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劇中的郭隗形象)
郭隗(wěi),中國戰國時期燕國人,燕昭王客卿,是第一位在歷史上大放光芒的郭姓傑出人物。他讓燕昭王「築臺而師之」,為燕國召來許多奇人異士,終於使得燕國富強,其故事千百年來膾炙人口,傳誦不絕。
燕王噲七年(公元前314年),齊宣王攻破燕國,噲被殺。趙武靈王聞燕國內亂,將燕王噲的庶子「職」從韓國送回燕國。燕昭王元年(公元前311年),職被燕人擁立為王,稱燕昭王。昭王為報齊滅燕之仇,並復興燕國,親自登門拜訪郭隗,對郭隗說:「齊國趁我們國家內亂侵略我們,這個恥辱我是忘不了的。但是如今燕國國力弱小,還不能報這個仇。要是有個賢人來幫助我報仇雪恥,我寧願伺候他。您能不能推薦這樣的人才呢?」
郭隗摸了摸自己的鬍子,沉思了一下說:「要推薦現成的人才,我也說不上,請允許我先說個故事吧。」接著,他就說了個故事:
古時候,有個國君,最愛千裡馬。他派人到處尋找,找了三年都沒找到。有個侍臣打聽到遠處某個地方有一匹名貴的千裡馬,就跟國君說,只要給他一千兩金子,準能把千裡馬買回來。那個國君挺高興,就派侍臣帶了一千兩金子去買。沒料到侍臣到了那裡,千裡馬已經害病死了。侍臣想,空著雙手回去不好交代,就把帶去的金子拿出一半,把馬骨買了回來。侍臣把馬骨獻給國君,國君大發雷霆,說:「我要你買的是活馬,誰叫你花了錢把沒用的馬骨買回來?」侍臣不慌不忙地說:「人家聽說你肯花錢買死馬,還怕沒有人把活馬送上來?」
國君將信將疑,也不再責備侍臣。這個消息一傳開,大家都認為那位國君真愛惜千裡馬。不出一年,果然從四面八方送來了好幾匹千裡馬。
郭隗說完這個故事,說:「大王一定要徵求賢才,就不妨把我當馬骨來試一試吧。」
燕昭王聽了大受啟發,回去以後,馬上派人造了一座很精緻的房子給郭隗住,還拜郭隗做老師。此舉天下震動,樂毅、鄒衍、劇辛及其他有才能的人皆來歸附燕國。其中最出名的是魏國人樂毅。燕昭王拜樂毅為亞卿,請他整頓國政,訓練兵馬,燕國果然一天天強大起來。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命上將軍樂毅聯合五國攻齊,佔領齊國七十多城(齊國疆土只剩莒、即墨二城),造就了燕國盛世。
郭隗給燕昭王出的主意可謂雙贏,,他幫助燕昭王找到了賢士並大破齊國,完成了願望;而另一方面他自己得到了富貴,一輩子過著幸福的生活,連他的子孫也世襲爵位,從而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大放異彩的郭姓傑出人物。後人更是在詩中稱讚郭隗。
唐·李白《行路難三首》:
君不見昔時燕家重郭隗,擁篲折節無嫌猜。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昭王白骨縈蔓草,誰人更掃黃金臺?
唐·李白《古風·燕昭延郭隗》:
燕昭延郭隗,遂築黃金臺。劇辛方趙至,鄒衍復齊來。奈何青雲士,棄我如塵埃。珠玉買歌笑,槽糠養賢才。方知黃鵠舉,千裡獨徘徊。
唐·陳子昂《詠郭隗 》:
逢時獨為貴,歷代豈無才。隗君亦何幸,遂起黃金臺。
由此可見,自古郭氏出人才啊!
元朝(郭家源)演出業務請聯繫
經紀助理微信:yc18933077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