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熱搜爆掉長達兩天,許多朋友們肯定是吃瓜前排、津津有味。公眾面前「單身示人」的知名演員鄭爽突然被爆料赴美代孕,且和男友情感破裂後欲棄養孩子,孕母懷孕7月,當事人卻言「煩死了,打也打不掉」。
科普博主、營銷號紛紛下場,甚至央媒也點名批評,這個明星隱私大瓜成為了討論的公共焦點。代孕不是私事,與法不合,有違社會主義公德。我國禁止任何形式的代孕行為,代孕、棄養更是違背社會公德和公序良俗。規避法律,境外代孕,又意欲棄養,這樣的演員,私德有虧。
作為社會學人,在感性吃瓜時,也要用我們的專業視角對代孕棄養一事進行理性分析。
先來看「代孕」的定義,代孕主要是指具有生育能力的女性藉助現代醫療技術將受精卵植入子宮內,代替他人(委託人)孕育、分娩新生兒的行為。
對代孕持反對意見的人們一直在反覆強調一個點:代孕的本質是物化女性,器官買賣,甚至是人口買賣。子宮淪為商品,卵子淪為商品。
「物化」是盧卡奇對於現代性的批判,是建立在馬克斯· 韋伯社會合理性的分裂理論以及馬克思商品拜物教的批判的基礎之上。
韋伯在研究人類行動的文化意義時,將社會行動劃分為四種類型:傳統的行動、情感的行動、工具合理性的行動、價值合理的行動。西方現代化經歷的理性化道路是工具合理性的道路,賦予其形式上的合理性意義,同時又承認在形式合理性的外觀下潛藏著非理性因素, 正是這種形式合理性與實質非理性的矛盾,造成了資本主義社會中人的自由、平等、個性的解放等在理性的禁錮中隕落,出現「理性的牢籠」。
馬克思以資本為本源,通過對商品拜物教的批判來對資本主義現代性進行批判。「商品形式在人們面前把人民本身勞動的社會性質反映成勞動產品本身的物的性質,把生產者同總勞動的社會關係反映成存在於生產者之外的物與物的性質。」商品化成為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色,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愈發抽象為物物關係,喪失了溫度與溫情。
於此之上,盧卡奇發展出自己的物化理論,其不只存在於經濟層面上, 而且遍及社會生活的所有表現形式。物化的產生以商品形式成為整個社會的普遍範疇為前提的,其核心意蘊是社會關係的物化,物化的實質在於「人 與人的關係獲得了物的性質並從而獲得一 種幽靈般的對象性,這種對象性以其嚴格的、仿佛十全十美和合理的自律性掩蓋著它的基本本質、即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所有痕跡」,人的異化的物的異化是同一過程。
在代孕中,「物化」則是將女性等同於物而徹底消泯其作為人的主體性與能動性,女性的價值被貶抑到與物等同的水平。代孕母不再是個有血有肉的人,只是個孕育胎兒的子宮,只是個達到目的的手段和工具。代孕本身是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發展應需而生的,但現代性發展的呈現的另一面卻是人非目的而是手段,這是我們警惕與反思的。
在商業代孕中,被物化的不僅是女性,還有嬰兒本身。孩子和代孕母親都變成商品,那麼就也就可以選擇、訂製、甚至拋棄。對代孕母,可以根據種族、學歷、樣貌等進行明碼標價,對嬰兒進行性別、體重、數量的訂製與篩選。委託人可以選擇男孩,可以選擇龍鳳胎,可以選擇8斤重,這些都是通過技術手段進行人為操縱可達成的目的。
代孕愈來愈像購物,孩子成為商品,越有錢就越可以有挑選權和訂製專屬權,更可怕地是他們也有不要孩子的權力,選擇「退貨」。很多出生的嬰兒由於發育缺陷被遺棄,甚至由於委託人的經濟原因或其他原因(如鄭爽張恆間感情破裂)被放棄。被棄養的孩子又該何去何從呢?沒有戶口的孩子如何得到基本保障?
《兒童權利公約》明確指出,任何兒童都應該具有基本人權:生存權和發展權。嬰兒不具有一切行為能力,全靠他人的保護和照料,被棄養則意味剝奪其基本權利,則意味著毀滅。人與物最大的不同就是具有生命價值,將生命商品化、物化就是在消弭人與物的區別,就是在傷害生命本身,就是在傷害每一個擁有生命的我們自己。
家庭是人們的初級生活圈,是社會的基本細胞,作為個人與社會的連接點,發揮著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家庭的主要功能包括:經濟功能、性生活和生育功能、教育(社會化)功能、撫養和贍養功能以及情感交往功能。費孝通在《生育制度》中提到:生育是家庭最核心的功能,其他功能如經濟、情感等均輔助於生育功能的完成;父、母、子的三角結構是最基本的結構,其他形態都是在此基礎上的變形;生殖和社會性撫育任務的實現決定了夫婦關係及親子關係的內容,也決定了親屬關係輔助撫育的基本功能。
鄭爽選擇代孕,能免去她十月懷胎的艱辛,不耽誤個人在演藝圈賺錢,無需擔心身材走樣,對外展示未婚形象。這或許是她代孕行為的一部分原因。
人口學研究生育意願和生育行為,但傳統的人口學研究將意願和行為主體捆綁,視為一體,認為個人或家庭生育意願的降低會通過節育方式減少生育數量。
貝克爾提出了家政時間分配理論,或稱新家政學,他認為生兒育女是家庭經濟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孩子未來可能提供的服務就是人們期待的產品。在時間和收入的制約下,為了謀求家庭總效用最大化,育齡婦女要在就業和生育之間進行抉擇,兩者難以見得。母親的時間價格越高,生育的機會成本也越高,由此一些婦女可能會少生育孩子。即存在著生育率與家庭收入的逆相關,決定生育內在機制的不是孩子的質量,而是母親的質量(教育水平和掙錢能力)。
貝克爾的分析是針對職業女性,或者可以說是中產階級及以下育齡職業婦女。而對於一些高收入的職業婦女而言,照料子女不在她們擔心的範圍內,就連生產子女行為本身都可託付他人。
科技的發展,讓剝削的更進一步。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代孕只是當作性別話題來討論,但鄭爽這件事曝光以後,會提醒我們:這其實更是個階層話題。許多名人、明星都選擇代孕,徐靜蕾也曾公開表示:「我已經凍了很多胚胎,萬一以後想要孩子就去找個肚子(指孕母),這很正常,我身邊很多人都是這麼做的,醫院應該給我分紅,很多人都是我介紹過去的。」這些委託人多數都是有產階層,默認代孕是正常的行為,而孕母除了無知大學生就是在底層為生活低頭的女性。她們處於赤貧狀態,甚至不識字,工作一天最多也只能賺十幾美金,但是代孕九月換來的幾千美金,可以更好地改變下一代的生活學習質量。
馬克思的階級理論未給「階級」下過明確的定義,但核心是以生產資料佔有關係為標準的。韋伯在研究社會不平等時,承認經濟地位的重要性,同時還要考慮權力和聲望,由此,韋伯主張從財富、權力和聲望三位一體來綜合考察社會中的不平等。
在社會分層中,以鄭爽為代表的名人明星由於兼具財富和聲望處於中上層,成為代孕的委託人,而代孕母似乎「自由得一無所有」,在社會不平等中遭受剝削。剝削是社會上一部分人或集團憑藉他們對生產資料的壟斷, 無償地佔有另一部分人或集團的剩餘勞動, 甚至一部分必要勞動。這是最初的馬克思關於經濟剝削的論述,資本主義的勞動過程就是資本家消費他所購買的勞動力的過程 ,在此過程中,資本家不顧工人身體健康延長工作時間、加強工作強度來取得剩餘價值。
代孕,是委託人購買女性子宮作孕育工具的過程,在這段時間內,代孕媽媽的自由是受到限制的,且需自行承擔全部風險,不論是流產、生產過程中的意外死亡,還是各種精神、心理創傷。同時,代孕母也缺乏法律的保護。委託人所付的報酬與代孕母所承擔的風險是不對等的,這就是一種剝削,它還依靠各種形式上的制度和規則賦予自己合理性,變得更加隱蔽和易接受。代孕母是否是自願的?表面是她們經過理性計算和衡量後的主動選擇,但她們是面臨著「不代孕則生活得更糟糕」「只有通過代孕才有更好的福利」的脅迫,這不是一種自願同意,而是更具隱藏性的剝削。
如果自由不加限制,一定會導致強者對弱者的剝削,上層階級對底層階級、富有國家對貧困國家的剝削。
最近幾天,代孕無疑是熱點中的熱點,拋開備考所需,這種廣大引起公眾討論且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和道德意義的話題都是社會學考生應該以及必須關注到的。
「學長/姐,我看課本都理解了,但是還是想不起來xxx事件用啥理論來分析」
「怎麼把理論和實踐聯繫起來啊」……
「哪些社會熱點值得我關注啊」
上面是困擾絕大多數社會學考研考生的難題。
理解理論是基礎,社會學考研更多考察的是「對知識的應用」,也就是考察你的分析能力。momo團隊上年開設社會熱點課程(僅提供給人大、民大全程網課考生和刷題班考生),反饋良好,甚至不少知識點都在21考研真題中有所呈現。
今年,應廣大考生所需,我們決定進一步完善熱點課的課程設置和內容安排,並支持單獨購買(網課同學還是同步免費贈送的奧)。讓我們先一起瀏覽下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我們的熱點課程都講解、分析過哪些熱點事件吧~
△以2020年10月份的名媛拼單事件為例,予以詳細的背景介紹和思路點撥,幫助考生學會將社會學理論與現象聯繫,做到舉一反三。通常一個熱點事件提供兩個以上的答題思路供大家學習參考。
2021年社會學考研之熱點課程簡介
(適用於2022年考研)
2021年3月—12月。每月月底周末進行,共計10節課,每次課程時長1.5小時。
熱點事件的發生不存在明顯規律性,故每月課程分析主題除社會熱點事件外,還會補充經典社會話題予以討論。其中,3月的熱點課將濃縮2021年1-3月的熱點事件,12月的熱點課除做本月的熱點分析外,還將對2021全年熱點事件進行回顧。
熱點課程授課老師來自默默教研團隊中的骨幹老師,均為雙一流高校社會學研究生,教學經驗豐富,社會學知識體系完善,能夠深入剖析問題本質,看問題角度多樣且靈活,將社會學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寓教於樂。
課程售價208元。
課程優惠方案:
(1)2021年2月18日20:00前,三人拼團價198元
(2)2021年2月18日20:00前,轉發此文章至朋友圈,集贊20人,發送至公眾號後臺,領取20元優惠券(用券時間:領取之日起1天內有效),券後188元。
CCtalk平臺授課,可看直播、可回放、支持下載觀看。課程有效期到2022年4月1日,在此之前可無限次回放。
購課後,即默認遵守課程保密協議,未經授權傳播課程視頻、課件及相關電子資料,默默團隊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熱點課程的目的不局限於「就熱點論熱點」,更多是一種「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的習得,即如何充分發揮社會學想像力,將我們課本上的理論與你我他身邊正在上演的大事相結合。這種能力無法從「背背背」中獲得,一定是要先模仿,再練習,最終內化在個人體內。聽一聽老師們是如何剖析熱點、如何提取有效信息,又是如何尋找答題思路的,社會熱點課,等你來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