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介《書七言律詩三首》,選自「元人法書」第九幅。饒介家藏甚豐,見識廣博,書遠師王獻之與懷素,史稱其草書飄逸似懷素,圓勁暢朗,神追大令(王獻之)。
饒介《書七言律詩三首》
本幅用筆起伏多變化,在大令風格的行書中,又融入懷素的筆意。全作揮灑自如,氣脈酣暢,間雜章草筆法,益增古樸趣味。
以饒介為核心的文人圈中有大量江西籍人士,這一現象源自於身在異鄉的情感共鳴。王僧孺有詩日:「異縣不成隔,同鄉更脈脈。」遠離家鄉,又在異地聚首的人們對家鄉的感情轉化為了對同鄉的親情。
饒介非常注重鄉情,同樣也擅長維繫同鄉之間的情感。虞堪、陳惟寅、陳惟允等人均祖籍江西。《饒介書七言律詩三首》云:「虞山人勝伯。陳山人惟寅。皆為鄉裡。解後共飲。問及仙遊事。欲所賦詩。未果寫。既去。僕已醉矣。酒醒遂和以答二賢初意。此凡四也。十八日介錄。」陳氏兄弟既作為其門徒又是同鄉交往甚繁,倪瓚所書《陳惟寅僦屋疏》還記錄了饒介曾經籌款幫助二人建屋的故事。饒介存世的書法作品為數不多,卻有三幅是關於陳惟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