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后胡蝶私藏的兩百張舊影首次回滬,涵蓋明星生涯與感情生活

2021-01-13 澎湃新聞

今年是著名電影演員胡蝶(1908-1989)誕辰110周年,這位從上海起飛的「電影皇后」又翩躚歸來了。1月20日,《蝶夢百年——上海影后胡蝶影像歷史珍藏展》在上海攝影藝術中心開幕(展期至3月18日),近200張有關這位傳奇女星的珍貴照片,涵蓋了她數十年演員生涯的美麗瞬間以及她私人生活和旅行中的珍貴畫面。

影后胡蝶影像歷史珍藏展海報

1908年,在西班牙人A·雷馬斯在上海興建中國第一家電影院的那年,離虹口不遠的提籃橋,降生了一個名叫胡瑞華的小女孩。這個時間的巧合,好像命中注定她這一生要和電影結下不解之緣。這個女孩日後以藝名胡蝶聞名於世。

作為中國電影史中久負盛名和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胡蝶成名之早、聲譽之高、享譽時間之長,可以說在同期電影明星中,鮮有人可與之比肩,堪稱明星中的明星。胡蝶從影40年,主演了90餘部電影,幾度被封為「電影皇后」;直至她的暮年,胡蝶仍然為影迷們崇拜。對於老影迷來說,胡蝶不僅僅是一位明星,這個名字還代表著一個時代,甚至是一種文化。

胡蝶,攝於1940年,圖片翻印自《影后胡蝶》一書

不過,伴隨1989年胡蝶在溫哥華去世,一代絕色從此淹沒在墓園的淺草綠茵中。直至2016年初,50幅胡蝶生前珍藏的照片出現在加拿大溫哥華美術館亞洲館,才重新喚起人們對一代影后的記憶。據溫哥華美術館亞洲館兼任總監鄭勝天介紹,那場展覽結束後,他便邀請中國電影史研究者李鎮共同籌備一場規模更大的胡蝶影展。李鎮查閱了數千份資料,考證出許多老照片的相關信息。於是,205張照片由胡蝶本人保存下來的數十年演藝生涯的圖像資料,在2016年11月第一次回到中國,展出於北京泰康空間,並在時隔一年多後來到上海。有的照片雖然逐漸褪色,但昔日影后的光彩卻在觀眾眼前復活了。

胡蝶(拍攝年代不詳)©潘氏家族

「越是做到華麗的地方,越是不脫莊嚴的氣派」

胡蝶的童年時期恰逢中華民族的巨變與電影行業一同出現。1908年,胡蝶在上海出生,同年,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駕崩,胡蝶的一生見證了當代中國從封建帝制到中華民國再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變革,以及時至胡蝶逝世的1989年臺灣與大陸的冷戰。

胡蝶的父親在鐵路局工作,她從小隨父母遊歷了上海、北京、天津、重慶和廣州,橫跨了大半個中國,後隨父退休定居在廣州。多處的生活經歷使胡蝶精通北京話、廣東話和上海話,見多識廣的她受過良好的教育,會多門語言,這些素質使年輕的胡蝶不知不覺間為以後的演藝事業打下基礎。

少女時期的胡蝶(左二),圖片翻印自《影后胡蝶》一書

16歲時,胡蝶搬回上海,考入中國電影學校成為首屆學生,並在那裡開始使用藝名胡蝶,取義蝴蝶的自由飛翔。學習期間,胡蝶接受了多方面的訓練,甚至有汽車駕駛和騎馬課,而且包括當代的生活方式和任何在當時看來一個演員所需要的技藝。胡蝶對攝影也有研究,是很多自己照片的攝影顧問,當她事業剛起步時,常常糾正記者的拍攝角度和用光的瑕疵。

1946年,電影《某夫人》劇照。何飛光導演,大中華影片公司出品。©潘氏家族

1926年,18歲胡蝶的照片登上了上海著名畫報《良友》創刊號的封面。這一年,她主演的電影《秋扇怨》不但是她銀幕生涯真正的起步,也是成名的開始。這個歷史時期是中國電影探索藝術、技術、市場道路的純真年代。無聲電影演員動作誇張、表情豐富的表演一度很流行,影壇誕生了第一批擅長「表演」的電影女明星。胡蝶的風格在當時已經顯得與眾不同了。她的表演寫實,動作性不大,注重內心體驗。《紅玫瑰畫報》曾這樣評價少女胡蝶:「胡女士素性沉靜,有閨閣之風,無浮囂之習。」

從現存胡蝶影片來看,觀眾幾乎看不到胡蝶「表演的欲望」,她似乎壓抑住了表演,更多地表現出人性的、一般表演技巧無法達到的境界。這是胡蝶在早期電影中對於電影表演藝術規律的早慧和自覺。一位以前很少看電影,自稱「守舊禮教的女子」的觀眾自從看了胡蝶主演的《桃花湖》後,就迷上了胡蝶,她認為胡蝶在電影中「越是做到華麗的地方,越是不脫莊嚴的氣派」。1940年,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在看過胡蝶主演的《絕代佳人》之後,這樣公開評價她:「胡蝶的表情自然是有她一派的;她以沉著自然見長,足見修養程度之深」。

三十年代的華彩樂章

上世紀20年代,上海普通工人拿著20元月薪,便可衣食無憂。胡蝶在明星影片公司除了片酬,還可以領到2000元的月薪,是上海平均工資的100倍,足見明星公司對她才華的器重,而胡蝶則以接連的賣座影片回饋公司。

1949年,胡蝶在電影《錦繡天堂》中飾演薛湘靈的定妝照。電影改編自京劇《鎖麟囊》,是中國最早的彩色電影之一

1928年,胡蝶出演的《火燒紅蓮寺》第二集票房大賣,此後不到四年間,她連續主演該片的續集直到第十八集。一時間,影壇掀起了武俠神怪片火光劍影的風潮。觀眾陶醉於胡蝶在銀幕上飛簷走壁、飄飄欲仙的「輕功」。但胡蝶因影片給社會帶來了不良影響而陷入了苦悶。她此後的作品發生了明顯轉型,在《富人的生活》《桃花湖》《自由之花》《歌女紅牡丹》《啼笑因緣》等電影中,胡蝶飾演了與現實生活更加貼近的人物,受到觀眾好評如潮。

1933年3月5日,胡蝶主演的《狂流》在上海首映,引發轟動,此片以1931年大水災為背景,講述了社會底層與富人階層的鬥爭,真實的洪災場面是民族危亡的隱喻。左翼影評人認為「在國產影片當中,能夠抓取現實的題材,而以正確的描寫,和前進的意識來製作的,這還是一個新的紀錄」,稱讚這部影片是「中國電影新路線的開始」。

胡蝶的幸運,不僅僅是能夠比同行業女演員有更長的職業生涯,而且,在華語電影歷史上幾次重大的變革浪潮裡,她都站在最前線。1931年,明星電影公司率先與法國百代公司合作,推出第一部蠟盤發音的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胡蝶完美的普通話使她從默片時代的同行裡跳脫出來,大放異彩。此後,在《啼笑因緣》《姊妹花》中也收錄了胡蝶所唱的歌和所說的方言,成為早期有聲電影中有深遠影響的兩部作品。上海電影業與胡蝶的演藝事業在1930年代中期達到頂峰。1935年春季,胡蝶攜《姊妹花》等數部由她主演的電影,出國參加蘇聯國際影展,接著遊歷了德國、法國、瑞士、義大利等國家,所到之處皆受到各國盛大的歡迎和不惜溢美之詞的讚譽。這次遊歷是胡蝶生命中的一段華彩樂章。當她回國之時,前來迎接的中國影迷像迎接英雄凱旋一樣擠滿碼頭。在早期中國電影明星中,很難找到第二個人可以比胡蝶有更豐富的遊歷經驗和開闊的眼界。

1935 年胡蝶應柏林記者之邀請,在當地街道上留影。©潘氏家族1935年,胡蝶泛舟柏林郊外,同遊者為中國駐德公使劉崇傑之子。©潘氏家族

電影皇后:「不能永遠是主角」

展覽中,還有一些關於胡蝶感情生活的珍貴鏡頭。

胡蝶與丈夫潘有聲,圖片由展覽方提供

1935年,胡蝶的婚禮是當時重大的文化事件。除了親友們的祝福,進步的電影人士希望胡蝶將來能突破家庭的束縛,繼續做一個「對國家有貢獻」的職業女性。田漢寫過一首賀詩《別關在廚房裡》贈給胡蝶,希望她不要丟掉電影事業:「昨夜飛來紅帖子,一時舉國歡無比,煮酒都開玳瑁筵,羅絲看秀鴛鴦字。所惜今日事急矣,嚴霜將已大風起,也應三日下廚房,莫把生涯關在廚房裡!」

但是,胡蝶不受這些目光的控制。事業上如日中天的她,婚後的選擇卻是逐漸回歸家庭,她的後半生集中精力相夫教子,輔助丈夫的事業。對於外界對自己年齡和容貌的挖苦,胡蝶也釋然地回應說:「在現實生活是這樣,在舞臺也是這樣,不能永遠是主角。」胡蝶不同於傳統女性,更不同於當時所謂摩登的進步女性或現代女性。在強大的男權社會裡,紅粉戰戰兢兢,佳人庸碌一生,胡蝶選擇家庭不是源自婚姻交易,而是對於所謂「進步」的另一種物化的第二次反抗,來自她對自己作為一個女人的堅守。

1927年電影《大俠白毛腿》劇照。天一青年公司出品,胡蝶飾演柳珠,裘芑香導演。©潘氏家族

在中國電影史研究者李鎮看來,胡蝶在不同時代關鍵期的人生選擇,恰恰證明了她為何配得上「電影皇后」之名。「看到胡蝶的照片,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看不到她的矯飾;她的面龐和姿態中有一種安於平凡的、篤定的、富有熱度的氣場,她有超越於虛名的高貴。她在不同時期的作品如《脂粉市場》《某夫人》《後門》等等,都從不同角度強調了女性作為一個自然人的天性和權利,她在生活中的選擇亦如此。她甚至一直都在有意識地抗拒『明星』這種身份對於自己作為一個自然人的扭曲,拒絕在商業和權利生態中被過度消費。她也不顧進步人士的提醒,『我行我素』,尋求人生更多元的可能。正是胡蝶的這些覺悟讓她榮辱不驚,使她在天性受到禁錮前成功逃脫。這一點對於生逢亂世的女性太可貴。她很早就覺察到了現代性的異化和制約,靜靜地尋找著更深刻的解放。造就胡蝶成為明星的正是她強大的獨立人格,她是自己人生的贏家,她是一位真正的皇后。一句『蝴蝶要飛走了』是她臨終參透生命要義,平靜面對世界的有力註解。」

(本文參考三川出版社《影后胡蝶》相關研究資料)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民國一代影后胡蝶,與戴笠有著怎樣的感情糾葛
    因嚮往蝴蝶的自由自在,便以胡蝶為藝名,開始了她的演藝生涯。19歲那一年,胡蝶參與了由陳鏗自編的愛情悲劇《秋扇怨》的演出。這部電影雖沒有給初出茅廬的胡蝶帶來藝術上的光環,但卻讓她認識了一個人——演員林雪懷。就在拍完這部電影不久,胡蝶就與林雪懷舉行了定婚典禮。此後的胡蝶在電影界開始逐漸小有成就。
  • 胡蝶收到超過5萬張有效選票,成為1933年第一屆電影皇后
    氣質清新脫俗的胡蝶演技上更是溫雅純樸和嬌柔優雅同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胡蝶一度被觀眾稱為「電影皇后」胡蝶獲得「電影皇后」桂冠的事情還要追溯到1933年元旦。那時《明星日報》在上海開始刊行,在創刊號上舉辦了「電影皇后選舉大會」活動,以激勵女明星共同推進中國電影事業為宗旨。
  • 「電影皇后」胡蝶:因《歌女紅牡丹》爆紅,亂世時被戴笠軟禁多年
    大家熟悉的傳奇女星阮玲玉是第三名,第一名是有民國「第一美女」之稱的胡蝶。胡蝶一生傳奇,她是我國首位電影皇后,也是首位亞洲影后。左一為胡蝶胡蝶家境殷實,又是家中獨生女,從小被父母放在掌心呵護。因為父母感情好,胡蝶也有一個陽光快樂的童年。這也是她和其他同時期女星的不同,例如周璇和阮玲玉,都是身世悽苦,童年不幸。
  • 「電影皇后」胡蝶:因《歌女紅牡丹》爆紅,亂世時被戴笠軟禁多年
    因為父母感情好,胡蝶也有一個陽光快樂的童年。原生家庭不同,也造就了幾位當紅明星對待生活中挫折的不同態度。在明星公司,胡蝶先後斬獲3次影后,成為大上海無人不知的大明星。與胡蝶事業的水漲船高不同,林雪懷的發展遠不如未婚妻胡蝶。眼看自己的事業止步不前,林雪懷乾脆放棄了電影行業,另謀出路。
  • 人文青島 | 再現電影皇后胡蝶的傳奇一生及她與青島的緣分
    由於胡蝶接連拍攝了武俠電影《火燒紅蓮寺》,很快進入大眾的視野。拍攝了《富人的生活》《愛人的血》《桃花湖》等大量影片後,胡蝶迎來了她的成名作,也是第一部有聲片《歌女紅牡丹》,在片中,胡蝶飾演京劇名伶紅牡丹,她雖然在舞臺上光彩無限,卻嫁給了一個無賴丈夫,收入被丈夫揮霍一空,還經常遭到毒打。
  • 一代影后胡蝶之風姿,現代明星幾人能比
    在一次私人酒會上,胡蝶認識了洋行經理潘有聲。1935年11月23日,27歲的胡蝶與潘有聲結婚。一時之間,圍觀群眾大跌眼鏡。日後證明,胡蝶的選擇是正確的。在《白雲塔》擔任女主角後,胡蝶受到了千萬觀眾的讚賞;之後出演了《火燒紅蓮寺》,更是讓她家喻戶曉;而《歌女紅牡丹》,是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全國為之轟動一時,南洋片商也競購拷貝。1933年1月,由上海《明星日報》發起的「電影皇后」的選舉活動開始了。經過兩個多月的投票,在2月28日晚上正式揭曉答案:胡蝶得21334票,陳玉梅得10028票,阮玲玉得7290票。
  • 胡蝶:電影皇后,歌女牡丹
    這些可能只在黑白電影中出現過的人中,要說要評選出一名電影皇后的話,胡蝶當之無愧,1933年《上海日報》舉辦的電影皇后評選當中胡蝶以21334票數穩居首位,她所飾演過的角色從底層的妓女到上流社會的闊小姐,無論是勞動婦女,還是慈母教師都深入人心。
  • 談到胡蝶,就不得不提起胡蝶與林雪懷那段始愛終恨的感情
    林雪懷那段始愛終恨的感情。在《秋扇怨》中,胡蝶是女一號,林雪懷是男主角,二人將戲裡的感情帶到了戲外,那時的胡蝶不過十七歲。胡蝶開始初露鋒芒,她成了舊上海電影界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大街小巷的海報,路邊叫賣的報紙,胡蝶都是上面醒目的頭版頭條。
  • 上海遠近聞名的影人村,除了胡蝶之外,還有多少明星住在這裡?
    最出名的莫過於胡蝶了,那麼,除了胡蝶之外,還有多少明星住在這裡呢?永利村8號,中國首位電影皇后的舊居永利村8號,是我國第一位影后張織雲的舊居,很多人以為胡蝶是中國第一位電影皇后,殊不知,張織雲才是。在1926年的舉行的電影皇后評選中,張織雲以2146票力壓其他11名候選人,成為中國有史以來首位電影皇后。
  • 美麗影后胡蝶:我乘雙翼之風,飛過世間苦難與風景
    胡蝶,中國第一位「電影皇后」,被譽為「中國的葛利泰· 嘉寶」。她一生飾演過無數角色:娘姨、慈母、教師、演員、娼妓、闊小姐、勞動婦女……,她的氣質高雅華貴,表演靈動風雅,她的演藝生涯橫跨了默片和有聲電影兩個時代。
  • 只論顏值,胡蝶阮玲玉夏夢等民國女星放到現在出道能紅嗎?
    民國女明星的經歷,隨著時代的風雲巨變,也大起大落,有著今天娛樂圈明星想像不到的傳奇經歷。 既然作為女明星,高顏值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不過審美這種東西,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變化,有網友好奇如果把民國時期的女明星放到現在的娛樂圈,她們還能紅嗎?
  • 一代影后為愛息影,19年保姆生涯只為生存,晚年含淚道出婚後生活
    當今社會,娛樂圈的明星們可謂是風光無限,各路明星爭奇鬥豔,只為把自己的歌唱事業和演藝事業推向巔峰。然而在民國時代,歌星和影星還是寥寥無幾的,娛樂圈還處於萌芽階段,那時的歌皇影后雖然沒有現在風光無限,但是她們也曾轟動一時,成為家喻戶曉的名人,給我們留下了不少經典的作品。
  • 民國奇女子系列——胡蝶:第一位電影皇后
    胡蝶在明星公司拍片30多部,其中值得一提的還有1932年根據「鴛鴦蝴蝶派」作家張恨水同名小說拍制的《啼笑姻緣》,它是中國的第一部彩色片。胡蝶在片中一人兼演沈鳳喜和何麗娜兩角。她的表演得到張恨水的讚賞。胡蝶性情溫順,勤奮好學,工作認真,態度謙虛,所以人緣極好,深得電影界前輩的器重與栽培。胡蝶回憶說:「一個人成功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
  • 李宗仁晚年娶少妻,漂亮妻子竟是民國影后胡蝶的親生女兒
    李宗仁一生前後有三位太太。  元配夫人李秀文早年在廣西臨桂老家持家教子,沒有隨李宗仁走南闖北。第二任夫人郭德潔,於1966年3月在北京醫院病逝。  年邁的李宗仁,親屬都遠在海外,生活乏人照顧,沉浸在喪妻之痛中。情緒非常低落。為日常生活方便,他想找一個生活秘書或貼身保健護士。他的秘書程思遠,按照他所要求的條件,著手為他物色這方面的人選。
  • 明星炒作從民國開始 胡蝶戀情被炒作電影大火
    你捧「阮玲玉第二」,我就捧「胡蝶第二」  在上世紀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胡蝶和阮玲玉無疑是兩顆最耀眼的明星。電影公司自然也不會放過拿她們炒作的機會。電影史學家、電影史料收藏家趙士薈介紹,那時明星、聯華、天一三家電影公司之間的競爭非常厲害。
  • 民國第一美女胡蝶:始於顏值,終於智慧
    生活的顛沛流離,讓她從小學會了多種地方語言,飽嘗了人間冷暖,見識了世間百態。所有的這些都為她日後的演藝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6歲那年,胡蝶隨家人回到了上海,不久就進入了中國第一所電影演員訓練學校學習。1925年,胡蝶參演了第一部電影《戰功》,從此開啟了演員生涯。
  • 胡蝶vs阮玲玉:影后姐妹截然不同的人生
    胡蝶和阮玲玉,一個被選為「 電影皇后」,一個被稱作「無冕之後」,不論在她們鼎盛的民國,還是今天,都是中國最傳奇、名氣最大、地位最高的電影明星。讓我們從一張表,簡單回顧兩人的生命歷程:胡蝶的故事跌宕起伏,完完整整演了八十多年,而阮玲玉,早早停止在了25歲。很多人責怪阮玲玉脆弱,其實,她們的差別從幼年就已經奠定。
  • 戴笠和胡蝶風流往事
    很多人都以為胡蝶是中國第一位電影皇后,事實上在她之前已經有張織雲,不過張織雲戲演的不多,且成名於默片,之後又沉迷於感情中,事業每況愈下,於是,橫跨默片與有聲電影的蝴蝶便成為家喻戶曉的電影皇后,而將張織雲被眾人日漸遺忘。
  • 《歌女紅牡丹》胡蝶,和潘有聲恩愛一生,81歲中風病逝溫哥華
    一時間國人義憤填膺,紛紛譴責胡蝶紅顏禍水誤國誤民。著名政治家、教育家馬君武寫的文中開頭的那首諷刺詩,更是讓氣憤的群眾聚集在明星公司門口,要求封殺胡蝶,並表示從此抵制明星公司的電影。明星公司緊急公關,張石川等人紛紛發文聲援胡蝶。為了不讓事情繼續發酵,11月21日在《哀瀋陽》發表的第二天,胡蝶在《申報》申報的版面發表了闢謠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