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武帝司馬炎因為一個「一」而不爽,裴楷的絕妙解釋讓他轉憂為喜

2021-01-12 漢周讀書

司馬炎(236年-290年),即晉武帝(265年-290年)在位。字安世,河內溫縣(今河南省溫縣)人。

晉武帝司馬炎登基的時候,命令佔卜師以蓍[shī]草佔卜一下,想知道自己的皇位可以傳多少代。佔卜師莊重地通過了佔卜儀式,結果卻不盡人意,佔卜出個「一」字。

晉武帝看過之後,心情極為不爽,當時臉色非常難看。大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卻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就在這個時候 ,大臣裴楷上前啟奏:「陛下,臣聽說『天』得『一』而清明,『地』得『一』而安寧,『神』得『一』而靈妙,『谷』得『一』而充盈,『萬物』得『一』而化生,『帝王』得『一』而天下一統.。」

晉武帝聽到裴楷的解釋後,沒有說話,大臣們也不敢做聲。晉武帝思索了片刻,緊鎖的眉頭才舒展開來,轉憂為喜,大臣們也深深的鬆了口氣,無不嘆服裴楷絕妙的解釋。

世間萬事,都不是絕對的,就看你如何理解,一句話能成事,一句話也能壞事,話說得精彩,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關焦點

  • 晉武帝統一中國後為什麼又迅速衰落了?因為司馬炎沒有堅持下來
    中國大地第一次幾乎完全被外族控制,匈奴大軍控制了幾乎整個中原,這些都要怪到晉武帝司馬炎的頭上嗎?其實對於晉朝的持續時間,司馬炎也是努力過的,可惜的是,他並沒有堅持下來。但咱也不知道是不是司馬炎太會收買人心了,當時司馬昭提出這個建議時,一眾文武大臣都是反對的,都紛紛上書要冊封司馬炎為晉國太子 。同年八月,司馬昭中風死了,那麼司馬炎自然而然繼承父親的相國職位和晉王爵位 。世人都認為西晉衰落和滅亡的原因,是「八王之亂」和之後的「五胡亂華」。
  • 晉武帝司馬炎有二十幾個兒子,為何要立一個白痴兒子為太子?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一、英雄難過美人關公元290年5月16日,雄豪一世的晉武帝司馬炎死了,他怎麼也不會想到,在立皇儲的大事上,讓他們祖孫三代積蓄下來的大晉江山,從此陷入危機。他那個傻兒子司馬衷繼位後,八王之亂,讓剛剛起航的晉王朝「山雨欲來風滿樓」。都說英雄難過美人關,溫柔鄉令男人智昏,好的女人是一所學校,壞的女人是一場劫難。
  • 統一中原的晉武帝,為何被忽略!
    不同以往的是這位統一中原的皇帝沒有像秦始皇那樣聲名遠播,也沒有像隋文帝那樣受人敬仰,更多的是我們好像忽略了他,甚至不願提起他的朝代,但這又是為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扒扒史料,以後人的視角看一下這位被人忽略的晉武帝司馬炎。
  • 為什麼人們常常忽略統一中原的晉武帝?
    不同以往的是這位統一中原的皇帝沒有像秦始皇那樣聲名遠播,也沒有像隋文帝那樣受人敬仰,更多的是我們好像忽略了他,甚至不願提起他的朝代,但這又是為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扒扒史料,以後人的視角看一下這位被人忽略的晉武帝司馬炎。大概是當老闆的都比較勞累,也可能是司馬懿比較注重養生。
  • 司馬炎的前期非常熱血,可後期貪戀安逸享樂,最後朝代也滅亡了
    司馬炎是個怎麼樣的帝王呢?在統治時期晉武帝大量任用宗室貴族,打壓寒族,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政治階級固化,利益集團捆綁。朝政也越來越被世士家大族掌握,普通人很難上位。政治環境的穩定和生產的發展使社會聚集了大量財富,而擁有權利的士族在後期就不可避免的出現了耽於享樂的風氣,出身同一階層的晉武帝也開始惰政了。也正因為這樣的政治環境,統治貴族不思進取,百姓生活則越來越艱難,為後來天下大亂埋下了禍根。所有的帝王都不會如家人一般來對待國人的,他的政治的本性是絕對統治。
  • 裴楷:關於我的詩詞反覆提及了一個詞
    每個人物身上特質各不相同,他們也不是只有一個特質,只是歷史記載未必能刻畫出他們鮮活的形象。本篇就來看看關於裴楷的詩詞,共計11首。【在司馬昭詢問吏部郎人選時,鍾會就給出了他對於王戎、裴楷的評價,「裴楷清通,王戎簡要」,與《蒙求》的順序是相反的】《和趙忠州園亭落成宴客三首·釣鰲》 宋 陳文蔚自來名教屬吾曹,立極何須說斷鰲
  • 短命西晉,兩個錯誤導致50年亡國,看似英明的司馬炎,實則昏庸
    01晉武帝基礎沒打好晉朝畢竟不是亡在晉武帝之手,所以大家一定不會想到他是西晉亡國的罪魁禍首。尤其晉武帝司馬炎在位時,將東吳滅掉完成了江山的統一,還百姓一個安穩和平生活。他本人胸懷寬廣,樂於聽從好的建議和意見,啟用的臣子也是賢明的。而在社會管理上更是一貫奉行撫恤百姓,勸課農桑原則,發展農業,興修水利。社會發展蒸蒸日上,頗具有良君之德才。而實際上,他卻犯了兩個不饒恕的錯誤,導致了禍患綿延。
  • 晉武帝司馬炎是怎麼想的?為什麼要傳位給傻皇帝司馬衷呢?
    司馬衷的母親是司馬炎的楊皇后, 本來司馬衷是沒有機會成為太子的,因為他還有一個哥哥,而他這個哥哥在兩歲的時候就死了,這樣,司馬衷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嫡長子。這句話雖然平常,但在司馬炎聽來卻是他的痛處,因為,當初司馬炎在能夠成為其父的接班人時,也曾經面臨被人取代的危機,他的弟弟司馬攸為人聰明,也深得其父母司馬昭和王太后的喜愛,幾次欲選擇司馬攸為接班人,最後也是因為「立長」的原因,司馬炎才得以成為其父司馬昭的接班人的。
  • 李密的《陳情表》,真的是用「孝」打動了晉武帝嗎?
    李密曾任蜀漢太子洗馬,其學識、名氣和辯才聞於天下,自然成了晉武帝徵召利用的對象。 泰始三年,晉武帝下詔徵李密為郎中,後又拜為洗馬,他卻「辭不赴命」 ,其中固然有終養祖母的原因,但也不能排除政治上不與司馬氏合作這樣一個態度的問題。司馬炎為人險狠多疑 ,採用高壓手段殘酷鎮壓異己,維護統治。對於不合作的名士,他向來不會手下留情。
  • 短命的西晉:武帝登基時就已註定,司馬炎以為萬全,結果加速滅亡
    我國歷史上,王朝開國有兩種模式,一種是白手起家,推翻原有的統治階層,在帝國的廢墟上重建一個新帝國;第二種是借殼上市,利用合法的手續從上一任帝國的手上取得統治權,成為這個帝國的主宰。而歷經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三人奠基,司馬炎才最終稱帝的西晉帝國明顯屬於後一種。
  • 晉武帝滅吳的堅定支持者,晉惠帝時獨撐危局,為何最終慘遭殺害?
    「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在讀到他的文章後,讚不絕口道:「此人真乃王佐之才啊!」由此聲譽日隆。後來,漁陽太守鮮于嗣推薦他任太常博士。名士盧欽又把他推薦給執掌朝政的司馬昭,轉任河南尹丞。張華後又歷任著作郎、長史、中書郎等職。由於張華對諸多政務的見解,皆卓犖不群,且多有創見,切有成效,大多被採納施行,因此頗受司馬昭賞識。
  • 司馬炎真在劉禪棺材裡放了三樣東西諷刺他嗎,其實是諷刺另一人!
    晉武帝司馬炎按照王侯之禮,下葬劉禪。一些野史中曾記載,司馬炎在劉禪的隨葬品中,曾放了一雙草鞋、一條女人的裙子和一盞酒杯。孫皓是個自尊心很強的人,聽了司馬炎的話後,認為是在挖苦自己,馬上回了一句:「我在南方,也給陛下安排了這樣一個位子很久了。」
  • 晉武帝擔心兒子不懂延子之法,讓自己的妃子去教,結果出事了!
    晉武帝擔心兒子不懂延子之法,讓自己的妃子去教,結果出事了!如果你學過中國古代史,你應該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國歷史上出現的皇帝,並不是所有的皇帝在位時間都很長,其中不乏在位時間很短的皇帝。我們今天就拿歷史上著名的晉惠帝來說,因為他是一個典型的在位時間很短的皇帝。按理說,像司馬炎這樣精明的人,不可能生出一個雙商比較低的兒子。但實際上,惠帝是司馬炎臉上的一個汙點。曾經就有人對惠帝說過,很多人連飯都吃不上,最後被餓死了。
  • 西晉開國五大功臣,最受司馬炎信任的五個人,看看你知道幾個
    之後,司馬昭正糾結世子人選時,裴秀便對司馬昭推薦司馬炎,因此司馬炎才為世子。泰始元年(266年),司馬炎代魏建立西晉,即晉武帝。西晉建立後,裴秀因為擁立之功,被加任左光祿大夫,被封為鉅鹿郡公,食邑三千戶。泰始四年(268年),裴秀升任司空。裴秀精通儒學、多聞博識,又留心政事,深受司馬炎信任。裴秀創製的朝廷禮儀,陳列刑法,大多都被採納應用。
  • 司馬炎:他仁厚寬宏是史上最寬容仁慈的皇帝,只可惜沒有好的結果
    但是要說到氣量大對人寬容的人就絕對要說說晉武帝司馬炎了,他是歷代皇帝中最寬宏大量的一個。他的政治能力和大智慧也同樣很出色,在世的時候是一位愛國愛民的好皇帝,可唯一一點不足的就是沒有處理好自己的身後事所以在他輝煌的一生中有一個汙點。下面我們就一起看看司馬炎的生平。在司馬昭生病去世之後司馬炎就繼承了相國,晉王的職位,在他的手中掌握著國內的軍政大權。
  • 晉武帝有問有答過了,是賈妃動手導致的
    △晉武帝司馬炎晉武帝是大興土木、修建宮殿,特別是在晚年時期的晉武帝,由於他過度荒淫,因此身體就一日不如一日,於是他不得不考慮繼承皇位的人。朝廷上下都知晉武帝的兒子司馬衷,是一個低能兒,若要讓他即位,朝廷定會是雞飛狗跳,不知會搞成什麼樣子。難道晉武帝就沒有為太子繼承大業之事,從頭到尾的深慮一遍嗎?當然是有的,原因就出現在賈妃手上。
  • 司馬昭的「忠犬」賈充,為何屢屢被司馬炎「教做人」?
    然而,事情的發展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晉武帝司馬炎收到奏表後,與大臣們商量了半天,最後竟只給了庾純一個免官處分。至於賈充,司馬炎也只是下詔安慰幾句便了事。接到皇帝旨意的賈充愣了許久,他坐在金碧輝煌的司空府中,卻感到無比的孤獨與恐懼。他想不通,為司馬家奔波了半輩子的自己,為何會落到這般田地?
  • 《大軍師司馬懿》之「一個醜女引發的歷史血案」(一)
    在三國史上真正扮演重要角色的司馬懿和他的後輩卻是在此時才登上高光舞臺。正史對司馬懿的定位評價也不是軍師那麼簡單,他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其實也是晉代的奠基者。魏帝"禪位"司馬昭之子司馬炎司馬懿在年富力強時忠心耿耿,輔佐祖孫三代魏王。司馬懿包括他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在生前並未廢魏帝,也未稱帝。司馬師和司馬昭死後,魏帝"禪位"司馬昭之子司馬炎,史稱晉武帝。此後,晉滅掉了東吳,天下統一。自三國漢獻帝起90餘年的戰亂紛爭,終於畫上了句號。
  • 司馬懿的長子:驍勇善戰的司馬師如果他沒有早逝,司馬昭還能上位嗎?
    他是《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死對頭司馬懿的長子,路人皆知其心司馬昭的哥哥,一統三國晉武帝司馬炎的伯父。由於《三國演義》的影響,司馬師和乃父司馬懿、乃弟司馬昭一樣成了奸詐、陰險的代名詞。公元208年,司馬師出生於河內世家大族司馬氏家中。《晉書》中說他「雅有風彩,沉毅多大略」。司馬師很小的時候,便有名氣,與當時名士夏侯玄、何晏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