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三田渡碑被韓國民眾視為「恥辱碑」屢次遭到破壞?

2020-12-28 古今通史

這塊石碑,中國稱之為「大清皇帝功德碑」,韓國則稱為「三田渡清太宗功德碑」,以地名簡稱,則稱為「三田渡碑」。

至於「國恥」,這就好比某甲暴揍了某乙,某乙不單要認某甲做大哥,還要自費立塊牌子,歌頌某甲的功德,牌子上記錄了自己被暴揍的全過程,而且還要掛在自家的牆上。

兩國對石碑的稱呼不同,做工也不同,國內的碑體雕刻大多比較精緻,而這塊碑則非常粗糙,這其中有工期的原因,也有對於這個被視為恥辱的石碑,朝鮮大概也不會認真打造的原因,實際上碑體安置沒幾天,其中一個就被破壞了。

這塊石碑可謂命運多舛,安置不久就被人為的破壞了一個,一八九五年還被丟入漢江,但十八年後又被打撈上岸,到了一九五六年,石碑再次遭難,被人埋入土中,但八年後被洪水衝出······

一六一九年,薩爾滸大戰爆發,楊鎬兵分四路向努爾哈赤老巢赫圖阿拉推進,最終的結果就是大敗虧輸,只有李如柏的軍隊見機較快得以保全,但主帥不堪輿論壓力,不久自殺謝罪。

朝鮮國王為了報答大明帝國曾經的抗倭援朝,同時也是藩屬國的義務,派出朝鮮軍隊參戰,可惜戰力如渣,實際上,清兵一個衝鋒,幾千人明軍殘餘勢力就或死或降失去戰鬥能力,朝鮮軍看到後尚未投入戰鬥便已繳械投降。

註:歷史上的這段場景的描述是被俘虜的朝鮮軍官敘述,未必真實,因為只有誇大清兵的戰力,才能給自己不戰而降找到合適的藉口。

雖然朝鮮軍隊並沒有如期發揮任何作用,但當時尚未被推舉繼位的皇太極卻看在眼中,毛文龍的皮島勢力尚且讓人不勝其煩,何況領土面積不小的朝鮮呢,自己逐漸逼近關內,而後背可是全部暴露給了朝鮮,一旦自己的主力在明邊戰事中陷於膠著狀態,而大明的部隊由天津或者山東直達朝鮮,聯合朝鮮部隊可能會讓老窩片瓦無存吶。

十幾年後的1636年,皇太極改號大清,完全平定蒙古後,為了讓朝鮮承認大清宗主國的地位,同時也是要對朝鮮小懲大誡,集結十萬大軍,針對朝鮮發動侵略戰爭,說是暴揍也成,因為朝鮮根本不具備抵抗能力,沒辦法,要不是為了保住腦袋,誰也不想投降大清,因為入關前的滿洲,文化水平很低,對此,朝鮮人是非常看不起的,但動刀也的確打不過,只能被迫接受這個現實。

朝鮮國王李倧最終在南漢山城投降,為此清軍特地舉行了受降儀式,地點就在三田渡渡口,為此朝鮮國王還製作了「大清皇帝功德碑」為皇太極歌功頌德,這也是三田渡碑名稱的由來,就是投降的地點。

石碑總體高5.23米,碑體高3.24米,寬1.47米,厚度39公分,正面以滿蒙兩種文字雕刻,而石碑的背面的有著900多個漢字,先是敘述了當年的戰爭情況,中間部分表明了大清攻打朝鮮有理有據,後面則是歌功頌德等等,因為其中詳細記述了朝鮮挨揍的全過程,所以這對朝鮮來說確是一種屈辱,這也是絕大多數人不想看到石碑的原因。

與其說是「皇帝功德碑」,不如說是一份控訴狀,直接記錄:

過程

大清崇德元年冬十二月,寬溫仁聖皇帝(皇太極尊號),以敗和自我始,赫然大怒,以武臨之直搗而東······

當時,我朝鮮國王在南漢山城躲避了五旬(實際上是45天),整日擔驚受怕如履薄冰,當時山城被圍,四方勤王部隊欲救不能,全部被清兵擊潰,清兵迫近山城,他們的威勢好像霜風捲起的秋籜,好似爐火烤鴻毛般輕鬆,皇帝(皇太極)表示要以德服人,投降,我放過你,抗拒只會換來屠城。

朝鮮國王召來諸位大臣做了深刻反省和自我檢討,由於我的昏聵,遭受天罰,致使百姓任人魚肉,罪過全在我一人。皇太極說他不想屠城,他這麼說,我怎麼敢拒絕,為了宗室社稷,也為朝鮮子民不受塗炭,我決定投降。

大臣們都同意,幾十人騎馬陪著皇帝到皇太極軍前乞降。皇太極以禮待之,言談間推心置腹,所有人都得到了賞賜。投降後,朝鮮國王回到了都城,集結軍隊,一路向西,安撫民眾恢復生產,有因戰爭逃難的民眾也勸回老家,安居樂業,不幸中的大幸吧。

論罪

薩爾滸大戰,朝鮮軍元帥姜弘立助陣大明,兵敗被擒,努爾哈赤只留下姜弘立等數人,其餘近萬人全部釋放,對你們朝鮮的恩情很大。(但皇太極對此表示理解,因為抗倭援朝的時候畢竟明朝幫過你朝鮮,你朝鮮想報恩這沒有錯,當時出兵也是你藩屬國的義務,你無法拒絕。)大清俘獲朝鮮後宮妃嬪王子和大臣們的眷屬,特地交代好生看護,並無騷擾,也算對你們仁至義盡。

但朝鮮在大清與大明兩大勢力間反覆,對大清來說這種降而復叛的行為毫無信義可言,雖然你們不大聽話,我們卻屢次放過你們,所以作為報恩,你們要在三田渡立碑紀念,彰顯皇太極的功勞和德行。

後面就是歌功頌德之類,但相對來說大清對朝鮮確實比較仁慈,不似對大明的殺伐果斷。

歸根結底,大清與朝鮮關係惡化,最終導致大清出兵討伐的原因是朝鮮對大明的忠誠度過高,始終不願意上皇太極這條船,皇太極認為朝鮮的行為是純粹的挑釁,是把大明的災禍轉移到朝鮮自己身上。

第一個發現「大清皇帝功德碑」的西方人是一名海軍中尉,1884年向美國匯報了此事,並將碑文拓片提供給美國的漢學家。

美國的漢學家們以文獻、報告、論文的形式發布他們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廣泛的讚揚,也對「太宗實錄」進行相應的勘誤,在漢語言的環境下能取得如此成就,身處美國的漢學家們備受追捧。

這件事的意義在於,當時的美國人獲取了碑文的拓片,致使後續韓國專家曲解碑文慘遭打臉。

對石碑的損壞從未停止,厭棄程度更是與日俱增,石碑樹立不久就被朝鮮人破壞,他們不願接受這個屈辱的標誌,當時的朝鮮一直是中國忠實的藩屬國,他們崇尚歷史悠久的中原文明,事無巨細無一不在模仿著中國,即使大明國滅,他們也還沿襲著崇禎的年號紀年。

2007年,三田渡碑被人噴上紅色油漆,「」(韓文「撤」)、「370」,背面「」(韓文「去」)、「」(韓文「丙子」),當事人被抓,油漆被洗去,當時韓國人的意識形態已經改變,這種行為不再與大明有關,而是純粹的洩憤行為。韓國的專家們,也刻意曲解了碑文的意思。

其實,韓國政府的意思很明確,雖然沒有幹預專家不負責任的言論和充斥著鴕鳥精神的洗白,但他們通過實際行動表達出來的意思就是尊重歷史,尊重文物,不忘國恥,奮發自強,相對來說政府的態度比所謂的專家們要負責任的多。

.

相關焦點

  • 韓國有一塊「中國」石碑, 只因上面刻了7個漢字, 讓韓國痛恨無比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是韓國在歷史上不可磨滅的恥辱。為何韓國人民將之視為恥辱呢?這其中的根源又是什麼呢?而碑文上所記載的又告訴人們一件怎樣的故事呢?公元一六一九年,一場戰役的爆發——薩爾滸戰役,導致明朝在東北亞地區的影響力突然下降,取而代之的是當時女真族,後來這個國家後金(清朝的前身,也是後面所提到的清軍)政權也越來越穩固。
  • 1963年韓國發生一場洪水,衝出一塊中文石碑,韓國人一看臉都青了
    1963年,韓國發生了一場大洪水,由於水勢很急,衝出了許多深埋地下的東西,其中就有一塊石碑,石碑高5.7米,長3.95米,寬1.4米,上有螭首,下有龜趺,碑文是由漢、滿、蒙三種文字構成,在韓國專家破譯之後,臉都青了,稱呼此碑為「恥辱碑」。
  • 韓國發生特大洪水,衝出一塊7字漢文碑,韓國人見後臉都青了
    韓國所在的朝鮮半島,歷史上也曾經誕生數代王朝。公元1392年,李氏朝鮮王朝(簡稱李朝)建立,15世紀中葉,李朝國土基本穩定下來,國土面積大致相當於今天的朝鮮與韓國之和。李朝歷代君主都向中國稱臣納貢,安心做中國的藩屬國。
  • 1951年志願軍攻入韓國漢城後,看到了這一幕,韓國人無法忘卻的恥辱!
    上世紀中期,發生在韓國首都漢城的一場戰役,中國志願軍進入戰區後,卻看到了這樣一幕,這樣讓韓國人視為永生恥辱的一幕。到底發生了怎樣的事情,我們一起看看。次年初,中國志願軍進入漢城,這個時候,讓韓國人視為恥辱的一幕出現了。當地民眾看到我國志願軍陸續進入後,竟然競相朝著志願軍作揖甚至磕起頭來。一時也是讓我國的志願軍哭笑不得啊。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神秘碑歸來!英國驚現來歷不明三稜碑:底座是否為Made in China
    近日,據英國BBC新聞12月6日報導,英國懷特島海灘的一處陡峭的懸崖底部發現了來歷不明的神秘三稜碑。而後有科技愛好者前往現場探尋了解到,英國的這座三稜碑高2.5米,表面如同鏡子一樣光滑且反射光線。當地媒體報導稱,三稜碑旁沒有車轍印,也沒有人為破壞的痕跡。
  • 韓國一貫不承認是中國藩屬國,一場洪水衝出一塊石碑,終被打臉
    ,以此來增加韓國的歷史厚重感。但是,韓國的一場大洪水竟讓韓國人啞口無言。1963年,韓國暴發特大大洪水,洪水過後,在漢城東南面的漢江三田渡的地方出現一塊帶字的石碑,碑上寫著:大清皇帝功德碑。石碑一面世,立即轟動朝鮮半島,因為這座碑記載了一段塵封幾百年的歷史。
  • 砍蔣介石銅像,樹日本殖民碑,臺灣人錯亂的「轉型正義」!
    雖然處置的兩蔣銅像僅佔總量的23%,但現存的兩蔣銅像卻一直遭受著極端分子的破壞。比如臺北著名的景點陽明山公園,位於該公園辛亥光復樓前的蔣介石銅像,就在2017年遭民眾用乙炔噴槍燒熔並「割頭」。三年後,同樣在陽明山公園,卻又一群人要立一塊碑,名字叫做「昭和天皇緣之櫻」紀念碑。
  • 無愧高分的《南漢山城》:看韓國如何直面國難的屈辱
    喜歡就關注我吧 韓國電影這幾年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比較令人欽佩的是,韓國電影人涉及的題材之廣泛,內容之豐富,手法之新穎,思想之深度,早已遠遠把很多亞洲其他國家拋在後面.比如,這部好評如潮的2017年新片《南漢山城》,改編自2007年著名的小說(據說在韓國屬於家喻戶曉型的作品)。
  • 九天府·三田都元帥(三)
    在民間「去雨存田」的故事中就有田元帥顯聖,清順治十八年南明福王流寓於閩東,激起了閩地民眾反清復明的民族情緒,雷海青的傳說附會到福王身上,進而改變並且融入戲神的信仰。最早記載伶人崇祀雷海青的文獻是清雍乾時期浙江錢塘人梁玉繩所撰《瞥記》,該書卷七雲:「妓所居之地曰花衛,有狐狸廟,月祀之,若優伶之家則祀雷海青雲。」
  • 超級毒王邪教徒引爆韓國疫情,邪教為什麼在韓國會泛濫成災
    而不少基督徒義士更是為了韓國獨立而奮鬥終生。像刺殺伊藤博文的安重根,韓國國父金九,首任總統李承晚等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而在「三一運動」中,33位代表中,基督徒也佔了一半。可以說,韓國基督徒為民族獨立與解放做出巨大貢獻,甚至付出不少代價(很多人都被日寇處死、監禁),這是韓國民眾對基督信仰產生好感,紛紛受洗入教的重要因素。
  • 三田都元帥考(一)
    ,在福州府一說元帥爺或元帥府,第一反應就想到三田都元帥;在閩南地區說起田元帥,則是稱為田都元帥,而是三十來歲模樣,神名雷海青。元帥信仰出現的時間   三田都元帥田智彪最早記載於元代《搜神廣記》,在明初《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五《風火院田元帥》首載三田都元帥事跡。   田都元帥雷海青最早有書籍記載出現於清乾隆浙江錢塘梁紅繩所撰的《瞥記》,而後在乾隆二十九年汪鵬《袖駭篇》出現,在清乾隆三十六的《仙遊縣誌》中才正式的有官方書籍記載。
  • 六月十一日,恭賀九天糾察使提點昭烈侯風火院三田都元帥聖誕!
    一般來說戲劇界以音樂分類,北管奉祀「西秦王爺」,南管奉祀「三田都元帥」。據《中國戲曲志·福建卷》載:閩劇、莆仙戲、梨園戲、四平戲、閩西漢劇、潮劇等均以其為戲神,普遍供奉。農曆六月十一是三田都元帥聖誕。三田都元帥有文身、武身之別。所以在造像時,武身多為立式,紅臉紅袍,頭頂打兩條辮子,嘴上畫一隻螃蟹,兩旁有風火二童,一佩弓,一執鷹。
  • 韓國民眾突然爆發幹了一件大事,文在寅要動手了
    據韓聯社報導,8月15日,首爾市城北區"關愛第一教會",不顧規定,在首爾市光華門廣場舉行大規模的集會活動,而該教會的一名韓國民眾在8月12日就感染新冠病毒,但於15日仍然參與該集會活動。總統文在寅16日在社交媒體上強烈譴責該行為,他表示,這樣的行為是對國家的挑戰,嚴重威脅全體國民的生命。
  • N號房是升級版《素媛》,韓國的恥辱,女性的悲哀
    那麼為什麼她要遭受這樣的傷害?隨著事件的不斷深入調查,可以知道這個會員名單涉及面極廣,有普通民眾、公司領導、藝人、體育明星、甚至是警察高管,甚至還有某科技公司CEO。青瓦臺新聞發布會上,總統文在寅就表示:加害者的行為是破壞人類生活的殘忍行為。在青瓦臺請願公告欄上簽名的人數瞬間超過300萬人。不要局限於對『博士房』運營人等的調查,有必要對 "N號房" 全體會員進行調查。作為總統,我對包括16名兒童、青少年在內的受害女性表示衷心的慰問。政府不僅會刪除影片,還將在法律、醫療、諮詢等方面向受害者提供一切必要援助。
  • 蔡英文讓臺灣充滿「恥辱」
    據媒體報導,臺灣地區中天新聞臺被民進黨所關閉,而民進黨當局相關高層高嘉瑜卻因為登上中天電視的相關政論節目,並在節目中唱歌為中天新聞臺加油,遭到了不少同籍黨員的怒批
  • 一人出獄,一人死刑,韓國民眾為什麼會羨慕中國?
    為了制止趙鬥順再度犯罪,韓國政府專門為他量身定製了一套措施:1、 在他住所當地加裝3700個攝像頭。2、 給他佩戴可追蹤的電子腳鏈7年,禁止靠近被害人以及學校等兒童密集場所。3、 公布相貌5年,飲酒限制和宵禁。
  • 媒體窺探韓國瑜私生活?韓國瑜指責,你們的格局太小!
    韓國瑜的言論受到臺灣民眾的一致支持和認可,因為自韓國瑜參加臺灣地區選舉以來,《蘋果日報》一直在抹黑韓國瑜這也使得韓國瑜痛心不已。韓國瑜:《蘋果日報》沒水準12月29日臺灣地區舉行首次電視辯論會,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公開指責《蘋果日報》沒水準。事件的起因是,《蘋果日報》記者詢問韓國瑜私生活遭到韓國瑜的反駁。
  • 日本國內戰後照片,圖7的鬼子像群難民,圖9是日本男人的恥辱
    很多城市都遭到了美軍的轟炸。圖為一位婦女在一片廢墟前面祈禱。 日本國內戰後照片,民眾體會了中國百姓的苦難,圖9是男人的恥辱 日本國內戰後照片,民眾體會了中國百姓的苦難,圖9是男人的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