了避免獨處而變得依賴他人。

案例

王某,23歲,大學生。

某次在商場等待就餐時突然感到呼吸困難,心跳變快,很快就感覺「完全喘不上氣了」「就要死了」「想大喊又喊不出來」,極為驚恐,臉色蒼白,一身大汗。友人打了120,送至附近醫院急診。候診中,患者不適、恐懼慢慢褪去,但感到身體非常疲憊。急診檢查心電圖、心肌酶等均未發現異常。

之後兩周又在課堂及宿舍中各發作一次,表現類似,但患者發作持續時間越來越長。發作間期沒有不適,但總擔心再次發作,因擔心發作時得不到救治而不敢獨處。

王某驚恐障礙的表現非常典型,可以幫我們更好地認識這個疾病。

通過今天的介紹,相信您對廣泛性焦慮障礙和驚恐障礙有了更多的認識。但請記住焦慮障礙並不可怕,即使患病,也可以通過藥物治療或心理治療等方法積極應對。如果您或親友出現了上述類似的表現,經過自己積極調整仍無法緩解,請一定及時到精神心理門診尋求專業幫助!

相關連結:註: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侵刪歉。

作者:李茜

單位:北京大學第六醫院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公事部

國家精神衛生項目辦公室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廣泛性焦慮障礙成社會普遍的心理問題
    你有沒有出現總是過度擔心那些不可能發生或者發生概率很小的事情,或者一整天都感到緊張和焦慮,但是卻找不著原因。每個人都有焦慮的時候,但如果你的擔心和恐懼是持續存在的,它們幹擾了你的功能和讓你無法放鬆,這時你可能患有廣泛性焦慮障礙,這種障礙讓你的精神和身體都感到到疲憊。它會耗盡你的精力,幹擾你的睡眠,並把你的身體拖垮。
  • 筆記|《變態》C6 焦慮障礙(中)
    (二)驚恐障礙的病因(1)生物學因素(2)心理社會因素①心理分析理論:對抗焦慮衝動的防禦失敗,就會出現驚恐發作;童年期不愉快的經歷可能和成年後發生驚恐障礙有關。②行為主義學派:對恐懼的恐懼;條件反射。③認知學派:驚恐障礙的患者對自己軀體感受過度敏感,並且做出災難化的解釋和評價;相對於低焦慮敏感性的個體,較高焦慮敏感性者易患驚恐障礙,易發生頻繁的驚恐發作。(三)驚恐障礙的治療(1)藥物治療:由於驚恐障礙患者有明顯的軀體症狀,很多患者會首先選擇藥物治療。治療驚恐障礙的藥物主要有抗抑鬱類藥物等。
  • 焦慮障礙,你需要知道的6件事
    1.什麼是焦慮障礙?焦慮障礙包括那些以過度的害怕和焦慮,以及相關行為紊亂為特徵的精神障礙。害怕是對當下真實的、或者迫在眉睫的威脅的反應,焦慮是對未來威脅的預期。害怕與焦慮有所重疊,也有所不同。害怕經常與「戰鬥或逃跑」相關的自主神經系統喚起、當下有危險的想法、逃跑的行為有關;而焦慮常與為未來威脅做準備時的肌肉緊張、警覺,謹慎小心和迴避行為有關。焦慮障礙是一組精神障礙的總稱,具體包括廣泛性焦慮障礙、驚恐障礙、恐怖性焦慮障礙等不同類型。各種不同的焦慮障礙,都以過度的害怕和焦慮為主要臨床特徵,但也有一些不同。
  • 【科普指南】焦慮障礙:無法描述的痛苦,卻深深籠罩著我
    焦慮障礙包括那些以過度的害怕和焦慮,以及相關行為紊亂為特徵的精神障礙。害怕是對當下真實的或者迫在眉睫的威脅的反應,焦慮是對未來威脅的預期。 「焦慮」離焦慮症,到底有多遠?
  • 關乎每一位「糖友」的身心健康——糖尿病伴抑鬱焦慮障礙
    約1/4的2型或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抑鬱症狀或抑鬱障礙。伴有抑鬱、焦慮的糖尿病患者,血糖不易得到滿意的控制,微血管和大血管併發症發生的風險,可能高於普通糖尿病患者。
  • 贛州名醫為你開出治癒焦慮障礙「良藥」
    焦慮障礙的病因、症狀是什麼?患病率高不高?患了焦慮障礙怎麼治療?12月18日16時《名醫直播室》第21期節目將邀請贛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早期幹預科主任副主任醫師蘇建寧做客演播室帶廣大網友一起正確認識焦慮障礙
  • 焦慮症,植物神經官能症,驚恐障礙
    關於一個神經官能症和焦慮驚恐症,在這裡我跟大家大概說一下,讓大家了解一下這個病,以前是屬於疑難雜症,現在年輕人壓力大,再加上經常熬夜,飲食不規律,導致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得了這種病。在這裡我想說,如果你到醫院檢查醫生碩沒什麼事的話,基本已經確定是植物神經官能症,也可以叫焦慮症和驚恐障礙,不過首先得去醫院檢查排除軀體病變。
  • 科普一種假心臟病「驚恐障礙」,別再提心弔膽浪費錢做各種檢查了
    大家好,我們您的中醫體質調理師殷醫生焦慮障礙是最常見的精神障礙之一。全國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各類精神障礙中,焦慮障礙患病率最高,成人的終生患病率高達7.6%!但是,如果仔細去體會,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或正處於焦慮之中。事實上,一般的焦慮是人們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助手,畢竟有壓力才會有動力,只有病理性焦慮才是疾病。那什麼才算病理性的焦慮?焦慮障礙有哪些常見症狀?如何確診?那麼今天殷醫生就來給大家好好講講!
  • 兒童焦慮性障礙,你了解嗎?
    焦慮障礙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兒童分離性焦慮障礙、兒童學校恐怖症、兒童廣泛性焦慮症。分離性焦慮障礙是兒童與其依戀對象分離時產生的過度焦慮情緒。學校恐怖症表現為對上學的恐怖,拒絕上學或不願上學。主要臨床表現有:(1)焦慮情緒。主要表現為焦慮與煩惱,這種體驗可以是毫無原因、說不出為何而但系,也可以是對未來可能發生的某件事情、自己或家人可能發生的不幸事件過分而不現實的擔心。(2)行為不安。
  • 女子長籲短嘆「夜半哭聲」嚇壞鄰居 原是焦慮導致睡眠障礙
    武漢交通廣播記者徐睿捷、通訊員 馬遙遙發回報導: 這段時間,漢口三陽路某小區的一戶居民每到深夜,就會被一陣陣女人哀怨的長籲短嘆和低聲哭泣從睡夢中驚醒,十分害怕,最後才了解到原來是鄰居家的女主人因為這段時間家裡老人中風,丈夫每晚要在醫院守候,兒子高考失利,焦慮成疾導致了睡眠障礙。
  • 處方阿片類藥物的使用與重度抑鬱、焦慮和壓力相關障礙的風險
    處方阿片類藥物的使用與重度抑鬱、焦慮和壓力相關障礙的風險 2020-11-16 12: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2017年10月自考精神障礙護理學真題
    PCP7.躁狂發作的主要臨床表現是A.情感高漲 B.情感暴發  C.欣快 D.情感脆弱8.持續性心境障礙臨床表現常見的是A.焦慮障礙 B.惡劣心境  C.病理性心境惡劣 D.抑鬱症9.屬於情感穩定劑的藥物是
  • 什麼是迴避型人格障礙?
    人格障礙是指思維、認知、反應和情感關係的模式造成顯著痛苦和或損害患者的功能,它是一種長期存在、滲透在患者生活方方面面的模式。迴避型人格障礙者感到自己不夠好。他們通過迴避任何可能會被負面評價的情況來處理這些感受。迴避型人格障礙的特徵在於日常傾向於避免涉及拒絕、批評或屈辱風險的社交場合/互動。
  • 這是知乎點讚10W+文章:心理障礙大全解析
    2.多樣的焦慮症 (1)社交恐懼症(社交焦慮障礙) 在他人關注的社交情境中,特別害怕和焦慮。對有點熟悉的同事、朋友、同學,反而刻意拘謹,極力掩藏和迴避。而對陌生人,相處自然安全。 長期以往,到成年以後,形成固定的人格,定義為迴避型人格障礙。
  • 【疾病科普】「焦慮」離焦慮症,到底有多遠?
    焦慮是人的本能,但能排解焦慮卻是一種本領。 焦慮障礙包括那些以過度的害怕和焦慮,以及相關行為紊亂為特徵的精神障礙。害怕是對當下真實的或者迫在眉睫的威脅的反應,焦慮是對未來威脅的預期。
  • 一篇文章了解社交焦慮-SAD
    社交焦慮會對個體發展帶來負面影響,它與個體的抑鬱症狀和反社會行為等存在聯繫。嚴重的SAD患者可能表現過分害怕在他人面前做事,或者在公共場合進行社交活動,如果把SAD患者暴露在社交情境中,患者有可能誘發強烈的焦慮、驚恐發作、歇斯底裡。SAD是一種常見的、能力受損的心理問題,但人們對SAD重視不足,僅25%得到治療。
  • 抑鬱和焦慮有什麼區別?又抑鬱、又焦慮該怎麼辦?
    抑鬱障礙的主要臨床表現有五個方面: 顯著而持久的情緒低落和悲觀; 感覺思維能力受到抑制,並且常常考慮消極的事情; 意志活動減退,並不願參加各類日常活動; 記憶力和注意力下降; 出現睡眠障礙
  • 樸秀榮患障礙症上熱搜了 到底是怎麼回事?
    據悉,該病病症有焦慮、抑鬱、情感障礙等,多伴有社會、人際或家庭行為方面的嚴重障礙,有一些患者甚至會出現強迫症、恐怖症或者驚恐障礙。     對此大家的反應是這樣的     覺得韓國娛樂圈怎麼總是出這樣那樣的問題     閱讀理解:這是一種總是擔心自己身體有事的精神類疾病,看醫生也無法緩解這種焦慮     閱讀理解:這是一種總是擔心自己身體有事的精神類疾病,看醫生也無法緩解這種焦慮
  • 焦慮、抑鬱有哪些臨床表現?
    1、焦慮有哪些臨床表現? 焦慮是對親人或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運等的過度擔心而產生的一種煩躁情緒,透析患者更為嚴重。其中包含著急、掛念、優愁、緊張、恐慌、不安等成分。它與危急情況和難以預測、難以應付的事件有關。事過境遷、焦慮就可能解除。
  • 75%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有精神障礙,2張圖自測是否有焦慮問題
    說到強直,我們更關心的是身體上的疼痛,檢查報告單上的指標偏差,以及病情的發展,但我們往往忽視了自己的心理和情緒問題。眾所周知,強友經常遭受嚴重的腰痛、骶髂關節疼痛和各種生理活動。75%有精神障礙的強朋友表現事實上導致焦慮和抑鬱的條件是複雜的。一方面,患者對強直缺乏足夠的認識,認為AS不能治癒,他們會幹脆死亡,一旦他們生病,他們將相當於「殘疾」,他們認為身體殘疾是不可避免的結果,他們對治療、工作和生活失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