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四風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最當行。
溫柔鄉是英雄冢,哪管東師入瀋陽。
告急軍書夜半來,開場弦管又相催。
瀋陽已陷休回顧,更抱佳人舞幾回。
九一八事變後,時任廣西大學校長的政治活動家、教育家馬君武先生寫了這首《哀瀋陽》的詩諷刺張學良。裡邊的趙四,就是趙一荻;朱五是朱湄筠,她是曾任國務總理朱啟鈐的五女兒,有「北洋名媛」之譽;而胡蝶,就是本文的主角——電影皇后。
這首詩發表之後,一時間廣為流傳,這給胡蝶帶來了莫大的打擊。事實上,胡蝶與張學良根本就不認識。無奈之下,胡蝶只能在《申報》刊登闢謠啟示:
胡蝶
「蝶亦國民一分子也,雖尚不能以頸血濺仇人,豈能於國難當頭之時,與負守土之責者相與跳舞耶?『商女不知亡國恨』,是豬狗不如者矣!」
一
胡蝶,原名胡瑞華,1908年出生在上海,長在廣州。16歲的時候,隨家人回到上海。此時有一部電影正在公映——《孤兒救祖記》,這部裡程碑式的作品,深深地打動著萬千人的心,包括還是少女的胡瑞華。
此時,胡瑞華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投靠上海中華電影學校,成為首屆訓練班學員。此學校是由上海大戲院經理曾煥堂投資創辦,授課老師都是當時影劇界的翹楚:洪深、陳壽蔭、汪煦昌……
兩千人報名,一百人入選,胡蝶的名字赫然在列。怎麼叫胡蝶了呢?年紀16歲的胡瑞華,表現出了過人的一面:一個演員的成名,除了靠功力和機遇外,也一定要有一個響亮而獨特的藝名,以便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於是,她想到了給自己起一個藝名。起初,她想到的是「胡琴」。但是思來想去,覺得不妥。胡琴是整天被人拉來來去的東西,不合適。正在此時,窗外飛來一隻蝴蝶。於是,有了,她就叫「胡蝶」了。
學校僅僅創辦了五個月,就因故停辦了。1924年底,胡蝶走出學校,但沒有獲得演戲的機會。直到1925年,才在《戰功》擔任一個小角色。為了演好自己電影的處女作,胡蝶在家中對著鏡子反覆練習,等到開工時,一切都那麼地水到渠成。接著,胡蝶又先後主演了《秋扇怨》、《夫妻的秘密》、《白蛇傳》等20餘部古裝片。
二
讓胡蝶嶄露頭角的,就是這部《秋扇怨》。為了演好這部影片,胡蝶狠下了一番功夫:
「那些日子裡,我幾乎日日夜夜沉浸在劇情的特殊環境裡。在攝影棚裡,我完全服從於導演的指揮,回到家裡則熟讀劇本,揣摩人物的性格,母親說我如醉如痴,常常自己悶在房間裡自言自語,有時哭有時笑。」
在1925年《友聯特刊》中,有評論是這樣評價此部電影胡蝶的演技的:胡蝶女士之麗瓊,妙在一個「靜」字,秀媚入骨,楚楚可憐,頗合身世悽涼之怨婦,觀其婉辭卻婚,含怨難訴,一時珠淚暈眸,欲滴復咽,不禁黯然雪涕,麗瓊藝術之佳妙,即在此等處見功夫。據云女士之淚,能於二分鐘內,自然流出,從不假助他物。
也就是在這部電影中,胡蝶遇到了她的第一段婚戀——林雪懷。此時的林雪懷風度翩翩,是該劇的男主角。男女主角相愛,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1927年3月22日,胡蝶與林雪懷舉行隆重的訂婚儀式,此時的她,不過19歲。
林雪懷因為不會普通話,逐漸地退出影壇,開始經商。而蝴蝶的事業,卻蒸蒸日上。林雪懷天生就不是一個做生意的料,無論是經營百貨公司,還是開酒樓,把從胡蝶處拿來的錢,都賠了個精光。
可想而知,在這樣的環境下,矛盾自然叢生。加上小報炒作胡蝶的「緋聞」,兩人的裂痕越來越大,最終兩人分道揚鑣。
在一次私人酒會上,胡蝶認識了洋行經理潘有聲。1935年11月23日,27歲的胡蝶與潘有聲結婚。一時之間,圍觀群眾大跌眼鏡。日後證明,胡蝶的選擇是正確的。
胡蝶與潘有聲的結婚照
三
1928年,胡蝶迎來了其事業的伯樂——鄭正秋。某天,《蔣老五殉情記》上映,胡蝶在片中飾演一個妓女。因為此部電影是根據鄭正秋的話劇改編的,所以他親臨現場。胡蝶的演出,讓鄭正秋眼前一亮,他發現了一個好苗子。
事後,鄭正秋找到了上海灘電影大佬張石川:「咱們準備投拍的《白雲塔》要是有這樣的旦角,一定能賣座。」對於鄭正秋的話,張石川是言聽計從。於是,他決定去挖胡蝶。
此時的胡蝶,小有名氣,但還不是大明星。為了讓其加盟,張石川開出了一個很誘惑的條件:月薪兩千大洋,並配備汽車。就這樣,胡蝶加盟了張百川的電影公司。
胡蝶是很敬業的,很守時。每次都是準時的來到片場,化好妝等著拍戲。而鄭正秋因為身體不好,經常遲到。讓胡蝶等著次數多了,鄭正秋都覺得不好意思,於是他向胡蝶及劇組檢討:「我希望大家都學胡蝶,認真演戲,不要遲到。」此後,鄭正秋果然以身作則,從未遲到。
憑藉著勤奮、天資、敬業,以及鄭正秋、張石川的提攜,胡蝶終於迎來了事業上的巔峰。在《白雲塔》擔任女主角後,胡蝶受到了千萬觀眾的讚賞;之後出演了《火燒紅蓮寺》,更是讓她家喻戶曉;而《歌女紅牡丹》,是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全國為之轟動一時,南洋片商也競購拷貝。
1933年1月,由上海《明星日報》發起的「電影皇后」的選舉活動開始了。經過兩個多月的投票,在2月28日晚上正式揭曉答案:胡蝶得21334票,陳玉梅得10028票,阮玲玉得7290票。由此,胡蝶正式加冕電影皇后的稱號。此稱號,一生在廣大影迷中流傳。
四
1937年如約而至,日軍的鐵騎開始蹂躪中國。這一年,胡蝶跟隨丈夫潘有聲去往了香港,過起了夫唱婦隨的日子。在這段時間,胡蝶也出演過幾部電影。
平靜的日子很快又被打破了,日本人對英宣戰,並且在1941年底佔領了香港。鑑於胡蝶巨大的聲譽,日本人想要邀請胡蝶去東京一遊,並且準備拍攝《胡蝶遊東京》的紀錄片。如果繼續留在香港,胡蝶就不得不當漢奸。現在出路只有一條——回內地。
此時,一個人出場了,這個人就是戴笠。作為軍統負責人,戴笠此時也負責搶救淪陷在香港的名人們,而胡蝶就是其中之一。
後來有關胡蝶與戴笠的重重傳言,其中以沈醉與楊惠敏的傳言最廣——無非就是戴笠霸佔了胡蝶。據諶旭彬考證,這些都是謠言。
不過,胡蝶確實與戴笠發生了關係,也差點嫁給戴笠。如果不是戴笠飛機失事喪生,胡蝶後來的人生或許就要改寫。而在胡蝶與戴笠的交往中,潘有聲適時地「消失」了——去滇緬公路上倒賣貨物。
胡蝶晚年回憶這段情史時僅言道:「關於(在重慶)這一段生活,也有很多傳言,而且以訛傳訛,成了有確鑿之據的事實,現我已年近八十,心如止水,以我的年齡也算得上高壽了,但仍感到人的一生其實是很短暫的,對於個人生活瑣事,雖有訛傳,也不必過於計較,緊要的是在民族大義的問題上不要含糊就可以了。」
戴笠死後,胡蝶一家遷回上海,第二年再遷香港。潘有聲重新創業,辦起「興華」商貿洋行,胡蝶做形象代言人,經營「蝴蝶」牌熱水瓶。接著胡蝶又進入演藝界,主演《某夫人》等影片。1950年初,潘有聲患肝癌病逝。
1960年,胡蝶憑藉主演的愛情片《後門》獲得第七屆亞洲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1966年,她拍完《塔裡的女人》後結束了電影生涯。
晚年,胡蝶定居加拿大,化名潘寶娟。潘,是丈夫的姓;寶娟,則是她的乳名。有一次,她從中國城乘車回家,一位與她年齡相仿的華人老太太也隨著上了車。她坐在胡蝶身旁,熱情地同胡蝶打招呼。胡蝶怎麼也想不起她是誰,而她卻說:「你不會認識我的, 我是當年仰慕你的一位影迷。我從你的眼神中認出了你,跟你上了車。其實,我回家該坐相反方向的車。」
1989年4月23日,胡蝶在加拿大溫哥華安然長逝。她留下的最後一句話是:「蝴蝶要飛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