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美食」舌尖上的梅州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吃貨一族,ID:Afoodies】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舌尖上的梅州梅州古稱「嘉應州」,是中國客家民系最後成熟的地域,也是全世界客家華僑的祖籍地和精神家園,素有「世界客都」之稱。在梅州,常見的客家美食可分為客家菜餚和客家小吃兩大類。客家菜與潮菜、廣州菜並稱為廣東三大菜系。
-
客家傳統美食,這些「客家粄」,你吃過多少?
粄,是客家米食中的特色,喜歡吃大米的客家人,創造了好多讓人慾罷不能的誘人米食,客家人統稱為「粄」。如今在中國的許多大城市,不難發現客家菜的「身影」 客家傳統美食,這些「客家粄」,你吃過多少?味酵粄用米漿製成的味酵粄,通體金黃,肉感十足,剛出鍋的味酵粄嫻靜地躺在小小的圓缽裡,不出一聲就散發著誘人的風情,來吃我呀來吃我呀!想到它那柔韌的口感,香糯的味道再配上甜得獨特的紅味都可以流一地的口水。炸味酵粄的香味更是讓人無法抵擋,即使再熱氣,也要咬上一口!
-
客家的小吃憶子粄
億子粄是客家美味可口的小吃,來客家旅遊,一定要品嘗當地最正宗的億子粄,特別的好吃。下賣憶子粄的老闆娘,就有好幾個,都賣憶子粄很多年,一年四季都做憶子粄來售賣,維持生活賺錢。一般在下午售賣去。全部都是騎著自行車,自行車後座,掛著兩個木桶,左邊裝著甜的憶子粄,右邊裝著鹹的憶子粄,放著大喇叭一般播放憶子粄到處售賣,人們一聽到大喇叭喊的憶子粄,就知道有賣就來買。有個賣憶子粄的老闆娘,不同的是大喇叭播放的是憶子粄燒。顧客一聽,憶子粄是熱氣騰騰的,不是冷的。
-
這些記憶中的「百年客家粄」,你都吃過哪些?
隨著歲月的甘醇從舌尖到心間,粄食文化早已與五華人的生活牢牢地聯繫在一起,深受老百姓的喜愛。 經過百年的傳承,五華的客家粄迎來了新發展。五華縣按照「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的部署,在保留傳統做法之外加以創新改良,做出多種餡料和口味以滿足廣大「吃貨」的需求。目前,五華正加快建設標準化生產車間,提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推廣和弘揚客家傳統飲食文化。
-
糕粄、餈粑粄、雞屎藤粄……我記憶中的客家土味
客家先民們入鄉隨俗,把原籍的風情習俗、飯食習慣與當地有機結合,取長補短,就地取材,形成了獨特的客家食物。小時候的地方雜食慢慢淡出人們的記憶。 1 大盆菜
-
「品客家粄食 享麻磡濃情」 你知道客家蘿蔔粄這道美食嗎?
老百姓們圍在桌子前,與胡芸同志和潘軍書記等領導一起擼袖作粄,共同品嘗傳統客家美食,共享麻磡社區樸素而濃鬱的鄉情鄉味。三年來,客家粄活動凝聚了廣泛的客家民情民意,獲得各界廣泛讚譽和支持,已成為凝聚海內外麻磡人鄉情親情的精神紐帶,也促進了社區原居民與外來建設者的文化融通與和諧。
-
不只是粄條、麻糬!客家米食文化有這些故事…
婚喪喜慶或廟會拜拜,則會齊力打制大量的米齊粑;如遇喜事或拜神,就要製作「紅粄」或「龜粄」;一年之中,若家中有小男丁誕生,則會在農曆正月十五制紅粄,稱為「新丁粄」;此外還有類似碗粿的「水粄」、有如湯圓的「雪圓」,以及最令大眾熟悉的「粄條」等。如此多元的米食文化,不但顯示客家婦女手藝之精巧,也點出了客家飲食中對於「吃飽」的重視。
-
客家人的「粄」,既是美味的食物,又是客家文化以味覺的形式傳承
粄是如餈粑一類的米製品,是很傳統的特色小吃。在客家人眼裡,把米製作成各種「粄」是米的最佳歸宿,一碟粄裡,甚至濃縮著客家人說不盡的鄉愁。客家捆粄說起客家人,總讓人以為是少數民族,其實客家人是以客家方言為母語的一個漢族民系,如今主要居住在贛閩粵邊區等地,還有大量遷到海外。
-
快來試試這些口味豐富、別具特色的客家粄吧
粄,是客家飯的一種特色食品,客家人喜歡吃米飯,同時也創造了很多讓人慾罷不能的充滿吸引力的粄,我們稱之為「客家粄」。這些美味的粄,從種到收成品,所有過程都是從手中粗糙的客家婦女的勞動鍾來。是純粹的客家婦女最珍貴的禮物,其獨特的味道也是最有代表性的客家人美食。
-
客家黃金粄條:如何製作爽滑彈牙的粄條,磨漿環節對口感非常重要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道客家美食,是廣東梅州豐順縣的特產,黃金粄條。黃金粄條是豐順縣黃金鎮的一張名片,到現在已經有了三百年的歷史,同時也已經被列入了縣、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黃金粄條又被豐順人成為「面帕粄」、「竹篙粄」、「水粄」,而之所以有這些名稱的原因,則是因為黃金粄條的外形是白白的一大張,形似毛巾,而毛巾在客家方言中的意思就是「面帕」,所以豐順人就稱呼它為「面帕粄」;而「竹篙粄」這個名字的由來,則是因為黃金粄條在製作完成後都會放在竹篙上面晾曬,所以才得來了「竹篙粄」這個稱呼;「水粄」這個名字的由來則是因為黃金粄條就是用水和大米磨成的米漿製作而成的,水在米粄的製作中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粄」,一種具有傳承精神的客家美味,你想吃嗎?
,都得繼續繼承下去,而客家的「粄」,就是一種具有傳承精神的美味。粄是客家式鄉愁粄是用米飯製作成的,這些表皮類似於春卷的東西,其實跟春卷又有很大的區別,客家人在做粄的時候,可以在其中塞入一些食物,比如胡蘿蔔玉米,又或者是韭菜雞蛋,這算是一種小吃與菜品的結合。而客家人的日常生活當中,「粄」出現的機率也非常大。
-
哪種「粄」,是你的最愛?
粄的種類數不勝數不僅日常生活中要吃逢年過節更少不了是客家人民的生活伴侶這些粄,你們都吃過嗎?味酵粄切條或切塊配上香菇瘦肉丁就成就了一盤香氣十足的快手菜但發粄早已成為客家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吃上一口發粄口感甜香細膩,令人回味無窮
-
在廣東,飯桌上的客家菜被嚴重低估了...
「鹹菜」的另一代表,就是上過《舌尖上的中國》的鹽焗雞了,以鹽焗雞為代表的東江菜,屬於客家菜裡的水系流派 有客家人的地方就有「粄」 客家美食不得不說的,那一定就是「粄」了
-
千年米粄歷史,誕生了數十種客家粄食,這些你都吃過嗎
本文導讀:粄,從字面上我們可以看出,「米」指「大米製品」,而「反」又通指「飯」,即「食物」,因而「粄」的本意就是指「大米製作的食物」。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粄」的釋義為餈粑一類的米制餅。然而,搜尋引擎搜「粄」字,出來的內容卻大多與「客家」相關。這主要也是因為「粄」同時是一個古漢語文字,更是客家話中的一個特色詞,因而「粄食文化」與「客家文化」息息相關。
-
好吃的臺灣粄條
北部的客家聚落都習慣叫板條,南部的則稱之為「面帕粄」,因南部客家人叫毛巾為「面帕」,而粄條自蒸籠內取出最原始的樣子很像毛巾,因此得名。在臺灣,客家粄條最出名的兩個地方是新竹新埔和高雄美濃,雙雙被列為客家粄條的美食重鎮,日久便有了「北新埔、南美濃」的說法。
-
哪裡有客家人,哪裡就有粄
「粄」(bǎn),一個看起來就很古早的字眼,至今只有在客家人的食譜上還能見到它的身影。對於非使用客家方言的人來說,粄這個字很陌生。客家人的粄裡面,不僅保留著客家傳統的文化風俗,也飽含著客家風情。仙人粄,梅州地區又叫「草粄」,使用仙人草製成的,與龜苓膏很相似,但是兩者的製作原料不通,仙人粄在口感上也比龜苓膏滑嫩。在客家人與潮汕人眼裡,冬至是個比過年還重大的節日,甚至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在客家地區,這麼重要的節日,怎麼能少了蘿蔔粄。
-
【希望的田野】舌尖上的收穫大埔小吃 ——永遠不會忘記的味道
在廣東(梅州)慶祝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大埔分會場節目演出錄製中,大埔舌尖上的美味成為央視拍攝導演組「捕捉」的重點對象。色香味俱全的大埔小吃,即將通過央視的舞臺向全國觀眾展示大埔的飲食文化,大埔人民通過製作小吃、品嘗美食等方式,將慶祝豐收的喜悅傳遞給全國各地的觀眾。此外,在9月23日,大埔小吃還將在廣東慶祝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主會場梅縣區松口鎮進行展示。
-
客家粄裡客家情
每逢過年,家裡總要蒸上不少「碗仔粄」,有甜有鹹,打開蒸粄的鍋,飄出來的就是過年的味道。甜粄顏色微黃,口感軟韌,幾個甜粄吃下來,來年的生活都變得甜甜美美。而鹹粄中則藏了不少蝦米,一口咬下,鬆軟的口感中又夾雜著蝦米的鮮香。 清明時節,則食艾粄。
-
舌尖上的客家菜,這就來說說梅州客家的美食小吃,都很美味
最具代表性的美食有:鹽焗雞、釀豆腐和梅菜扣肉,被稱為傳統的客家三大菜餚。此外,客家醃面也是梅州地區非常有特色的美食。所以呀,舌尖上的客家菜,這就來說說梅州客家的美食小吃,都很美味!客家婦人生育小孩「坐月子」、老年人病後體弱,多數食用娘酒雞以大補身體。喝娘酒是客家人的習俗,客家娘酒含有豐富的糖分和18種以上的胺基酸,豐富的酯類物質、維生素、礦物質。客家人逢年過節對娘酒情有獨鍾,喜慶必用娘酒,婦女分娩後用娘酒滋補身體,能保持皮膚細嫩和健壯體魄。
-
冬至,河源人怎麼少得了暖暖的蘿蔔粄,趕緊安排上!
每當冬至,河源人都喜歡聚在一起吃傳統的美食, 談談一年的收穫, 而蘿蔔粄 就是河源人冬至必不可少的美食。為進一步弘揚民族文化,繼承傳統習俗,彰顯傳統文化魅力。12月20日上午,河源市區文化廣場志願驛站組織開展「齊做蘿蔔粄·傳承冬至情」活動,志願者和市民在驛站裡面一起動手製作蘿蔔粄,品嘗傳統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