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有約】抑鬱焦慮和精神健康

2020-11-04 臨汾市人民醫院

今天我們《健康有約》節目就邀請到

臨汾市人民醫院精神衛生科主任 副主任醫師

郭宇新

帶大家一起了解 什麼是抑鬱和焦慮

郭宇新

臨汾市人民醫院精神衛生科主任 副主任醫師,心理治療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任北方精神醫學論壇常務委員,山西省衛健委精神衛生質控中心委員,臨汾市醫學會精神病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曾在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精神衛生科進修學習,多次參加中美、中德聯合舉辦的心理治療培訓班,擅長精神障礙的診斷治療,心理障礙的心理治療與諮詢。他用精湛的醫術、細緻的關懷,得到了每一位患者的信任。

日常生活中

我們要多關注自己的心理問題

學會正確看待困難和挫折,

主動調適情緒困擾,

學會釋放心理壓力

開朗樂觀地面對工作和生活。

相關焦點

  • 抑鬱和焦慮會讓你「頭大」
    抑鬱症是全球範圍內最普遍和致殘率最高的精神疾病,約4.4%的人飽受抑鬱症的折磨1。該研究旨在提供一個全面的總結,研究腦結構變化與抑鬱的相關性,使用MRI測量全腦和(或)區域體積變化和抑鬱障礙的聯繫,以提供一個更具針對性的臨床診斷方法。值得關注的是,該研究還將全面研究抑鬱與焦慮共存的情況下,對大腦的影響。
  • 重視精神健康!科教電影《心靈感冒——身邊的抑鬱症》今日首映
    今年8月,國家衛健委發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該片的製作,對精神健康主題內容進行了補充,呼籲大眾要充分重視精神健康,消除對精神心理障礙的誤解和歧視,客觀理性地看待常見精神心理障礙,積極幹預和就醫,科學施治,重視預防與康復。
  • 抑鬱和焦慮有什麼區別?又抑鬱、又焦慮該怎麼辦?
    專家:抑鬱和焦慮其實是相伴而生的,抑鬱症一般會伴有焦慮的症狀,焦慮症也會伴有抑鬱的症狀。 焦慮症,是與精神心理因素相關的神經症,神經症表現為無明確對象的提心弔膽或運動性不安。抑鬱症是重型的精神疾病,以持續而顯著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表現,常伴有失眠以及精神活動的全面抑制。
  • 抑鬱、失眠、未成年心理問題……咋辦?可到成都市心理健康中心門診...
    封面新聞記者 寧芝近日,記者從成都市第四人民醫院(成都市精神衛生中心)獲悉,成都市心理健康中心(電子科技大學成都腦科學研究院臨床醫院)門診已於12月7日正式開診。成都市心理健康中心門診開設睡眠醫學門診、心身醫學門診、焦慮抑鬱門診、兒少心情門診,針對社會影響大、公眾關注度高的心理問題,專病專治。同時繼續開展心理諮詢/治療門診,提供精神動力學、認知行為學、人本主義、系統式家庭治療等理論方向的諮詢治療門診。充分考慮公眾的個性化需求,提供特需醫療和心理服務。
  • 陳根:腸道菌群改善焦慮狀態,健康飲食的意義之重
    文/陳根當今社會,以擔心或恐懼為特徵的焦慮障礙和抑鬱症已經成為人們在精神健康方面的新的關涉,同時,焦慮和抑鬱往往也是最難查明的問題之一。但已有研究證實,不良的飲食習慣是導致焦慮和抑鬱惡化的因素之一,而改善飲食習慣可以緩解疾病症狀,這與腸道微生物有著密切關係。事實上,腸道龐大菌群和腸道神經元組成的複雜網絡,早已讓腸道成為人體的另一大感覺器官。
  • 健康!約一半以上的人有過社交焦慮 這是一種精神疾病嗎?
    那麼,對社交感到緊張是一種精神疾病嗎?同事之間為了避免沒話可聊的尷尬而互相迴避是社交恐懼症的表現嗎?約一半以上的人有過社交焦慮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精神科副主任醫師張衛華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社交恐懼症也叫社交焦慮症,或社交焦慮障礙,是焦慮的一種。
  • 關乎每一位「糖友」的身心健康——糖尿病伴抑鬱焦慮障礙
    約1/4的2型或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抑鬱症狀或抑鬱障礙。伴有抑鬱、焦慮的糖尿病患者,血糖不易得到滿意的控制,微血管和大血管併發症發生的風險,可能高於普通糖尿病患者。
  • 論文模板丨患者抑鬱和焦慮的患病率因素研究,發在8分+期刊
    例如,在酒精使用障礙患者中,焦慮和抑鬱分別佔11.1%和33%;類似地,靜脈注射藥物患者中分別有7.3%患抑鬱和2.9%患焦慮。抑鬱和焦慮不僅在慢性病患者健康相關的生活質量下降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還可以影響到包括遵守醫囑、服藥,以及參與社會風險行為(酒精和藥物)的許多方面。然而,在肝硬化患者中,對抑鬱症和焦慮症的患病率還知之甚少。
  • 健康心理學:焦慮不代表焦慮症,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焦慮
    對於患有焦慮症的患者而言,他們的不僅會有生理和心理的不適感,而且這種消極的心理狀態會蔓延到工作和生活當中。他們的工作、學習、人際關係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而且這種症狀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如果你認為焦慮症離你很遠,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 健康的自戀 VS 病態的自戀:如何抵禦抑鬱情緒?
    01當你失望和沉淪時,請讓你的理性思維出來抵擋●    調整你的思維、情感和計劃。●    在行動前做出思考。●    比起直覺,要更信任自己的理智。●    學會躲避讓自己焦慮或疑惑的情況。●    適量減少聚會娛樂活動,讀讀書,與知心朋友談談心。
  • 疫情封鎖造成嚴重心理健康危機:感到孤獨,焦慮,抑鬱怎麼辦?
    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不應該犧牲目前有心理健康問題的人。據Mind分析,自第一次全國封鎖開始以來,撥打他們求助熱線的電話增加了一倍,心理健康危機患者的緊急和緊急轉診飆升了15%,6月和7月的數字高於以往記錄。
  • 東華原精神壓力分析儀——捕捉心理健康問題早期信號
    2020年10月10日第29個世界精神衛生日如期而至,抑鬱症也成為頗受大家關注的話題。據調查,全球預計有3.5億人患抑鬱症,截至今年9月底,我國抑鬱症患病率達2.1%,嚴重精神障礙患者620萬人,卻只有不足一半患者接受有效治療,社會對精神疾患的歧視是影響治療的因素之一。作為一種常見病,抑鬱症已成人類第二大「殺手」。
  • 聚焦疫後症候群,守護湖北人民精神心理健康,陸林院士工作室落戶...
    、喪親家屬及醫務人員等重點人群出現焦慮、抑鬱、失眠等精神心理健康問題更為普遍,加強新冠肺炎疫情後精神心理康復工作刻不容緩。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所長陸林表示,將充分發揮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國家級平臺和團隊技術的優勢以及武漢市武昌醫院精神心理科的學科特色,加快工作室建設,以降低疫情帶來的次生災害,為湖北人民精神心理健康保駕護航。
  • 關注|熬夜、抑鬱……2020年健康問題關鍵詞出爐
    步入歲末,回首這一年的經歷,梳理困擾年輕人的「2020年健康問題關鍵詞」時,我們發現,有與疫情相關的焦慮、強迫行為、疫情肥,也有年輕人常年關注的焦點:脫髮、熬夜、抑鬱……讓我們一起看看專家給出的建議,注意這些關鍵詞:接納負面情緒、適度宣洩、積極應對、定時吃飯、按時休息、深呼吸放鬆、音樂放鬆、冥想訓練、走出家門和真人交往、合理飲食、控制體重、堅持運動、戒菸限酒、
  • 抑鬱症:焦慮抑鬱引起的軀體症狀太難受了,如何改善它們?
    很多焦慮抑鬱症患者,因為這些軀體症狀,把自己嚇得異常得焦慮。以為自己得了重大疾病一樣,從而陷入到了一種無止境的恐懼和恐慌中。於是這個時候焦慮到強迫症也犯了,反覆去網上查病,或者反覆去醫院檢查,一檢查下來,雖然沒有大病,但是一些小毛病卻有好多個。試問現在的人去體檢,誰沒有一些小毛病呢?
  • 心理健康調查:22.85%的青少年有過抑鬱情緒,七成表示疫情影響其...
    心理健康調查:22.85%的青少年有過抑鬱情緒,七成表示疫情影響其心理狀態 作者:張雯 發布時間: 2021-01-12 17:15
  • 抗疫心理防護 |《控制焦慮》:把焦慮控制在健康有益的水平,而不是...
    > 阿爾伯特·埃利斯是認知行為治療最有影響力的先驅之一,他所創造的理性情緒行為療法因其簡單、實用、有效,已經被世界各地的心理健康從業者廣泛使用。 獲得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後,埃利斯在當地的精開始攻神分析界小有名氣,他在哥倫比亞大學做教授,還先後在紐約市以及新澤西州的幾所機構內身居要職。可就在此時,埃利斯開始對自己鍾愛的精神分析事業產生了懷疑。後來,埃利斯徹底與精神分析分道揚鑣,開始提倡一種更積極的新的心理療法——理性情緒行為療法。
  • 準媽媽出現產前抑鬱和產前焦慮,該如何調節情緒?
    在我們的想像裡,準媽媽本應該是美好和幸福的,但是調查研究表明,約有64%的女性在孕期會出現不良情緒,甚至出現產前抑鬱和產前焦慮等問題,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樣的問題產生呢?
  • 焦慮、抑鬱有哪些臨床表現?
    1、焦慮有哪些臨床表現? 焦慮是對親人或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運等的過度擔心而產生的一種煩躁情緒,透析患者更為嚴重。其中包含著急、掛念、優愁、緊張、恐慌、不安等成分。它與危急情況和難以預測、難以應付的事件有關。事過境遷、焦慮就可能解除。
  • 世界精神衛生日|你有焦慮、抑鬱情緒嗎?這份量表來自查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0月10日21時訊(首席記者 黃宇)今(10)日是第29個「世界精神衛生日」。專家指出,如果市民出現情緒低落、負面情緒較多、行動遲緩、沒有目標等情況,可能患上了抑鬱症,要引起重視,並進行心理疏導、服藥等進行治療。當天,市衛生健康委在渝中區舉行主題宣傳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