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4 07:06圖文來源: 南京日報
由南京一中83名學生朗誦的《和平宣言》字字鏗鏘有力,敲進所有人的心靈深處。這也是該校學生第七次在國家公祭儀式現場發出對和平的呼喚。
八十三名學生誦讀《和平宣言》
字字鏗鏘 傳遞和平之聲
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南報融媒體記者 崔曉攝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現場。 新華社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鐘山花雨,千秋芬芳……」昨天上午,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現場,由南京一中83名學生朗誦的《和平宣言》字字鏗鏘有力,敲進所有人的心靈深處。這也是該校學生第七次在國家公祭儀式現場發出對和平的呼喚。
自2014年12月13日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起,南京一中的學生代表每年都會在國家公祭儀式上朗誦《和平宣言》。連續7年擔任朗誦團隊指導老師、南京一中高三年級語文老師李翔介紹,兩個多月前,學校從高一年級近400名學生中選拔出120人進入朗誦團參與排練,學校還邀請校友、江蘇演藝集團張路老師擔任朗誦指導。「我們利用午自習、晚自習時間,從形象、氣質、聲音等方面進行了綜合選拔。」李翔說,為了讓學生們更好地了解歷史,歷史老師專門上了一堂南京大屠殺歷史課,學校還安排正高級語文老師包旭東為大家解讀《和平宣言》。經三輪選拔,最終83名學生確定參加現場朗誦,代表南京大屠殺暴行發生83周年。
記者了解到,在83名學生中,有3名學生的祖輩經歷過南京大屠殺,甚至在南京大屠殺期間被侵華日軍殺害。
2005年出生的劉弈軒從小聽爺爺和爸爸講述太爺爺的故事。「爸爸說,我的太爺爺劉世堯出生於1904年。南京大屠殺時,他33歲。當時家裡有大太奶奶(太爺爺的前妻)、兩個姑奶奶,還有一位過繼來的姑奶奶。由於太爺爺家當時在南京做生意,他捨不得丟下生意,就帶著一家六七口人躲在南京安全區難民營裡。太爺爺親眼看到日本兵殺中國人。我聽爺爺說,當時太爺爺看到女孩子們為了躲避日本兵,把頭髮剃了,把衣服弄得又髒又臭。」
劉弈軒說,在現場朗誦時,他盯著前方「30萬」死難者這一數字,完全忘記了周圍有什麼人、什麼事,只想著要為遇難同胞發聲。「我的祖祖輩輩都是南京人。作為南京人的孩子,對侵華日軍在南京製造慘絕人寰的大屠殺,感到悲憤;對被殺害的30萬同胞,感到心痛。我生在和平年代,要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生活,更要向全世界發出和平之聲。」劉弈軒說。
高一(11)班學生朱星宇回憶說:「爸爸告訴我,太爺爺陳廣華當年住在南京管家橋附近,在一家理髮店當學徒。1937年,太爺爺只有19歲。日本兵進城後,太爺爺被侵華日軍抓走,準備押到雨花臺。中途一個日本兵抽菸沒有火柴,太爺爺就藉機幫他買火柴,想辦法逃走了。」
朱星宇說,在儀式現場,聽到《國家公祭獻曲》響起,儀仗隊抬出公祭花圈,頓時感覺有一種凝聚力。「想到那些歷史畫面、祖輩的經歷,想到國家遭受的苦難,就覺得我們後輩有責任把這段記憶傳承下去。所以我在朗誦的時候,會感覺心潮澎湃、熱血沸騰。」
高一(2)班學生趙寧楠說,他的太外公叫張長生,南京大屠殺期間在湯山被侵華日軍殺害,如今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哭牆」上就有他太外公的名字。「今天能在儀式現場朗誦《和平宣言》,一方面是對我太外公以及所有遇難同胞的深切悼念,另外也是用我們中學生的聲音發出南京對和平的呼喚。」
南京一中學工處副主任高凱說:「我們從小跟孩子們談愛國、談民族大義,但是這僅僅停留在課本上、文字上。通過每一年參加國家公祭日朗誦活動,我想這些學生會更深地了解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更好地激發他們的愛國之情和強烈的民族精神。對於學校來說,組織學生在國家公祭儀式上朗誦《和平宣言》,是使命擔當。這既是一份榮譽,也是一種鞭策。它就像接力棒一樣,讓歷史的鐘聲與和平的種子,在一批批學生中傳承下去。」
南報融媒體記者 錢紅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