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部件「三包」規定裡沒有怎麼辦?新能源汽車「高保低賠」保險該怎麼買?線上購車靠譜麼?購買新能源汽車前,要先搞清楚這些問題。
2月26日,北京市小客車個人新能源指標配置2020年第1期配置結果張榜,今年個人新能源指標54200個在首期悉數派盡,而新申請者或將繼續輪候9年。
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上百花爭豔,亂花漸欲迷人眼。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如何「牌」盡其用,既能選購一輛心儀的新能源汽車,又能避開購車市場上那些「坑」?北京市朝陽法院民三庭法官助理何方今天為消費者揭示當中玄機。
看好「三包」再選車,有的保修不含動力蓄電池、電機等
購車的消費者都清楚,燃油車有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三大件,新能源車也有三大件:動力蓄電池、電機和電控系統。對於新能源車,消費者更加在意的是續航裡程和電池安全,然而現行汽車三包規定並未將動力蓄電池、電機等新能源車主要零件納入保護範圍。
2017年9月,上班族小劉購買了一輛國產品牌電動車,工信部續航裡程為152km,但是一到冬天就充不進電。小劉詢問售後得到的答案竟然是開車跑熱再充,照售後答覆操作後一樣沒用,致使小劉有車不能開,投訴無門。根據網上投訴案例來看,該品牌新能源汽車低溫下充不進去電並非是小劉一人。
三包就是「包修、包退、包換」的簡稱。何方說,《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三包進行了規定,第二十四條規定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不符合質量要求的,消費者可以依照國家規定、當事人約定退貨,或者要求經營者履行更換、修理等義務。關於汽車領域的具體三包規定就是國家質檢總局2013年發布《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明確規定了家用汽車產品的「保修期」和「三包有效期」。
受制於時代背景與科技發展,汽車三包規定主要保護的是傳統燃油汽車及其有關的重要部件,並未將新能源車的重要部件動力蓄電池、電機及不算變速箱的減速器納入保護範圍,與此同時新能源車的這些部件又是最容易出問題的。
「雖然新能源車動力蓄電池並未納入汽車三包法規,但很多汽車廠家自行制定的三包政策中將動力蓄電池納入質保範圍甚至對電池組終身予以質保,消費者在選購新能源車時可以對各家廠商的具體三包政策尤其是電池組質保約定進行仔細比對並擇優選擇。」何方說。
「高保低賠」需注意,選擇險種有訣竅
新能源車保險相較於傳統燃油車保費高、出險率高,但保險公司賠付低,存在高保低賠現象。
在北京生活工作的李先生購買新能源車,除享受國家購車補貼5萬元,還有地方補貼2萬元。他以9萬元實際支付價格購買了售價為16萬元的某品牌純電動轎車。
購買商業保險時,李先生是按照16萬元的金額投保,保險期間內,他駕駛該車發生追尾,車輛全損。事後,保險公司僅同意賠付李某當時購車實際支出的9萬元。
從幾大保險公司的數據來看,新能源汽車發生事故後,尤其是輕微碰撞、剮蹭等小事故與傳統燃油車的賠付價格相差無幾,而如果投保後的新能源汽車發生重大事故,車輛報廢時,則是按照實際購車款的金額進行賠付的,也就是補貼後的車價了,難怪很多車主會感覺心裡不平衡。新能源汽車的保險賠付還存在另一尷尬,由於中國保險協會一直沒有制定新能源汽車的專屬保險,導致新能源汽車車主在投保時,只可以按照燃油車的保險條款進行投保,但事實上這並不完全適用於新能源汽車。
法官提示,具體而言,選擇具體險種有訣竅。第一,涉水險可不買,因為涉水險實際上是「發動機特別損失險種」,而新能源車只有電機和電池,沒有發動機。第二,關於自燃險,如果新能源車在質保期內出現自燃應由廠家按照各自三包規定負責處理;如果超出質保期,可以考慮購買。
線上購車要三思,合同籤約多辨認
說到線上購車,通常有以下三種形式:
第一,官網購車。用戶可以登錄各大品牌的官方網站,通過官網或APP進行線上AR看車,選到滿意車型後還可以通過線上支付定金,官網會為消費者代辦所有購車手續。
第二,直播購車。這是主播在各大視頻網電商網站通過帶貨售車,能夠迅速帶來流量和吸引消費者的眼球。
第三,汽車電商購車。這種購車方式大致和你在某寶上買東西一樣,雖然在線上選車並訂立合同,但後續提車、辦理過戶手續還得依託線下渠道。
毫無疑問,新能源汽車廠商尤其是造車新勢力車企在線上售車具有優勢。許多新能源車企的官網或APP設計簡潔新穎,使用靈活敏捷,方便用戶購車。
線上簽約購車系以數據電文形式籤訂合同,在不存在無效情形下,屬於有效的合同,具備相應的法律效力。
但是,法官提示消費者,如果消費者在車企官網或APP下單,該種籤約方式可信度較高;但是如果是直播購車或是汽車電商購車,需認真核查對方是否具備籤約主體資格,準確辨認對方授權手續,從而降低法律風險。(經濟日報記者 李萬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