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無論是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學生甚至幾歲的小朋友都會發出這個來自靈魂深處的拷問,我是中國人,為什麼還要學英語啊?
回顧歷史,我們的祖先學英語是為了與外國人談判,那時候有許多不平等條約都是外國人列出來的,所以我們需要學好這門外語。
有人說,會英語和不會英語的人眼中的世界都不一樣。作為一名現代中國人,我們所接觸到的世界遠遠比過去要複雜得多,而以英語為載體的各種信息也充斥著我們的生活。外國電影、音樂早已司空見慣,出國旅遊、留學、工作也成了部分人的家常便飯。在這個多元化的時代,不學英語,不怕被社會淘汰嗎?
掌握英語這門語言,不僅是大勢所趨,也能受益終身,我們的人生將會有更多的機會。
第一,更好地與國際接軌。
還記得」一帶一路「嗎?2015年,中國企業共對「一帶一路」相關的49個國家進行了直接投資,而作為國際交往的語言,英語在與這些國家的交流合作中就顯得十分重要了。隨著經濟全球化,幾乎有點前途的公司都與國外有合作,所以越來越多的公司招聘時都要求英語達到四級水平及以上。可見,學英語是大勢所趨,是我們找到好工作的一大助力。
第二,完善自我和更好地學習。
許多專業領域的最新著作,國際前沿的研發信息都是以英語的形式發布的,作為一個現代人,如果你能夠學好英語,首先,你不僅能夠聽懂外媒在說什麼,瀏覽英語網站,聽英語演講,接觸到更加廣闊的世界,眼界和心胸也會因此拓寬;其次,你還會了解到國外的性別平權主義,環保理念,節日風俗等新奇的東西;另外,你也可以去許多國家旅行而不用擔心言語不通的問題,在查閱文獻時直接閱讀英語原文而非譯本,也可以避免理解偏差、片面、滯後的問題,讓你直接擁有未經過二次加工的最初印象。
第三,學習一國語言,了解一國文化。
語言是人們交流的工具,單是中國境內就有129種語言(不包括方言),而且差異很大,各有特色。語言背後承載的是文化,是精神的傳承,創造,發展的總和,是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宗教信仰、生活方式,而想要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首先就要學習它的通用語言。這是一種更深的層次,是不囿於眼前一方天地的探索精神所驅使的,對別樣文明的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