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軍最後的瘋狂, 守衛國會大廈, 戰鬥究竟有多慘烈?

2021-02-13 暢享唯美拾光

很多人見過這樣一張黑白照片:一片廢墟,硝煙瀰漫的柏林,一個蘇聯士兵把飄揚的紅旗插在了德國國會大廈上方。這張照片拍攝於二戰最後的時期,蘇軍攻入了德國首都柏林,佔領了國會大廈,向全世界宣示了納粹德國的失敗。

照片看不到血腥,但其實在拍攝照片之前,蘇德兩方士兵為了搶奪國會大廈爆發了慘烈的戰鬥。

德國的心臟

柏林的國會大廈是德國的標誌性建築,有百年的歷史,比納粹德國出現的年份早得多,曾經它的確擔負著國會辦公的任務,但是1933年國會大廈發生縱火事件,導致部分建築損毀,所以不再做辦公場所,但是它依然具有非凡的意義。

希特勒籌劃二戰時,將國會大廈進行了改建,把它變成了一座大型堡壘,所有的玻璃窗被封死,地下一層被改造成了醫院,內部各個房間放置著武器,樓頂更是時刻有炮兵守衛著。希特勒做這一切顯然是為了以防萬一,國會大廈位於柏林的中央,萬一最後柏林失守,國會大廈就是德國最後的陣地。

在對國會大廈進行這番規劃的時候,希特勒幾乎打遍歐洲無敵手,所以他大概沒想到自己這個規劃最後居然真的用上了,1945年的春天,數百萬蘇聯紅軍到達了柏林城外。此時納粹德國基本上已經沒有絕地反擊的可能,周邊所有的防線都崩潰了,柏林城中的守軍可以說是在孤軍奮戰。

從包圍完成到攻進柏林,蘇聯僅僅用了不到四天的時間。但是這個糟糕的戰局反而激發起了德軍的意志,畢竟這次被圍攻的是德國的首都,如果柏林被蘇聯攻佔,那這些士兵說一句國破家亡也不為過,而且他們已經無路可退。在這種情況下,城內的德軍開始了瘋狂的反擊。

但是柏林城中的軍隊早就所剩無幾,連年的作戰把希特勒精心訓練的黨衛軍消耗得差不多了,可是湧進柏林的蘇聯紅軍瞬間達到了好幾十萬,德軍除非做到以一敵百,否則根本不可能贏。根據當時參戰的蘇聯老兵回憶,和他們在柏林進行巷戰的不止黨衛軍,還有很多老弱婦孺,甚至有些七八歲左右的小男孩。

但是就算把柏林全城百姓動員起來,也擋不住勢如破竹的蘇聯紅軍,德軍一路打一路潰敗,最後剩餘的部隊退到了國會大廈進行防禦。

易守難攻

國會大廈如果被攻下來,戰爭就結束了。因為國會大廈對於德國的意義約等於白宮之於美國,中南海之於中國,雙方都很清楚這最後的陣地有多重要。

此時駐守國會大廈的德軍還有1500人左右,蘇聯紅軍的先遣團在結束巷戰之後第一個來到國會大廈,他們從北面發起了進攻。本以為在人數相差無幾的情況下,這場戰爭會很快結束,沒想到蘇聯的先遣團剛剛踏入國會大廈的廣場地帶就遭到了德軍猛烈的火力攻擊,根本無法前進一步,而且先遣團因為來不及撤退死傷大半。

這一遭攻擊讓蘇聯紅軍感覺自己遇上了硬骨頭,但是他們除了衝鋒毫無辦法,因為這座建築意義重大,他們甚至沒辦法對國會大廈使用炮兵,主要是萬一建築倒塌,就無法彰顯這場戰爭的榮耀了。

德國黨衛軍正是吃準了蘇聯紅軍的心態,所以不斷在堡壘之內進行攻擊。德軍是具有戰略優勢的,因為國會大廈的構造註定了它易守難攻,德軍這邊早就已經不在乎死亡,所以抱著必死的心態在作戰,或者說此時堡壘之內的德軍已經是一群被戰爭逼到崩潰的瘋子,以至於久經沙場的蘇聯紅軍看到這麼激烈的反抗都有些手足無措。

鑑於希特勒的先見之明,國會大廈的防禦是很穩固的,光是能夠讓守軍射擊的射擊口就有100多個,當這些射擊口同時開火,蘇聯紅軍根本就不知道從何處突破。更要命的是希特勒在國會大廈裡藏了眾多精密武器,當蘇聯紅軍一步步推進的時候,他們絕望的發現對面的德軍居然拿出了反坦克火箭筒。德軍根本不擔心彈盡糧絕,國會大廈的儲備足夠他們使用一年,但客場作戰的蘇聯紅軍可拖不起這麼久。

血戰到底

最後無奈的蘇軍還是派出了炮兵連進行協助,炮兵連對準了國會大廈的第一層進行轟擊,因為那裡是主要的火力防禦口,其它的蘇聯紅軍冒著槍林彈雨對廣場防線進行攻擊,最後終於勉強把國會大廈圍了起來。

但是問題在於國會大廈是一個異常堅固的水泥堡壘,很多作戰手法在這座建築面前是失效的,而裡面的德軍又過於瘋狂。在炮火掩護之下,部分蘇軍終於進佔了建築內部,結果他們剛剛進門,還沒來得及發動攻擊,上層的德軍就通過防禦口對他們投擲了手榴彈,一時間血肉橫飛,場面慘不忍睹。

蘇聯紅軍不僅要對抗德軍,還要對抗國會大廈內部的重重機關,幾乎每一個通道都被德軍放置了炸藥,黨衛軍是根本不要命的,他們瘋狂地衝下來和蘇聯紅軍搏鬥,就像一群不知疼痛的野獸,而且每個人的身上都綁著炸藥包,隨時可能拉響引線和蘇聯紅軍同歸於盡。

在這種不要命的攻勢下,蘇聯紅軍往往要付出死傷四五個人的代價才能制服一個德軍,最後雙方都已經瀕臨崩潰,整個國會大廈被槍彈打的千瘡百孔,這場戰鬥持續了兩天,知道4月30日的晚上,蘇聯紅軍才終於來到了大廈頂端,插上了紅旗。

但是實際上,在照片拍下的一瞬,戰爭並沒有結束。當時插紅旗的時候,國會大廈的幾十名蘇軍仍在負隅頑抗,整個大廈內部槍炮聲不絕於耳,再過了兩天,大廈內的德國守軍全部陣亡,這場近乎屠殺的戰鬥才終於結束,德軍全軍覆沒,蘇聯紅軍也付出了巨大的傷亡代價。

這是納粹德國最後一次反撲,從此之後,再也沒有納粹,黨衛軍也成為歷史,他們的生命停留在了柏林的廢墟之中。這些軍人戰鬥到了最後一刻,可對於二戰的受害者,他們的犧牲談不上光榮,歷史對於發動戰爭的人會做出公正的判決。

相關焦點

  • 蘇德最後一戰,帝國大廈保衛戰,1500名黨衛軍打光都不肯投降
    當時守衛柏林的德軍有8個步兵師、9個摩託化師、6個裝甲師。共80萬人,10400門火炮和迫擊炮,1500輛坦克和強擊火炮、3300架作戰飛機,加上柏林市區百姓組織的武裝,有上百萬人。德軍雖然在人數上不佔優勢,但是在武器裝備方面其實並不差。
  • 柏林戰役的德軍如何布防?戰鬥最後幾天,蘇軍老兵稱戰後不敢回憶
    這場戰役是東線戰場最慘烈的圍城戰之一,蘇軍幾乎全殲布達佩斯城內的德軍精銳部隊,德軍除一萬多人突圍而出之外,以納粹黨衛軍"統帥堂"裝甲師為首的十幾萬人全軍覆沒。東西兩線的阿登戰役和布達佩斯戰役同時進行,也同時失敗,這對德軍的士氣打擊非常大。從東線蘇軍包圍中僥倖逃生的部隊大概有10萬人左右,這些人也是柏林戰役德軍的中堅力量。
  • 二戰時的柏林會戰究竟有多慘烈?攻克柏林的前夜,35萬蘇軍倒下
    1944年9月,在柏林一線,納粹開始了瘋狂築城。德軍高層預感不妙,他們沒有反攻的本錢了。只能選擇堅守。一系列戰鬥的失敗,希特勒也擔憂極了。為了防禦德軍,柏林城內緊急徵兵。經歷了數年徵戰,德國國內本有就男人稀少。沒有辦法,女人也被召集了。搬運石頭,製造鋼鐵,構築工事。一點點的,他們為即將來臨的戰鬥做了準備。此時,德國人草木皆兵。一點風吹草動,他們都驚慌不已。
  • 這座國會大廈歷經二戰,如今浴火重生,展示出新時代的和平之美
    1945年4月30日下午2時半,紅軍戰士把紅旗插上德國國會大廈。就在此刻,法西斯頭子希特勒用手槍結束了罪惡一生。希特勒死後,德軍沒有馬上投降,爭奪國會大廈的戰鬥依然在進行。5月1日,蘇軍向柏林市中心的德軍最後據點發起攻擊,先後攻下了德國空軍大廈、秘密警察總部大廈。直到5月2日下午3時,德軍才完全停止抵抗,柏林市防司令率殘部投降。5月8日,德國籤署了無條件投降書,歐洲戰場的戰爭宣告結束。
  • 1945年五月一日黨衛軍第11北歐師德國柏林帝國大廈的最後一戰
    阿爾特丹地區防禦戰役,是德國黨衛軍第11裝甲擲彈兵師所做的最後努力,隨著北歐師防線被蘇聯紅軍擊潰,東德通過柏林的大門也徹底蘇聯打開,大約3000名北歐師殘部精銳在師長庫魯肯貝格少將指揮下,退往了柏林城內,最終大多數主力被安排在了德國市中心的國會大廈進行守衛。
  • 二戰,蘇德戰場到底有多慘烈?看完這幾張老照片就知道了
    導語:二戰,蘇德戰場到底有多慘烈?看完這幾張老照片就知道了二戰是繼一戰後爆發的一場世界性的大戰,它比一戰涉及的範圍更廣、參戰國家更多,同時也是傷亡最慘重的一次世界大戰。當時同盟國與法西斯陣營國家之間爆發了無數次大大小小的戰役,不過要說二戰最慘烈的戰場恐怕就是蘇德戰場。
  • 攻克柏林:正義之旗插上國會大廈
    莫尼卡說,其實看到這些資料她並不特別驚訝,因為德國長期公開的宣傳,人們早已熟知這段歷史,但她認為,「公開法西斯暴行,堅持不懈地宣傳很有意義!」 當年希特勒自殺的地堡 如今已被封閉成為停車場 1945年4月27日,蘇軍已攻入柏林市的第9區,希特勒最後一線希望破滅。
  • 與德軍死鬥!愛沙尼亞歷史上最慘烈的戰鬥「十萬傷痛難以撫平」【特別企劃電影《1944》】
    現如今的電影市場上以二戰為背景的戰爭題材影片數不勝數,其中有許多經典都讓軍迷朋友們津津樂道,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這一部愛沙尼亞電影相對來說接觸的就比較少。作為德軍營連級重要的支援火力,Gr.W.34型80毫米迫擊炮在二戰同級別的迫擊炮中擁有相當的優勢,憑藉著其優異的射程和精度,訓練有素的士兵可以發揮出極強的威力。
  • 許特根森林戰役,二戰鮮為人知的慘烈戰役,德軍稱之「血霧之森」
    第一集團軍的士兵在九月的時候與許特根森林有過接觸,與德軍進行了一場短暫的戰鬥,那個時候盟軍就發現在許特根森林裡別說進行大軍團作戰了,就連一個排的士兵多無法協同作戰,從幾米外就看不見敵軍,也沒有開闊地,只有一些只能困難通過的小道,在這裡地圖已經可以退出了,因為根本無法從地圖上獲得森林裡的信息,德軍還想出了獨特的作戰方式,將大樹砍倒後埋設地雷,美軍只要移動大樹就會引爆地雷
  • 二戰:德軍閃擊波蘭真的勢如破竹麼,看看歷史怎麼說?
    然後,德軍轟炸機也飛臨維斯特普拉特要塞上空,對要塞工事進行狂轟濫炸。 隨後,精銳的德軍海軍部隊開始登陸維斯特普拉特要塞,準備一舉拿下維斯特普拉特要塞。 可是,讓德軍意想不到的是,一場慘烈的要塞保衛戰在前方等著他們,為此德軍付出了傷亡慘重的代價。
  • 二戰德軍反戈一擊,制空權美軍勉強1打1,劣勢的德軍有多難打?
    著名二戰劇集《兄弟連》裡,主角們所在的美軍101空降師E連,就參與了阿登反擊戰。101空降師在此戰中一戰成名,在巴斯託涅戰鬥中,他們一個師抵擋了德軍5個精銳師的圍攻。雖然101空降師傷亡慘重,但仍然堅守陣地10天,最後巴頓將軍趕到讓德軍被迫撤退。
  • 二戰德軍最有效率的部隊編制「戰鬥群」到底是什麼?
    一、「戰鬥群」的前世今生 首先需要明確一點,跟很多人想的不同,戰鬥群從來都不是德軍在主力部隊被打散後臨時拼湊起來的產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之前,之前德軍內部中就已經有「戰鬥群」這一概念。
  • 二戰結束時,德國明明還有數百萬大軍,可為何要選擇投降?
    但是無法忽視一點,在二戰時期德軍的總動員人數還是比較多的。巔峰時期,超過了1700餘萬人,而當時的部隊兵力分配來看,其中的巴巴羅薩計劃德軍有500萬人與蘇聯進行博弈。
  • 堅守柏林,這將是第三帝國最後的23天
    倒計時的時鐘在東西兩線1944年12月16日,德軍在西線發動了最後也是最瘋狂的「阿登戰役」企圖上演再一次的「敦刻爾克」大戲將英美盟軍趕下大海。這是德軍獲得二戰勝利最後的戰略奢望,但是很快這個奢望就隨著十萬德軍的生命一起消逝在了阿登山脈。
  • 德軍最後的瘋狂——阿登反擊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西線戰場上,德軍一度只用了幾個星期就摧毀了強大的法軍主力,逼降了歐陸強國法國。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兩線苦戰不同,德國在二戰初期非常順利的擊敗了西線的宿敵法國,並且通過狂轟濫炸將英國本土炸的遍體鱗傷。
  • 帝國大廈飄揚納粹黨旗,二戰宣傳地圖中的美國本土淪陷
    被德國佔領後,納粹的旗幟飄揚在帝國大廈頂端。紐約是美國第一大城市,這棟標誌性建築在1931建成後到1972年期間,一直是全世界最高的大樓,是美國強大國力的象徵。地圖作者顯然希望通過這種強烈的對比,激發民眾對納粹的仇恨。 就在帝國大廈的旁邊,位於首都華盛頓的國會大廈此時正被戰火焚毀,它是美國政府的象徵。
  • 二戰美軍最慘烈一站 希特勒最後一擊讓美軍傷亡近8萬
    ,甚至是隆美爾都有被希特勒坑的時候,德軍雖然在戰爭前期橫掃歐洲,但是後來卻陷入了和蘇聯的拉鋸戰中,最終在和全世界的對抗中敗下陣來,希特勒的賭徒本色讓德國吃了非常多的虧,而希特勒最後的豪賭,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場戰役,這也是一場讓美軍記憶深刻的戰役。
  • 二戰德軍步兵班裝備,火力有多強大,能否壓制日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在軍工科技領域中,德軍的發展應該是非常超前,現代飛彈、制飛彈藥、坦克等「科技樹」,實際上都是德軍點開的,簡單的說,二戰後蘇軍發展的反坦克飛彈,其實就是源於德軍的技術,美軍更是吸收了大量德軍的技術人員,那二戰中,德軍的基礎步兵班裝備,很強大麼?
  • 盤點一些二戰德軍主角的電影電視劇
    艇長海恩裡希·萊曼(尤爾根·普洛斯諾飾)明白他所擔任指揮的潛艇,並不能完全負起戰鬥的任務。這次出海執行任務,他認為是有去無回,他所擁有的就是一群服從並效忠德國的潛艇士官兵。當U-96到達執行任務海域時,自然碰到了英國驅逐艦而展開了一連串的戰鬥,以潛艇的火力自然戰鬥得相當艱苦。戰鬥受損之後艇長打算返回德國,卻又在途中接到命令,必須穿越更多英國艦隊所在的直布羅陀海峽,以執行下一個任務。
  • 被遺忘的二戰慘烈戰役:葉利尼亞血肉磨坊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著名的戰役數不勝數,而慘烈的戰役則更是多如牛毛,有些戰役被描述成壯烈的史詩,有些則被視為重要的轉折點,而更多的則是被選擇性遺忘。比如以下所述的這場二戰中鮮為人知的戰役,就是被遺忘的戰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