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國郭隗施國策,敬以為師築宮牆!

2021-02-13 東北郭氏宗親聯盟

郭隗

戰國時燕國大臣

  郭隗,(約公元前351~公元前297),戰國中期燕國人。燕國大臣、賢者。燕王噲七年(前314),齊宣王攻破燕國,噲被殺。趙武靈王聞燕國內亂,將燕王噲的庶子職從韓國送回燕國。燕昭王元年(前311),職被燕人擁立為王,稱燕昭王。昭王為報齊滅燕之仇,並復興燕國,拜訪郭隗,求計問策。郭隗以古人千金買骨為例,使昭王廣納社會賢才,建築「黃金臺」 ,昭王並尊郭隗為師。此舉天下震動,樂毅、鄒衍、劇辛及其他有才能的人皆來歸附燕國,燕國因此強大起來。

生平事跡

  郭隗,戰國中期燕國人。燕國大臣、賢者。燕王噲七年(前314),齊宣王攻破燕國,噲被殺。趙武靈王聞燕國內亂,將燕王噲的庶子職從韓國送回燕國。燕昭王元年(前311),職被燕人擁立為王,稱燕昭王。昭王為報齊滅燕之仇,並復興燕國,拜訪郭隗,求計問策。郭隗以古人千金買骨為例,使昭王廣納社會賢才,建築「黃金臺」 ,昭王並尊郭隗為師。此舉天下震動,樂毅、鄒衍、劇辛及其他有才能的人皆來歸附燕國,燕國因此強大起來。

築臺而師

  具體過程是:戰國時燕昭王招賢報齊仇,向他問計。他說「請先自隗始。」即:你要招賢,先從我開始;你對我當賢人尊重,比我賢的人就會找你來了。於是昭王給他建了宮室曰金臺,堂號為「尊賢堂」,並把他當作老師來尊重。結果樂毅、鄒衍、劇辛及其他有才能的人皆來歸附燕國,燕國因此強大起來。

卑身厚幣

  所謂「卑身」,就是放下君主的架子,甘心執弟子禮,以賢者為師。它體現的是君主對賢士的尊重。燕昭王找到燕國名士郭隗,向他求教說:「齊國趁著我國的內亂入寇,先君死難,這一奇恥大辱,我誓死要報復。但是我深知燕國力量薄弱,現在還不是時候。如果能得到賢士與我共同治理國家,那是我的迫切願望,希望先生能幫助我物色人才」。郭隗回答說:「人主所抱的態度不同,得到的人才高下也就不同―――想稱帝的和師長相處,想稱王的和朋友相處,想稱霸的和臣僚相處,想亡國的和僕役相處。」為什麼會這樣呢?郭隗進一步論證說:「國君對於賢士,如果能以師事之,那麼,勝過自己百倍的人才就會到來;國君對於賢士如果能認真思考他們的意見,那麼,勝過自己十倍的人才就會到來;國君如能平等待人,那麼,和自己能力差不多的人才就會到來;國君如果架子很大,派頭十足,對賢士頤指氣使,隨意呵叱,那麼,奴性十足之人就會到來。總之,能夠以賢者為師,虛心受教,才能招來賢者,這是自古以來的『服道至士』的方法。」燕昭王一聽,連連稱善,進而請郭隗向他推薦人才。郭隗說:「大王如果一定要招至賢士,那就請先從我郭隗開始吧!像我這樣的人大王都能重用,何況比我強的呢?一定會不遠千裡來投奔的。」燕昭王覺得有道理,於是就為郭隗建造宮殿,拜郭隗為師,予以侍奉。

  所謂「厚幣」,就是不惜重金,待遇優厚,表現的是統治者對賢士價值的肯定。古今中外的招賢措施,都少不了這一條,似無須多論。但燕昭王還是有自己的特色,他獨出心裁,「築黃金臺,置千金於臺上,以延請天下名士。」這畢竟是一種創舉。它表明,在燕昭王心中,賢士的價值比黃金還要寶貴。

  燕昭王「卑身厚幣」的舉措成效顯著:「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趨燕。」


齊破燕國


  燕昭王的父親燕王噲(kuài),想學堯帝讓位給舜帝而不給自己的兒子,引起了大禍。他把王位讓給了相國名叫子之。子之為人殘忍,反而要除掉燕王的兒子和親信。在子之為王的第三年(前314年),燕國國內大亂。將軍市被與太子平合謀攻打子之。齊宣王派使者對太子平說:「寡人聽說太子將要整治君臣上下的名義,顯明父子相承的地位,我齊國雖然不大,但願意聽候太子你的號令。」太子平因而集結黨徒聚合兵眾,命市被去攻擊子之,但沒有取勝。齊國趁這個機會,大舉發兵,殘破燕國,百姓卻反戈攻擊太子平,釀成了幾個月的禍難。子之被殺,燕王噲也自縊而死。太子職,也就是後來著名的燕昭王和太子傅郭隗逃到了無終山避難。燕國的百姓起初恨子之暴虐,以為齊國發兵是給國家平亂,出於好心,結果發現齊王志在滅燕,燕國大半土地都已經歸屬齊國,百姓不忍自己的家園被人侵略,懷念太子。於是自發抵禦齊軍,並求訪失蹤的太子,終於在無終山找到了太子職,太子職即位為燕昭王。齊軍因為不得民心,而且一下子無法管理大片燕國的土地,只好退回了齊國。但燕國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損失,在戰國七雄中變成了最弱小的國家。燕昭王痛恨齊國,發誓要報家仇,雪國恨。他一心要訪求賢士,便問計於老師郭隗。

千金買骨

  郭隗給燕昭王講了一個「千金買骨」的故事:

  曾經有一位國君,他非常欣賞書上描寫的那些千裡馬,但沒有親眼見過。他給了一個手下人一千兩黃金,讓他去購求一匹千裡駿馬回來。這個人便訪求國中所有養馬的人,但始終找不到。有一天,他見到一群人圍成一圈在議論嘆息,便走過去問究竟。原來恰好有一匹好馬不幸病死,大家覺得可惜,對著馬的屍骨嘆息。這個人便用五百兩黃金把這匹馬的屍骨買了下來,眾人都感覺奇怪。   這個人回國見到了國君,國君一看,非常發怒,指責道:「我讓你買馬,你買匹死馬回來,有什麼用處?你怎麼知道它是千裡馬?真是沒用的廢物!退下!」可這個手下人卻說:「大王您不要發怒,請讓奴才把話說完再處罰我。我之所以買這匹死馬,正是為了您能得到更多活的寶馬良駒。您想,我這個舉動大家都感到新鮮奇怪,一定會紛紛議論,互相傳說。連死了的好馬都這麼被君王看重,更何況真正活著的寶馬呢?所以您不要著急,我保證不久就會有人帶著千裡馬送上門了。」結果不到一年,國內是凡有好馬的人都紛紛來參見國君。

  講完這個故事後,燕昭王低頭沉思。郭隗繼續說道:「千裡馬好比賢士一樣,現在大王您要不惜重金訪求豪傑,那麼您就把我當做死了的千裡馬,那麼比我有才幹,有智慧,能報齊仇的人,不久後也會自己來見您了。」燕昭王聽完,仿佛大夢初覺,非常高興。他大張旗鼓的給郭隗築造宮室,封郭隗大官,給他豐厚的俸祿,還像以前作學生一樣,對郭隗倍加恭敬,整個燕國都竟相傳頌此事。於是燕昭王的品行和郭隗受到的待遇傳播於天下,很多英雄豪傑紛紛投靠燕國。

  郭隗給燕昭王出的主意可謂雙贏,他自己得到了富貴,一輩子過著幸福的生活,連他的子孫也世襲爵位;而另一方面,他也幫助燕昭王找到了賢士,完成了願望。

史籍記載

《戰國策》記載

郭隗說燕昭王求士

  燕昭王收破燕後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欲將以報仇。故往見郭隗先生曰:「齊因孤國之亂,而襲破燕。孤極知燕小力少,不足以報。然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願也。敢問以國報仇者奈何?」 郭隗先生對曰:「帝者與師處,王者與友處,霸者與臣處,亡國與役處。詘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學,則百己者至。先趨而後息,先問而後嘿,則什己者至。人趨己趨,則若己者至。馮幾據杖,眄視指使,則廝役之人至。若恣睢奮擊,呴籍叱咄,則徒隸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之法也。王誠博選國中之賢者,而朝其門下,天下聞王朝其賢臣,天下之士必趨於燕矣。」昭王曰:「寡人將誰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聞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裡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於君曰:『請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裡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於是不能期年,千裡之馬至者三。今王誠欲致士,先從隗始;隗且見事,況賢於隗者乎?豈遠千裡哉?」 於是昭王為隗築宮而師之。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湊燕。燕王吊死問生,與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國殷富,士卒樂佚輕戰。於是遂以樂毅為上將軍,與秦、楚、三晉合謀以伐齊,齊兵敗,閔王出走於外。燕兵獨追北,入至臨淄,盡取齊寶,燒其宮室宗廟。齊城之不下者,唯獨莒、即墨。

  【譯文】燕昭王收拾了殘破的燕國後登上王位,他降低自己的身份,拿出豐厚禮物來招攬人才,希望將來憑藉他們的力量報仇。因而去見郭隗先生說:「齊國趁著我國混亂,乘人不備而進攻。我非常了解燕國勢單力薄,不夠用來報仇。然而若能得到賢士一道治理國家,以洗刷先王的恥辱,是我的願望。敢問先生憑藉一國之力報仇該怎麼辦?」 郭隗先生回答說:「成就帝業的人與老師相處,成就王業的人與朋友相處,成就霸業的人與臣子相處,亡國之君只能同僕役小人相處(這裡是說越賢明的君王就越能招致才高的賢人,不能尊重賢人,賢人都會離去)。屈己之意(指:意思,想法)以侍奉賢者,恭敬地接受教導(北面:面朝北。古代正位是面朝南的,使賢者面朝南,自己面朝北,以表示虛心),那麼才能超過自己百倍的人就來了。奔走在人前,休息在人後,自己最先向賢者求教,最後一個停止發問(嘿:沉默),那麼才能超過自己十倍的人就來了。見面時別人有禮貌快步迎上來自己也就有禮貌地快步迎上去,那麼和自己能力相仿的人就來了。依著几案,拿著手杖,斜視用手示意別人去做事,那麼服雜役的僕人就來了。如果君主對人狂暴兇狠,隨意打罵踐踏,那麼只有刑徒和奴隸在他身邊了。這就是自古實行正道求得人才的方法。大王果真廣泛選拔國內的賢者,而登門拜見,天下聽說大王拜訪那些賢臣,天下的賢者(便會)疾速到燕國來。」昭王說:「我應拜訪誰合適呢?」郭隗先生道:「我聽說古時的一位人君,想用千金求購千裡馬,三年也沒買到。打掃清潔宮廷的人對他說:『請允許我去尋求它。』國君派遣他去了。三個月後獲得千裡馬,馬已死,用五百金買了死馬的頭,返回去把此事回報國君。國君大怒,道:『所要購求的是活馬,怎麼帶回死馬而花去五百金?』涓人答道:『死馬花五百金購買,何況活馬呢?天下必定認為大王您是能出高價買馬的人,千裡馬現在就會到來了。』於是不到一年,千裡馬來了好幾匹。現在大王果真想要招攬賢士,先從我開始吧;我尚且被尊奉,何況勝過我的人呢?他們難道會嫌路遠而不來燕國嗎?」 於是昭王為郭隗專門建造房屋,並讓郭隗作為自己的老師。樂毅(戰國名將,率燕軍先後攻佔齊國七十多城)從魏國趕來,鄒衍從齊國趕來,劇辛(趙人,後為燕將)從趙國趕來,人才爭相奔向燕國。燕昭王悼念死者,慰問活著的人,與百姓同甘共苦。燕昭王二十八年,燕國殷實富足,士兵們生活安樂舒適,不怕打仗。於是就用樂毅為上將軍,與秦、楚、三晉(趙魏韓,三國的國君原是晉國大夫,後瓜分了晉國)聯合策劃攻打齊國。齊軍敗,齊閔王外逃(至莒,不久被殺)。燕軍獨自追趕敗退的齊軍,深入到(齊都)臨淄,掠盡齊國的財寶,燒毀齊國的宮殿和宗廟。齊國城邑沒被攻下的,只剩莒、即墨。

方志記載

  郭隗(生卒不祥),燕(今淶水縣隗家莊村)人也。燕昭王當齊破燕後,卑身厚弊,招賢者,謂隗曰:「孤知燕小,不足以報齊,誠得賢士共圖以雪先王之恥,孤之願也。先生視可者身事之。」隗曰:「王必欲置士,先從隗始。況賢於隗者,豈遠千裡哉?」昭王為隗築宮,以師事焉,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赴燕。公元前311年,燕昭王二十八年在樂毅指揮下聯合三國攻齊,佔領齊國七十餘城,是燕國最興旺之期。(入《畿輔通志·名臣》)淶水舊志按「《廣輿》記載:「隗於保定,時淶水隸保,淶產即保產,無足異也。其冢在淶水縣署東十裡隗家莊,下馬禁樵,至今人重明德焉。以字為姓。隗辯而下詩書之澤,代不乏人。賢哲之生,確有其地。郡邑既分,義必明於專屬。隗為淶產班班可考,故特表為人物誌之首。唯戰國時尚未置縣,統為燕地。《通志》仍系以燕人是矣。

相關資料

燕山有金臺,英雄紛紛來;

不識招賢計,來自死馬骸。

附錄:歷代詠郭隗詩詞

詠郭隗

(唐)陳子昂

逢時獨為貴,歷代豈無才。

隗君亦何幸,遂起黃金臺。

歷史評價

  (唐)李白《行路難三首》:君不見昔時燕家重郭隗,擁篲折節無嫌猜。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昭王白骨縈蔓草,誰人更掃黃金臺?

  (唐)李白《古風·燕昭延郭隗》:燕昭延郭隗,遂築黃金臺。劇辛方趙至,鄒衍復齊來。奈何青雲士,棄我如塵埃。珠玉買歌笑,槽糠養賢才。方知黃鵠舉,千裡獨徘徊。

  (唐)陳子昂《詠郭隗 》逢時獨為貴,歷代豈無才。隗君亦何幸,遂起黃金臺。

燕昭王

  燕昭王(戰國時燕國國君)

  燕昭襄王(前335年-前279年),本名姬職,戰國時燕國第39任君主。燕王噲之子,燕太子平之弟,史稱燕昭王,簡稱昭王或襄王。燕王噲死後,燕人共立為燕昭王。公元前312年-公元前279年在位,在位期間燕將秦開大破東胡、上將軍樂毅聯合五國攻齊,佔領齊國七十多城(齊國疆土只剰莒、即墨二城),造就了燕國盛世。

影視形象

2015年《羋月傳》牛寶軍 飾 郭隗



相關焦點

  • 戰國燕國風雲人物——蘇秦
    正在一籌莫展的時候,燕昭王拜郭隗為師,築黃金臺延攬賢士,天下有才之人紛紛到燕國施展才華。士人蘇秦有大志,但四處碰壁,遭家人嫌棄,於是來到燕國尋求機會。 蘇秦刺骨 蘇秦是東周洛陽人,年輕時曾師從鬼谷子,學習縱橫之術。
  • 荊軻刺秦,燕國義士死幾何?
    荊軻嗜酒,常與高漸離等擊築、和歌、醉飲。田光先生也善待他,知其非庸人。《史記.刺客列傳》載,「居傾之,會燕太子丹質秦亡歸燕。」這是講荊軻來到燕國時間不長,燕丹就從秦國當質子逃亡回國。時間為公元前232年。
  • 戰國燕國風雲人物之樂毅
    樂毅戰國中後期傑出的軍事家,魏將樂羊後裔,拜燕上將軍,受封昌國君,輔佐燕昭王振興燕國,後因受到燕惠王的猜忌,投奔趙國。 早年經歷 樂毅年少聰慧,喜好兵法。在趙武靈王被沙丘行宮被圍困餓死後,樂毅離開了趙國來到魏國。
  • 燕國多悲歌
    這個外國勢力就是燕國的鄰國——齊國。齊國的將領都勸齊湣王:「燕國現在正在內亂,如果我們趁著這個機會去攻打燕國,一定會取得成功。」齊王因此派人對燕太子說:「我聽說太子即將有義舉,我的國家非常小,不配跟隨在您左右。即使是這樣,我也願意聽從太子的命令而行事。」要知道,當時齊國可是響噹噹的大國,卻自稱小國。齊人的奸詐,由此可見一斑。燕太子以為齊國願意幫助自己,所以就加快了攻打子之的時間。
  • 第一位在歷史上大放光芒的郭姓傑出人物——燕國謀士郭隗
    他讓燕昭王「築臺而師之」,為燕國召來許多奇人異士,終於使得燕國富強,其故事千百年來膾炙人口,傳誦不絕。燕王噲七年(公元前314年),齊宣王攻破燕國,噲被殺。趙武靈王聞燕國內亂,將燕王噲的庶子「職」從韓國送回燕國。燕昭王元年(公元前311年),職被燕人擁立為王,稱燕昭王。昭王為報齊滅燕之仇,並復興燕國,親自登門拜訪郭隗,對郭隗說:「齊國趁我們國家內亂侵略我們,這個恥辱我是忘不了的。
  • 燕國為何沒有存在感?
    召公在周初(前11世紀)被分封,惠公時期發生了周厲王出奔、大臣「共和」執政的事件(前841年),也就是約兩百年時間裡燕國的事跡湮沒無聞。 燕國四十三位國君中,諡號雷同的就有五組十一位,這種反常現象只能解釋為燕國動蕩的環境對本國歷史的傳承造成了嚴重損失。
  • 我是謎宮牆怨攻略
    我是謎是一款非常燒腦的劇本殺遊戲,宮牆怨真相究竟如何?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我是謎宮牆怨劇本攻略,感興趣的玩家一起來看看吧!皇城根下的童謠還在唱著: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總被無情...又是一年皇城的冬天,厚厚的白雪壓著高高的宮牆,牆角的紅梅一-如她們進宮那年明豔呢。許多白頭宮女這樣想著。 人物介紹 徐總管:35歲,皇.上的貼身內監,看樣子是個有些手腕的人。
  • 燕國衰亡的原因
    燕國存在時間比其他諸侯國較長,早在西周時期大分封階段,燕國統治者就是和周天子同宗的姬姓貴族,這說明燕國對周朝禮樂制度的傳承必然勝過其他諸侯國。
  • 《大秦賦》燕國黑科技曝出,膠底鞋好厲害,燕太子不屑於嬴政
    《大秦賦》宏大的戰爭場面,真是太少了,讓人不夠看,或許是經費不足的原因吧,即使是燕趙兩軍的對陣,也拍得好像是土匪械鬥一樣,不過這場景倒是挺不錯的,金色的草海,顯得很是夢幻,如果不是他們拿著兵器,還以為是一群人在進行溜冰比賽!
  • 燕國的政治改革走了彎路
    燕國的總理子之跟蘇代是親家,想著謀朝篡位。蘇代訪問齊國回到燕國之後,燕國最高領袖姬噲問蘇代:「您看齊國能不能稱霸呢?」蘇代回答說:「不能。」姬噲說:「為啥呢?」蘇代說:「不信任手下的人。」齊宣王問孟子:「有人跟我說不要佔領燕國,有人跟我說佔領了燕國。
  • 【上師也喝酒】26:禮儀與成規…對冒牌上師的虔敬心
    文化沙文主義我們不應該只因為習俗而尊敬上師,也不應該只用傳統的方式維持與上師的關係。雖然如何應對上師有一般的規矩,例如你應該替上師開門,應該走在他的左側,不應該踩到他的影子,應該坐的比他低一點等,但這些並不只是規矩而已,而是要讓我們生起正念的覺知。
  • 燕國,它的幸與不幸 | 《風雲戰國之列國》
    《風雲戰國》傳達給我們一種重要的觀點:燕國之亡,亡於傳統。這裡我們將在原片的基礎上,做一些背景知識的補充說明。燕國的開國君主來頭並不小,其開國君主召公奭(shì)是周武王姬發的親弟弟,燕國也因此是戰國七雄中唯一擁有周王室血統的正統姬姓貴族,因此燕國一直奉周禮而治。因為召公曾助周武王討伐商紂,因功受封於薊(今北京),並委派長子姬克管理燕國。
  • 燕太子丹:行刺秦王政,力圖保全燕國,為何卻未能阻止燕國的滅亡
    燕太子丹是戰國末年的燕國儲君,為了挽救燕國不被秦國所滅,可以說是竭盡全力。可惜他未能挽救燕國反而加速了燕國的滅亡。那燕太子丹是如何挽救燕國的,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秦國為質太子丹是燕王喜之子,所以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對當時的天下大事了解的十分透徹。戰國末年秦國實力強大,有統一天下的野心。
  • 宮牆謝幕,用愛發電!
    前文致歉申明:昨日發出的推文中用到了《宮牆內的芭蕾
  • 燕昭王求賢誠意滿滿,重用有才之人,使得天下才子都願去燕國!
    在公元前三百一十六年,燕王噲沒將皇位傳給自己兒子,卻將燕國的王位交給了自己的大臣子之,這就導致了第二年到時候,姬平太子與大將軍市暗中合謀,調集兵馬去對子之進行討伐。可就在太子討伐子之時,齊國卻趁機進攻燕國,燕國輕而易舉的被齊給攻破,大量的錢財寶物也被齊國給搶走。
  • 他們建立的燕國到底有幾個
    慕容復影視資料歷史上最有名的燕國有兩個,分別是戰國七雄中的燕國和鮮卑慕容在五胡亂華時建立的燕國。慕容復既然複姓慕容,所以他要恢復的燕國顯然是後者。戰國七雄之一燕國那麼鮮卑慕容在五胡亂華時究竟建立了什麼樣的燕國呢?下面我就來為大家簡單的梳理一下。
  • 樂毅逃離燕國而不輔佐後主,為何仍是曹操諸葛亮最尊奉的名將?
    此時燕國在吞併齊國大部後,自身領土面積在七國中已是數一數二,而且擁有富庶的齊地讓燕國的綜合實力也已經位於諸國前列,但不足以與秦國對抗,戰國的局勢在失去了齊國的強權後,東西戰略失衡的惡果顯現了出來。各國也對燕國虎視眈眈,雖然燕昭王在位期間向來奉行聯合抗齊的策略,與諸國交好,但架不住諸侯各有心思,五年來暗中資助齊國的物資不在少數。
  • 最別致背景色「宮牆紅」,隨手一拍就很有內涵!
    其中「宮牆紅」這個背景元素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宮牆紅」雪景拍攝可以分為下雪和雪停了之後兩種拍攝場景。最妙的是拍攝下雪的宮牆紅美景。我們知道要拍攝出空中雪花的場景,必須要有深色的背景才可以,而宮牆紅正好具備,並且從色彩上也深受大眾喜愛。
  • 羋月傳:孟嬴為何不願見在燕國為質的羋月?不過是利益至上而已
    羋月傳:孟嬴為何不願見在燕國為質的羋月?不過是利益至上而已孟嬴是秦國的長公主,多高的地位承擔多重的責任,她從小便因為公主身份享受他人朝拜,也因為這個身份她不得不遠嫁燕國和親。孟嬴性格坦蕩,在未出嫁的時候她與羋月的關係特別好,都說這世上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其實羋月與孟嬴也是如此,一開始兩人沒有利益衝突性格相合能夠和睦相處,成為好朋友,但在後來,羋月落魄前去燕國為質,孟嬴連見她一面都不願意,實在讓人心寒。孟嬴為什麼不願見這個昔日好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