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帶來了短暫的清涼
不過大部分時間氣溫仍在30度左右
盛夏的餘熱未消
「秋意」未至
佛山市中醫院李子勇主任中醫師指出
立秋過後人極易倦怠、乏力
此時養生應注意什麼?
佛山市中醫院針灸科主任李子勇主任中醫師介紹,立秋節氣是從中醫的長夏進入到秋天的時間節點。立秋又稱交秋,「秋」,是指暑去涼來的意思。中醫講究「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而養陰應從立秋開始。
早睡早起,空調不宜24小時全開
李子勇指出,市民起居宜早臥早起,延長夜裡的睡眠時間,也正好藉此補償夏日的睡眠不足。而早起時在床上放鬆四肢,閉目養神一會再起床,會更有利於身體健康。
立秋過後,天氣將逐漸轉涼,在居家環境中不宜24小時空調全開,尤其是夜間,儘量少用空調。可趁早晚清涼時分,勤開窗戶通風,流通空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運動不宜強度過高
秋天不適宜進行高強度、劇烈的體育鍛鍊。李子勇提醒,「夏天人們出汗多,耗傷體液,中醫來講也就是耗傷陰液,若到了秋天仍不注意,常進行劇烈運動導致大汗淋漓,對身體是一種消耗,不利於健康。」一些市民特別是老年人,若在運動出汗後反而覺得更疲勞,就要適當降低運動強度和運動量。
秋主養肺,宜增酸
李子勇表示,進入立秋後,宜多吃酸性食物,如蘋果、橘子、獼猴桃、白蘿蔔、白梨等,以收斂肺氣,滋養陰液;少吃辛辣食物,如蔥、姜等,可避免發散瀉肺。秋主養肺,銀耳、豆腐、百合、蜂蜜、糯米、粳米、豆芽等有潤肺作用,宜常吃,也可適當喝些雞湯、骨湯等。
●應季養生湯●
1
霸王花煲豬骨湯
【材料】扇骨500克,霸王花3顆,紅棗3顆,生薑1塊。
【做法】1、扇骨用流動的水衝洗乾淨。霸王花用清水浸泡15分鐘,衝洗乾淨。扇骨加生薑,涼水入鍋,大火煮開約2分鐘,邊煮邊撇去浮沫。
2、焯水後的扇骨撈出,如果浮沫較多可用溫水洗淨。所有食材放入砂煲,加適量開水。大火燒開後加入少許黃酒、數滴香醋。轉小火煲約2小時,加少許鹽調味。
【功效】霸王花又名劍花,因其花冠碩大,氣勢懾人,因此人們稱其為霸王花。老廣東素有「霸氣橫生、暑氣頓消」一說,夏秋兩季常用它來煲湯消暑祛燥。乾花除了可以清熱潤肺外、滋補養顏外,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尤其對心血管疾病有較好的輔助療效。
02
海底椰響螺湯
【材料】海底椰60克、玉竹15克、響螺幹100克、無花果3個、瘦肉100克、姜3片。
【做法】響螺乾熱水浸軟,材料洗淨加水2500毫升大火煲滾轉文火煲2小時。
【功效】滋陰潤肺、清熱生津。海底椰又叫海椰子,是一種棕櫚科植物的果實,用來煲湯選用幹品,有潤燥生津的功效;而響螺有滋陰補腎的作用,用這兩種食材煲出來的湯水清潤鮮甜,尤其適合一家大小飲用。
03
無花果雪梨豬肉湯
【材料】豬瘦肉500克、無花果8個、雪梨4個。
【做法】1、豬瘦肉洗淨後,切成塊。雪梨洗淨,去核,每個切成4大塊。無花果也清洗乾淨。
2、將三者一起放入砂煲中,加入適量清水,用武火煮沸後,再改用文火煲上2小時,出鍋時,可以放入適量冰糖調味。不喜歡吃肉的人,可以選擇不放肉,或者將肉換成銀耳。
【功效】雪梨有生津止渴、潤燥化痰、潤腸通便的作用,無花果能健脾清腸、消腫解毒、利咽潤肺,同時還有一定的防癌作用,豬瘦肉也能滋陰清熱。無法抵擋辣椒誘惑,經常吃辣椒的人,不妨多煲無花果雪梨豬肉湯喝,緩解一下辣味對肺臟的損害。
●艾灸護陽有妙用●
李子勇介紹,中醫認為立秋是自然界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此時人體也將出現陽消陰長。雖氣候早晚涼爽,但極易感到倦怠、乏力,此時不宜多『瀉火』,而應『扶正護陽』。」
此外,根據醫書《攝生消息論》:「但凡春秋之際,故疾發動之時,切須安養,量其自性將養。秋間不宜吐,並發汗,令人消爍以致肺腑不安,惟宜針灸」。因此,艾灸是秋季祛病養生的一大妙招。大家可以嘗試在家裡灸一下以下常用穴位:
李子勇提醒,艾灸是一種注重陰陽平衡、較溫和的保健手段,並無年齡之分,但需講究體質。居家艾灸要防燙傷,本身患有糖尿病、哮喘或發燒等疾病的患者不適宜艾灸。「糖尿病患者艾灸一旦燙傷,容易產生皮膚潰爛。患有發燒等熱性疾病的患者,艾灸可能令症狀加重。而艾灸時產生的濃重味道,也可能引起哮喘病人的不適。」
專家簡介
李子勇,主任中醫師,針灸科主任,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廣東省針灸學會理事,廣東省針灸學會灸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中醫藥標準化專業委員會委員,重慶立新七針針灸協會副會長。師從於廣東省首屆名中醫師承項目指導老師老錦雄教授,重慶「古九針—立新七針」創始人、廣東省中醫院及南方醫院特聘專家陳立新先生。提倡針法自然,擅長運用內經針法治療皮、脈、肉、筋、骨等各種痺證,尤其是疑難性、複雜性筋骨痺,如頑固性頸椎病、凍結肩、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椎管狹窄、痛風關節炎、膝關節退行性變、關節積液等。
【來源:佛山市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