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廣東的美食,不得不說的就是來自於客家的美味,客家有一種特別有意思的食物叫做「粄」,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這個字怎麼讀,但是絲毫不影響客家人對它的喜愛,在快節奏的生活當中,很多人對一些比較古老的東西已經開始了遺忘模式,但是仍有一些人,他們在傳承老祖宗遺留下來的東西,無論是文化還是飲食方面,都得繼續繼承下去,而客家的「粄」,就是一種具有傳承精神的美味。
粄是客家式鄉愁
粄是用米飯製作成的,這些表皮類似於春卷的東西,其實跟春卷又有很大的區別,客家人在做粄的時候,可以在其中塞入一些食物,比如胡蘿蔔玉米,又或者是韭菜雞蛋,這算是一種小吃與菜品的結合。而客家人的日常生活當中,「粄」出現的機率也非常大。
許多外出的客家遊子,幾乎很難在外地吃到這樣的家鄉美味,因為比較獨特,所以只能在當地有得賣,這小小的一卷,居然也變成了客家人說不清道不明的鄉愁。
儀式感滿滿
在客家當地舉行婚禮的時候,我們也能在婚宴上發現粄的身影,每到逢年過節的時候,粄也會被用來祭祀祖先。人們會根據不同的節日,製作不同形狀不同口味的粄,曾經有一位客家朋友說過,如果你去客家人家裡做客,他的家人給你端出一份粄,那就說明這家人對你足夠重視,因為在許多客家人的觀念當中,粄是一種儀式感極強的代表性食物,同時呢,也體現客家人的一種待客之道。
神似磚頭的甜粄
在春節期間,客家人製作的粄叫做甜粄。在農曆的臘月二十五以後,就要開始著手準備了。如果是過年的時候,有某一戶人家不準備粄的話,會被鄰居說閒話。還會被說是沒有禮貌,對節日不夠重視的。
一些外地的朋友可以把客家甜粄當成是年糕對待,春節期間製作出來的甜粄,厚度堪比磚頭,看起來就非常的實在,還有一些人會在製作的時候加入一些黃糖漿,整個甜粄看起來黃橙橙的,神似金磚。
同時,帶點黃色的甜粄也是一種比較有寓意性的食物,預示著來年的生活更加甜美幸福,這也是客家人過年時候的儀式感。
走親訪友的不二選擇
在更早期的時候,物資沒有現在這麼豐富。許多客家人會製作甜粄,當作是送給親朋好友的禮物,但是這個習俗流傳到現在依舊沒有被改變。人們依舊遵循著古時候的一些做法,繼續傳承這樣的儀式感。
甜粄的吃法比較多樣化,首先可以蒸著吃,這樣遲到的味道比較原始,沒有參雜其他的味道。除了蒸著吃之外,還可以把它切成一小塊的放在油鍋裡煎,無論是炒是炸還是蒸,甜粄的味道不會被改變。
在過年期間,甜粄除了自己吃和送人之外,客家還有一個習俗,就是每戶人的家中,必須留著一塊甜粄到正月二十這一天,因為到了這一天,客家人的新年才算是過完了。而到了正月二十,對於客家人也是一個大日子,這一天,婦女和老人都要早早地起床開始煎甜粄,不過大家不要著急著吃,而是先將煎好的甜粄在自家牆縫以及釘眼等處抹一遍才算結束了今天的儀式感。
過完了春節之後,接下來的一個重大節日當屬於清明節了,到了清明節這一天,客家人也會有特製的艾粄。艾粄的原材料是艾葉,艾葉在鄉間隨處可見,搗碎的艾葉加入到糯米粉當中揉製成團,然後放入到模具當中,整出同樣的形狀,最後放到蒸籠裡蒸,客家版的艾粄就做好了。艾粄有鹹甜兩種口味,喜歡吃甜的就加芝麻花生白糖餡,喜歡吃鹹的,就把鹹菜或蘿蔔絲等放入其中。
如今已經步入6月份,客家人也有一個獨有的消暑美味叫做仙人粄,仙人粄的外形跟我們所認識的龜苓膏沒有很大的區別,要說最大的區別,還是在口感方面,龜苓膏比較生硬,仙人粄的口感則會順滑許多,尤其是冰鎮過後的,簡直能清涼整個酷暑。
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飲食,客家的粄是一種具有傳承精神的美味,這個習慣和製作手法,在客家世世代代流傳著。對於客家人來說,粄是最親切的美食,如果生活中缺少了它,就如同人丟失了一塊魂魄一樣,你們吃過客家特色的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