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人說英語比較難聽?

2021-02-19 英語美文


雷布斯這次糗大了。不久前,在小米公司首次境外發布會上,面對幾千名印度「米粉」的尖叫和掌聲,雷軍閃亮登場。他先是以中國人最熟悉的英文打招呼方式「Hello,How are you?」向印度「米粉」問好(讓人實在忍不住想回「I a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也不知是緊張還是被bely bely熱情的印度粉絲搞暈,隨後脫口而出「I’m very happy to be in China……」全場爆笑。雷軍也笑了。視頻傳到國內,大家都笑了。

小編沒有調戲雷總的意思,只是作為一名經歷過學英語痛苦的有為青年,不禁好奇為什麼中國人說英語往往不好聽呢?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印度人說英國話


說中國人英語講得不地道,你聽過印度人講英語嗎。印度好歹曾經是英屬國家,英語水平應該不錯。可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印度人說英國話」。比如他們會把「I'm thirty and my wife is thirty too」(我和我老婆都三十歲了)說成 「I'm dirty and my wife is dirty too」(我和我老婆都不乾淨)。

這要從「構成音節的最小單位」——音素說起。就說「thirty」['θɜːtɪ],在英語裡,音素[θ]和[ð]是一對齒背摩擦音(舌尖輕抵齒背,氣流從舌齒間的縫隙中瀉出,形成摩擦音)。可是印度母語裡很少用到這個音。

印度人每當要發[θ]、[ð]音時就用齒齦爆破音(發音時舌尖緊貼齒齦,憋住氣,形成阻礙,然後氣流由口腔突然衝破舌尖與上齒齦形成的阻礙,舌尖下降與上齒齦彈開,爆破成音)[t]、[d]取代。所以「thirty」['θɜːtɪ]很容易發成「dirty」['dɜːtɪ]。


這只是印度英語和英國英語輔音音素差異的冰山一角。據壹讀君(yiduiread)不完全統計,印度英語和英國英語在輔音發音上的習慣性差異有近20種。

比如,音素[v]是唇齒摩擦音,[w]是雙唇軟顎滑動音,[u]是圓唇元音。簡單來說,這三個輔音在英國英語裡不是一個調。可是到了印度人這兒,全混一塊兒了,音素[v]被發成[u]或[w],音素[w]發成[u]。所以「vine」[vaɪn]]印度人會說成「wine」[waɪn],而真正的「wine」[waɪn]印度人卻讀成[uaɪn]。

再比如,印度人常把[f](唇齒摩擦音)發作[p](雙唇閉塞音),於是「food」[fu:d]一不留神就變成了「pud」[pʊd]。如果印度人到一家英國餐廳說,「I want some pud(food)」,店主肯定以為他在找茬,聚氨酯分散體(「pud」是「polyurethane dispersion」縮寫,意思是「聚氨酯分散體」)去哪給你找啊。

說了這麼多,還沒說印度英語和英國英語最主要的差別——元音音素。學過英語的都知道,英語有20個元音音素,其中12個單元音,8個雙元音。可是印度英語元音音素一共只有17個。不只是數量少,還有好多發音不一樣。所以,印度人想要說上一口英國女王式的英國RP(Received Pronunciation)口音(英國普通話),只能勤學苦練、自求多福了。


△英國英語元音音素

△印度英語元音音素

不只是印度,日本人說英語也讓人受不了。有一種說法是,日語的每個音節(也就是每個假名)通常是由一個輔音加一個元音構成的,比如「か」,它是由輔音[k]和元音[a]構成的。

可是在英語裡,一個音節由多個輔音構成很常見,比如「script」[skript],由5個輔音和1個元音構成,算一個音節。日本人在念「script」時,習慣性地把它拆成五個音節,即スクリプト[sukuriputo]。再舉個例子,「drama」[ˈdrɑ:mə]日本人念成「都拉馬」,就是一定要把[d][r]分開。

漢語如何影響了英語發音


繞回到印度英語的奇葩發音。雖然印度是一個多民族國家,通行的語言有150多種,但是,印度英語卻沒有這麼多變種,「本土化」後的印度英語發音相似,甚至有規律可循。這是因為印度大多數語言都有著與梵語和印度官方語言印地語非常相似的音系,受此影響形成的印度英語就比較相似。

也就是說,當我們學習一種新語言時,會受到母語發音的影響。而那些不標準的發音、語調和節奏多數和母語有關。


那麼問題來了,漢語把英語怎麼著了?

先說語調和節奏。我們知道,在漢語裡每個字都有自己的聲調,不同的聲調代表不同的意思。可是到了英語裡,語調根本不用來區分詞義,而是表達詞義以外的意思,比如一句OK就能讀出肯定和疑問兩個含義。再加上一句英文中每個單詞的聲調都比較隨意,給了習慣說話抑揚頓挫的中國人巨大的發揮空間。結果,只能是悲劇了。

在節奏上,中英兩國語言不僅不同,還是語言節奏兩大類——音節計時節奏(syllable-timed rhythm)和重音計時節奏(stress-timed rhythm)的典型代表。英語要求每個重讀音節間的時間相等——無論兩個重讀單詞中間夾了幾個單詞。而中文大家都知道的,要求字正腔圓、吐字清楚,所以每個字(即每個音節)佔用同樣的時間。可以想見,多數中國人只能說出沒有起伏和節奏感的中國味英語了。



上文提到,英語中有12個單元音,5個長元音[i:][a:][ɔ:][u:][ɜ:]和7個短元音[ɪ][e][æ][ʌ][ɒ][ʊ][ə]。漢語拼音中只有6個單韻母,[a][o][e][i][u][ü]。所以,中國人在發英語的元音時,碰到[ɪ][æ][ʌ][ɒ][ʊ][ə]就很難發音到位。

因為沒有[æ],中國人習慣用[e]來替代,比如把「bag」[bæg]讀成「beg」[beg]。可是[e]和[æ]在發音時有很大的不同。[æ]要嘴巴張大,舌尖抵下齒,嘴角儘量拉向兩邊,呈扁平行。而[e]是類似「呃」音,嘴形要扁平,舌尖抵下齒,舌前部稍抬起。

除此之外,漢語拼音中的[i]也是個搗亂鬼。漢語裡的[i]在英語裡卻沒有對應的發音——英語裡類似的只有[i:]和[ɪ]。有的時候,中國人習慣用短一點的[i:]來代替英語元音[ɪ],比如把「it」[ɪt]發成[it]。在中文裡,這個音發音靠前寫些,幾乎就是由舌尖帶出——口形很平,舌尖上抬與上顎前部之間形成很窄的縫,讓氣流流過它,而且有明顯的氣流摩擦的感覺,就像我們說「一」的那種感覺。而在英文裡,這個聲音的發音部位要稍微後移,把舌尖放下來,與上顎間形成更寬的空間,氣流通過時不產生摩擦效果,發得比漢語拼音更短促。從聽覺效果上,英語中的[ɪ],介於漢語拼音的[i]和[e]二者之間。

相比之下,輔音對中國人來說就簡單多了。發不好的都是方言惹的禍。比如,北方人捲舌音特別重,喜歡用漢語拼音中的[zh][ch][sh][r]代替英語的[dʒ][tʃ][ʃ][ʒ]。同樣的道理,南方方言幾乎沒有捲舌音,就習慣用[j][q][x][y]代替英語中的[dʒ][tʃ][ʃ][ʒ]。到了[h][f]不分,[n][l]混淆的弗(湖)蘭(南),night變light,好好地「fashion」[ˈfæʃn]就變成了[ˈhwæʃn]。

相關焦點

  • 中國人為什麼要說英語?英語在高考中的地位不保?學生:早該這樣
    高考中三門主課中,英語一直是大家比較關注的。英語學習對很多人來說比較容易,但對更多的人來說是比較難的。英語自納入高考以來,一直佔的比重比較大。建國初期,我國經濟技術各方面都落後於西方國家,所以急需要大量的人才,去了解西方、學習西方的文化,英語作為一門世界通用的語言,國家就把英語搞成了全民教育,可以說在那個時候是適合國情的,因為誰也不知道你將來能不能用上英語,但需要更多的人掌握英語,只好人人學英語。那個時候大學生比較少,一旦考上大學,用上英語的可能性比較大,和外國人打交道的概率也大。
  • 為啥中國人非得會說英語?
    為什麼非得說好英語?在中國,因為說不好英語而遭奚落的名人並不在少數。中國人對「會說英語」的要求,很多時候似乎是相當苛刻的:光會說、能說還不行,最好操一口迷人的英倫腔,或時髦的美音,再不濟也得是澳洲鄉村音,總之不能是萬人嫌棄的中式口音。
  • 她明明是中國人,卻在節目中全程飆英語?吳京直言:別和我講英語
    她明明是中國人,卻在節目中全程飆英語?吳京直言:別和我講英語雖然說現在娛樂圈裡的演員或者明星們都過著非常光鮮亮麗的生活,但是在這樣一個複雜的圈子中也是會承受著非常大的壓力。俗話說人紅是非多,只要一個明星或者演員有了一定人氣之後,總是會得到大家的特殊關注,甚至經常曝光一些負面消息。
  • 為什麼印度人的英語比我們好?我們的英語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一、為什麼印度人的英語比我們好?公平起見, 就只比較接受過大學教育的這一群體。口音不談,畢竟中國人也有中國口音。從書寫上來看,無論是文法,流利度,詞彙量,印度人都強過大多數中國人,許多印度人的書寫已經與native無異。
  • 華裔女孩對媽媽的靈魂拷問:為什麼我是中國人卻不會說中文?
    視頻中,華裔女孩在媽媽懷抱裡非常痛苦地一邊哭泣,一邊和媽媽用英語對話。媽媽問:為什麼哭泣?女孩說:我想學中文。媽媽問:你為什麼想學中文啊?女孩回答:因為我是中國人,為什麼我是中國人卻不會說中文?我爺爺奶奶都會,為什麼我們不會?
  • 華裔老人北京地鐵飈英語怒罵!遭網友狠嗆道德綁架,更質疑「中國人在中國地鐵上說英文是什麼意思?」
    大爺又說:I don't fxxk care. I only care (about) you.在場的一位目擊者說:我聽到一個姑娘說她在看手機,不是故意的。大爺就說女孩沒素質,說的還挺難聽的,一直像機關槍一樣突突突地說個不停。後來有一個男生幫女孩反駁了一下,大爺就把火轉向了他,說得更難聽了,到後來直接用英文罵。視頻一經放上網就在幾個小時內被大量轉發,一時間輿論迅速發酵,網友們群情激憤、譴責大爺的聲音此起彼伏。
  • 現代中國人為什麼要學英語?這個困擾多年的問題終於有了答案
    身邊無論是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學生甚至幾歲的小朋友都會發出這個來自靈魂深處的拷問,我是中國人,為什麼還要學英語啊?有人說,會英語和不會英語的人眼中的世界都不一樣。作為一名現代中國人,我們所接觸到的世界遠遠比過去要複雜得多,而以英語為載體的各種信息也充斥著我們的生活。外國電影、音樂早已司空見慣,出國旅遊、留學、工作也成了部分人的家常便飯。在這個多元化的時代,不學英語,不怕被社會淘汰嗎?
  • 深度解讀:中國人非得學英語嗎?
    中國人普遍都有長期學習英語的經歷,但很少有人認真地問過為什麼要學。除了對語言本身感興趣的人之外,我們學習英語的根本原因在於:它是國際政治、經濟、科技、外交、文化、娛樂等領域使用的最主要語言。
  • 比較完世界各國英語口音:頓時覺得中國人的英語碉堡了!!
    按照口音奇怪程度由高到低,留學君把口音分成了4個梯隊+1個彩蛋:中國口音就不在此贅述了,聽自己說英語不就知道了嗎?(喂!)口說無憑,來看看這位逗逼東北小哥模仿各國英語口音,還原度99.9%,笑瘋了哈哈哈哈哈澳洲口音:
  • 當年創辦瘋狂英語的李陽,誓言讓3億中國人說上英語,如今怎樣了
    在零幾年的時候李陽可謂是可謂是炙手可熱的「英語教父」,他的經典語錄被無數莘莘學子當做自己的座右銘。他甚至預言:「中華民族將是全世界第一個掌握雙語的民族」他要讓3億中國人學會說英語,如今怎樣了?和很多人想像的不同,李陽在小的時候是一個負面典型。
  • 明明是中國人,卻在節目中全程講英語,吳京回懟:別和我講英文
    隨著我國人民的生活質量越來越好,教育水平越來越高,許多人或多或少都會說幾句英語,甚至有些人說英語比普通話更流利在這種情況下,許多人喜歡拉幾個英語單詞來顯示他們的差異。 例如,在一些公共場所,當他們說普通話時,他們必須說英語。
  • 李陽「讓3億中國人說一口流利英語」的諾言為何沒有兌現?
    眾所周知,李陽是「瘋狂英語」的創始人,十年前曾一度火遍大江南北,他的瘋狂英語也讓眾多的英語愛好者為之瘋狂。李陽曾經的推廣口號是:「讓3億中國人說一口流利的英語,讓3億外國人說一口流利的漢語」,聽起來確實很震撼,但到目前為止,他的口號目標實現了嗎?
  • 今天,小編想給大家講個笑話:印度人說,中國人英語口音太爛
    移民海外的華人,應該都聽過印度人說英語,對印度口音也有一定的了解。視頻中,記者隨機採訪了幾個印度人,問他們對於印度人英語口音的看法,沒想到,所有受訪者給出的一致回答是: 我們印度英語才是最純正的,口音最爛的是中國人,他們連單詞都拼不好,說英語的時候嘴都張不開,就連美國人的英語說的都沒我們好!
  • 馬來西亞人的英語能力為什麼強過中國人?
    小編去馬來西亞的時候,發現大多數人講話都是多種語言摻摻(cham cham)講,有時講英文時會出現不符合英語系國家的習慣用法,反而更像是「本地化」的英語,譬如講小孩子花招很多的時候,會說「pattern 多多」。
  • 養成英語思維才能輕鬆說英語
    搭建英語思維篇讓口語更流利How to improve your oral communication skills?◎什麼是「啞巴英語」?「啞巴英語」指的是中國人之間可以用英語自由交流,但把同樣的想法同樣的思想說給native speakers 說時,經常被反問:Excuse me , what did you say?
  • 韓語被公認為世界上最難聽
    在語言學上,評價一種語言的發音是否優美,有一個公認的標準,那就是輔音數量和元音數量的比例,比較合適,最好是一比一,比如「櫻花」「 」,它的發音是 [s]a[k]u[r]a,一個輔音帶一個元音,正好是一比一,很規範,這樣的語言,發音就好聽。相反,看這個英語單字script,它的發音是[skr]i[pt],五個輔音帶一個元音,這樣的語言,發音就難聽。
  • 為啥中國人講英語,和美國土著相比,一聽就不一樣
    很多人學了很多年英語,感覺還是沒法說的和土著美國人一樣好,拋開遣詞造句的差別,最大的原因可能如下:1.音標掌握不牢,用漢語發音直接替代英語音標了。英語中有很多漢語沒有的發音習慣,比如長元音、雙元音。2.很多土著老外說英語有濃重的鼻音,中國人普遍沒有。3.音調起伏不對。英語主要靠聲調起伏讓人理解說話者的意思,漢語主要靠通過說話的內容判斷,兩者有比較明顯的不同。4.美國人說話聲音普遍靠後,漢語發音靠前。
  • 魯豫當年逼問姚明:跟中國人說話還用英語說?姚明一句話噎死魯豫
    很多網友也說她情商低,不會說話。但是她主持的那檔《魯豫有約》,卻也是堅持了很多年了,那檔節目也上過很多大牌的明星。魯豫當年逼問姚明:跟中國人說話怎麼還用英語?後來姚明也沒有慌,直接一句話噎死魯豫。但是魯豫好像就不太明白這一點,就問姚明,在中國跟別人交流的時候,為什麼還用英語?
  • 梅拉尼婭英語太差!演講帶口音觀眾難聽懂,74歲川普霸氣護妻
    梅拉尼婭英語太差!演講帶口音觀眾難聽懂,74歲川普霸氣護妻隨著國際社會的交往加深,第一夫人也登上了外交的舞臺。能夠成為第一夫人是每個女孩的夢想,站在最閃耀的舞臺展示自我,同時個人影響力不容小覷。本期小編為大家介紹的主人公,是美國第一夫人梅拉尼婭。
  • 「吐槽」很多中國人以為英文發音好就是英語水平高,其實錯誤
    很多發音不好的人其實英語水平很好,很多發音好的人就會那麼一些話題太多的中國人都沒有搞明白一個問題他們誤以為一個人只要英語發音是標準的美式英語或者英式英語,就代表著這個人的英語水平高其實這個是大錯特錯的今天本天豬就細細為大家娓娓道來,為什麼中國人這麼重視的發音,老外根本不重視而且發音好和英語水平高沒有太大關係你是中國人,這個時候一個人是福建人,一個人是北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