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來了後做了很多好事,給大家過生日、配鑰匙、理髮、義診、打掃衛生、救助生病的老人……只要大家有困難找到他們,他們都會想辦法幫忙解決。」說起小區紅色物業驛站裡的珠源社工,麒麟區白石江街道江南社區一汽紅塔生活區的老人們都是讚不絕口。
紅色物業驛站位於一汽紅塔文化廣場原黨員活動室,在這個不大的房子裡,卻精心開闢出多個功能區:休息、閱覽區,議事、活動區,諮詢工作區和便民服務區等。「在手機上怎麼激活醫保卡?」「小區的狗應該拴上牽引繩才能放出來。」近日,記者在驛站裡看到,陸續有居民前來諮詢、反映問題,工作檯裡的工作人員小凌耐心地一一給予解答和記錄下來。
「我們能解決的問題就會立即幫居民解決掉,不能解決的就會反映給小區或者社區有關部門。」小凌告訴記者。
一汽紅塔雲南汽車製造有限公司生活區分南北兩院,有35棟居民住宅樓,因建蓋時間久遠,基礎設施老化,無物業管理單位。這裡現有居民1008戶,主要以離退休人員為主,其中60歲以上人員佔比超過80%,是典型的老年小區。隨著時代的進步,導致小區治理矛盾日益凸顯。
為了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市民政局引入專業社工人才打造紅色物業示範項目,推進老舊小區治理和改造。2020年6月1日,引入曲靖市珠源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入駐江南社區,通過社區、社會組織和社會工作專業人才三者優勢互補,充分發揮「三社聯動」的服務模式,在一汽紅塔生活區組建了紅色物業自治委員會,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探索出「1+3+N」小區特色治理路徑。「1」是突出黨建引領,成立紅色物業自治委員會,形成了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小區紅色物業黨小組的組織體系,推動黨建工作與物業管理工作緊密結合;「3」是「三社聯動」,推進大事、難事、實事必商;「N」是多方參與,協力並進,明確專人解決居民的日常問題,形成紅色物業議事流程和運行機制。
據悉,在黨員的引領下,居民們集智集勞、商事議事,從單元到樓棟到院落、小區,居民自治的版圖不斷鋪開,小區志願服務能力不斷提升,呈現了人人都是志願者、人人在做志願服務的景象,實現了社區多元共治的新局面,管理更加規範化、組織化、系統化,居民自治程度也更高了。除此之外,還實現了小區治理、居住環境、文化服務、生活服務、小區氛圍、困難幫扶6個方面的質變。
「自從有了紅色物業,我們小區居住環境更好了,有了書法興趣愛好小組、廣場舞小組,有了『愛在紅塔』志願者隊伍,有了『博愛圖書角』,大家的日常生活更方便了,文化生活更豐富多彩了。現在我也成了一名『紅管家』,小區有什麼事大家共同出力來完成。」小區居民譚麗英大媽自豪地說。
「在一汽紅塔生活區實施的『黨建引領·三社同力·紅色物業』這個示範項目,是市民政局落實黨中央關於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體系精神的具體行動,立足於老舊小區改造、國企退休人員移交社區管理過程中面臨的各種問題,為小區居民提供一個反映訴求的平臺、民主協商的場所。在這個過程中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的引領作用,建立小區自治委員會,整合多方資源,堅持民主協商原則,更好地為小區居民服務。項目的實施,極大地增強了小區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市民政局社會組織黨建科負責人這樣評價一汽紅塔生活區的紅色物業實施項目。
曲靖日報記者 孫雲霞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