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博講述童年經歷,看完終於明白為什麼要讓孩子體驗多個興趣班

2020-09-16 積木育兒

跟我一個辦公室的大姐,近期頻繁地跟我安利王一博。

她說,你看了嗎?他是真的很優秀,而且在舞臺上特別帥!

她的安利很成功,讓我們辦公室各個年齡層都記住了王一博這個名字。包括我。

昨天,我在優酷上還專門看了王一博和其他藝人參加的一檔綜藝:《一起火鍋吧》。

就是幾個人邊吃火鍋邊閒聊。

然後有一期,王一博同學吃嗨了,就開始自曝童年往事。

他說,小時候,在醫院打吊針,偶然看到電視上的街舞比賽,於是萌生了要學跳舞的念頭。

那是十多年前。

街舞在那時候還是新鮮事物,所以王一博媽媽一開始沒答應。

但是終究還是給孩子報名了。

街舞可不只是王一博小時候上過的唯一興趣班。

後來,他還學了吉他、素描、國畫、蠟筆畫、滑板……等等。

最關鍵的是,他特誠實地說,他的這些興趣愛好,基本都是學幾個星期就「再見」了,「學一段時間就再見,學一段時間就再見」。

這不就是傳說中的「三分鐘熱度」嗎?

然而,一個曾經那麼輕易就放棄興趣班、讓人不省心的娃,後來卻成為了同齡人中的佼佼者。

當前,97年出生的王一博身上的標籤有:職業舞者/歌手/演員/主持/職業賽車手/高級滑板玩家……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斜槓青年。

那就回到我的老本行了。

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學東西「三分鐘熱度」是件壞事。可是,從王一博同學的這個經歷,我倒是想專門聊一聊,允許孩子三分鐘熱度、給孩子體驗很多個興趣班的自由,究竟有什麼好處?

從心理學角度說,孩子學東西「三分鐘熱度」是有原因的。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霍特通過觀察研究發現,大多數孩子的學習其實都出於突然的熱情和熱心。

他們很少會按照學校給他們制定的那種緩慢、穩定的學習計劃去學習。

他們更可能會對某個特別的興趣保持一段時間,那個時間裡,他們甚至可能如痴如醉,保持渴求的好奇心,去閱讀,去畫,去寫,去討論,去向你提問有關的問題,一天幾個小時,接連好多天。

然後,他們可能突然失去興趣。或者至少有那麼一段時間,看起來完全沒有興趣了,轉向完全不同的事情。

這個時候,不少家長很可能會給孩子來一個評判,說,「你看你,做什麼都是三分鐘熱度!」

我們其實不需要如此武斷地下結論。

一旦這樣去給孩子下結論,很容易催眠孩子,打擊孩子內在的對學習的直覺以及自信心。

事實上,在沒有打擾的前提下(即不是大人不當幹預導致孩子興趣驟降),孩子之所以有這樣的「三分鐘熱度」表現,只是因為他們對那個主題,已經獲得了他們能夠吸收的信息量,他們「吃飽了」,所以需要換其他不同的角度去探索世界了。

僅此而已。所以,真的不必要對孩子更換興趣愛好這件事去上綱上線。

記得我兒子3到5歲的時候,愛極了畫畫,幾乎隨時隨地都在畫。而且畫得還挺不錯。為此我給他屯了大批的畫材、畫冊在家裡。

可到了6歲,他卻忽然很少再去拿起畫筆了。

他幹什麼去了呢?他開始對科普書,對歷史書,對人物傳記感興趣。他開始大量閱讀,聽故事。

我當時也覺得他把畫畫扔掉了可惜,但我忍住沒去幹預。只是在家裡持續備著豐富的畫畫材料。

就這樣又過了一陣子,我突然有一天發現,小夥子又開始拿起來畫筆了——去畫他心中的歷史版圖,去畫他喜歡的歷史人物,去設計他心中的三國鼎立的局勢。

看著他筆下那些生動的歷史人物,那些像模像樣的不同朝代的歷史版圖,還配有他設計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對話,心中真的是非常驚喜啊。

所以,當我們認為孩子三分鐘熱度的時候,事實真的如此嗎?

也許真相是,孩子只不過換了一個面向去了解這個世界,或者可能只是把已經學到的知識,已經掌握的技能,去鞏固得更加牢靠,去提升到另一個層次罷了。

也可以這麼說,孩子們其實一直未曾放棄過學習。

只要我們在能力範圍內,提供足夠豐富的探索素材,足夠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並且尊重孩子的個人意願,那麼孩子們一定會給我們驚喜。

有時候我想,我們之所以會對孩子們的「三分鐘熱度」懷抱如此多的成見甚至敵意,或許是出於潛意識裡的嫉妒。

須知,沒人能一開始就找到此生最熱愛的那件事。

甚至有的人一輩子都沒找到過,何況人生的畫卷剛剛鋪展開來的小小孩?

我們都是在不斷的尋覓跟摸索中,才可能發現自己最喜歡什麼,最擅長做什麼,最理想的職業是什麼。

唯一的不同是,過去的人們多半沒什麼選擇的機會,一輩子都過得小心翼翼、唯唯諾諾,該放棄的不敢放棄,不想堅持的卻不情不願地虛耗了一生。

現在的孩子們幸福多了。

就像王一博。

小時候,他們學某門樂器,不想學了,那就換圍棋,換輪滑,換美術……

長大了,他們參加工作,覺得幹得不如意了,那就跳槽,跳一次,跳兩次,跳N次……

很多人就會批評現在的孩子沒定性,難管,讓人頭疼——可是,我卻覺得這是時代在進步!

過去的歲月裡,有多少聽話的乖孩子,一路走來,始終不知道、也不敢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他們小時候把學習當受罪,長大了把工作變成忍辱負重,一輩子為別人而活,這樣的人生難道不可悲嗎?

我認識一位前輩。因為小時候一句「我長大了要做醫生」的童言童語,於是被父母要求去學護理。

其實她稍微長大一點就清楚,自己根本不喜歡學護理。她愛跳舞,甚至會偷偷跟著隔壁小孩一起練。可是考慮到自家的家境、未來的前途問題,她屈從了父母的意志,學了護理,並且在這一行一幹就是幾十年。

直到不惑之年,她好似突然醒悟過來,果斷地辭掉工作,跑到一家舞蹈培訓機構,從頭學起了舞蹈。

雖然終於圓了夢,她的心裡還是遺憾的:要是早點學就好了。她黯然說。

或許有的人會反對。他們覺得,吃苦和忍辱負重是有必要的,「三分鐘熱度」是沒法成事的,所以必須要幹預。

我承認,有那麼一些時候,孩子學了某樣興趣班,中途可能會因為遇到一些困難、挫敗而想放棄。這時,父母的確需要做點什麼。

比如,你要去跟孩子,以及跟老師溝通確認,孩子到底遇到了什麼問題?然後,幫孩子做調整、克服困難,從而把興趣愛好堅持下去。

可事實上,更多時候,孩子們說放棄就是真心地想放棄。這個時候,為什麼不允許呢?

看看比爾·蓋茨吧。

他小時候也是上過N多興趣班的孩子。可是,他的父母並沒有要求他必須跟某樣興趣死磕。他不需要憋屈地去整天幹自己不喜歡幹的事。

恰恰相反。他喜歡發呆和獨處,家人便給他空間獨處;他喜歡編程,家裡便幫他安排,甚至允許他在一個大學裡徹夜編程。

他享受到了當時一般孩子絕對沒有的探索和學習條件,這才是他成功的最大秘訣。

最後,結合這麼多年的早期教育從業經驗,我想說,那些我們按著頭,帶孩子制定的學習計劃,那些我們強迫孩子必須堅持的某項興趣愛好,多數情況下是沒什麼意義的。

與其勞心費力,整得雞飛狗跳,不如給孩子自由。

孩子不需要被強迫學習。

他們不需要別人告訴他們去學什麼。或者告訴他們如何去學。

如果我們給他們足夠多的機會去接觸這個世界,包括展示給孩子看我們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那麼,孩子會清楚地看到什麼東西對自己是真正重要的,然後他們就能自己選擇一條進入這個世界的道路。

他們選擇的道路,一定會比我們給他選擇的更好。

相關焦點

  • 王一博自曝童年經歷,看完終於明白為什麼孩子會「三分鐘熱度」了
    最近在看王一博和其他藝人參加的一檔綜藝:《一起火鍋吧》感觸頗深。其中一期,王一博同學吃嗨了,就開始自曝童年往事。他說,小時候,在醫院打吊針,偶然看到電視上的街舞比賽,於是萌生了要學跳舞的念頭。那是十多年前。街舞在那時候還是新鮮事物,所以王一博媽媽一開始沒答應。
  • 王一博自曝童年經歷:為什麼要給孩子報特長班?
    最近,寶藏男孩王一博在綜藝節目《一起火鍋吧》中,自曝起了上興趣班的童年往事。後來,王一博還學了吉他、素描、國畫、蠟筆畫、滑板……雖然有時也會像其他孩子一樣,會有「三分鐘熱度」,用王一博的話說:「有的興趣班學幾個星期就『再見』了」。
  • 王一博的少年宮報班童年,有一個很開明家庭,在愛好中培養興趣
    王一博小時候真的學過好多東西啊 ,好傢夥,興趣班全讓你學了個遍~「小時候老愛學這些了!」「然後,學一會兒就換了,最後堅持……」國畫素描水彩蠟筆+書法圍棋象棋+輪滑吉他街舞……全學過!居然都報班了,感興趣的都學了個遍!
  • 幼兒園期間要不要報興趣班?李玫瑾教授給出忠告,這是在害孩子
    雖然我家孩子還沒有上小學,還在幼兒園,但是興趣班已經流行到幼兒園了,舞蹈班,鋼琴班,書法班,英語班,光我家樓下就有好幾個班。那麼,在幼兒園期間要不要給孩子報興趣吧?說實話,我不太想給女兒報班,一方面是想給她一個快樂的童年,另一方面就是現在的興趣班價格也不便宜,二十幾個小時的課程就要一兩萬塊錢。不知道,你家有沒有給孩子報興趣班?在這方面,我聽過李玫瑾教授的一堂講座後,也改變了自己的看法,並且覺得,家長真的不應該盲目跟風報班!
  • 看完原著後,終於明白為什麼《陳情令》評分那麼高了
    昨天用了一天時間終於把原著看完了。然後今天開始追劇,50集的電視劇用一天就看完了。為什麼會看到這麼快呢?最主要的還是因為這部劇的劇情基本符合原著,還有這部劇的演員選角也是選得非常好,而且因為之前了解過這裡面的演員,所以在看小說的時候,已經把他們都帶入其中了。等到在看劇的時候,反而感覺在重溫。
  • 夫妻倆為娃上興趣班吵架鬧離婚,孩子上興趣班父母要知道的幾件事
    張姐覺得,現在競爭這麼激烈,哪個孩子不是從小就學這學那,「藝多不壓身」,她覺得女兒有音樂方面的天賦,而且最近又沒上學,在家閒著,如果不督促孩子,就可惜了。張姐老公覺得,孩子還那麼小,童年的快樂最重要,想學就學,不想學就算了。兩個人就在家你一句,我一句,為了孩子上興趣班的事吵到要離婚。相信很多父母都和我同事張姐的想法一樣。
  • 外賣員坐商場彈鋼琴,媽媽崩潰大哭:我們給孩子報的興趣班,全是冤枉錢
    文|學樂君   原創首發:親子學樂(kidsfund)最近,學樂編輯部的幾位寶爸寶媽討論是不是要給孩子報興趣班、該報什麼樣的興趣班,有人在群裡甩了這樣一條微博:就像蔡康永先生所說:「5歲覺得遊泳難,放棄遊泳,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遊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願意讓自己的孩子上興趣班?是斷定孩子會成為歌唱家?畫家?舞蹈家?
  • 孩子初中後,我才明白小學時上了這麼多興趣班都白上了
    文/楚媽(本文內容皆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要說現在什麼行業最賺錢,只要家裡有學齡兒童的家長肯定最明白,當然是培訓機構啦。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對知識和教育越來越重視,家長為了讓孩子上一個好的大學,有一個燦爛的明天,對孩子的教育呈現出了前所未有的熱情。
  • 看過王一博後才發現,理性的對待孩子「三分鐘熱度」有多重要
    看到王一博這個技能滿點的孩子,不禁讓我們好奇他的成長經歷究竟是怎麼樣的?在一些專訪上可以看到王一博談到他關於興趣選擇的經歷。相信各位家長也會遇到類似的情況,孩子玩玩具,上興趣班做什麼熱度都是來的快去的也快。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們先不要著急,心平氣和地想想,其實很少有人是第一次接觸了某樣東西就成了「真愛」的。
  • 培優但不是拔苗助長,你的孩子幾歲上的興趣班?科學教育尤為關鍵
    其實很多家長有過這些經歷,但是細細想想,真的在培優孩子嗎?不是拔苗助長嗎?一、盤點那些不宜過早學習的興趣班1、樂器類,至少要5歲左右,還要分孩子就如閨蜜一樣,很多媽媽恨不得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小神童,但是都要遵循孩子的發展特點。像樂器類,比如鋼琴、古箏等都要等到孩子5歲以上學習最佳。
  • 各種學前班讓孩子的童年喘不過氣!切記揠苗助長教育不可取
    她們班上的孩子最小只有三歲,字都認不全,卻還是要在教室裡坐滿兩三個小時,上課的時候都需要家長陪同。現在教育競爭越來越大,想進一個好學校越來越難。孩子們不得不在學齡前就開始上各種補習班輔導班,為將來漫長的學習之路做準備。而有的父母看著身邊朋友的孩子都在學習各種技能,而自己的孩子啥也不學,不免心生焦慮。
  • 那個給娃報十幾個興趣班的媽,終於把老公逼到了大街上
    二十年前的風氣是誰報班誰傻瓜,現在是誰不報班誰傻瓜。這不,當報班這事達到了極致時,終於有爸爸走了極端。微博有網友上傳了一段視頻,某爸爸站在大街上哭訴,說老婆給一年級的孩子報了十幾個興趣班,一家人連在一起吃個飯的時間都沒有。自己晚上想看個電視,老婆不允許,讓他出去看。
  • 給孩子報興趣班,什麼階段合適?這幾個方面,家長要考慮到
    」就這樣,小丹給孩子報名參加了四五個興趣班,每天帶著寶寶在不同的興趣班上穿梭。由於數量過多,寶寶一度到了厭學的程度,小丹只好減少興趣班的數量。這樣的盲目報班對孩子的教育並不會起到積極的作用。選擇興趣班,就不能一概而論,必須根據孩子的年齡、興趣和才能區別。
  • 李玫瑾:這「3種興趣班」沒必要給孩子報,浪費錢不說還沒啥作用
    在當下這個競爭壓力大的大環境之下,多數家長都會給孩子報名一兩個興趣班,以此提升孩子的個人能力,有的家長甚至會為孩子報名多個興趣班,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予以他們過多的壓力,這也使得多數孩子在被問及是否想要參加興趣班時,都是報以一副不情願的態度,但若問到孩子的父母
  • 在日華人教師揭秘:日本小學生竟然也要上「興趣班」?
    作為生活在日本的中國家長,這次跟大家分享下日本學生們的課外興趣班。 之前在網上看過一個綜藝節目,有一期是說一個中國媽媽,讓孩子參加了13個課餘班。孩子成了陀螺,看著叫人心疼。
  • 4歲小朋友6+2個興趣班,爸爸要瘋媽媽好嗨
    那麼,媽媽們都是為什麼給孩子上興趣班,要上多少個興趣班才能讓媽媽們停止競爭焦慮呢?新姐給大家分享幾個自己身邊的故事。02「扛不住扛不住,一進幼兒園我就給安排上了」樂彤夫妻倆都是從小沒上過課外班也一路順順噹噹985畢業的高材生,曾經的理念是「尊重天性」,「順其自然」,「孩子要放養」,說到早教興趣班,總是嗤之以鼻,「孩子不累嗎?!保護童年啊!」
  • 孫儷的年終總結小作文,透露給孩子選擇興趣班的關鍵所在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相信有很多的父母都想要自己的孩子能在學習課本知識外,還可以上各種各樣的興趣班,以便孩子能掌握一門技能,有傍身的本領。同時令父母苦惱的是,給孩子報興趣班的時孩子不樂意去上,不僅浪費了錢,還讓孩子厭惡興趣班。所以,家長在給孩子選擇興趣班時,要根據下面的三個要求再決定報興趣班。
  • 「興趣班」成為收割家長的重災區:別讓你的焦慮,毀了孩子的教育
    比如,興趣班宣傳「美術能提高孩子的創造力和觀察力」,家長一聽挺好,就拉著孩子學;興趣班宣傳「少兒編程是未來的趨勢,對孩子的將來有好處」,家長不甘心孩子落後,也會帶孩子體驗,引導孩子學習......所以,以至於有的家長還沒供孩子讀幾年書,就幫孩子報數個興趣班了。
  • 從《陳情令》售後版花絮裡,我終於明白粉絲喜歡王一博肖戰的原因
    要說《陳情令》是最貼心最寵粉的劇組,相信今天之後無人反駁。近日,《陳情令》不但在開播日在社交平臺提醒粉絲,更是趁著夏日的到來,除了一版160分鐘的限定版花絮,從這版售後花絮裡,我終於明白了粉絲喜歡王一博肖戰的原因。
  • 孩子不愛上興趣班?心理學家給出3點建議,別盲目「提早」
    「……」剛接了孩子在準備上樓,聽見門縫裡傳來的爭吵聲,快步走上去看,原來是剛搬過來不久的新鄰居,在跟孩子爭吵,今天放學後要去上書法班,孩子說啥也不去,媽媽也急得想哭。看到我過來,有些不好意思,把門咣當關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