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對瘟疫深刻認知的11本書

2021-01-08 中國教育新聞網

    1.《疾病改變歷史》 [英]弗雷德裡克·F·卡特賴特、麥可·比迪斯 著 山東畫報出版社

自古以來,饑荒、瘟疫和戰爭就經常給人帶來巨大災難,其中瘟疫危害尤甚。本書內容有趣,涉及面廣,探討了疾病對歷史進程的影響。作者用鮮為人知的史料,展現了疾病對文明、軍隊以及歷史上著名領袖人物的侵害,說明最有權勢的個人和強大的國家也可能或已經因疾病的致命打擊而衰弱。

    2.《瘟疫年紀事》 [英]丹尼爾·笛福 著 上海譯文出版社

小說描述了1665年大瘟疫襲擊下的倫敦城。書中「提到175處以上的不同街道、建築、教堂、酒館、客棧、房屋、村莊、路標和州郡」,把倫敦及周邊地區細緻描摹出來,令人猶如身臨其境。閱讀這本書,如同穿行於城市蜿蜒曲折的街巷,和不計其數的窮人和市民一起經歷生死患難。

    3.《傳染病的文化史》 [美]洛伊斯·N.瑪格納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天花、霍亂、瘧疾、結核病、黑死病……傳染病如何影響人類世界?繼《生命科學史》《醫學史》之後,著名歷史學家瑪格納推出了《傳染病的文化史》一書,這本書除了解釋人類傳染病的自然歷史外,也給人類進化早期的移民路徑、動植物的馴化,以及現在和未來的人類和微生物的關係提供了新的視角。

    4.《死亡地圖:倫敦瘟疫如何重塑今天的城市和世界》 [美]史精芬·詹森 著 電子工業出版社

這是一個關於瘟疫的故事,一個關於瘟疫如何創造了我們今天生存的城市、世界的故事。一位名為約翰·斯諾(John Snow)的醫生,做了一系列的研究,證明霍亂存在於水中。這張死亡地圖創造了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讓所有後人得益。

    5.《瘟疫,人類的影子》 楊黎光 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本書以獨特的視角放眼人類與瘟疫的鬥爭歷史,追溯「非典」的根源,分析其發展趨勢後指出:疾病會對人類文明進程產生深刻的影響;「非典」的出現是人類文明發展必須付出的代價等。

    6.《病毒來襲》 [美]內森·沃爾夫 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書從物種進化的角度整體觀測人與病毒的關係,尤其是病毒在動物和人之間的傳播,包括愛滋病的靈長類動物起源,審視當今社會經濟全球化、人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模式的變遷對新發再發傳染病流行的影響。

    7.《十日談》 [義大利]薄伽丘 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十日談》是一部黑死病帶來的文學作品。按照薄伽丘的描述,故事中的十個年輕人,正是為了躲避瘟疫而逃到了郊外,用講故事來消磨郊外無聊的時間,這些故事的合集就是《十日談》。很多故事讚揚愛情與財富,並對教會、權貴有許多辛辣的諷刺,這些在當時是具有革命性的觀念。

    8.《鼠疫》 [法]阿爾貝·加繆 著 上海譯文出版社

故事背景是北非一個叫奧蘭的城市突發鼠疫,突如其來的死亡威脅讓整個城市陷入了孤立、恐懼與不安的生存處境之中。加繆刻畫了不同的群體和個人在這一處境下的選擇,在其中也同樣傳遞了他的思考與抉擇。

    9.《謠言:世界最古老的傳媒》 [法]讓-諾埃爾·卡普費雷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這本書是傳播學領域的一本著作。作者搜集了20世紀八九十年代在法國流行的種種謠言,闡述了它們的起源和流傳路徑、人們為什麼會相信它們、人們是如何利用謠言來達到自己目的的。在作者看來,人們只有掌握了謠言的規律,才能找出控制它或者反擊它的辦法。

    10.《麻風:一種疾病的醫療社會史》 梁其姿 著 商務印書館

此書描繪了幾個世紀以來的中國麻風病史,從概念的演進到療法的更迭,再到認知的變化,麻風始終與整個國家的社會、宗教、政治緊密相關。書中,一個被視為未開化的、異域性的古老疫疾開始在「身體—國體」的想像與連接中,構成了對中國「現代性」的一種隱喻。

    11.《病毒星球》 [美]卡爾·齊默 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病毒,意味著毀滅和創造。我們的星球布滿了病毒,是一個病毒星球,我們對病毒的了解少之又少。本書為我們解答了:生命來自於海洋,病毒在海洋生態系統中是一個怎麼樣的角色?生物體是什麼?人類的基因從何而來?病毒是致命的,也賦予了世界必不可少的創造力,如何看待病毒的兩面性等問題。

(鄭鋼根據網絡整理)

《中國教育報》2020年03月11日第10版 

相關焦點

  • 戰「疫」|這8本書,幫你理解這場瘟疫
    而餘新忠所著《清代江南的瘟疫與社會》,則是國內第一部疾病醫療社會史研究專著,閱讀這本書讓我們明白,「 瘟疫不僅是一個醫療問題,更是社會問題」。願今日所推薦的這八本書,讓書友們能夠切實地感受到,知識的力量。
  • 挑戰你認知邊界的 10 本書
    編者按:關於閱讀,最好的事情是令你可以拓展思維,迫使你去思考,鼓勵你去挑戰你的認知邊界。但是關於閱讀最好的事情之一,其實是它在挑戰我們許多人的固有認知看法。是不是有很多次,當你閱讀完畢一本書,然後感覺自己的思想煥然一新?我自己就經歷過很多這次的事情,那些書真的改變了我看世界的方式。關於閱讀,最好的事情其實是,我們可以通過書,直接接觸到許許多多優秀的、鼓舞人心的思想家的思想。我們不應該認為這種遇見是理所當然的。
  • 學霸秘訣,是11位認知心理學家10年的科研心血!
    如果有人跟你說,這是最無效的學習方式,你會不會想有揍人的衝動,這簡直是胡扯嘛!別急,先看完這個視頻,你再來評論。有本書叫《認知天性:讓學習輕而易舉的心理學規律》。它是這樣告訴我們:記筆記,劃線,背書是最無效的學習方式。
  • 瘟疫時代 | 愛在瘟疫蔓延時:文學電影中的瘟疫
    這些普通疫病的種種審美特性,和瘟疫無關。       「瘟疫是另一個大開大闔的崇高美學場域,它所觸及的,乃是更宏偉及險峻的人性,社會及歷史的課題。」透過張望瘟疫,「瘟疫文學」也就張望到了這些更寬廣而深幽的課題。而電影,這一與文學緊密相連的戲劇形式,也因此衍生出相應的「瘟疫電影」。
  • 絲綢之路上遇到瘟疫怎麼辦?
    19日,作家高洪雷在直播間與讀者們隔空對話,講述絲綢之路上遇到瘟疫怎麼辦。  事實上,世界歷史上發生的幾次大瘟疫,幾乎都是通過絲路來傳播的。「因為人類的交流主要通過絲路,如查士丁尼瘟疫(又稱地中海瘟疫),發生於公元541年,範圍隨地中海而向西延展,影響了眾多地中海岸的國家和地區,最終有1億人死於瘟疫,它也導致了整個東羅馬從此一蹶不振。」  此外,還有黑死病。
  • 書單來了,40本書,4個主題,我只推薦這11本書給你
    因為你們要相信,前方有一個更好的你自己在等著你。今天你有多少困惑,在書中全有過。你所經歷的一切,換成時代的背景,在各種書裡面都有答案,都有遭遇。」「讀書不保障命運可以好好的對待你;但是,書讀多了可以保障你能更好的對待命運。」每一本書都有它的使命,每讀一本書都有一個的目的。
  • 瘟疫是一面鏡子,映射出人類的狂妄自大
    馬克·霍尼斯鮑姆是英國多家著名報紙的調查記者,在衝突與危機的刻畫中,他注重歷史細節,相對傳染病史的學術寫作,這本書更接近科普紀實作品。同時,他也是一名醫學史學者,在《柳葉刀》等專業學術刊物上發表過數十篇論文。因此,本書在百年來九種「大瘟疫」的歷史講述中,還穿插涉及病毒學、分子生物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科學哲學、醫學史等多個學科的討論。
  • 夜讀|那些瘟疫催生的人性故事……
    在眾多的瘟疫事件中,鼠疫因其猛烈、反覆和沉重對人類進程的影響極為深遠,這一切促成了加繆的創作。《鼠疫》也確實成為瘟疫題材作品中無可替代的文學名作,它再現了面臨瘟疫時人性的種種面相,從中不難看出正在經歷疫情的我們與之何其相似。
  • 繪畫中的瘟疫——罪與罰的故事之底比斯的瘟疫
    特別是執政者,他的德行是否合乎天道至關重要,故曰:不仁之君多遇瘟疫。此外,如果一個地區的民風敗壞,奸邪暴戾盛行,也經常相應的出現天災人禍,包括疫災。今人雖然未必盡信,但這在東西方古文化中卻是普遍的認知。 古希臘的著名悲劇《伊底帕斯王》就從一場瘟疫揭開序幕。
  • 魔獸懷舊服:東瘟疫採花小王子落幕,轉了兩圈採了三朵瘟疫花
    自從納克薩瑪斯開放之後,鍊金藥劑更是水漲船高突破了很多玩家的認知,導致了很多普通玩家吃不起藥的境地,作為一名勤勞的採藥挖礦工怎麼會錯過如此之好的行情呢,我之前發過很多東瘟疫採花的攻略,不過現在我這自封的東瘟疫採花小王子也不行了,雖然我能清楚地知道每個花的大概位置但是現在實在是採不到了。
  • 你對2020年所有的困惑, 這本書裡都有答案!
    為什麼推薦你讀這本書?新冠疫情、蝗災、貿易戰、華為困局、TikTok禁令······2020年以所有人始料未及的方式打開。這本書就帶你突破信息繭房,看清世界的真相。書中運用了豐富的事實材料和嚴謹的邏輯推理,對當代世界的一系列重大問題進行了細緻的分析,並給出了明確的回答。其中既有歷史的記憶,也有對當下的理解以及對未來的構想。此外,本書還可以成為我們追索信源、檢驗論據、建立新的社會共識的一個契機。
  • 英文書單|瘟疫,人類夢魘與精神文化的塑造者(二)
    《霍亂時期的愛情》、《奇蹟之年》、《瘟疫年紀事》、《鼠疫》、以及《蒼白色的馬蒼白色的騎士》。比較起來,她的後末日幻想小說《最後一個人》(The Last Man)雖然知名度並不高,也是一部相當深刻的作品。在這部作品裡,瑪麗·雪萊同樣探討了宗教、科學、人性、生死等終極話題,不過,當這種探討被置於 「人類文明因為瘟疫、戰爭等走向滅亡」 的情節設定之下時,整部作品多了一抹灰暗絕望的基調。
  • 盤點11部關於瘟疫傳染病的高分電影,你看過幾部?歡迎評論區留言
    2、十二猴子 Twelve Monkeys (1995),豆瓣評分8.2你所有的虔誠和智慧都不會使它有一絲挽回,你所有的眼淚都不會讓它有一點改變。4、大明劫 (2013),豆瓣評分8.0大明末年,江山氣數竭盡,一官一醫,官試圖醫朝之積弊而敗,一人之力無法力挽狂瀾;醫則盡力醫治瘟疫之蔓延,雖成,然終不敵戰之慘烈。官戰死沙場,醫則退隱水鄉。
  • 義大利:因瘟疫而誕生的標誌性建築,威尼斯聖瑪利亞大教堂
    這座羅馬天主教堂建於1631年是為了紀念抵抗歐洲黑死病瘟疫而修建的。當年這場瘟疫殺死了近三分之一的威尼託人。在遊覽威尼斯的過程中這座巴洛克式的圓頂建築是無法忽視的存在。在任何角度它都是引人注目的存在,標誌性的圓頂矗立天際,激發了大量詩人和畫家的靈感。簡而言之,這是一座八角形的建築,兩側各有一個小禮拜堂。
  • 以瘟疫為背景的文學經典有哪些?國內外作品有異曲同工之處
    也許很多人一生都不會遇到這樣的絕境,但是小說中虛構的故事始終在現實中重演,無論是以瘟疫還是以其他的形式出現。「有賴」人類的健忘和視而不見,它發生在過去,也必將在未來重啟。「如果你能看,就要看見,如果你能看見,就要仔細觀察」,薩拉馬戈正是希望通過這樣的故事喚醒人們的意識。
  • 盤點11部關於瘟疫傳染病的高分電影,你看過幾部?歡迎評論區留言
    2、十二猴子 Twelve Monkeys (1995),豆瓣評分8.2你所有的虔誠和智慧都不會使它有一絲挽回,你所有的眼淚都不會讓它有一點改變。4、大明劫 (2013),豆瓣評分8.0大明末年,江山氣數竭盡,一官一醫,官試圖醫朝之積弊而敗,一人之力無法力挽狂瀾;醫則盡力醫治瘟疫之蔓延
  • 讀威廉·麥克尼爾的《瘟疫與人》的一點思考
    新冠疫情肆虐期間,我拜讀了《瘟疫與人》這本書。思緒萬千,頗難平靜。該書的作者威廉·麥克尼爾是當今最著名的歷史學家之一、全球史研究奠基人、世界歷史學科的「現代開創者」。威廉·麥克尼爾以一種獨特的視野,從瘟疫流行這一角度來解釋人類文明的進程。
  • 這本書推薦你,拿走不謝
    在大學裡,你會那樣感嘆。你懷念高中、初中、小學的時光,後悔沒有與家人、親人、小夥伴好好相處。剛參加工作,你也會那樣感嘆。懷念美好的學生時光再也找不回來了,後悔沒有好好談一場戀愛、沒有好好學一項技能。結婚成家有了孩子,你還會那樣感嘆。
  • 豆瓣9.2高分,看這部片子之前,你需要讀完這11本書
    今天向你推薦的11本書,它們或探索生命、財富、人體、宇宙、創造,或描繪語言、時間、基因、情緒……每一本都能激起你的好奇心,且留有思考餘地。這本書把未來生命的各種可能性,直接搬到了你的面前,為你開啟了更廣闊更有趣的未來畫面。
  • 郭曄旻評《人類大瘟疫》︱是回顧,還是預言?
    元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中信出版集團引進出版的這本《人類大瘟疫》儼然成了「應景之作」。西班牙大流感如果只是回顧人類近百年歷史上瘟疫所造成的災難的話,本書的畫風,大概就會變得與中世紀歐洲編年史作者對十四世紀中期可怕的「黑死病」的描述沒什麼兩樣——「人們聚在一起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