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回登頂德國國會大廈了
2019年9月13日
第二次入住民宿比第一次還困難
昨天下午從德勒斯登回柏林,16:41準時到達柏林總火車站。
這次我是下定決心要乘公交去酒店,總要有第一次。先找到S火車站臺,買車票還是請人幫忙,不過這裡的機器是有英文界面的。我如果自己買,也有可能成功的。在S9站臺,問了三個人,弄明白了哪條線,哪個方向。
只坐一站就下車,然後按著站臺指示找U線。走了蠻遠,下到一條樓道裡,發現下面全是S線指示,以為錯了,翻身上樓。不料上樓後才知,第一次是對的。再下樓梯時,有一小夥子做手勢,要幫我提行李箱。我看他滿臉善意,婉拒謝過,想起可以請教他,就將紙條給他看。這位小夥真好,一直把我送到站臺,並且一路講解。到了站臺還指著牆上的站名和示意圖,一一點到。他只是想到這個外國老頭對龐大交通樞紐的陌生,卻不知道他那麼詳細的講解其實是面對一個」聾子」。但無論如何,我對於這種萍水相逢的善意總是懷抱感激。
一路數站,到應該下車時,車上屏幕不是到站名。這次我選擇相信我數站是對的。事實證明我押對了。
17:30,我到了酒店公寓門口,拼命按相關幾個門鈴,無人答睬。又撥了房東電話,只聽到一段完全聽不懂的錄音。路上我就通過翻譯軟體給房東寫信,說明我將在5點半到達,外語聽與說都不行,希望以書面方式聯繫。可是卻毫無作用。此時心情焦急,突然心悸不行,已經好幾天沒有心慌了。
等了很久,裡面出來一名婦女,用手指牆上電話號碼,示意我打電話。她說自己是住客,不能同意我進去。我只好比比劃劃地說自己不懂英語和德語,沒能力打。我將我的德文預定單給她看,她用我的電話給房東打,打通了。我見她在房東指揮下,在門口的一個鐵盒子裡用密碼開啟,找到4號房間鑰匙。鑰匙給我後,關於如何付錢,她一直沒讓我聽懂。後來房東直接和我談。我聽著似乎是用卡而不是現金的意思。上次付款和網上預訂時,都是只能付現金。我說,當然用卡好,但我不知道怎麼付給你呀。反正房東怎麼說我也不明白,後來我聽到耳機裡出現機器人說的中文,應該是他那邊用了翻譯軟體。我終於明白了,其實本來也很簡單,就是他使用我提供的信用卡直接扣款就行了。我放下電話後,查到了信用卡扣款的消息,證實酒店已經隔空扣款成功。
這個痛苦的入住經歷,完全是因為沒有前臺,而需要通過直接的語言交流才能辦理,這對於我來說,恨不適合。昨天一晚上,我一直在設法換酒店。臨時這麼做,顯然是很困難很不利的,但是考慮到這兩次入住,我都是因為很偶然地遇到能幫忙的人,下次如果沒有這麼碰巧,怎麼辦?
今天早上醒來,感覺不爽,昨夜沒睡好。於是在booking上重新尋找酒店,打算下次來不再住這裡。遺憾的是,折騰了兩個多小時,沒有找到合適的目標。臨時訂酒店,即使同樣沒有前臺的,也比這家價格高得多。附近有家青旅,一個床位也要人民幣幾百。我將在21日晚上到達柏林火車總站,不得已訂了一家青旅,估計連續三天住青旅,身體會吃不消的。想來想去,只有在用英語打電話上下功夫,無奈放棄了改酒店的念頭。
布蘭登堡門
今天約了下午3點半參觀國會大廈,是8月份我在網上用翻譯軟體預約的。4年前的9月,我到過國會大廈,但卻沒有登頂。我那時也坦然地將其作為一個自然的旅遊缺陷接受下來。沒想到今生還有機會再來柏林,有彌補缺陷的機會。
我折騰到10點才出發。先去布蘭登堡門。儘管4年前去過,但是它就在國會大廈旁邊,而且是柏林排名第一的景點,再去一次又何妨。今天我是自己一個人單獨買票成功,沒請任何人幫忙。然後,去找站臺,轉車,一路上都沒問一個人。牆上的某些單詞與符號,我也比昨天稍微多悟出了一些。想想也是,這裡的交通我剛剛有了一些頭緒,那就不換酒店了吧。
下車,走出地鐵站。馬上就看到了布蘭登堡門。
著名的阿德龍飯店,政要明星下榻處。就在布蘭登堡門右前方。
旁邊是美國大使館
巴黎廣場上的布蘭登堡門。
大笑一下,表達此時的心情。
穿的是與四年前一樣顏色的衣服。方便比較,看看老了多少。
蘇維埃戰爭紀念雕像
出布蘭登堡門,就是巨大的公園,即大蒂爾加滕公園。這是柏林市區最大的一塊綠地。據說當年是國王的狩獵場。
沿著6月17日大街走,走不多遠是一個蘇維埃戰爭紀念雕像
進去參觀。
這裡顯然是前東德留下的東西。統一後,大氣的德國人並沒有像某朝那樣清除這些意識形態遺蹟。
世界文化中心
谷歌地圖導航,從紀念碑園裡面往左走,去世界文化中心。
全是在公園裡走路。
這是鐘琴塔。
正巧,此時鐘琴開始演奏,晃動搖擺的鐘發出悅耳的琴聲。
往右走,是一大片圍起來的像蒙古包似的東西。上寫TIPI,是啥玩意兒?我猜是某種娛樂,演出場地。
2分鐘後,走到世界文化中心。據說這裡是老的國會大廈。
德國總理府
之後,往總理府走,看到鐘琴塔和TIPI的另一面。
走到德國總理府。
在這裡上班的默老太,是我比較喜歡的少數政治家之一。政治家這個美稱,我不大用。世界上多數從事這個行當的人,我都稱為政客。
旁邊是瑞士大使館。
默老太上班地前面的廣場上,近距離是震耳欲聾的金屬音樂,青年男女在嗨中。我站在那兒就想,這在天朝如何能想像?
國會大廈
在總理府就可以清楚看到國會大廈。這大片的綠地,是共和廣場。
我預約了下午三點半的參觀。問了工作人員,不讓提前。
30年前,民主戰勝了專制,自由戰勝了奴役。人類命運的關鍵時刻,歷史選擇了正義和良知。
1999年4月19日德國聯邦議院正式遷入修復翻建過的國會大廈,國會大廈重新回到德國政治生活的中心。
共和廣場上,人們在休閒。想起從前的天安門廣場,也隨時遊人如織。80年代90年代,我還進過中南海,上過天安門城樓。前幾年發現,去天安門附近機關找人,看演出,難度已今非昔比了。
於是去旁邊的餐廳吃午餐。進去先跟著排隊。觀察了一會,就學別人往盤子裡取了一些麵包和salad,路過飲料櫃檯時,想要點可樂,不知為何她說不行。我反正也聽不懂不會說,就說了唯一知道的一個單詞beer。排到交錢櫃檯時,看見屏幕上打出來6.3,就拿出10元一張的遞過去。今天的午餐也是不用說話就解決了。
14:50,我去參觀入口排隊。
輪到我時,工作人員拿過確認單一看,說了一句我聽不懂的話。我不知道是否還是說我時間不到,回答一聲,對不起。她笑笑,又說了一句,不知道是否意思是算了。這時後面的人也大笑。但沒人攔我,我就往前走了。
安檢的過程,很簡單,很人性,很貼心。
之後,隨大流乘電梯到4樓。這裡就是著名的玻璃圓頂。
據說 英國著名建築師諾曼·福斯特先後設計了27個草圖。最後中選的,是被人戲稱為「英國雞蛋」的圓頂造型,以鋼為骨架,以玻璃為幕牆。給頭禿了幾十年的國會大廈重新戴上了一頂華貴莊重的圓帽。它簡潔有力,不僅是當代建築美學的一個典範,也是一件技術上的傑作。
走進大廳,只見從頂端懸下一支漏鬥狀的柱子。「漏鬥」上鑲嵌著360塊活動鏡面,把陽光折射進下面的議會全體會議大廳,從而降低照明能源消耗。同時,又為了不讓直射的陽光晃眼,在玻璃圓頂的內側安裝了可移動的鋁網,由電子計算機按照太陽的運動自動調控位置,其能源來自於國會大廈屋頂上的太陽能電池。
看網上遊記,說沒有中文解說器。但我還是特地問了一下。高個子黑人工作人員去別處找了一個中文解說器來。所以不是沒有,而是很少。文字說明書是沒有中文的。黑人高個子對我說,jidongdi。我聽懂了,自動的,他的中國話應該是找廣東人教的。
沿著邊緣的平緩的上升坡道,漫步前行,耳聽中文解說,眼看360度柏林全景。中文解說詞寫得很好,講解人標準的普通話,聲情並茂。
視野中的柏林大教堂,電視塔,普河,喚起我4年前的記憶。
遠遠的,猶太教堂金頂。
這個萬向鏡裡看不見我呢。
不知道正中那高柱子是啥。
俯瞰總理府與瑞士大使館。
中央火車站,只要看到DB就知道了。
德國國旗在飄揚。
到了最高點。
十米直徑的開口穹頂,雨水會被下面的鋼結構收集起來。
在穹頂上休息片刻,又在4樓平臺上走了一圈。這次彌補了四年前的遺憾,很高興。也覺得這次體驗超棒。
100年前,中國就有了亞洲最早最好(儘管是粗糙的)的國會。然而,老天爺卻讓我們至今站在現代國會的大門之外。
下面這張圖可能因為玻璃造成的反光而產生重疊而看不清。那是反映難忘的1989年柏林的畫面。
離開國會大廈。步行去地鐵路上,4年前走過的街景回想起來。時光如梭。
乘U6回到酒店。整理行李,準備迎接明天開始的波羅的海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