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見過這樣一張黑白照片:一片廢墟,硝煙瀰漫的柏林,一個蘇聯士兵把飄揚的紅旗插在了德國國會大廈上方。這張照片拍攝於二戰最後的時期,蘇軍攻入了德國首都柏林,佔領了國會大廈,向全世界宣示了納粹德國的失敗。
照片看不到血腥,但其實在拍攝照片之前,蘇德兩方士兵為了搶奪國會大廈爆發了慘烈的戰鬥。
德國的心臟
柏林的國會大廈是德國的標誌性建築,有百年的歷史,比納粹德國出現的年份早得多,曾經它的確擔負著國會辦公的任務,但是1933年國會大廈發生縱火事件,導致部分建築損毀,所以不再做辦公場所,但是它依然具有非凡的意義。
希特勒籌劃二戰時,將國會大廈進行了改建,把它變成了一座大型堡壘,所有的玻璃窗被封死,地下一層被改造成了醫院,內部各個房間放置著武器,樓頂更是時刻有炮兵守衛著。希特勒做這一切顯然是為了以防萬一,國會大廈位於柏林的中央,萬一最後柏林失守,國會大廈就是德國最後的陣地。
在對國會大廈進行這番規劃的時候,希特勒幾乎打遍歐洲無敵手,所以他大概沒想到自己這個規劃最後居然真的用上了,1945年的春天,數百萬蘇聯紅軍到達了柏林城外。此時納粹德國基本上已經沒有絕地反擊的可能,周邊所有的防線都崩潰了,柏林城中的守軍可以說是在孤軍奮戰。
從包圍完成到攻進柏林,蘇聯僅僅用了不到四天的時間。但是這個糟糕的戰局反而激發起了德軍的意志,畢竟這次被圍攻的是德國的首都,如果柏林被蘇聯攻佔,那這些士兵說一句國破家亡也不為過,而且他們已經無路可退。在這種情況下,城內的德軍開始了瘋狂的反擊。
但是柏林城中的軍隊早就所剩無幾,連年的作戰把希特勒精心訓練的黨衛軍消耗得差不多了,可是湧進柏林的蘇聯紅軍瞬間達到了好幾十萬,德軍除非做到以一敵百,否則根本不可能贏。根據當時參戰的蘇聯老兵回憶,和他們在柏林進行巷戰的不止黨衛軍,還有很多老弱婦孺,甚至有些七八歲左右的小男孩。
但是就算把柏林全城百姓動員起來,也擋不住勢如破竹的蘇聯紅軍,德軍一路打一路潰敗,最後剩餘的部隊退到了國會大廈進行防禦。
易守難攻
國會大廈如果被攻下來,戰爭就結束了。因為國會大廈對於德國的意義約等於白宮之於美國,中南海之於中國,雙方都很清楚這最後的陣地有多重要。
此時駐守國會大廈的德軍還有1500人左右,蘇聯紅軍的先遣團在結束巷戰之後第一個來到國會大廈,他們從北面發起了進攻。本以為在人數相差無幾的情況下,這場戰爭會很快結束,沒想到蘇聯的先遣團剛剛踏入國會大廈的廣場地帶就遭到了德軍猛烈的火力攻擊,根本無法前進一步,而且先遣團因為來不及撤退死傷大半。
這一遭攻擊讓蘇聯紅軍感覺自己遇上了硬骨頭,但是他們除了衝鋒毫無辦法,因為這座建築意義重大,他們甚至沒辦法對國會大廈使用炮兵,主要是萬一建築倒塌,就無法彰顯這場戰爭的榮耀了。
德國黨衛軍正是吃準了蘇聯紅軍的心態,所以不斷在堡壘之內進行攻擊。德軍是具有戰略優勢的,因為國會大廈的構造註定了它易守難攻,德軍這邊早就已經不在乎死亡,所以抱著必死的心態在作戰,或者說此時堡壘之內的德軍已經是一群被戰爭逼到崩潰的瘋子,以至於久經沙場的蘇聯紅軍看到這麼激烈的反抗都有些手足無措。
鑑於希特勒的先見之明,國會大廈的防禦是很穩固的,光是能夠讓守軍射擊的射擊口就有100多個,當這些射擊口同時開火,蘇聯紅軍根本就不知道從何處突破。更要命的是希特勒在國會大廈裡藏了眾多精密武器,當蘇聯紅軍一步步推進的時候,他們絕望的發現對面的德軍居然拿出了反坦克火箭筒。德軍根本不擔心彈盡糧絕,國會大廈的儲備足夠他們使用一年,但客場作戰的蘇聯紅軍可拖不起這麼久。
血戰到底
最後無奈的蘇軍還是派出了炮兵連進行協助,炮兵連對準了國會大廈的第一層進行轟擊,因為那裡是主要的火力防禦口,其它的蘇聯紅軍冒著槍林彈雨對廣場防線進行攻擊,最後終於勉強把國會大廈圍了起來。
但是問題在於國會大廈是一個異常堅固的水泥堡壘,很多作戰手法在這座建築面前是失效的,而裡面的德軍又過於瘋狂。在炮火掩護之下,部分蘇軍終於進佔了建築內部,結果他們剛剛進門,還沒來得及發動攻擊,上層的德軍就通過防禦口對他們投擲了手榴彈,一時間血肉橫飛,場面慘不忍睹。
蘇聯紅軍不僅要對抗德軍,還要對抗國會大廈內部的重重機關,幾乎每一個通道都被德軍放置了炸藥,黨衛軍是根本不要命的,他們瘋狂地衝下來和蘇聯紅軍搏鬥,就像一群不知疼痛的野獸,而且每個人的身上都綁著炸藥包,隨時可能拉響引線和蘇聯紅軍同歸於盡。
在這種不要命的攻勢下,蘇聯紅軍往往要付出死傷四五個人的代價才能制服一個德軍,最後雙方都已經瀕臨崩潰,整個國會大廈被槍彈打的千瘡百孔,這場戰鬥持續了兩天,知道4月30日的晚上,蘇聯紅軍才終於來到了大廈頂端,插上了紅旗。
但是實際上,在照片拍下的一瞬,戰爭並沒有結束。當時插紅旗的時候,國會大廈的幾十名蘇軍仍在負隅頑抗,整個大廈內部槍炮聲不絕於耳,再過了兩天,大廈內的德國守軍全部陣亡,這場近乎屠殺的戰鬥才終於結束,德軍全軍覆沒,蘇聯紅軍也付出了巨大的傷亡代價。
這是納粹德國最後一次反撲,從此之後,再也沒有納粹,黨衛軍也成為歷史,他們的生命停留在了柏林的廢墟之中。這些軍人戰鬥到了最後一刻,可對於二戰的受害者,他們的犧牲談不上光榮,歷史對於發動戰爭的人會做出公正的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