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柏林!這座國會大廈歷經二戰,如今浴火重生,展示出新時代的和平之美

2021-02-13 波蘭天際遊在東歐

電影《攻克柏林》中蘇聯紅軍把旗幟插上國會大廈樓頂的鏡頭,讓人記憶猶新。1945年4月30日下午2時半,紅軍戰士把紅旗插上德國國會大廈。就在此刻,法西斯頭子希特勒用手槍結束了罪惡一生。希特勒死後,德軍沒有馬上投降,爭奪國會大廈的戰鬥依然在進行。

5月1日,蘇軍向柏林市中心的德軍最後據點發起攻擊,先後攻下了德國空軍大廈、秘密警察總部大廈。直到5月2日下午3時,德軍才完全停止抵抗,柏林市防司令率殘部投降。5月8日,德國籤署了無條件投降書,歐洲戰場的戰爭宣告結束。

柏林的這座國會大廈見證了如此慘烈的一段歷史,經過兩次戰爭的洗禮,在戰爭結束時,已經是殘垣斷壁。

波蘭天際微信公眾號: safaripoland,客服微信: sinkywu

德國國會大廈(德語: Reichstagsgebäude),官方名稱為「帝國國會大廈大會場「,前身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帝國議會,後來在魏瑪共和國時期是共和國議會的議會會址。從1994年開始每五年德國聯邦大會在這裡選舉德國聯邦總統。從1999年開始它是德國聯邦議院的會址。

經過戰爭的創傷,舊國會大廈已是殘缺不整,為此德國政府舉辦國際競標,最終英國建築師諾爾曼·福斯特爵士的方案中標。保留建築的外牆不變,而將室內全部掏空,以鋼結構重做內部結構體系。經過福斯特的大手筆處理,國會大廈這一古老莊嚴的外殼裡包裹的是一座現代化的新建築。

建築底層及兩側的幾層空間內安排著聯邦議院主席團、元老委員會行政管理機構辦公室以及議會黨團廳和記者大廳,中央為兩層高的橢圓形全會廳。全會廳上層三邊環繞大量的觀眾席,普通公民可以在觀眾席自由地觀看聯邦議院的辯論。

中央穹頂在二次大戰中被毀後未能重建,這次福斯特創造了一個全新的玻璃穹頂:其內為兩座交錯走向的螺旋式通道,裸露的全鋼結構支撐,參觀者可以通過它到達50米高的瞭望平臺,眺望柏林的景色。夜間,穹頂從內部照明,從而為德國首都創造了一個新的城市標誌。

國會大廈前飄揚著一面巨大的德國國旗,也是從1990年10月3日開始的。

上面的文字是「為德國人民」,鑲嵌於1916年。本來國會大廈於1894年竣工時原設計人保羅·瓦洛特的方案裡就有這幾個字。但當時的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因不滿國會大廈高過了皇宮而不同意鑲嵌上去。直到一次大戰時才最終放了上去。不過再加上緊接著德國發動的二次大戰,著實有點諷刺意味。

參觀的入口處有一座蒂爾特·阿佩爾特創作的紀念碑,紀念在第三帝國時期被謀殺的97位社會民主黨和共產主義共和國代表。仔細看可以看到上面刻著他們的名字。

國會大廈正門兩側的浮雕

根據預約的時間,我們來到了國會大廈的大廳,首先乘坐電梯,從底層到大廈的樓頂平臺。走進大廳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這根用鏡面鑲嵌的十邊形倒錐體立柱。您能看到我在哪裡嗎?

四周是環形步道,遊客可以沿著步道緩緩上行,一圈圈的來遊覽國會大廈內外的景色。

突然發現原來步道上有一些顏色稍顯不同的地方,正在好奇的時候,導遊過來告訴我們,這就是報告你所在位置的信號。德國人,好周到的服務。

沿著環形走道,邊走邊看外面的風景。這是流經柏林市區的施普雷河。靜靜的頓河,自西向東,穿梭過市井小鎮,百姓人家。

中間高大的二十五層大樓是國際貿易中心,後面是高368米的柏林電視塔。藍天白雲,青山綠水,一片和平景象。

國會大廈四角樓上也飄揚著國旗

到了玻璃拱頂的頂部了,那是一個休息廳。幾乎每一個遊客到了這裡都會坐下來稍事休息。既是歇息、又可放飛想像。

不可想像的是拱頂的最上面竟然是露天的。坐在頂層,呼吸著新鮮空氣,別有一番感受。怪不得有人把中間那根玻璃鏡面鑲嵌的柱子形象的叫做「漏鬥」呢。

從休息廳往下看的拱頂大廳。中間還有一圈展臺呢,不少遊客在那裡參觀。拱頂裡的每一樣東西被這些鏡面無限反射,如夢如幻。

離開休息廳沿著環廊緩緩前行,不知不覺地又回到了大廈的樓頂平臺。

這裡展示著關於德國國會大廈歷史的照片,不少照片相當珍貴。看著這些圖片,讓我們又一次回憶到了戰爭年代,不禁感慨,和平才是世界主旋律。

二戰結束時的德國國會大廈

1995年當重修大廈工程剛剛開始的時候,藝術家克裡斯託用織物把整個國會大廈包裹了起來。國會大廈在陽光下成為了仿佛閃爍在空中的藝術品。二十天,五百萬人前來觀賞。

波蘭天際微信公眾號: safaripoland,客服微信: sinkywu

樓頂牆面上的雕塑也相當精緻。據說德國國會大廈在九十年代重新改建時為了保護整座建築的外形和藝術價值,把整個外牆完全保留了下來,改變的是大樓內部。

拉近看,面容清秀、靚麗

走出國會大廈,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既被現代化的裝修風格所震撼,也被經歷戰爭的圖片所感染,歷史的長河,靜靜流淌,德國銘記歷史,但不被歷史所牽絆,在國會大廈這裡,我們就看到了這點,大廈的改造交由英國建築師。唯願世界和平,遠離戰爭。

往期回顧

德國九大最美沙灘,我們就靜靜賞景不說話

走過別錯過的德國九大小鎮,各領風騷,各自驕傲!快來看看吧!

德國佬最愛的本土度假地——呂根島

看千年歷史濃縮精華,盡在德國班貝格城

德國最高滑雪場——楚格峰,感受激情澎湃的身心體驗!

相關焦點

  • 攻克柏林:正義之旗插上國會大廈
    原標題:攻克柏林:正義之旗插上國會大廈 德國歷史博物館藏品部主管Arnulf Scriba博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分析指出,1945年5月8日,對德國不僅意味著戰敗,其實也是德國百姓解放與重生的日子,因為他們也曾飽受納粹獨裁統治以及戰亂之苦。 展覽吸引了不少市民和遊客,柏林居民莫尼卡是其中一員。「每當看到大量戰爭時德國納粹施行的種種不人道的暴行,同時看到祖輩的顛沛流離,我們更嚮往和平,更珍惜與鄰國的友誼。」
  • 柏林,原來有名的不只是「柏林圍牆」還有這些,真是漲知識!
    柏林有時看起來,這座城市好像是特地建來填補許多公園,森林和湖泊之間的空白。柏林設有數百英裡的腳踏車道,嚴格的交通規則,沒有山丘,十分適合旅客步行或騎乘單車探索城市。布蘭登堡門作為和平的象徵,布蘭登堡門建造於18世紀。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遭到損毀,在柏林分治時被孤立,最後終於在令人高興的兩德統一之日成為人們集會的地點。
  • 二戰德軍最後的瘋狂, 守衛國會大廈, 戰鬥究竟有多慘烈?
    這張照片拍攝於二戰最後的時期,蘇軍攻入了德國首都柏林,佔領了國會大廈,向全世界宣示了納粹德國的失敗。照片看不到血腥,但其實在拍攝照片之前,蘇德兩方士兵為了搶奪國會大廈爆發了慘烈的戰鬥。希特勒籌劃二戰時,將國會大廈進行了改建,把它變成了一座大型堡壘,所有的玻璃窗被封死,地下一層被改造成了醫院,內部各個房間放置著武器,樓頂更是時刻有炮兵守衛著。希特勒做這一切顯然是為了以防萬一,國會大廈位於柏林的中央,萬一最後柏林失守,國會大廈就是德國最後的陣地。
  • 再見,柏林!
    1990年6月,民主德國政府正式決定拆除柏林圍牆。1990年10月3日,分裂41年的德國統一。柏林圍牆被推倒後,柏林保留了一段牆作為歷史見證。而殘留的牆面則成了藝術家塗鴉創作的畫廊,其中最著名的塗鴉畫作「兄弟之吻」,是根據前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1979年10月7日與前東德領導人昂納克會面親吻時的照片而創作,當導遊介紹了這幅塗鴉畫作的創作經過後,大家對作者充滿敬意,紛紛在畫作前合影留念。
  • 帶著孩子去旅行——柏林:廢墟上的重生
    這座1791的建築是柏林也是德意志的標誌,1788年腓特烈二世下令建造這座以雅典衛城門為藍本的砂巖建築以紀念普魯士七年戰爭勝利。布蘭登堡門以東是柏林老城的核心,它是僅存的柏林城門。直到如今都沒有勇氣去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原因也正是有關那段歷史的記載太過慘烈,慘烈到哪怕是到今天這個傷疤揭起來都讓人覺得連皮帶肉的痛。這世界總有人叫囂著用拳頭說話,如果可以,看看歷史,看看那些普通人,那些被迫捲入戰爭的人是經歷多麼痛苦的經歷才換回今天的和平。
  • 老照片 90年代初的德國柏林 不復存在的柏林圍牆
    1990年10月3日,歐洲兩個德國重新得到了統一,柏林這座歐洲的歷史名城,在經歷了40多年的分裂後,又成為了德國的首都。圖為柏林的標誌——布蘭登堡門。 柏林是1933年-1945年納粹政權的所在地,也是希特勒法新社在二次大戰期間的大本營。德國國會大廈,希特勒上臺以後在此製造了臭名昭著的國會縱火案。
  • 柏林,牆
    到達柏林正好是中午,自幾個小時前的萊比錫開始,車窗外就多了許多破敗的廠房,牆上寫滿塗鴉,那些方盒子建築毫無生氣地堆放在叢林中,讓我覺得自己正在時間長河中回溯至冷戰的上遊。看著窗外北德莽莽的平原和丘陵,我心存疑慮,真的會遭遇終結於塵世間的種種嗎?長久以來對柏林遙遠的迷戀,終於在駛進中央車站那一刻有了堅實的皈依。柏林,是一座凝結了整個20世紀滄桑的城市。
  • 二戰時的柏林會戰究竟有多慘烈?攻克柏林的前夜,35萬蘇軍倒下
    固守柏林可惜,為了軍人的榮譽,他必須血戰到底。4月16日,蘇軍兵臨城下。站在城樓上看去,紅色的旗幟迎風飄揚。如同紅色海洋一樣,這股波浪將席捲柏林。魏德林做好了應對。80萬德軍嚴陣以待。子彈已經上膛,炮彈準備發射。另一方面,蘇軍勢在必得。在柏林周圍,265萬士兵布置了過來。在外圍,還有大批的重火力武器等待上場。
  • 德國柏林旅遊不可錯過的十個景點
    畫廊包括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的105幅畫作,於1990年在柏林圍牆的東側繪畫。它可能是世界上最大,壽命最長的露天畫廊。東邊畫廊的畫作記錄了一個時代的變化,並表達了欣喜和對世界所有人建立更好,更自由的未來的巨大希望。2.德國國會大廈德國國會大廈是位於德國首都柏林米特區的一座建築。1894至1918年間首先是德意志帝國的帝國議會,後來在魏瑪共和國時期是共和國議會的議會會址。
  • 行走德國「柏林圍牆」下.「原創」
    德國最後守衛柏林的部隊與首先攻入柏林的蘇聯紅軍殊死作戰。蘇軍250萬兵力進攻柏林,德國80萬兵力憑藉城市的複雜建築,保衛首都柏林。蘇軍復仇的士兵在史達林的命令下,潮水般攻擊。最後,守衛柏林國會大廈的2000德軍全部戰死,希特勒在地下室自殺,繼任的德軍最高統帥宣布無條件投降,蘇軍把紅旗插到柏林國會大廈的屋頂上,戰爭結束。
  • 雖然柏林圍牆被推倒了25年,但牆還記得那些歲月
    柏林圍牆25年前就推倒了,痕跡卻仍然在,是為了遊客而留下。柏恩瑙街,關於這座城市那牆內牆外的歲月的記憶,更是清晰。這兒沒有什麼特意展示給遊客的設計,但人也並不少。早上沿著普倫茨勞堡走。漸漸風景變得灰沉沉,建於戰前的建築上仍留有彈孔。但如今人們卻可以在這兒打扮得漂漂亮亮地悠閒漫步在陽光下。
  • 1945年五月一日黨衛軍第11北歐師德國柏林帝國大廈的最後一戰
    1945年五月一日在二戰上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日子,一場沒有留下痕跡的最後血戰在德國柏林帝國大廈開始展開,1944年下半年由於希特勒再一次錯誤的指揮導致了德國失去了最後談判的餘地,進行有條件的投降,這一次指揮上的戰略失誤發生在1944年11月,當時形勢是東線戰役德蘇雙方,在波蘭的華沙對峙,德軍前後組建起的防線
  • 為什麼蘇聯人要單槍匹馬攻佔柏林?死傷30萬,換來了什麼?
    文/快哉風 柏林戰役是二戰歐洲戰場的最後一次大規模戰役,決定了納粹的最終敗亡,從1945年4月16日到5月9日,蘇聯紅軍浴血奮戰攻克了第三帝國的首都,將旗幟插上了帝國大廈,獲得了無上的榮譽。
  • 柏林必遊景點推薦!
    中心區的布蘭登堡門、御林廣場、菩提樹下大街、博物館島;蒂爾加藤分區的國會大廈、勝利紀念柱;十字山區的東邊畫廊等,都值得遊客前往。巴黎廣場自18世紀開始就是遊客的首選之地,一度被稱為「國王的接待室」。它是柏林市中心的一個廣場,位於布蘭登堡門內,菩提樹下大街的西端。戰爭夷平了巴黎廣場的大部分,只有布蘭登堡門倖免於難。之後不斷的資金投入使得廣場慢慢恢復昔日的輝煌。       如今的布蘭登堡門和巴黎廣場每天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前來遊覽。
  • 逃出柏林:自由的代價
    1945年4月30日,二戰迎來了決定性的一刻:蘇聯紅軍攻佔柏林市中心的德國國會大廈,葉戈羅夫中士和坎塔裡亞下士將紅旗插上國會大廈樓頂。納粹戰敗投降,柏林被美、英、法、蘇劃分為四塊佔領區。 二戰結束了,苦難仍不見盡頭:將近半個世紀的冷戰剛剛拉開序幕。
  • 二戰上色老照片:戰後波蘭可憐的孤兒、柏林廢墟下無家可歸的難民
    --今天為各位讀者朋友們分享的這篇組圖,是來自於二戰戰後的上色老照片
  • 豬肘、歷史、女神齊聚的柏林|角度 No.1
    這是一檔想要從吃喝玩樂、旅行見聞談起,帶領大家慢慢走進歐洲乃至世界文化的節目。更重要是,除了小知識,我們更想潛移默化地跟大家分享一種藝術邏輯,一種理解我們社會的文化視角,以應對我們這個飛速變化、科技先行的時代。
  • 我這回登頂德國國會大廈了
    我這回登頂德國國會大廈了2019年9月13日 第二次入住民宿比第一次還困難
  • 《柏林蒼穹下》:既是「柏林圍牆之殤」的寓言,也是對歷史的回望
    正因如此,丹密爾才會感到厭倦,試圖從這座無形監獄中逃離。《柏林蒼穹下》的故事背景,設置在二戰末期的柏林。自二戰以來,德國長期處於狂熱和動蕩的狀態。先是希特勒和納粹思想的統治將它推向了苦難的深淵。接著,它又被迫卷進了美蘇冷戰的漩渦,分裂成了東德和西德兩個國家。
  • 柏林之行,古建築物獨具特色,各大景區展示歷史風貌
    柏林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城市,是德國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至今為止有很多遊客憧憬著這個城市,當地有很多景點,種類複雜,很有觀光價值,今天我們從小編開始帶大家去柏林,欣賞當地的一些景點吧。首先想介紹的是布蘭登堡州門,這是位於市中心的建築,現在是柏林的象徵,它建於1961年,與柏林圍牆有著非常大的關聯,在那之後將近30年的時間裡,這裡成了無法跨越的城門,並且作為德國新的統一的象徵,這個城市過去的歷史和文化被象徵性地濃縮著,現在在那附近作為步行街被開發了,每天都在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這裡的觀光景點的主要雕刻中描繪了典型的維多利亞女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