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君子,假道學,還搞大兒媳婦的肚子,一代大儒朱熹名聲為什麼這麼臭?

2021-02-07 超愛讀

朱熹19歲中進士,任後宮大姨媽總管,開封扒灰刺史等職。朱熹有四子,朱熹扒灰傳入朝堂,皇上御封朱熹為【一品扒灰四媳高手】。

朱熹大兒媳潘金金,曾是朱熹的女學生,被朱熹以補課為名,扒灰九次,後來娶為兒媳,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扒灰一輩子。

二兒媳杜三娘,杜十娘的三姐,朱熹一首關關雎鳩在河之洲,迎得了三娘的芳心,朱熹的二兒子說話結吧,杜三娘向朱熹提出條件,先扒灰49次才肯嫁進朱家,朱熹滿口答應,又多扒灰12次,杜三娘歡天喜地嫁到朱熹家。

三兒媳秦香香,秦香蓮的親妹,自從姐姐秦香蓮嫁給那個沒良心的陳世美,就對愛情失去信心,一心要找個愛扒灰的公公。當時秦香香在自家門口貼出上聯,凡能對出下聯者,不要彩禮,免費出嫁。上聯【公公睡了嘛?給你泡腳】,半年沒有一人能對。一日,朱熹從門前經過,提筆寫出下聯【媳婦洗了嘛?和你扒灰】。秦香香一見下聯,知道正是自己夢寐以求的公公來了。當時與朱熹在大門外的石頭上扒灰三次,發誓非朱門不嫁。

四兒媳陳曉圓,陳圓圓的姐姐,陳曉圓早就聽說朱熹愛扒灰,一心暗戀上朱熹,並和自己的閨蜜李師師說,不嫁這樣的公公,寧可出家做尼姑。陳曉圓私信朱熹,我和你老婆同時掉河裡,你先扒誰?

南宋寧宗慶元二年,一代大儒朱熹在一夜之間被整得斯文掃地,聲名狼藉。身處罵名的朱老夫子沒過幾年就在一片「納尼為妾」、「偽君子」、「假道學」的唾罵聲中,悲愴地與世長辭。朱熹是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與二程合稱「程朱學派」。朱熹作為一個思想家,名聲大噪,不過讓他出名的卻是他的個人生活作風問題。作為儒學大師,道德模範,朱熹被沈繼祖指責說他不孝順母親,虐待自己的老娘,不給她吃好米。儒家普遍認為人和禽獸的區別就是懂不懂得孝順父母,朱熹虐待母親,有人就說了:大儒的名頭真是名不副實。

《宋史》卷三十七有載:「監察御史沈繼祖劾朱熹,詔落熹秘閣修撰,罷宮觀。」。即指南宋寧宗慶元二年十二月(公元1196年),監察御史沈繼祖彈劾朱熹十大罪狀,如「不敬於君」、「不忠於國」、「玩侮朝廷」、「為害風教」 、「私故人財」等等,其中還包括「誘引尼姑二人以為寵妾,每之官則與之偕行」,「家婦不夫而孕」。意思是說朱熹曾引誘兩個尼姑作侍妾,出去做官時還帶在身邊招搖過市;朱熹家中的兒媳則在丈夫死後還懷上了孕……最後,主張將朱熹斬首,以絕「朱學」。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慶元黨案」,也就是說所謂「納尼為妾」並非空穴來風

朱熹像

後來,又傳出了朱熹的一條緋聞:在台州為官的時候,因為妓女嚴蕊,跟唐仲友爭風吃醋。朱熹打翻了醋罈子,連著打了六份報告,說唐仲友跟三陪女嚴蕊有不正當男女關係,行為不檢,傷風敗俗。據說朱熹還把嚴蕊抓起來,逼她承認跟唐仲友有姦情,但嚴蕊誓死不從,最後連宋孝宗都看不下去了,派嶽飛的兒子嶽霖調查,出面放了兩人,還斥責了朱熹。不過,對朱熹形象造成負面效應最大的應該是他的「扒灰」傳聞,他兒子死後,兒媳婦居然不明不白地大了肚子。這條在現代都能稱為驚天大爆款的猛料,將朱熹的形象徹底黑到嶽不群的地步。俗話說得好,三人成虎,傳聞傳得多了,大家就公認為「事實」了。於是,朱熹從道德模範、儒學大師成了眾人眼中滿口仁義道德、背地齷齪不堪的偽君子。

但是,同時期形象很正面的辛棄疾不相信,後來的明太祖朱元璋甚至主動想給朱熹做孫子。康熙皇帝甚至評價朱熹:「集大成而緒千百年絕傳之學,開愚蒙而立億萬世一定之規。」這句評語可謂霸氣,直接將朱熹奉在了『神』的位置上!」莫非,這些人都沒有人民群眾的眼睛雪亮?朱熹為什麼招黑?如果上述黑料是真的,那麼朱熹再被封為聖人,豈不是太諷刺了。所以,事情沒有那麼簡單。當時浙東發生大饑荒,朱熹被朝廷委派去賑災,有人向朱熹舉報台州知府唐仲友貪汙受賄,朱熹便搜集罪證準備上奏。但唐仲友仗著有宰相王淮撐腰,根本不把朱熹放在眼裡,反而當著他的面狎妓,嘲笑他的理學。

因王淮從中作梗,朱熹多次彈劾唐仲友,京中卻一直未有音訊,唐仲友反而指使一幫流氓闖進司理院鬧事,並打傷了朱熹的手下。朱熹氣得將王淮一併彈劾,宋孝宗查問,王淮說朱熹素與朝臣不睦,實屬公報私仇。結果,唐仲友不但沒有被停職查辦,反而還升遷為江西提刑。

宋朝自王安石與司馬光開啟了黨爭之後,朝廷的治國理念也在實用主義與復古主義間搖擺。實用主義主張增加稅收,實現富國強兵;復古主義認為儘量不要擾民,關心百姓福祉才是最重要。實用主義的老大是當時把持朝政的外戚韓侂胄,復古主義則以宰相趙汝愚為代表,而朱熹與趙汝愚的關係一向交好。唐仲友等人,屬於浙東的「永康學派」,主張經世致用,甚至重商主義,這片土地日後產生了溫州商人,他們是屬於實用主義無疑。

趙汝愚是朱熹學術的支持者,也是他政治上的同盟軍,正是由於趙汝愚的舉薦,朱熹得以帝王師的身份立於朝廷,開啟了他政治生涯中最輝煌的46天。

公元1196年,監察御史沈繼祖彈劾朱熹,細數了朱熹的十大罪狀,還附有一些莫須有的罪名,也就是上文提到的種種黑料。

雖然這些指控都非常荒謬,但是寧宗皇帝卻相信了,其實真的假的他並不關心,他早就看朱熹不順眼,乾脆趁這個機會,讓朱熹遠離自己。最後,宰相趙汝愚被貶謫到永州,朱熹被彈劾告老還鄉。有趣的是,之後韓侂胄牽頭的北伐失敗,讓南宋皇室開始意識到實用主義的麻煩。

要發動這麼一場聲勢浩大的權力鬥爭,輿論的鋪墊是必要的手段,故此便有了史沈繼祖彈劾朱熹十大罪狀一事,也才有了朱熹「扒灰」的惡名。因宋朝御史有「風聞彈事」權,就是可以找一些捕風捉影的事來彈劾官員,也就是說,御史無須證據,就可根據民間謠言來彈劾官員,彈劾錯了,也不追責。因此,所謂「扒灰」之說,或許是這種制度下的產物,其真實程度,值得懷疑。加上宋朝處理官員,往往以貶官了事,所以也沒有人去查找「扒灰」的證據,這就更可能是「假新聞」了這是南宋不得已的選擇,但也不是朱熹想要的結果。

因為朱熹寫過:「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他是希望各種學說碰撞辯論的,可是南宋官方將理學定為主基調,卻又扼殺了這種希望。再後來,明朝把理學奉為官方學術,朱熹地位雖然一再被拔高,但理學的本質卻發生了扭曲。

被誤讀的朱熹

朱熹思想中最具爭議的是「存天理,滅人慾」這句話。咦,消滅人慾?難道是典型的禁欲主義?從字面意義上來看,朱熹強調天理的重要性,而提倡消滅人的欲望,儼然是一副將要得道成仙的標準!

人的七情六慾是本性,是生物本能,怎能說抹滅就抹滅呢?更何況,有些欲望,比如我想賺錢、我想青史留名、我想為國為民做大官,這還是促進社會進步的直接動力。其實,一直以來大家都對「存天理,滅人慾」存在著錯誤的認知,而且它也不是朱熹提出來的,而是朱熹發揚光大的。這一概念最先記載於《禮記·樂記》:「人化物也者,滅天理而窮人慾者也。」正確解讀方式:不能泯滅天性而做出超出人的基本需求欲望的事。即人的欲望必須要有一個限度,所以朱熹消滅的是過度的欲望,是為所欲為,而不是正常的欲!

關於朱熹反對女子改嫁,後人也誤讀了。

這其實要結合當時的背景,因為宋代經濟雖然發達,但沒有社會保障體系,女子改嫁後,留下公婆和孩子沒人撫養,整個家庭就會陷入困境,造成社會問題。所以,朱子在做地方官的時候明確規定,寡婦可以改嫁,但絕不可以帶走夫家的財產。這個思想從理學代表人物程顥和程頤而來,但理學從沒有強迫人不能改嫁,宋代也並不歧視再嫁婦李清照改嫁張汝舟、唐婉再嫁趙士誠,程頤自己的妹妹也改嫁。但到明朝,理學卻鼓勵「三從四德」、「貞潔烈婦」,完全變了味道。朱熹還在上表認罪時承認自己「私故人財」、「納其尼女」等等數條,說「深省昨非,細尋今是」,表示要悔過自新.於是,他自己承認了!但是這是否出於被迫,就不好說了。問題在於,如果此事本屬無中生有、捕風捉影,你朱老夫子為何自己上表承認「納尼為妾」?你這不是自己朝自己的頭上扣「屎盆子」嗎!如果是為保住一條老命而作妥協,又似乎與夫子往昔的秉性大相逕庭。而這份認罪表,也一直成為後世攻訐朱熹「偽君子」的主要話柄。

理學與心學,孰優孰劣?

王陽明主張「存天理,去人慾」,他的天理就是自己的「良知」,只要是按照良知做事,就是存天理,良知不允許做的不去做,就是去人慾。



推薦閱讀:

辛亥革命為什麼失敗

清朝為了防止皇帝縱慾過度,做出一規定,讓人哭笑不得

最無聊的小遊戲,你小時候一定玩過!超過88888分,有驚喜


相關焦點

  • 為有源頭大儒朱熹水
    大型人文歷史紀錄片《大儒朱熹》研討會,在朱熹出生地福建省尤溪縣舉辦,各路專家學者雲集如群星璀璨,共鑑共品了大儒朱熹的千秋風範。福建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大儒朱熹》總策劃梁建勇,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中華朱子學會會長、《大儒朱熹》總顧問陳來,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董事長、《大儒朱熹》出品人曾祥輝,全國朱子學研究專家,《大儒朱熹》主創團隊成員,以及人民日報等
  • 人文歷史紀錄片《大儒朱熹》以影像表達哲思
    11月1日,大型人文歷史紀錄片《大儒朱熹》學術研討會,在朱熹出生地福建省尤溪縣舉辦。福建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大儒朱熹》總策劃梁建勇,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中華朱子學會會長、《大儒朱熹》總顧問陳來,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榮譽會長、《大儒朱熹》總顧問朱傑人,省政協秘書長陸開錦、省廣播影視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大儒朱熹》出品人曾祥輝,全國朱子學研究專家,《大儒朱熹》主創團隊成員,以及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光明日報等20餘家媒體記者出席了本次研討會
  • 大型紀錄片《大儒朱熹》研討會召開 打造教科書式文獻片
    福建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大儒朱熹》總策劃梁建勇,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中華朱子學會會長、《大儒朱熹》總顧問陳來,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榮譽會長、《大儒朱熹》總顧問朱傑人,省政協秘書長陸開錦、省廣播影視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大儒朱熹》出品人曾祥輝,全國朱子學研究專家,《大儒朱熹》主創團隊成員,以及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光明日報等20餘家媒體記者出席了本次研討會
  • 從抗拒 到崇拜——《大儒朱熹》第四集《春風化雨》編導手記
    雖說所承擔的第四集《春風化雨》,重點是朱子在教育、教化上的獨特貢獻,但畢竟一切先要從認識朱熹並將許多覆蓋在他身上的歷史汙垢逐一辨識開始。感謝《朱子大傳》、《朱子文化大典》、《朱熹年譜長編》以及數十本朱熹傳記、論文集等,讓我前所未有地重新認識了一位真實的曠世大儒。
  • 南宋大儒朱熹去世820年,但為什麼不願和家人葬在一起?是感情不合還是……
    朱熹,孔子之後中國最大的聖人,這樣的大儒,也是風水的迷戀者,粉絲。中國傳統是一個家族社會,家族最基本的單位是家庭。按照儒家倫理的價值觀,生前要聚族而居,死後要聚族而葬。總之,生死都要在一起。這是人之常情。
  • 從抗拒 到崇拜 ——《大儒朱熹》第四集《春風化雨》編導手記
    2016年底,我接到東南衛視的任務,讓我參與拍攝關於朱熹的大型紀錄片。記得當時找我談話的是擔任執行總導演和總撰稿的兩位衛視副總監。雖然兩位領導在談話中多番強調《大儒朱熹》紀錄片的重要性,但是說實話,剛接到任務時我心裡是有點抗拒的。因為從小到大的教育都在告訴我們,程朱理學是」封建統治」的工具,而作為理學集大成者的朱熹,在我們這代不少人心裡,從來就不是一個「正面形象」。
  • 與儒同行——紀錄片《大儒朱熹》第二集《源頭活水》採訪手記(二)
    "東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國古文化,泰山與武夷。"著名歷史學家、中國思想史研究專家蔡尚思先生對朱熹的評價如此之高——千古二人而已!然而剛進導演組的我,其實對於朱子學兩眼一抹黑。朱子一生著述兩千餘萬字,影響東亞文化圈數百年,驀然站在他面前,頗讓人有無從下手之感。
  • 【薛峰作品·第1933篇】那些道貌岸然的偽君子
    這類人,可以被稱為假道士,偽君子。南宋的朱熹就是如此。被元、明、清三朝封為「聖人」的朱熹,是我國南宋時期「理學」的集大成者,一直被視為中國傳統社會的道德標杆,然而我們要是翻開歷史的背面一看,就會發現朱夫子是個假道學,甚至是偽君子,說他口是心非、陰損毒辣也不為過。
  • 熊賜履假道學
    康十分迫切,認為僅是經筵進講,還不解渴,三月,以「經筵體嚴時暫」,不利聖學,又命熊賜履為日講官,每天在弘德殿給皇帝單獨講課。康熙一朝,道學家的日子過得不錯,上謝天恩,下謝熊賜履。熊賜履以朱熹之學進獻康,使皇帝接收了惠顧學,同時也挽救了理學。康熙朝的理學名臣一大批,熊賜履算得上是御前首席理論家,頭一名帝師。 康看的也恰恰就是「經世致用」的學說。
  • 如果穿越到古代,你是否能成曠世大儒?
    但是,如果說今天的任意一個小學生穿越到古代就可以成為曠世大儒,那麼小編是不相信。今天,就讓小編來帶大家了解一下古代的曠世大儒都有哪些以及他們為什麼會被稱為曠世大儒。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國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後世尊稱其為「大成至聖先師」,並沿用至現代。孔子開創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
  • 螺螄粉這麼臭,為什麼喜愛的人這麼多
    螺螄粉為什麼這麼「臭」,但是喜愛它的人還是大有人在,因為它爽辣鮮香的口感能讓我們自動的忽略掉了它不太容易接受的味道~螺螄粉是一個很神奇的食物,喜歡的人喜歡得不得了,不喜歡它的人只聞下它的味道都覺得窒息。
  • 為什麼有人說劉備是偽君子,曹操反倒是真性情?
    在三國的主要政治人物裡,不少人都認為劉備是偽君子,反而曹操倒是真性情,這是為社麼?    一部三國演義,幾百年流傳下來,基本已經形成相對固定的情懷和人設,小編小時候,看那套藍框邊的三國演義聯歡會,由於年紀還小,就是莫名喜歡曹操,結果跟人一交流,無論到哪,都顯得非常另類,小夥伴還好說,還能平等爭論,大人就有用巴掌來辯論了。
  • 卑微營妓力抗理學大儒,「嚴蕊故事」中的歷史真相與文化訴求
    唐仲友是少年才子,討厭道學先生,無意中得罪了大儒朱熹。朱熹聽信了捕風捉影的言辭,上疏彈劾唐與嚴蕊有私。隨後把嚴蕊收入監獄,希望能夠通過嚴蕊的口供來坐實唐的罪名。不料嚴蕊卻堅持不肯承認,她說「循份供唱,吟詩侑酒是有的。但別的事兒實在是什麼也沒有。」
  • 觀宋填詞127|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 朱熹為何陷害歌女嚴蕊
    觀宋填詞126介紹的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在淳熙八年(1181年)八月,浙東大飢, 宰相王淮薦朱熹提舉浙東常平茶鹽公事賑災。在短短的九個月中,除了救災以外,這位朱老夫子還惹出一段公案來。這段公案關係到一個可憐的女子,南宋的一位女詞人:嚴蕊。
  • 鄭玉超│偽面孔與假道學(隨筆)
    偽面孔與假道學那臉不過是經過精心打扮的偽裝,粉飾的太平,嘴裡吐出的甜言蜜語,無非是悉心塗抹的誘惑,說出來的假道學。常常,嘴臉的主人身體上半部分露出來的很和善,譬如嘴和臉,滿面春風,玉唇輕啟,一片金光燦爛,可下半部分已經在動作了,向你悄悄地伸出了腿。你正在前行,望見對方溫暖的臉,聽見對方熱情的問候,心裡暖暖的,誰料對方暗下了絆子,讓你防不勝防,躲無躲處,栽了大跟頭。
  • 日知錄 | 朱熹: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其實金庸先生是化用了宋代大儒朱熹在《中庸集注》裡所說的一句話:「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意思是「用他對付別人的辦法來對付他自己」。    這樣做之所以有必要,是因為它可以讓對方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帶給別人的麻煩或者傷害。比如說,我讀高二的時候,有一個室友比較貪吃,經常不經過允許就隨便吃別人的食物。有一次,我從家裡帶了一盒滷雞腿。
  • 《朱子家訓》為朱熹撰著專名
    現今流傳有兩部被稱為《朱子家訓》的作品,一為宋代大儒朱熹所撰,二為明末清初理學家朱用純所撰。
  • 說「仁義」,為何首先想到偽君子?「仁義」怎會淪落到如此地步?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或說到某人假仁義,繼而稱這樣的人是偽君子。「滿口仁義道德,滿肚子男盜女娼」更是被一些年輕人所認可。仁義怎麼會淪落到如此地步?說到仁義,首先需要給仁義作出解釋。仁義簡單地講就是仁愛正義。
  • 可愛的貓,拉屎為啥這麼臭?
    有這麼一個問題,一直在困擾著鏟屎官們,那就是:貓咪長的這麼可愛,為啥拉屎這麼臭呢? 那麼,貓屎為什麼這麼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