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最久遠、保存最完整的紀念唐代大文學家韓愈的專祠

2020-12-21 剛行路上

潮州的著名景點不多,但是吃的很多,美食的名氣遠遠超過了景點,但是韓文公祠是為數不多來到潮州一定要去的地方,不僅是因為這裡名氣大,而且最重要的是這裡也是國內歷史最久遠、保存最完整的紀念唐代大文學家韓愈的專祠。

韓文公祠位於潮州市區橋東韓山,也叫筆架山中峰西麓,由於當年韓愈忠諫直言,「欲為聖明除弊事」,被遠貶潮州,作為韓愈一生中最大的政治挫折,而且在途中十二歲幼女死去,不僅是仕途雪上加霜,更是愧疚交加的切膚之痛一齊降臨到他的身上。

當年被貶各地的朝廷大員大部分都碌碌無為,尤其是在仕途受挫之後,很多人都沉默,有些更是在鬱鬱寡歡之中去世,為數不多的人到了當地以後依舊做出來很多有意義的事情。

韓愈當時算是到了被貶地以後做出積極貢獻的一位,在潮州的八月期間,他釋懷自己內心的鬱結,通過驅鱷、興學、勤農、釋奴,啟用賢士,興學育才,對潮州文化的發展影響至深。

韓愈在這裡做出了有利於生產和人民生活改善的好政策,加上為人清廉、待人和善,受到百姓的擁護和愛戴。去世後,潮州人民就專門為他建立了韓文公祠,韓文公祠歷經一千餘年,經歷了多次修繕,保留至今的仍然有幾分唐朝興建起來的容貌。

在韓文公祠前,有一棵相傳當年韓愈所植的橡木,據宋禮部尚書王大寶《韓木贊》的描寫,橡樹形如華蓋,遮蔽屋簷,其外皮作魚鱗狀,春夏之交開花,紅白相間,甚是美麗。人們賦予了很多內涵,每年高考的時候,也有很多家長帶著孩子前來參拜,祈禱能夠獲得更多好福氣。

雖然說這棵樹花不常開,但是潮州人崇尚韓愈,以至於「韓祠橡木」便成了潮州八景之一。雖然這棵也是後來因為最早的一棵死去以後,重新種植的,但也已經有些年頭了,人們依舊給予美好的期望。

韓文公祠現保存歷代碑刻40幅,明代的《增修韓祠之記》、《功不在禹下》和清代篆刻《傳道起文》、重刻的《潮州昌黎伯韓文公廟碑》等,也有不少現代名人書寫的牌匾。如果看過開心麻花的第三部電影《羞羞的鐵拳》,留心的話可以發現,裡面的卷蓮門,就在韓文公祠內的主祠、天水園等多地取景,和整個電影的喜劇風格相比也是很有意思。

這些都成為重要的文物,同時也是作為遊覽韓文公祠最重要的看點之一,作為大文豪的祠堂,歷史和文化的內涵遠遠超過了景點本身的景觀,這也是人文景觀最重要的亮點。

韓文公祠前臨韓江,後依韓山。祠分前後兩進,後進比前進高2.5米,兩側由通廊連接。該祠前有五十一級臺階直達韓祠。主體建築大殿,單簷歇山頂,嵌瓷紋飾屋脊,抬梁式和穿鬥式相結合木構架。整體建築古樸典雅,融合了潮式、廣式的建築風格。

來到主祠內正中龕置韓文公坐像,環壁豎立或鑲嵌歷代碑刻四十通。這些碑刻是研究潮州歷史文化、我國古代書法藝術的珍貴史料。

祠堂很漂亮,既有鮮明的地方建築特色,又不同於那些花裡胡哨的宮廟,藍白兩色,素雅高潔。山頂建有侍郎閣,閣中設有「韓愈治潮及其法治精神」專題展覽。侍郎閣登高遠眺,可見遠處的廣濟橋全景和潮州古城。

潮州的遊玩突出美食和文化兩條主線,撇開美食不談,文化潮州不得不提的韓文公祠無疑是潮州文化的代表,也是來到潮州必達的一個景點,經歷了幾百年的變遷,色澤卻一如當初,在陽光下五彩斑斕。

【作者:剛行路上】

攝影師,旅行家,自由撰稿人,視頻vlog博主,深度自駕玩家!不間斷旅行記錄拍攝20多個國家,300多座城市!

相關焦點

  • 1906年潮州韓文公祠老照片,現存最早紀念唐代文學家韓愈的祠廟
    筆架山,原名雙旌山,或稱東山,因形似古代的筆架遂稱筆架山,又因韓愈而稱韓山。唐元和十四年(819年),韓愈因諫迎佛骨被貶為潮州刺史,在潮州8個月,詢民疾苦,重農桑,築堤防,興學校,祭鱷魚,開潮州文風,給潮人留下深刻影響。圖為韓山。
  • 潮州韓文公祠的大橡樹,每年高考前都吸引很多家長帶孩子來沾福氣
    潮州的著名景點不多,但是吃的很多,美食的名氣遠遠超過了景點,但是韓文公祠是為數不多來到潮州一定要去的地方,不僅是因為這裡名氣大,而且最重要的是這裡也是國內歷史最久遠、保存最完整的紀念唐代大文學家韓愈的專祠。
  • 文起八代之衰,唐代文壇大神韓愈
    韓愈是唐代著名文學家,他一生致力於「古文運動」,倡導務實質樸的文風。韓愈不但研究創作理論,他還在寫作實踐中貫徹自己的理念,成為唐代文壇上鼎鼎有名的大神。韓愈祖籍在昌黎,於是他喜歡自稱「昌黎韓愈」。韓愈出生不久母親病逝,他三歲時父親病逝,他的兄嫂擔負起撫養他的責任。
  • 羅洋山:因唐代大文豪韓愈的登臨賦詩而聞名
    羅洋山:因唐代大文豪韓愈的登臨賦詩而聞名本文原載《長沙詩話》羅洋山又名大富山,位於長沙市今開福區烈士公園年嘉湖北畔,東面受瀏陽河水 (即今躍進湖,該湖因1958年修京廣鐵路截斷瀏陽河U形河道而成) 切削
  • 韓愈對後世影響深遠,所倡導的古文運動開闢了新的文學世界
    韓愈,唐代散文的最高成就代表人之一,他出生於河南河陽,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或「昌黎先生」,他是個極其優秀的文學才人,為我國的文學詩壇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
  • 河南一市,是韓愈故裡,境內流傳著「一文一武一美一仙」歷史文化
    文/史間一壺酒韓愈是唐代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韓愈,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孟州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的故裡。韓愈陵園是為紀念韓愈而建,始建於唐敬宗寶曆元年(825年),陵園主要建築有牌樓、神道、石階、山門、碑廊、雕塑、展廳等。韓愈墓前兩株側柏系建墓時所植,距今已1200年,被世人稱之為「唐柏雙奇」。
  • 觀光君帶你去旅行丨品讀唐代韓愈詩詞:走進長安
    中國是詩詞的國度,詩詞是闡述心靈的文學藝術,我們吟詠這些詩詞,就像在與歷史對話。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唐代: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作者】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諡號「文」,又稱韓文公。
  • 新發現的《韓氏家譜》證實唐代文學家韓愈祖籍在河北省昌黎縣
    中新社石家莊十月十日電(肖英傑張鳳民)最近,在河北省昌黎縣荒佃莊鄉韓營村發現《韓氏家譜》,證實「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祖籍在該縣。這一發現引起新聞媒體和史學界的關注。近日,國內一些新聞單位的記者和文史專家前去採訪和考證。
  • 「汝州訪古」——米廟鎮黃莊有座以文學家韓愈為土地爺的都土地祠
    『汝州訪古』——米廟鎮黃莊村有一座以唐代文學家韓愈為土地爺的都土地祠許宗合/採訪劉孟博/文陳素貞、高萬須/攝影 都土地祠,通過上述碑刻史料可知,土地廟應創於清代康熙以前,同時廟中所祀者,非尋常之土地神,而是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至於韓愈如何被後人尊為土地神,正史無載,已非今人所能講清說明。清·趙翼《陔餘叢考·韓昌黎為土地神》記載曰:「翰林院及吏部所祀土地神,相傳為唐之韓昌黎,不知其所始。」
  • 原毀 唐代:韓愈
    原毀唐代:韓愈  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重以周,故不怠;輕以約,故人樂為善。
  • 歷史「遊」新意 文化「徑」上行
    本期推出的是:歷史「遊」新意 文化「徑」上行。 日前,廣東省發布64條歷史文化遊徑。潮州有3條歷史文化遊逕入選:潮州古城歷史文化遊徑、潮安「左聯」歷史文化遊徑、饒平茂芝紅色歷史文化遊徑。
  • 看看唐代韓愈是怎麼做的
    下面,就來講一下唐代韓愈抗洪的事例唐代韓愈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位文學家,其實他更是一位卓越有建樹的官員,對朝廷上的不正之風,他敢於進諫善於進諫,因此常常遭到皇帝貶黜,同時他還是一位抗洪英雄。元和十四年(819),憲宗皇帝迎佛骨入大內,韓愈直言不諱上奏《論佛骨表》力諫,惹得唐憲宗"龍顏大怒",一紙詔書就將韓愈貶到數千裡外的廣東潮州任刺史。韓愈千裡遙遠來到潮州上任,上任後就遇到了百年不遇的洪澇災害。韓愈初到潮州,正逢暴雨成災、洪水肆虐,四周農田淪為澤國,百姓深受其害。
  • 感悟唐宋八大家(一)豪健雄放——韓愈
    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句都出自被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今天我們就到遼寧省博物館正在展出的「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中,一起感悟這位豪健雄放的唐代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的風採。 韓愈字退之,河南河陽人,是唐代中期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 百家講壇《唐宋八大家》之韓愈、柳宗元(合集)
    在唐宋文壇,有這樣八位獨具特色的文學家,他們用筆墨名傳千古,他們的人生跌宕傳奇,他們所取得的古文成就對中國文壇的影響一直延續到今天,這就是為後世文人高山仰止的「唐宋八大家」。那麼,是誰首先把他們組合在一起,合稱為「唐宋八大家」的,這八個人入選「唐宋八大家」的理由到底會是什麼呢?
  • 李秀賢 唐朝的「吹哨人」——韓愈
    找來劉真倫教授贈送我的《韓愈文集匯校箋注》(共7冊),想啃一啃。韓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居「唐宋八大家」之首。我從《韓愈文集匯校箋注》的校注、詮釋、引文中粗略地讀懂一些名家對韓愈的評價。歐陽修在《記舊本韓王后》中說「學者非韓不學也,可謂盛矣。」蘇軾在《潮州韓文公廟碑》中盛讚韓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
  • 如何看待南粵先賢館中的韓愈、包拯、蘇軾、周敦頤等歷史名人?
    、陳澧、容閎、蘇六朋、居巢、居廉、吳趼人、鄒伯奇、詹天佑、馮如、陳啟沅、張弼士、康有為、梁啓超、黃遵憲、鄭觀應、朱執信、孫中山二、先賢評選標準:1、在廣東歷史上(含港、澳、瓊)為國家民族做出過重要貢獻,在全國有重要影響,值得後人景仰的名人;2、主要影響發生在1911年中華民國成立之前;3、既包括原籍廣東人,也包括雖非粵籍但在廣東有重要影響的歷史人物
  • 五臺山第一寺廟,被譽「最古老的唐代建築」,門票僅要15元
    也是因為山西的古建築在國範圍內屬於保持最完善的,特別是在國內僅存的4座唐代木質建築全在在山西境內,這也最令歷史文化愛好者神往,也是在建築領域用於極高的評價。其中最應該說的就是位於五臺山景區旁邊的古寺。該寺佔地3078平方米,建造於唐朝,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別看他小,該有的一樣不差。
  • 對於唐代大文豪韓愈,你不知道的事還有很多
    說起唐代大文豪韓愈,我們在腦海中能夠想到的是:韓愈,字退之。河南人,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古文運動倡導者,唐宋八家之一。其實關於韓愈,我們可以了解的還有很多……1.悽悽慘慘戚戚的身世沒爹沒媽的孩子最可憐。韓愈三歲喪父,四歲喪母,年幼無依。由大他三十歲的兄長韓會和嫂子鄭氏撫養。
  • 歷史上的唐代大家韓愈,反對迎佛骨,被貶荒蠻之地
    韓愈是唐代的大詩人,他的《勸學》《馬說》至今都是為人所稱道的名篇,他不僅能詩善文,在政治上也曾出任要職,就是這樣一位博學的詩人,為何要不識時務地反對迎佛骨惹怒皇帝,導致自己被貶?要知道在封建社會,皇帝掌握的是對所有臣民百姓生殺予奪的大權,大臣們逢迎都來不及怎敢觸怒龍顏。
  • 韓愈為何被後世人稱為「千古文章四大家」
    而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上有著無數的著名文學家,如屈原、司馬遷、李白、韓愈、關漢卿、曹雪芹、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他們的作品對後世頗有影響,如韓愈所著的《進學解》,一篇中的"業精於勤"、"貪多務得"、"同工異曲"、"投閒置散"等詞,都已傳為流行的成語,被後入所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