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1/4的2型或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抑鬱症狀或抑鬱障礙。伴有抑鬱、焦慮的糖尿病患者,血糖不易得到滿意的控制,微血管和大血管併發症發生的風險,可能高於普通糖尿病患者。
今天就了解一下糖尿病伴抑鬱焦慮障礙。
1.臨床特點
(1)有證據表明,焦慮、抑鬱等負性情緒可加重糖尿病的病情。
(2)女性抑鬱的發生率都顯著高於男性。
(3)妊娠糖尿病患者,或產後糖尿病患者也是抑鬱發生的高危人群。
2.疾病類型
(1)糖尿病患者中常見的焦慮症狀和可診斷的障礙:廣泛性焦慮障礙、軀體變形障礙、強迫障礙、特定恐懼症和創傷後應激障礙。
(2)除抑鬱、焦慮外,一些其他心理行為障礙(如認知、人格、飲食、睡眠、性功能等)也常見於糖尿病患者。
3.誘發因素
引起糖尿病患者焦慮的常見因素是:對高血糖、未達降糖目標、胰島素注射或輸液,以及對發生併發症的擔憂。
4. 相關治療
心理健康是糖尿病管理中的一部分,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抑鬱、焦慮情緒,幫助患者及早擺脫不良心理、恢復自信,不但有助於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也有助於糖尿病的控制。
(1)心理狀態的評估應始終貫穿糖尿病的治療。尤其是對有抑鬱、焦慮史的糖尿患者,在病情變化(如出現併發症)或存在其他心理社會因素時,應特別注意情緒評估。
(2)心理治療尤其是認知行為療法對抑鬱、焦慮等情緒障礙有效。糖尿病管理團隊成員應能提供必要的心理諮詢,最好有專業的心理治療師或有經驗的精神科醫師加盟,以便提供更為專業的心理治療服務。
(3)當患者有以下表現時應將其轉至具備糖尿病知識的精神科醫師就診:抑鬱症、焦慮症、人格障礙、藥物成癮、認知功能障礙等。
(4)抗抑鬱治療可改善糖尿病抑鬱症患者的抑鬱,但某些抗抑鬱藥物可能對血糖控制和體重造成不良影響。
(5)精神藥物治療時間越長,患糖尿病的危險性越高。精神藥物(包括抗精神病藥、抗抑鬱藥、鋰鹽)有誘發或加重糖尿病的不良後果,並且有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抗精神病藥物(尤其是第二代藥物)可增加肥胖、2型糖尿病和血脂異常的危險。
(6)使用抗精神病藥物的患者,應該每月檢測一次血糖和體重,治療過程中體重增加者應進行常規血液生化檢查。
綜上,希望「糖友」們通過今天的學習,能夠關注糖尿病伴抑鬱焦慮障礙,並且積極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