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燒茶器能走多遠——以柴房品牌創新為例

2020-12-26 茗嘴

柴燒是一個外來概念,這是毋庸置疑的,它是對傳統柴窯的顛覆,篤定的傳統陶瓷文化信仰者對此一直頗有微詞,它的風行和審美趣味的時代風尚密切相關。值得玩味的是人們對於柴燒的熱衷更像是一種風潮,就像是對某個時尚品牌的標籤化認同一樣。在這個加速迭代更新、高速發展的時代,有什麼是恆定的呢。作為柴燒茶器品牌的創造者,我們時常會想,柴燒茶器還能走多遠,這種危機感是自內而外的,深層的自我建設,也是現象的觀照和反思。

談到景德鎮的陶瓷文化及其產業發展,單一化是最被詬病的,然而當你真正深入這個城市,卻難免不被其深厚的文化底蘊所打動,回溯景德鎮的發展歷史,你會發現文化融合與輸出是這個城市始終的主題。時至今日,這個千年古城的生命力依然來自於文化的包容性,古與今,中與外,可以毫不諱言,沒有哪一個城市像景德鎮一樣具備傳統與創新的內在協調性。這也正是柴房在考察全國所有產瓷區最後選擇景德鎮的根本原因,堅守傳統,立足創新。不僅於此,放眼全國乃至世界,又有哪個號稱瓷都的城市在文化與藝術上有景德鎮的固執呢,它符合柴房「產品藝術化」的基調,孕育了千年陶瓷文化的城市,它的血脈裡早已根植下免隨歲月變遷的基因。

柴燒概念被引入中國的時間並不久遠,它依然沒有抹掉外來文化的烙印,我們並不避諱人們拿它和日本、美國、韓國乃至臺灣地區的柴燒相比較。柴房一直致力於柴燒文化的傳播,分享世界各地的柴燒文化與產品,這種使命感和景德鎮這座執著的城市是高度契合的。景德鎮陶瓷文化的發展既有來之於官方的推動,激流之下更多的是民間自發的陶瓷創作熱情的助推,歷史上的官窯和民窯以不同的藝術面貌構建起陶瓷文化大廈,今天新興的陶瓷創意工作室、企業、創燒的陶瓷藝術產品形成一股新的發展勢力,年輕一代的創業者具有著更廣闊的視野,對於品牌、文化的構建具有系統化的認識。柴房非常清晰景德鎮之於自身品牌建設的意義,同時,自建立之初即以傳播景德鎮陶瓷文化為己任。

隨著十大國營瓷廠倒閉、改制,景德鎮陶瓷創作、生產及市場長期處於無序的狀態,同時也形成了百花齊放的發展格局。傳統陶瓷、現代陶藝、汝窯瓷、德化瓷、柴燒、樂燒,日韓、歐美等等,這裡的陶瓷店可謂十步易景,但這種分散的創作、生產狀態造成的結果是諸多小型工作室面對市場的妥協,模仿也罷,抄襲也罷,良莠不齊的同類產品的出現,對陶瓷品牌的構建乃至整個城市的文化形象建設都具有極大的破壞力。

有著千年文化底蘊的景德鎮並不是陶瓷企業的溫床,可以說正是這種深層的危機感使得柴房從創立之初便清晰地確立了「持續創新」的企業發展戰略,及「工善雅、藝為真、行致遠」的企業價值觀,從企業文化、品牌形象、產品設計、包裝形象、市場定位等方面踐行創新理念,引領柴燒茶器品牌的發展趨勢,對當下景德鎮無序的市場現狀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柴燒茶器能走多遠,這個問題應該交給市場,交給所有柴燒茶器的創燒者,只有所有的企業站在柴燒茶器愛好者的立場,以景德鎮陶瓷文化為基調,不斷創造出符合時代審美,藝術性、文化性、實用性兼具的柴燒茶器,共同營造良性發展的市場秩序,才能創造未來。

_產品創新_

造型俊逸,具有線條美感,隨形賦彩,築境自然;功能結構設計合理,尺度比例符合人體工學,出水流暢,衝泡方便,不燙手;契合茶道美學,營造空間意境。

_產品定位_

簡約、時尚;造型立體,自然窯變;彩繪素雅,富有藝術性;定位高端文化品位消費者。

_品牌形象_

標誌、標準字、店招、形象店、展覽空間、包裝、名片、宣傳冊頁、微店。

柴燒精品賞析

圖文原創於柴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新柴燒 新語言 新茶器
    柴房柴燒茶器的設計既有別於市場上流通的產品形態,通過柴燒工藝滿足受眾對產品特殊、特定的審美要求。通過組合式設計、運用產品的構成要素,在造型設計上約束空間、突出茶器的柴燒藝術的審美特性,彰顯柴燒的獨特審美元素,強化個性色彩,並充分融合傳統藝術的審美意象,豐富柴燒茶器的藝術形象。
  • 為什麼喜歡柴燒的人越來越多了?
    在夏目漱石的小說《我是貓》中,揶揄老人的臉為今戶燒(一種柴燒陶),可見日本的柴燒陶也並不是向來都討喜。日本柴燒的風行並影響著周邊國家,是和整個時代的審美趨勢密不可分的。藝術從一部分人的奢侈品走入大眾的生活,第一個轉變是要符合更多人的審美要求,而不是部分貴族和精英的身份象徵;第二個轉變是隨著大眾的審美要求的提高,有了獨特性的審美要求。
  • 新柴燒|陶瓷江湖的獨孤九劍
    05徽宗為有宋一代的瓷器定下了基調開啟了宋瓷素雅簡約的風尚卻也掀起了陶瓷江湖的腥風血雨宋瓷如紫薇軟劍,走的是空靈一脈色彩張揚,個性恣意沉渾有力而又能揮灑自如柴燒工藝繁複,如鍛造繡春刀一般反覆錘鍊然而柴燒器以樸拙見長相較於華麗的
  • 別樣陶藝——柴燒
    工藝美術精品板塊以「弘揚工匠精神,傳承中華工藝」為主題,設置了書畫文房、陶藝文化、文化紀念品、玉石文化等4大主題展區。 其中陶藝文化展區除了常見景德鎮瓷器、宜興紫砂、河南鈞瓷、德化白瓷外,此次還有一些小眾陶藝作品亮相,如我們此次推薦的別具韻味和意境的柴燒陶藝。
  • 田承泰 臺灣柴燒第一人
    田老師柴燒工藝品的收藏價值吸引了《假日100天》記者的目光,「四心堂」提供支持,成就了這篇名為《茶道美學 吹來臺灣柴燒風》的文章,也算是為田老師此次津門之行留下一份紀念吧。  以下是文章中關于田老師的幾段生動描寫,摘錄下來以饗茶友:
  • 柴燒建盞只是一個噱頭嗎?具體的柴燒工序如何?又有什麼意義?
    建盞,作為黑瓷燒制技藝的頂峰,曾經宋徽宗趙佶欽定的御用茶器,在宋代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被譽為「天下第一盞」。雖然經過八百年之久的斷燒,但現在建盞還是重現回到了人們的視線中。古法「柴燒」便是其中之一。探索柴燒建窯位於福建建陽水吉鎮,故燒制出來的茶器被稱為建盞。以本地特有的高含量鐵元素黏土,燒制風格獨特的釉瓷而著稱,建盞是為代表瓷器,為宋徽宗所喜愛。宋代鬥茶文化風靡之際,建窯無數。龍窯柴燒是對宋代建盞真正意義上的傳承。
  • 與臺灣柴燒第一人田承泰老師的長夏之約
    ,讓飛奔的身心安放一刻,用「刷屏」的雙手觸摸自然地溫度、感受夏茶與柴燒的蜜味……之前我們寫到與火神對話的用心者臺灣柴燒界第一人田承泰先生,作為始終在自己的探索之路上超越自我的了不起的當代陶藝家,其作品是迄今柴燒界唯一能上拍賣的"柴燒作品"。
  • 湖南男子存60萬積蓄藏柴房,煮飯時誤燒現金,一頓飯值「34萬」
    網圖湖南省邵陽市就有一名五旬男子,因為擔心無法從銀行提取大筆錢款,於是將紙幣現金藏在了家中的柴房中,惟不慎在煮飯時將紙幣燒著,損失慘重。據《瀟湘晨報》報導,現年58歲的周生做了大半輩子的泥工,滾存下了約人民幣60萬的錢款,打算明年用來翻修房子。
  • 吳金維教你做柴燒『臺灣控火系柴燒陶藝家』
    臺灣【控火系】陶藝家最讓人感到驚豔的就是吳金維與李仁嵋的黃金呈現,兩人完全不用金水、金箔或任何金屬材料,純粹以「一土、二火、三窯技」的柴燒烈火質變
  • 如何鑑別柴燒自然落灰釉?
    在此,以浪鬼老師作品為例,為大家介紹一下自然落灰釉及自然冰裂紋的形成,如有講的不專業的地方,還請大家積極留言,與我們一起分享您的寶貴經驗。為了區別匣缽燒制方法,所以把裸燒叫做現代柴燒,準確的講,裸燒出現的時間要遠比罩燒出現的時間長。
  • 第十四屆文博會展示別樣陶藝——柴燒
    工藝美術精品板塊以「弘揚工匠精神,傳承中華工藝」為主題,設置了書畫文房、陶藝文化、文化紀念品、玉石文化等4大主題展區。其中陶藝文化展區除了常見景德鎮瓷器、宜興紫砂、河南鈞瓷、德化白瓷外,此次還有一些小眾陶藝作品亮相,如我們此次推薦的別具韻味和意境的柴燒陶藝。
  • 柴燒,素顏怎麼可以這麼美
    ※什麼是柴燒  凡是利用薪柴為燃料燒成的陶瓷製品,都可稱之為柴燒,作品可分上釉(底釉)與不上釉(
  • 幽靜、侘寂和雅拙的柴燒之美
    丹波燒,亦稱「立杭燒」,起源於平安時代(794-1192)末期。桃山時代(1585—1603年)末期開始使用釉藥,並以「登窯」取代「穴窯」燒制陶器,至江戶時代(1603-1867)主要製作茶具。桃山時代以前通常採用「穴窯」,穴窯時期的「丹波燒」又稱為「小野原燒」,江戶初期進入階梯窯時代。公元16世紀下半葉,出兵朝鮮半島的豐臣秀吉將一批陶工帶回日本,腳踢式轆轤等製作陶瓷技術一直由此傳承至今。1978年被正式命名為「丹波立杭燒」,被指定為國家傳統工藝品。
  • 知識小課堂丨柴燒紫砂被追捧,憑什麼?
    第一眼看到柴燒壺,也許它並不會給人驚豔的感覺,但使用了幾次之後,當初的那種粗茁卻變成了一種難得的沉穩與古樸。古代想要燒一窯好瓷極為困難,因為沒有精準的儀器,無法把控火候,所以那個年代的人們追求的是沒有落上窯灰外表光潔的瓷器。歲月輪轉,如今的我們在用久了那些精緻細膩的器具之後,卻紛紛將目光投向了充滿火木荒野氣息的柴燒器品。
  • 鄉愁||周蘇伊:拾柴的女孩
    小女孩放學回家,準備燒晚飯。她到柴房拿柴禾卻發現已經所剩無幾了。小女孩很沮喪,但她沒別的辦法,因為媽媽帶著兩個妹妹到很遠很遠的爸爸工作的地方去了,這一去要長住的,也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回家!媽媽去之前向小女孩交代過,她們走了飯菜要自己燒了。想到這,小女孩趕緊拿起一隻很大的竹藍子,再拿一把柴刀放進籃子裡,出門了。她往離家最近的那座大山跑去,要在天黑之前把柴拾回家。
  • 薪 柴 燒 誌
    為提高產量及利用熱效率的引導,於是將數個窯間相連,採用斜坡式築窯,將第一窯室燒成時產生之熱氣,引入第二窯室,再由第二窯室引入第三窯室、第四窯室,以此類推,於是在熱空氣上升原理下,並以逐漸補柴燒窯之方式操作,此種類型之窯,因依山坡而建,外型又特殊,有登坡爬高之意故稱為【登窯】。登窯為中國最古老及傳統的窯爐之一,在大陸稱為【分室龍窯】或【階級窯】。
  • 華禹鈞瓷——柴燒名家崔松偉
    當代柴燒第一人在中國當代鈞瓷行業裡眾多的鈞瓷人 他被稱為柴燒第一人 他是一名熱愛鈞瓷的手藝人 他對鈞瓷的熱愛深入骨髓,伴隨一生
  • 柴燒第一人!
    當然,作為臺灣柴燒第一人的田承泰,絕對也算現代的一方高人,他的作品是柴燒界、唯一能上拍賣的大家,其價格遠超一般市面的柴窯作品。從那時到現在,他在近三十年的柴燒生涯裡,所取得的成就,已經足以讓他的名字,在中國柴燒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 溫潤如玉、素雅敦厚的臺灣茶器(完全版)
    在與茶品相攜而坐的美妙場景裡,各式精美的茶器在茶席中隨茶品起承轉合,怡然自得、不可或缺。而臺灣的茶器,溫潤如玉、素雅敦厚,佔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江有庭先生曾至日本學習窯燒技巧,並擔任過東京都的陶藝教師,1984年起專攻天目中的油滴,經過十多年的反覆推敲,終于于1995年的一次偶然機遇中,憑藉火的力量,在傳統黑、褐色天目釉中找出了隱藏其中的多種色彩,能燒出各種色彩及紋樣,打開了多彩繽紛的陶藝世界大門,開創彩色天目,即"藏色天目",隔年成立"圓山窯"。"藏色天目"的彩色世界與天象紋樣是人與自然之力合作的藝術,是燒的質感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