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動態平衡訴訟理念植入訴訟制度

2021-01-10 光明思想理論網

  作者:國家檢察官學院 李天昊

  5月23日,由國家檢察官學院、中國犯罪學學會主辦,《中國檢察官》雜誌社承辦的「動態平衡訴訟觀: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來自清華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司法實務界的專家學者60餘人參加研討會。國家檢察官學院院長、中國犯罪學學會會長黃河主持會議。與會專家圍繞動態平衡訴訟觀的理論內涵和實踐應用,從程序衡平與實體公正、立法實踐和司法應對等角度,對法治國家建設與訴訟動態平衡、動態平衡的哲學內涵、動態平衡訴訟觀的普適性、訴訟結構與訴訟機制優化、當下刑事司法實務中的衝突與衡平、刑事訴訟證明標準等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

  法治國家建設與訴訟動態平衡

  「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法治工作者當前最重要的職責和任務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深入思考如何適應人民群眾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新期待新要求。」國家檢察官學院黨委書記王衛東表示,刑事訴訟法有「小憲法」之稱,關係到每個公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和憲法權利的實現。刑事訴訟是多對矛盾關係的集合體,正確認識和處理這些矛盾是法治工作者職責任務所在,意義重大。動態平衡訴訟觀在1996年和2012年刑事訴訟法修改中得到充分體現,並對當前刑事訴訟法第三次修改發揮積極作用,為法治中國建設貢獻了訴訟制度智慧。

  「動態平衡訴訟觀不僅是具有創造性的重大理論成就,而且已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刑事訴訟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理論研究所所長謝鵬程認為,動態平衡觀的五方面內容是刑事訴訟的核心關係和整個司法過程中的基本關係,體現了辯證思維、法治思維和中國智慧,對當前的檢察工作和檢察改革具有啟發意義,推動了刑事訴訟制度、司法制度和法治國家建設發展。

  動態平衡訴訟觀的理論內涵

  動態平衡訴訟觀提出者、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陳光中在其《動態平衡訴訟觀:理論與實踐》主旨演講中對動態平衡內涵作了綜合闡述,理解動態平衡的哲學內涵應至少從字理、中國古代樸素哲學理念和西方哲學三個層面進行綜合詮釋,主要表現為專權與制約相互作用形成的暫時平穩狀態。馬克思主義的矛盾觀是動態平衡的理論基礎。

  陳光中表示,刑事訴訟法學上的動態平衡至少包括實體法和程序法相平衡、懲治犯罪與保障人權相平衡、客觀真實與法律真實相結合、抗辯對抗和抗辯和合相統一、訴訟公正與訴訟效率相平衡五個方面,以上五對關係在平衡與不平衡之間循環往復推動了刑事訴訟制度的發展。程序是保護實體正義的手段,同時具有獨立價值,既要反對程序工具論,也要反對唯程序論;懲治犯罪與保障人權要因時因地制宜;客觀真實絕對化在很多情況下難以達成,要追求法律真實,但不能放棄和否定客觀真實;控辯平等對抗並非激烈對抗,控辯統一於公正的審判;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效率以公正為前提,追求公正的同時應努力兼顧效率。

  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卞建林認為,動態平衡訴訟觀應首先肯定多元訴訟觀和多重訴訟價值,並在平衡中並重和兼顧。動態平衡不等於中庸、守舊,應充分發揮制度的導向作用,不能讓通過非法程序獲得的證據發揮作用,以逐漸杜絕非法取證。

  「實體法和程序法、懲治犯罪與保障人權的動態平衡具有普適性。」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四川大學教授龍宗智認為,在職務犯罪查處、打擊恐怖主義犯罪這樣的特殊領域,要高度重視價值平衡和全面平衡,設置程序正當性的底線限制,否則容易出現排斥抗辯和取證手段超越等問題。

  「動態平衡可超越訴訟觀範疇,作為刑事法律的發展觀。」中國刑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陳澤憲表示,在刑事立法和刑罰層面,定罪準確性與刑事政策、法治理想與人財物的客觀限制、司法擔當與訴訟當事人信訪壓力等問題都需要綜合動態地平衡。

  就公正與效率、實體與程序而言,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張建偉表示,當前存在一種以程序正義的名義提升效率而淡化實體公正的趨勢,過於簡化的合法程序並非重視程序,而是程序虛無化,效率好比精美的木蘭之櫝,公正才是櫝中珠玉。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衛躍寧認為,法律是人民共同制定的,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體現,司法實踐在平衡各方面利益時,應充分運用法律定分止爭功能,在保障法律效果的前提下考慮社會效果和政治效果。

  「訴訟真實不僅體現了訴訟認識論,還承載著訴訟價值觀。」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玉華認為,客觀真實和法律真實都不是證明標準,而是兩種不同的訴訟真實觀。法律真實是高級意義上的形式真實,在價值論層面根植於訴訟土壤,但它無法在認識論意義上生長。

  「多元利益之間進行平衡在價值層面沒有問題,難度在於進入制度層面如何實際操作。」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萬華表示,「動態」正是平衡的方法論鑰匙,平衡不是平均,應在個案中綜合判斷,探索字典式優先級排序。在發現真實的道路上,應以提升發現真實的能力而非損害訴訟參與人權利為發展方向。

  國家檢察官學院副院長楊迎澤教授提出,懲治犯罪與保障人權相平衡具有四層含義,一是保護一般公民的合法權利;二是保護無罪人不受刑事追究;三是保障所有訴訟參與人,特別是被告人和被害人的訴訟權利;四是有罪的人通過合法程序受到處罰。

[責任編輯:周明豔]

2

1

相關焦點

  • 民事訴訟送達制度淺析
    ,是民事訴訟中一項基礎性訴訟制度,也是法院一項根本的訴訟活動,貫穿民事訴訟的始終,影響整個民事訴訟活動的進程,不僅關係到當事人雙方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的實現,也直接制約和影響著民事裁判的質量和效率  送達是指人民法院依法定方式將訴訟文書送交當事人或其他訴訟參與人的一種訴訟活動,是民事訴訟中一項基礎性訴訟制度,也是法院一項根本的訴訟活動,貫穿民事訴訟的始終,影響整個民事訴訟活動的進程,不僅關係到當事人雙方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的實現
  • 人大代表黃惠玲:完善並推行「律師訴訟調查令」制度
    人大代表黃惠玲:完善並推行「律師訴訟調查令」制度 澎湃新聞記者 趙崇強 實習生 楊丹 2016-03-09 17:33 來源:澎湃新聞
  • 單獨的子女撫養費糾紛案件適用小額訴訟制度
    所以與對方協商無果的女方以孩子的名義打算向法院提起子女撫養費糾紛訴訟。這本是一起簡單的案件,女方只要舉證證明撫養費數額過少且男方有能力承擔更多數額撫養費即可。但在諮詢過程中女方為了表示打官司的決心而說:「如果一審不支持我,我還要上訴!」
  • 《傲骨之戰 第四季》動態平衡的制度,做個人就夠了
    所以所有漫長的訴訟,那些辯論,什麼相信法律,都是為了控制權力。包括私法也是。私法為公民作日常事務提供法律依據。暴力無法突然消失,唯有牢牢控制住!作那個栓住烈馬的韁繩。而商業社會是如此偉大,資本的力量令我讚嘆。錢是最好的潤滑劑!錢可以腐蝕,對抗權力。資本代替了權力的霸主。也比只有權力才能登頂要好啊!memo618可能覺得扯,但是這段看的我簡直激動!!這特麼就是法律本身的bug啊!是權力的孔子啊!
  • 山東省東營市人民檢察院創建「三位一體」制度體系打造非羈押訴訟...
    山東省東營市檢察機關創建以羈押必要性全流程審查、非羈押訴訟全方位保障、全社會支持為主要內容的「三位一體」非羈押訴訟模式,將降低審前羈押的制度和舉措貫穿到刑事訴訟全過程。三是健全檢察機關內部制約監督制度,構建與司法責任制改革、規範檢察權運行要求相適應的內部監督制約體系。張軍檢察長多次強調,要讓檢察官實實在在感受到工作有壓力、日子「不好過」。
  • 關於民事訴訟中的第三人法律制度
    今天我們一起了解關於民事訴訟中第三人的法律制度,希望各位閱讀到本文的讀者朋友轉發出去,讓更多的人們知道我們擁有什麼權利,以此來更好的維護好我們的合法權益。話不多說,我們開始今天的內容吧。⒈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概念對本訴當事人爭議的訴訟標的有獨立的請求權,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利而參加訴訟的人。根據其概念我們可以知道,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的理由為本訴的原告與被告的權利主張侵犯了自己的權利,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將原告與被告一併作為被告而提起民事訴訟。
  • 你真的了解民事訴訟的兩審終審制度嗎?
    五一區人民法院審理後判決駁回劉某的訴訟請求。劉某不服,向太原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太原市中級人民法院又作出駁回上訴和維持原判的二審判決。劉某仍然憤憤不平,又向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那麼,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能受理上訴案件嗎?一、兩審終審制度的概念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0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依據法律規定實行兩審終審制度。
  • 推行民事訴訟律師調查令制度
    陝西高院聯合16家單位出臺規定 推行民事訴訟律師調查令制度
  • 缺席審判制度的程序適用與檢察監督丨刑事訴訟規則解讀
    修改後的《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下稱《規則》)對檢察機關在缺席審判制度中適用案件範圍、程序規定、重新審理的情形、檢察監督等具體內容作了規定,細化了檢察機關適用缺席審判制度的訴訟程序。缺席審判制度適用的案件範圍。
  • 訴訟離婚
    訴訟離婚:即其中一方不同意離婚,或雙方針對離婚條件無法達成協議,這種情況下,須啟動訴訟離婚程序。 這期的文章我們將向大家具體介紹西班牙訴訟離婚程序的優點及採取訴訟離婚程序的最佳方式。為什麼要選擇訴訟離婚呢?正如上文提到,訴訟離婚是夫妻雙方在不能達成協議離婚的情況下採取的一種離婚程序。
  • 檢察公益訴訟可持續發展之匙:制度、實踐與理論三向互動良性循環
    編者按 檢察公益訴訟制度在檢察改革新時期應運而生,作為依然在探索和發展中的一項新制度,公益訴訟制度尚需要解決大框架層面上的布局。發展中的公益訴訟亟待解決的三方面問題包括:一是需要解決當前實踐中出現的新問題;二是亟待確立一個新的整體性理論體系;三是以問題為導向,在制度落實中實現機制創新。
  • 公益訴訟一體化辦案的必要性
    自2017年7月檢察公益訴訟制度全面實施以來,隨著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的深入開展,檢察機關辦理公益訴訟案件的數量大幅度提升,對辦案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現有辦案人員數量、水平等不能適應辦案需要的困難與問題也隨之而來。在現有辦案制度框架不變的前提下,如何創新辦案模式,整合辦案資源,提高案件質效,是當前亟須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 成都天府新區率先在四川推進企業訴訟文書送達地址承諾制度
    封面新聞記者 曹菲近日,天府新區法院(四川自貿區法院)與四川天府新區成都管理委員會市場監督管理局、行政審批局協同合作,聯合印發了《關於建立企業等市場主體訴訟文書送達地址承諾制的實施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意見》),三方將通過加強部門間的信息共享平臺建設及政務信息數據交換
  • 離婚協議、財產分割及訴訟時效
    基於身份關係產生的請求權可分為不具有財產給付內容的請求權和具有財產給付內容的請求權,域外有關規定一般將前者排除出訴訟時效的適用範圍,而對後者適用訴訟時效。在《民法總則》頒布之前,學界對於此類請求權是否適用訴訟時效爭議較大,未形成通說意見。
  • 實務|檢察公益訴訟理論和實踐的熱點難點
    但是,訴前程序在規則設計與解釋上存在適用方式可操作性不強、損害範圍界定模糊等問題,需要細化訴前程序的操作規範以契合程序彰顯的特有價值,要明確訴前程序損害範圍的規定,將公告程序內容予以細緻化,擴大訴前程序適用對象的範圍,協調訴前程序與有關訴訟程序之間的關係。有學者認為,刑事訴訟法尚未明確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的主體資格問題。實踐中存在著組織保障和配套機制不健全、案件線索轉化機制不流暢等現象。
  • ...打擊虛假訴訟——最高法召開系列虛假訴訟案件宣判處理新聞發布會
    「我們將始終秉持公平公正、違法必究的原則,切實保護各方市場主體合法權益,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營商環境。」陳喜平介紹,在這批系列虛假訴訟案件中,人民法院以雷霆手段,對有關組織造假的失信企業開出巨額罰單並將涉嫌犯罪線索移送公安機關,正是為了厲行法治、刮骨療毒,樹立誠信交易、誠信訴訟的鮮明導向。
  • 訴訟時效是個什麼玩意?
    經常會有人問,孫律師,人家說我這個案子好幾年了,過了訴訟時效了,那我還能起訴嗎?今天孫律師來給大家普及一下,訴訟時效究竟是個什麼玩意?首先,超過訴訟時效,還是可以起訴的。訴訟時效,是指民事權利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在法定的時效期間內不行使權利,當時效期間屆滿時,人民法院對權利人的權利不再進行保護的制度。超過訴訟時效,是可以起訴的,只是喪失了請求人民法院依訴訟程序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的權利。
  • 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裴林到渝北法院調研「以審判為中心」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工作
    7月2日上午,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裴林率調研組到渝北法院調研「以審判為中心」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工作。裴林副主任一行在第三法庭旁聽了兩件速裁案件庭審,詳細了解刑事認罪認罰速裁程序案件法庭審理情況。在隨後召開的專題調研座談會上,渝北法院副院長鄭永紅圍繞推進庭審實質化、貫徹落實「三項規程」、深入推進認罪認罰從寬等方面就渝北法院「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工作情況進行匯報,分析了當前改革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下步工作打算。
  • 新刑訴法解釋解讀:被害人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未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另行提起民事訴訟的,不應判賠「兩金」
    但是,如前所述,《人身損害賠償解釋》將「兩金」規定為物質損失,故《2012年解釋》的第一百六十四條的規定在適用中存在一定的混亂。對於因犯罪行為遭受精神損失的,在刑事案件審結後,被害人另行提起民事訴訟,人民法院判賠的範圍和標準是否適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有關規定的問題,與民事訴訟法律制度相關聯,情況複雜,涉及面廣,各方面認識仍不一致,建議再作研究。經進一步認真研究,綜合考慮司法實踐情況,本條維持了上述規定。
  • 中友律所夏孫明:註冊制下可通過市場化法治方式完善代表人訴訟制度
    可以通過市場化的法治方式來完善代表人訴訟制度,不再以行政處罰為前提,增加中小投資者通過正常訴訟維護合法權益的途徑,加速刑事立法或者司法解釋,配套行政監管法規及民事保護法規,形成多層次的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體制。  註冊制背景下更強調投資者保護  面對註冊制改革,投資者要不斷提高對上市公司的鑑別能力及價值投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