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國的政治改革走了彎路

2021-02-09 墨斗學堂

公元前三一六年。

話說蘇秦死了之後,

他的兄弟蘇代、蘇厲也靠著遊說在諸侯之間很有名氣。

燕國的總理子之跟蘇代是親家,

想著謀朝篡位。

蘇代訪問齊國回到燕國之後,

燕國最高領袖姬噲問蘇代:

「您看齊國能不能稱霸呢?」

蘇代回答說:「不能。」

姬噲說:「為啥呢?」

蘇代說:「不信任手下的人。」

於是姬噲就讓子之主持政府日常工作。

鹿毛壽跟姬噲說:

「是人都傳說堯是個大聖人,

就是因為他能把天下讓給其他有能力的人。

現在您要是能把國家讓給子之,

那您在歷史上的地位和名聲就跟堯一樣了。」

姬噲就讓子之全面主持燕國黨內外一切事務,

自己退居二線,

子之的權力地位一下子就樹立起來了。

又有人跟姬噲說:

「大禹當年把益當成接班人,

但是給益安排的手下管事兒的都是他兒子啟的人,

等大禹老了不能治理國家了,

就說啟的能力不能勝任接班人,

讓益接替大位。

啟就領著他的人跟益打起來,

奪走了國家的最高權力,

天下人都說大禹明面上傳位給益

實際上是讓啟自己動手再搶過來。

現在您只是口頭上說讓子之主持政務

但是手下辦事兒的都是太子的人,

這就是明面上是子之

實際上卻是太子在操縱一切。」

姬噲就收繳了太子的公章,

讓三百石以上的官員都向子之宣誓效忠。

子之就正式登上了國家權力的最高峰,

姬噲歲數大了,

不再聽取任何匯報,

徹底退下來了,

國家一切事務都讓子之裁決。

到了公元前三一四年,

燕國最高領導人子之執政三年,

燕國內部是一片混亂。

子之篡位的三步走戰略特別有眼有板有節奏,

就是治理國家的能力不行,

要是治理國家有一套,

穩定了局勢,

說不準也能像齊國的老田家一樣。 

軍隊的將軍市被就跟太子姬平串聯策劃舉兵收拾子之。

齊宣王派人跟姬平說:

「我聽說您打算逮住子之治他篡奪國家最高權力的罪,

想接任您父親的最高領袖的位置,

我所有的資源都任憑您調用。」

姬平就串聯自己人湊起來一大幫子,

讓市被領著去攻打子之,

沒打下來。

市被回過頭來開始打姬平。

軍隊裡的粗人像市被這樣的牆頭草不在少數。

這麼來回打了好幾個月,

前後死了好幾萬人,

老百姓都嚇得不行。

齊宣王就派章子率領齊國北方軍區的大軍進入燕國。

燕國的士兵都站在一邊看熱鬧,

城門也都不關。

齊國人就逮住了子之,

做成了肉醬,

捎帶著把姬噲也剁了。 

齊宣王問孟子:

「有人跟我說不要佔領燕國,

有人跟我說佔領了燕國。

以萬乘之國討伐萬乘之國,

五十天就拿下了,

單靠人力肯定辦不到,

這都是老天爺的意思,

我要是不給老天爺面子,

恐怕會倒黴,

您看我趁機佔領了燕國咋樣?」

孟子回答說:

「佔了以後如果燕國的老百姓都很高興就佔了它,

以前有過這樣的事情,

周武王姬發滅了商紂王就是這樣。

佔了以後如果燕國的老百姓不高興就不要佔,

以前有過類似的情景,

周文王寧可自己受委屈也不造反就是這樣。

您派兵進入燕國,

老百姓簞食壺漿迎接您的軍隊,

這哪有其他的理由啊,

就是盼著您來了能安定社會秩序,

過上好日子。

要是在您的治理下還不如以前,

老百姓肯定就要另選他人了。」

孟子這一套跟後來兄弟和睦的李世民說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意思差不多。

其他各個諸侯國商量著救助燕國,

齊宣王跟孟子說:

「有好幾個諸侯打算跟我作對,

您看咱們該怎麼辦呢?」

孟子說:

「我聽說靠七十裡地的地盤起家最後打下天下的,

以前有個商湯。

沒聽說有上千裡地的地盤還害怕別人的。

現在燕國的統治者虐待他們的老百姓,

您才發兵徵討他們,

老百姓都以為您是去救他們於水火之中的,

所以簞食壺漿迎接您的軍隊。

如果您殺了他們的父親和兄長,

捆住他們的兒子和弟弟,

拆毀了他們的宗廟,

運走了他們的重器。

這麼幹怎麼能行呢。

天下一向很畏懼強大的齊國,

現在齊國的地盤翻倍了,

但是不施行仁政,

這是要勾引全天下的兵馬來打自己啊。

請您趕緊下令,

不要欺負燕國的老百姓,

不要搬走燕國的重器,

跟燕國的人民群眾商量,

給他們重新確立領導人之後就回來,

這一切都還可以挽回。」

齊宣王不搭理這一套。

燕國的人民看著齊宣王不行就紛紛起兵反抗。

齊宣王說:

「我沒聽孟子的話,

覺得很慚愧。」

陳賈說:「您可別這麼想啊,

我去找孟子說道說道去。」

於是就去見孟子,說:

「您覺得周公是什麼樣的人啊?」

孟子說:「古代的聖人啊。」

陳賈說:

「周公讓管叔監管殷商紂王的兒子武庚,

管叔就在那個地盤上起兵造反了。

周公是知道他要造反才讓他去的嗎?」

孟子說:「那肯定是不知道。」

陳賈說:

「那照您這麼說,

聖人也會犯錯誤嗎?」

孟子說:

「周公是弟弟,

管叔是哥哥,

周公的這個錯不算啥。

並且古代的君子,

有了過錯就趕緊改了。

現在的君子,

有了過錯就一直錯下去了。

古代的君子,

他的過錯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樣,

老百姓都能看見,

等到改了之後,

老百姓還都得靠著聖人過日子呢。

國家又給了好政策了,

爾等屁民趕緊歌頌聖德。


現在的君子,

不但一直錯下去,

還挖空心思替自己狡辯。」

這一年,

齊宣王薨,

他兒子齊閔王田地繼位。

相關焦點

  • 燕國衰亡的原因
    燕國存在時間比其他諸侯國較長,早在西周時期大分封階段,燕國統治者就是和周天子同宗的姬姓貴族,這說明燕國對周朝禮樂制度的傳承必然勝過其他諸侯國。
  • 燕國為何沒有存在感?
    公元前1100年到前850年是一個寒冷期,大致對應著燕國「消失」的這段時間。這一時期的燕國在戎狄的夾縫中求生存,與中原交流的通道被阻斷,其消息難為外界所知。薊國是被「褒封」的,裝點門面的成分多一些;而燕國作為監守北境的周王同姓國,政治、軍事地位更加重要,能消化掉薊國也情有可原。但也可能是撿了一個漏,薊國或許是被山戎拖垮的。
  • 這些辦建築資質的技巧,讓你少走「彎路」!
    但是由於不熟悉政策和流程,不少企業辦資質時容易走上「彎路」,浪費了財力物力不說,還會影響企業正常工作的推進。 了解政策信息 建築資質一直在進行改革,建企想要順利辦理資質,就要時刻關注建設主管部門官方網站,或者通過電話諮詢當地建設主管部門
  • 簡述戰國時期各國的變法與改革,你有什麼看法?
    李悝變法的主要內容有四個方面:第一,在政治上廢除奴隸制時代的貴族世襲制度,選用有賢能的人擔任官吏。第二,軍事制度改革,建立武卒制。但由於其政治腐敗、經濟上也相對落後,其國力一直萎靡不振。同時在楚悼王繼位後,經常受到韓、魏、趙等國的進攻。在這種內憂外患的情況下,楚悼王任命從魏國來到楚國的吳起為令尹,對楚國進行變法改革。吳起總結了魏國李悝變法的經驗並結合楚國的國情開始變法。
  • 徐世澄:古巴的政治體制改革
    上世紀70年代,古巴黨和政府對其政治體制進行「制度化」改革。近十多年來,古巴黨和政府又進行政治經濟和社會制度的改革(古巴稱之為模式的「更新」),使古巴不僅頂住了美國的經濟制裁、金融封鎖和貿易禁運,而且推動古巴的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前進。
  • 燕國,它的幸與不幸 | 《風雲戰國之列國》
    《風雲戰國》傳達給我們一種重要的觀點:燕國之亡,亡於傳統。這裡我們將在原片的基礎上,做一些背景知識的補充說明。燕國的開國君主來頭並不小,其開國君主召公奭(shì)是周武王姬發的親弟弟,燕國也因此是戰國七雄中唯一擁有周王室血統的正統姬姓貴族,因此燕國一直奉周禮而治。因為召公曾助周武王討伐商紂,因功受封於薊(今北京),並委派長子姬克管理燕國。
  • 燕國多悲歌
    這一年,齊宣王便趁燕國換主之際,率軍奪取了燕國數十座城池。蘇秦為了不使合縱聯盟破裂,勸說齊宣王歸還了燕國的十座城池。蘇秦雖然對燕國有此大功,但他做的另外一件事卻是非常的不堪。他和燕文公的夫人通姦,建立了情人關係。雖然色膽包天,但蘇秦還是害怕被誅殺,加之他又十分清楚燕易王對於齊國的仇恨,於是就自動請纓,前往齊國,幫助燕國實行反間計,想利用這個辦法擾亂齊國。
  • 不是所有的彎路,都非走不可
    不是所有的彎路,都非走不可 by 張二白很白(ID:zhang2bai2)張愛玲有句特別雞湯的話:在人生的路口,有一條路每個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輕時候的彎路。其實,無論是在我們工作還是生活中,儘管說是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但並不是所有的彎路,都非走不可。如果方向錯了,停下來就進步。前段時間組織公司中層管理崗員工參加了一次軍事拓展訓練營,期間有個情景讓我記憶猶新。教官給大家安排了一個任務,要求在 60 秒內必須完成。
  • 讀張愛玲的散文《非走不可的彎路》
    主題:那條路走不得,母親說。「我不信。」我堅持要走下去。母親感慨萬千,她知道走這條路的艱難。「既然你能從那條路走過來,我為什麼不能」(我理直氣壯,卻沒發現母親已然滿臉滄桑)「母親心疼地看我好久,然後嘆口氣:好吧,你這個倔強的孩子,那條路很難走,一路小心!」
  • 燕國弱小,為何存國時間卻最久?其實原因很簡單
    因此,少有國家會對燕國採取重大的軍事行動。而且燕國與戰國曆程中先後強盛起來的大國都沒有直接相鄰的土地,戰國前期的魏國、戰國中後期的秦國,這兩個國家與燕國之間距離遙遠,出兵燕國的難度很大。而且就算佔有了燕國的土地也未必能夠獲得實際的使用權,可能更多的是為趙國和齊國這樣的燕國鄰國做嫁衣,算起來是得不償失的,再加上本身貧瘠的地理條件,燕國所處的外部環境相對比較安全。
  • 燕太子丹:行刺秦王政,力圖保全燕國,為何卻未能阻止燕國的滅亡
    燕太子丹是戰國末年的燕國儲君,為了挽救燕國不被秦國所滅,可以說是竭盡全力。可惜他未能挽救燕國反而加速了燕國的滅亡。那燕太子丹是如何挽救燕國的,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秦國為質太子丹是燕王喜之子,所以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對當時的天下大事了解的十分透徹。戰國末年秦國實力強大,有統一天下的野心。
  • 燕國連下齊國七十座城池,為什麼最終沒有滅掉齊國?
    樂毅合縱五國燕國歷史上最巔峰的就是樂毅合縱五國,攻破齊國七十座城池,直接將齊國王室逼迫到邊境的莒和即墨兩座城池當中,而齊國根本無法抵抗燕國的軍隊。燕國當時的國力其實並不是戰國時期最強的,也是因為撿到了好機會,就是齊閔王背棄諸侯盟約和周天子的法制,將宋國進行殲滅,納入齊國版圖,這在公道上喪失先機,齊國自古以來就是個遵循周天子禮樂制度的國家,而在這個事情上就犯了重大政治錯誤,燕國據此會盟諸侯,要討伐的就是齊國的無道。
  • 燕過怎會無痕——談燕國之存亡
    《風雲戰國之燕國》中,講了燕國的起始榮衰興滅,一言以概之,曰:「燕過無痕」。劇中是以秦國一統六國之際為結束點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不管燕國曾經輝煌也罷,落魄也好,都終將化為歷史中不起眼的幾粒塵埃。然而,自自周武王於公元前1044年封其王弟姬奭於燕地,是為燕召公,及至公元前222年燕王喜被秦國俘虜燕國滅亡,歷經四十四代,八百多個春秋,作為戰國七雄中血統最正的老牌諸侯,燕國就真的一去了無痕了嗎?非也!
  • 求是網評論員:堅定不移走改革開放道路
    10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站在民族復興大業、國家發展大局、世界發展大勢的戰略高度,深刻總結經濟特區發展的巨大成就和寶貴經驗,向國內外宣示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將堅定不移走改革開放道路,為經濟特區乘勢而上、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指明前進方向,彰顯了深刻的歷史洞察和勇毅的歷史擔當。
  • 存在感很低的燕國,為何被列入戰國七雄之列?因為首爾都曾屬於它
    但燕國出了一個明君,燕昭王鑄黃金臺招賢納士,這時期的燕國可以說是最輝煌的,面對中原諸侯的強勢,燕國的主要擴張目標是朝鮮半島上的東胡。蘇秦的合縱雖還是沒能阻擋住秦國的崛起,但作為燕國的丞相,蘇秦自然努力幫燕國刷了一次存在感,其實靠著外交手段,從根本上無法強大國家。燕易王統治時期,燕國出了一個大陰謀家子之,等到燕易王死後,燕王噲繼位,直接上演了戰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一場鬧劇,那就是燕王禪讓王位於子之,於是燕國內亂爆發,齊國打著維護和平的名義,差點滅了燕國。燕國名將樂毅克齊七十餘城。
  • 戰國燕國風雲人物之樂毅
    樂毅戰國中後期傑出的軍事家,魏將樂羊後裔,拜燕上將軍,受封昌國君,輔佐燕昭王振興燕國,後因受到燕惠王的猜忌,投奔趙國。 早年經歷 樂毅年少聰慧,喜好兵法。在趙武靈王被沙丘行宮被圍困餓死後,樂毅離開了趙國來到魏國。
  • 荊軻刺秦,燕國義士死幾何?
    該村北側有通往燕下都武陽城的孔道,往來客商均走這條路。從田村鋪出發,北經閆臺,西過孔山,北穿塘湖,直達武陽城。」這是講荊軻來到燕國時間不長,燕丹就從秦國當質子逃亡回國。時間為公元前232年。繼踵而至的是樊於期。
  • 樂毅逃離燕國而不輔佐後主,為何仍是曹操諸葛亮最尊奉的名將?
    如果燕軍依靠強攻下二城會出現一個問題,各國會不會以恢復齊國故土為由組織合縱對付燕國?當初合縱伐齊最大的一個導火索就是齊國獨吞宋國,如果其他國家合縱伐燕,這是燕國承受不住的。而齊國發生內亂則不同,燕軍出兵是師出有名,各諸侯國是沒有針對燕國的理由的,起碼名不正言不順。
  • 燕國郭隗施國策,敬以為師築宮牆!
    燕國大臣、賢者。燕王噲七年(前314),齊宣王攻破燕國,噲被殺。趙武靈王聞燕國內亂,將燕王噲的庶子職從韓國送回燕國。燕昭王元年(前311),職被燕人擁立為王,稱燕昭王。昭王為報齊滅燕之仇,並復興燕國,拜訪郭隗,求計問策。郭隗以古人千金買骨為例,使昭王廣納社會賢才,建築「黃金臺」 ,昭王並尊郭隗為師。此舉天下震動,樂毅、鄒衍、劇辛及其他有才能的人皆來歸附燕國,燕國因此強大起來。
  • 秦武王嬴蕩殞命後趙國和燕國為什麼要保護嬴稷回秦繼位?
    嬴稷回國並非只有自己孤身一人,還有趙國與燕國的軍隊。朝堂上頓時爆發了大混戰,樗裡疾、魏冉紛紛轉頭支持公子稷,然惠文后認為公子稷勾結外兵。不過即使如此惠文后最終做出讓步,王位還是由公子稷繼承,有一點疑問的是為何趙國與燕國要幫助公子稷上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