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回登頂德國國會大廈了

2021-02-13 一哲土方

我這回登頂德國國會大廈了

2019年9月13日

 

第二次入住民宿比第一次還困難

昨天下午從德勒斯登回柏林,16:41準時到達柏林總火車站。

這次我是下定決心要乘公交去酒店,總要有第一次。先找到S火車站臺,買車票還是請人幫忙,不過這裡的機器是有英文界面的。我如果自己買,也有可能成功的。在S9站臺,問了三個人,弄明白了哪條線,哪個方向。

只坐一站就下車,然後按著站臺指示找U線。走了蠻遠,下到一條樓道裡,發現下面全是S線指示,以為錯了,翻身上樓。不料上樓後才知,第一次是對的。再下樓梯時,有一小夥子做手勢,要幫我提行李箱。我看他滿臉善意,婉拒謝過,想起可以請教他,就將紙條給他看。這位小夥真好,一直把我送到站臺,並且一路講解。到了站臺還指著牆上的站名和示意圖,一一點到。他只是想到這個外國老頭對龐大交通樞紐的陌生,卻不知道他那麼詳細的講解其實是面對一個」聾子」。但無論如何,我對於這種萍水相逢的善意總是懷抱感激。

一路數站,到應該下車時,車上屏幕不是到站名。這次我選擇相信我數站是對的。事實證明我押對了。

17:30,我到了酒店公寓門口,拼命按相關幾個門鈴,無人答睬。又撥了房東電話,只聽到一段完全聽不懂的錄音。路上我就通過翻譯軟體給房東寫信,說明我將在5點半到達,外語聽與說都不行,希望以書面方式聯繫。可是卻毫無作用。此時心情焦急,突然心悸不行,已經好幾天沒有心慌了。

等了很久,裡面出來一名婦女,用手指牆上電話號碼,示意我打電話。她說自己是住客,不能同意我進去。我只好比比劃劃地說自己不懂英語和德語,沒能力打。我將我的德文預定單給她看,她用我的電話給房東打,打通了。我見她在房東指揮下,在門口的一個鐵盒子裡用密碼開啟,找到4號房間鑰匙。鑰匙給我後,關於如何付錢,她一直沒讓我聽懂。後來房東直接和我談。我聽著似乎是用卡而不是現金的意思。上次付款和網上預訂時,都是只能付現金。我說,當然用卡好,但我不知道怎麼付給你呀。反正房東怎麼說我也不明白,後來我聽到耳機裡出現機器人說的中文,應該是他那邊用了翻譯軟體。我終於明白了,其實本來也很簡單,就是他使用我提供的信用卡直接扣款就行了。我放下電話後,查到了信用卡扣款的消息,證實酒店已經隔空扣款成功。

這個痛苦的入住經歷,完全是因為沒有前臺,而需要通過直接的語言交流才能辦理,這對於我來說,恨不適合。昨天一晚上,我一直在設法換酒店。臨時這麼做,顯然是很困難很不利的,但是考慮到這兩次入住,我都是因為很偶然地遇到能幫忙的人,下次如果沒有這麼碰巧,怎麼辦?

今天早上醒來,感覺不爽,昨夜沒睡好。於是在booking上重新尋找酒店,打算下次來不再住這裡。遺憾的是,折騰了兩個多小時,沒有找到合適的目標。臨時訂酒店,即使同樣沒有前臺的,也比這家價格高得多。附近有家青旅,一個床位也要人民幣幾百。我將在21日晚上到達柏林火車總站,不得已訂了一家青旅,估計連續三天住青旅,身體會吃不消的。想來想去,只有在用英語打電話上下功夫,無奈放棄了改酒店的念頭。

 

布蘭登堡門

今天約了下午3點半參觀國會大廈,是8月份我在網上用翻譯軟體預約的。4年前的9月,我到過國會大廈,但卻沒有登頂。我那時也坦然地將其作為一個自然的旅遊缺陷接受下來。沒想到今生還有機會再來柏林,有彌補缺陷的機會。

我折騰到10點才出發。先去布蘭登堡門。儘管4年前去過,但是它就在國會大廈旁邊,而且是柏林排名第一的景點,再去一次又何妨。今天我是自己一個人單獨買票成功,沒請任何人幫忙。然後,去找站臺,轉車,一路上都沒問一個人。牆上的某些單詞與符號,我也比昨天稍微多悟出了一些。想想也是,這裡的交通我剛剛有了一些頭緒,那就不換酒店了吧。

下車,走出地鐵站。馬上就看到了布蘭登堡門。

著名的阿德龍飯店,政要明星下榻處。就在布蘭登堡門右前方。

 

 

旁邊是美國大使館

 

 

巴黎廣場上的布蘭登堡門。

大笑一下,表達此時的心情。

穿的是與四年前一樣顏色的衣服。方便比較,看看老了多少。

 

 

蘇維埃戰爭紀念雕像

出布蘭登堡門,就是巨大的公園,即大蒂爾加滕公園。這是柏林市區最大的一塊綠地。據說當年是國王的狩獵場。

 

 

沿著6月17日大街走,走不多遠是一個蘇維埃戰爭紀念雕像

 

 

 進去參觀。

這裡顯然是前東德留下的東西。統一後,大氣的德國人並沒有像某朝那樣清除這些意識形態遺蹟。

 

世界文化中心


谷歌地圖導航,從紀念碑園裡面往左走,去世界文化中心。

全是在公園裡走路。

 

這是鐘琴塔。

 

正巧,此時鐘琴開始演奏,晃動搖擺的鐘發出悅耳的琴聲。

 

往右走,是一大片圍起來的像蒙古包似的東西。上寫TIPI,是啥玩意兒?我猜是某種娛樂,演出場地。

 

2分鐘後,走到世界文化中心。據說這裡是老的國會大廈。

 

德國總理府

之後,往總理府走,看到鐘琴塔和TIPI的另一面。

 

走到德國總理府。

 

在這裡上班的默老太,是我比較喜歡的少數政治家之一。政治家這個美稱,我不大用。世界上多數從事這個行當的人,我都稱為政客。

 

旁邊是瑞士大使館。

 

默老太上班地前面的廣場上,近距離是震耳欲聾的金屬音樂,青年男女在嗨中。我站在那兒就想,這在天朝如何能想像?

國會大廈

在總理府就可以清楚看到國會大廈。這大片的綠地,是共和廣場。

我預約了下午三點半的參觀。問了工作人員,不讓提前。

30年前,民主戰勝了專制,自由戰勝了奴役。人類命運的關鍵時刻,歷史選擇了正義和良知。

1999年4月19日德國聯邦議院正式遷入修復翻建過的國會大廈,國會大廈重新回到德國政治生活的中心。

共和廣場上,人們在休閒。想起從前的天安門廣場,也隨時遊人如織。80年代90年代,我還進過中南海,上過天安門城樓。前幾年發現,去天安門附近機關找人,看演出,難度已今非昔比了。

 

於是去旁邊的餐廳吃午餐。進去先跟著排隊。觀察了一會,就學別人往盤子裡取了一些麵包和salad,路過飲料櫃檯時,想要點可樂,不知為何她說不行。我反正也聽不懂不會說,就說了唯一知道的一個單詞beer。排到交錢櫃檯時,看見屏幕上打出來6.3,就拿出10元一張的遞過去。今天的午餐也是不用說話就解決了。

 

14:50,我去參觀入口排隊。

 

輪到我時,工作人員拿過確認單一看,說了一句我聽不懂的話。我不知道是否還是說我時間不到,回答一聲,對不起。她笑笑,又說了一句,不知道是否意思是算了。這時後面的人也大笑。但沒人攔我,我就往前走了。

安檢的過程,很簡單,很人性,很貼心。

 

之後,隨大流乘電梯到4樓。這裡就是著名的玻璃圓頂。

據說 英國著名建築師諾曼·福斯特先後設計了27個草圖。最後中選的,是被人戲稱為「英國雞蛋」的圓頂造型,以鋼為骨架,以玻璃為幕牆。給頭禿了幾十年的國會大廈重新戴上了一頂華貴莊重的圓帽。它簡潔有力,不僅是當代建築美學的一個典範,也是一件技術上的傑作。

走進大廳,只見從頂端懸下一支漏鬥狀的柱子。「漏鬥」上鑲嵌著360塊活動鏡面,把陽光折射進下面的議會全體會議大廳,從而降低照明能源消耗。同時,又為了不讓直射的陽光晃眼,在玻璃圓頂的內側安裝了可移動的鋁網,由電子計算機按照太陽的運動自動調控位置,其能源來自於國會大廈屋頂上的太陽能電池。

 

 

看網上遊記,說沒有中文解說器。但我還是特地問了一下。高個子黑人工作人員去別處找了一個中文解說器來。所以不是沒有,而是很少。文字說明書是沒有中文的。黑人高個子對我說,jidongdi。我聽懂了,自動的,他的中國話應該是找廣東人教的。

沿著邊緣的平緩的上升坡道,漫步前行,耳聽中文解說,眼看360度柏林全景。中文解說詞寫得很好,講解人標準的普通話,聲情並茂。

 

視野中的柏林大教堂,電視塔,普河,喚起我4年前的記憶。

 

遠遠的,猶太教堂金頂。

 

這個萬向鏡裡看不見我呢。

 

不知道正中那高柱子是啥。

 

俯瞰總理府與瑞士大使館。

 

中央火車站,只要看到DB就知道了。

 

 德國國旗在飄揚。

 

到了最高點。

十米直徑的開口穹頂,雨水會被下面的鋼結構收集起來。

 

在穹頂上休息片刻,又在4樓平臺上走了一圈。這次彌補了四年前的遺憾,很高興。也覺得這次體驗超棒。

100年前,中國就有了亞洲最早最好(儘管是粗糙的)的國會。然而,老天爺卻讓我們至今站在現代國會的大門之外。

下面這張圖可能因為玻璃造成的反光而產生重疊而看不清。那是反映難忘的1989年柏林的畫面。

離開國會大廈。步行去地鐵路上,4年前走過的街景回想起來。時光如梭。

乘U6回到酒店。整理行李,準備迎接明天開始的波羅的海之旅。

相關焦點

  • 德國國會大廈前擺拍納粹敬禮被捕:有些「政治」是必須「正確」的
    據外媒報導,日前兩名中國中年遊客在德國國會大廈前因擺拍納粹敬禮被警方逮捕,被責令繳納500歐元保釋金後才暫被釋放。
  • 這座國會大廈歷經二戰,如今浴火重生,展示出新時代的和平之美
    1945年4月30日下午2時半,紅軍戰士把紅旗插上德國國會大廈。就在此刻,法西斯頭子希特勒用手槍結束了罪惡一生。希特勒死後,德軍沒有馬上投降,爭奪國會大廈的戰鬥依然在進行。經過福斯特的大手筆處理,國會大廈這一古老莊嚴的外殼裡包裹的是一座現代化的新建築。
  • 攻克柏林:正義之旗插上國會大廈
    當飛機逐漸下降,透過舷窗俯瞰傍晚的德國大地,連片綠色,或明或暗的燈光,有稜有角的高矮建築,記者驀然想到詩人公劉的經典名句——「既然歷史在這裡沉思,我怎能不沉思這段歷史?」 德國,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戰敗國,如何面對「正義之勝」70周年的紀念?這的確是一個富有意味的話題。
  • 二戰德軍最後的瘋狂, 守衛國會大廈, 戰鬥究竟有多慘烈?
    這張照片拍攝於二戰最後的時期,蘇軍攻入了德國首都柏林,佔領了國會大廈,向全世界宣示了納粹德國的失敗。照片看不到血腥,但其實在拍攝照片之前,蘇德兩方士兵為了搶奪國會大廈爆發了慘烈的戰鬥。德國的心臟柏林的國會大廈是德國的標誌性建築,有百年的歷史,比納粹德國出現的年份早得多,曾經它的確擔負著國會辦公的任務,但是1933年國會大廈發生縱火事件,導致部分建築損毀,所以不再做辦公場所,但是它依然具有非凡的意義。
  • 數數美國國會大廈歷史上的暴力事件
    川普的支持者衝進國會大廈,擾亂了正在進行的國會會議。其結果是,一名婦女被警察開槍打死,後來又有三人出現病症而死亡。 美媒稱,這是有史以來美國政治席位爭鬥中最激烈的場面之一。但這不是美國國會大廈首次遭到暴力威脅。
  • 英國國會大廈唱響《中國夢》
    2019年英國當地時間1月28日,旅英歌劇女高音歌唱家王蓓蓓在英國「政治心臟」國會大廈、世界著名文藝演出場館倫敦O2劇場等,接連唱響交響樂版《中國夢》,好評如潮,「中國夢」這一時代主題越來越受到世界的認同和關注。新年伊始,在海外再次唱響《中國夢》,更多國家的民眾了解中國、感受大國崛起,也進一步點燃了海外華人華僑助力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熱情。
  • 美國國會大廈暴亂,英法德等多國嚴厲批評,推特達人眾叛親離中
    據美國媒體MSN報導,1月6日,美國國會遭到猛烈的暴力襲擊。一群支持川普的暴徒衝破警察的路障,試圖迫使國會撤銷川普總統選舉失敗的結果。美國國會大廈突發的騷亂場面震驚了全世界。世界各地的政治家迅速作出反應,「吃鯨」之餘也紛紛強烈譴責暴力行動,敦促有關各方尊重程序規範,力爭和平移交權力。
  • 國會大廈內親歷騷亂唯一中國記者:示威者在面前破窗而入
    作者按:2021年1月6日,當示威者衝入美國國會大廈時,我是少數還留在國會大廈中央大廳內等待的記者,也是當時在現場唯一的中國記者。事件過後,一位中國媒體前輩和一位美國歷史學家朋友不約而同地提醒我,應把在這一天經歷的細節記錄下來。因為歷史和記憶都太容易淡忘,當有一天你試圖去回憶和翻找時,可能早已遺失。
  • 美國「恥辱一日」:國會大廈再次被攻陷,不是英軍是川粉
    此外,由於副總統麥克·彭斯在國會對喬·拜登的最終任命中擔任負責人,川普還試圖向彭斯施壓:「我希望麥克會做出正確的事情。」對此彭斯回應稱「我無權單方面決定選票。」當日下午2點,上百名抗議者在國會門口的廣場和臺階聚集,他們頭戴紅色鴨舌帽,揮舞著美國國旗和印有川普競選標語的旗幟。抗議者們推倒路障,衝破警察防線,入侵國會內部。
  • 川普支持者闖入國會大廈,華盛頓全城宵禁
    美國東部時間1月6日下午,在美國國會舉行兩院聯席會議審議和認證各州選舉人團票的同時,美國總統川普親自參加了在華盛頓舉行的支持者集會,他拒絕承認敗選,並呼籲正在國會主持審議會議的副總統彭斯否決各州提交的選舉結果。演講結束後,許多抗議人士衝進國會大樓大廳,審議工作暫停。
  • 1945年五月一日黨衛軍第11北歐師德國柏林帝國大廈的最後一戰
    1945年五月一日在二戰上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日子,一場沒有留下痕跡的最後血戰在德國柏林帝國大廈開始展開,1944年下半年由於希特勒再一次錯誤的指揮導致了德國失去了最後談判的餘地,進行有條件的投降,這一次指揮上的戰略失誤發生在1944年11月,當時形勢是東線戰役德蘇雙方,在波蘭的華沙對峙,德軍前後組建起的防線
  • 美國國會大廈內羅伯特·李將軍雕像被移除
    這位將軍的雕像自從1909年起,一直作為美國各州有權展示的兩座雕像之一,屹立在美國國會大廈的雕像收藏大廳中。羅伯特·李將軍的雕像,同美國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的雕像,和維吉尼亞州的其他藏品站在一起。本月初,美國國會大廈的州歷史雕像委員會選擇著名黑人維權人士芭芭拉·羅斯·約翰斯(Barbara Rose Johns)取代李的雕像。根據歷史學家的說法,約翰斯在民權運動中發揮了關鍵作用。1951年,她在年僅16歲時,帶領學生反抗位於維吉尼亞州法姆維爾的黑人學校過度擁擠,環境惡劣等問題,並最終成功。
  • 美示威者衝擊國會大廈vs吉示威者「佔領」白宮
    1月6日,美國總統川普的支持者衝進國會大廈,造成混亂。這一幕讓廣大網友不禁想起了去年10月發生在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的「10月事件」。2020年10月4日,吉爾吉斯斯坦舉行議會選舉,5日國內爆發抗議活動。
  • 國會縱火案
    大街上行人稀少,大多數商店都已關門,靠近國會大廈的西姆遜大街也同樣是一片靜寂,只是偶爾才有一、兩個行人匆匆走過。這裡的夜晚靜悄悄,夜色是那麼安謐美好。時間到了晚上9點多鐘。忽然,朝向國王廣場的國會大廈後門附近的國會食堂竄出了火苗,熊熊大火撕破了層層的夜幕。
  • 國會大廈遭衝擊後 白宮多名官員請辭
    國會大廈遭衝擊後 白宮多名官員請辭陳丹美國國會大廈6日遭示威者衝擊後,第一夫人梅拉尼婭辦公室主任等白宮高級助理請辭。知情人士披露,總統唐納·川普安全團隊多名成員也考慮辭職,包括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羅伯特·奧布萊恩。
  • 布達佩斯沒有布達佩斯大飯店,但有極度對稱雄偉的匈牙利國會大廈
    《布達佩斯大飯店》這部電影一定荼毒了很多的文藝青年,和每個朋友聊起我要去布達佩斯,他們都提醒我一定要去看看布達佩斯大飯店。可現實是,那是虛構的啊。布達佩斯沒有布達佩斯大飯店。 但是布達佩斯有雄偉壯觀的匈牙利國會大廈,與布達佩斯大飯店異曲同工的是,它也是結構程式完全對稱。
  • 國會大廈暴亂後,跪著打掃垃圾的韓裔議員在美國紅了
    「不論你是否給我投票,我依然為你服務。「當38歲的韓裔眾議院議員安迪·金(Andy Kim)看到國會大廈裡被砸爛的家具、被撕碎的美國國旗、菸頭和其它垃圾時,他感到震驚和心痛。於是,他找到了一個大的垃圾袋,跪下來打掃垃圾。
  • 美司法部起訴15名衝擊國會大廈示威者
    美國司法部8日起訴15名衝擊國會大廈的示威者
  • ...國會騷亂堪比納粹德國的「水晶之夜」,川普是「史上最差總統」
    當地時間1月10日,好萊塢巨星、前加州州長施瓦辛格在推特發布了一段長視頻,譴責1月6日國會騷亂事件,將其與1938年的納粹德國襲擊和屠殺猶太人的「水晶之夜」進行比較,並指責川普是美國「史上最差總統」。在這段七分多鐘的視頻中,施瓦辛格譴責說,騷亂之中被打碎的不僅是國會大廈的窗戶玻璃,更是人們共同的信念,被踐踏的不僅是門,更是美國建立的基礎原則。
  • 國會縱火案的真相——希特勒的政治陰謀
    德國國會縱火案幕後的真相1933年2月27日晚上,建於1884~1894年的德國柏林國會大廈突然間燃起了雄雄火焰,不斷向上躥升的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