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員坐商場彈鋼琴,媽媽崩潰大哭:我們給孩子報的興趣班,全是冤枉錢

2021-02-16 親子學樂

文|學樂君   原創首發:親子學樂(kidsfund)

最近,學樂編輯部的幾位寶爸寶媽討論是不是要給孩子報興趣班、該報什麼樣的興趣班,有人在群裡甩了這樣一條微博:

微博裡的故事非常簡單,一個媽媽看到外賣員在工作間隙坐在商場裡彈鋼琴的場景,忽然間仿佛看到了孩子興趣班的結局。

對於普通人家的孩子,將來只能成為一個會彈琴的打工人、會下棋的銷售員,怎麼看都覺得浪費了時間與金錢。

字裡行間,展現了一個媽媽辛酸無奈的心路歷程:

對興趣班近乎狂熱的追逐→→→偶然在現實中遭遇致命頓悟→→→指責興趣班的造夢宣傳進而放棄。

這條轉發破萬、點讚近10萬的微博下面的留言裡,也有很多人表示同意這位媽媽的看法:

興趣班這件事,具體到每個人的選擇都不用爭議,自己選擇就可以了。但學樂君發現,在該不該選興趣班這件事上,現實中卻有很多不同的意見。

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興趣班沒用?

如同博文中的這位媽媽,和留言表示贊同其看法的網友,其實都是在把興趣班看做功利性投資。

他們認為,如果將來學無所成,那麼這筆投資就是完全的浪費。如果小有所成,將來也只是用來年會表演。

從這個角度來說,興趣班毫無疑問是沒必要的。因為任何興趣愛好,能成為專業表演者的人,都是萬中無一的。

中國有3000萬孩子學鋼琴,其中能成為郎朗、李雲迪的屈指可數,能以鋼琴為生的人也少得可憐。

站在「有用」的角度來看,這個結果無可辯駁。

但是,這個角度最大的問題就是:興趣班本來就不是功利的,功利性的那叫職業技能培訓班。

很多人知道興趣班名為興趣班,卻忽略了其中的興趣二字。

在這條微博下面的留言裡,有很多人就指出了這一點:

孩子小時候,儘可能地去發現興趣所在,本身就是一個嘗試和試錯的過程。學樂君以為,我們不應該在這個階段就用技能培訓的方式,去要求、判斷孩子的愛好。

而且,除了大概率不能掙錢之外,興趣班的作用還是很明顯的,可以讓孩子的心靈有個棲息之地,在將來漫長而困難的成年生涯裡,有一個角落供ta靜心做自己。

興趣班都是冤枉錢?

教育是最廉價的投資,每一種興趣都是未來人生的一次機會。興趣是有可能成為職業的,而且很多人的職業,往往不是專業技能,而是興趣愛好。

高曉松在清華學的是雷達專業,但謀生靠的是音樂。

馬未都的本職是出版社編輯,但為人熟知的是收藏。

現在看似不經意的一個舉動,很可能改變人生的全局。

就像蔡康永先生所說:

「5歲覺得遊泳難,放棄遊泳,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遊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願意讓自己的孩子上興趣班?是斷定孩子會成為歌唱家?畫家?舞蹈家?藝術家等等名人嗎?是一定要讓孩子通過藝術生的身份進入名校嗎?不是的,他們是想靠自己的能力讓孩子在將來有更多的選擇,有更多的底氣。

1976年,祖母讓7歲的劉若英學鋼琴,她問為什麼要學,祖母回答:

「女孩子有一技之長是好的,學了鋼琴,長大了可以相夫教子。如果有一天你老公不要你了,你還可以教鋼琴養活自己,養活自己的孩子。」

劉若英和祖母

是的,多學一樣本事,就少說一句求人的話!自己就是太陽,又何懼別人帶走光明?

而且,哪怕,將來的將來,現在所學的一技之長終究沒有用武之地,又何妨?

畢竟我們給孩子報興趣班的初衷有兩個:a.成為藝術家,用來謀生;b.成為有藝術感的人,用來生活。

成年人的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而一個愛好卻是一個寄託,不至於崩潰得太徹底,不至於頹喪得太極端,它可以是一個普通人的臨時避難所,也可以是一個情感的宣洩口,自我修復,自我拯救,在片刻放鬆後滿血復活。

從事藝術教育研究長達38年的上海市兒童藝術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周合就曾對兒子說:媽媽可能以後會遠離你而去,但是音樂卻可以陪伴你一生。

後來,她兒子在國外的一段經歷恰恰就很好地印證了這一觀點:

小的時候,被媽媽逼著練琴,到了反抗期,想把家裡鋼琴砸掉的他在去英國讀書之後,卻要求媽媽給他買一架鋼琴,因為剛到一個地方,人生地不熟……每天晚上,他就打開視頻給媽媽談一段蕭邦,而後來,那架鋼琴,整整在英國伴隨了他六年。

回到文章開頭的外賣小哥身上,能在百忙之中彈著他喜歡的曲子,能在繁雜的世界裡尋找到自己那一片綠洲,彈起琴的那一瞬間忘記煩惱,給自己片刻的寧靜,這個難道不是誰也給不了的,難道不是最珍貴的嗎?

為孩子,是想靠自己的綿薄之力給他更好的託舉,更多的底氣,擁有更自由更豐富的人生。

有興趣,是好事

生活在都市裡的中產家庭,所獲得的非常重要的一個好處是孩子有機會接觸更多。

一個生活在小山村裡的孩子,即便具有超強的音樂天賦,但可能至死都沒摸過鋼琴。

一個心中色彩斑斕的非洲孩子,也可能至始至終未能描繪自己眼中的世界。

當代社會,我們會批評它給父母的焦慮太多,給孩子的壓力過大,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和孩子都更深度地見識和融入了這個世界。

當然,我們也不可能見識全部的世界,在興趣班的選擇上,也有原則要遵循。

中科院心理所博士、中國心理學會科普委委員羅靜在《拜託了媽媽》上就提到這樣4個原則:

✦不要同一時期給孩子報很多興趣班。

從孩子身體角度來說,扛不住那麼多事;從孩子的大腦發育來說,他也不可能同一時間做很多事情。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說我們成功把孩子變成了抽動症患者,就是不停地眨眼睛、歪嘴……因為孩子壓力一旦太大,就會有兩種方式宣洩,要麼不動,要麼使勁動。

讓孩子自己去體驗,自己去發現,而不是把身為父母的未完成的心願加諸在孩子身上,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不屬於任何人,也不需要為任何人的昨天買單。

當你發現孩子真的不適合這一特長,甚至專業老師也對此給予指出的時候,及時止損,不要耽誤孩子的童年,也不要浪費家庭的金錢。

教育的本質是打開更多的可能性,而作為家長,應該讓孩子在各種各樣不同的體驗之後找到自己最喜歡的那一個。精力有限,別把最珍貴的東西浪費在不喜歡的事物上。

✦不要傾家蕩產為孩子去報各種興趣班,減少心力耗竭。

切忌攀比!切忌盲從!切忌打腫臉充胖子!即便一個興趣班不給孩子報,用心、用愛、有智慧的陪伴孩子,和孩子交流互動的過程中讓孩子認識世界、感知美好也是美妙無比的一件事。

針對第四條,學樂君想補充一條:那就是,該堅持的時候還是要堅持。

任何一件事,想要有所收穫,都需要一定時間的堅持。孩子本身的熱情,是經常會很快消散的。

有些東西,撐過最難的那一點,後面就是一馬平川。

中國有句古話: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張岱《陶庵夢憶》)

有一個興趣並擅長,能以此謀生最好,只是成為心靈的寄託也無妨。這樣的話就算生活烏雲密布、電閃雷鳴或是瓢潑大雨,心裡卻也能始終住著一個太陽。

參考資料:

《康永,給殘酷社會的善意簡訊》

南方人物周刊:《劉若英 要麼孤獨,要麼庸俗 | 明星》

學霸是怎樣煉成的:《孩子到底該不該報興趣班》

拜託了媽媽:《別讓興趣班奪走孩子的童年》

天使之劍:《中國幾千萬人在學鋼琴,到底為了什麼? 》

相關焦點

  • 新民快評|外賣員彈鋼琴走紅,看淡功利才有樂趣
    「他就坐在商場的鋼琴旁,忘我地彈著鋼琴,好多人被他的琴聲吸引來了……」近日,一段外賣小哥在商場彈鋼琴的視頻在網上走紅,吸引了幾十萬網友的點讚。據報導,這名「85後」的外賣小哥從2010年開始接觸、喜歡鋼琴,不知不覺鋼琴已經陪伴了他整整10年。
  • 外賣小哥商場彈鋼琴網上走紅
    王雷彈鋼琴引來圍觀「他就坐在商場的鋼琴旁,忘我地彈著鋼琴,好多人被他的琴聲吸引來了……」近日,一段外賣小哥在商場彈鋼琴的視頻在網上走紅,吸引了幾十萬網友的點讚,網友紛紛在視頻下留言:「有夢想誰都了不起!」紫牛新聞記者幾經輾轉,採訪到了這位剛從老家養病回到蘇州的外賣小哥王雷。
  • 蘇州外賣小哥商場彈鋼琴走紅 練琴10年每天彈2小時
    「他就坐在商場的鋼琴旁,忘我地彈著鋼琴,好多人被他的琴聲吸引來了……」近日,一段外賣小哥在商場彈鋼琴的視頻在網上走紅,吸引了幾十萬網友的點讚,網友紛紛在視頻下留言:「有夢想誰都了不起!」 紫牛新聞記者幾經輾轉,採訪到了這位剛從老家養病回到蘇州的外賣小哥王雷。
  • 【紫牛頭條】外賣小哥商場彈鋼琴走紅:已練琴10年,每天彈2小時
    每天下班回到家,王雷就會自然而然地坐在鋼琴前,這對他而言早已是一種習慣,是他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王雷說,彈琴久了會形成自己的風格。他回憶,這麼多年以來,自己彈的曲子似乎都有著淡淡的憂傷。他很喜歡鋼琴音樂創作演奏愛好者石進的《夜的鋼琴曲》系列,「特別適合失戀的時候聽。」
  • 紫牛新聞|外賣小哥商場彈鋼琴網上走紅 聽眾說有一種想流淚的衝動
    「他就坐在商場的鋼琴旁,忘我地彈著鋼琴,好多人被他的琴聲吸引來了……」近日,一段外賣小哥在商場彈鋼琴的視頻在網上走紅,吸引了幾十萬網友的點讚,網友紛紛在視頻下留言:「有夢想誰都了不起!」紫牛新聞記者幾經輾轉,採訪到了這位剛從老家養病回到蘇州的外賣小哥王雷。「85後」的他從2010年陪女友學鋼琴開始接觸、喜歡鋼琴,不知不覺鋼琴已經陪伴了他整整10年。
  • 想讓孩子報個興趣班,學習彈鋼琴的最佳年齡是多大?
    現在很多家長不願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包括我自己,都給孩子報了鋼琴的興趣班,有的孩子從四五歲開始,有的孩子甚至從三歲就開始學了。以我家孩子學琴的親身經歷來看,建議大家上小學一年級開始學琴會更好一些。第一個原因是理解力。
  • 外賣小哥商場彈鋼琴走紅:每天練兩小時,十年如一日彈鋼琴
    近日,一則外賣小哥在商場彈鋼琴的視頻獲得數上萬人點讚。有網友拍攝到在商場大廳裡,一陣陣好聽優雅的鋼琴聲傳出來,原來是穿著外賣騎手制服的小哥在彈奏。只見他指法嫻熟,彈奏流暢,但是彈奏到一半就因為接到訂單,就狂奔送單了。
  • 中產家庭報興趣班也有鄙視鏈?鋼琴已「落伍」,冷門特長才高端
    大學時期,在上《社會學概論》這門課的時候,老師說家裡的小女兒過生日,來了二十多個小朋友,都是班上平時相處的不錯的同學。大家玩到了高興的時候,就有人提議要來彈一首鋼琴。在老師所處的那個年代,能彈鋼琴的人可是屈指可數,而這種興趣愛好也是非常燒錢。
  • 說句不中聽的實話:一年花七八萬給孩子報興趣班,沒用還燒錢
    文|美芽媽媽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是大部分家長普遍的心態。為此幫孩子報了七八個興趣班,希望孩子能夠擁有一技之長,把其他孩子比下去。案例:小虎今年上四年級,雖然年紀還小,但他可是一位大忙人。寫完功課大概6:00左右,媽媽會來接他。但不是接孩子回家,而是帶著孩子去吃飯,然後把他送去鋼琴興趣班。在鋼琴興趣班學習兩個小時之後,大概8:00左右,小虎才能回家休息睡覺。這是他周一到周五的生活日常。周六周日的時候也閒不下來,因為他還有書法,小提琴班,甚至還有舞蹈班。孩子的爺爺奶奶看著小虎這麼辛苦,經常向父母提意見,認為他們實在是太狠心了。
  • 興趣班到底要怎麼報?
    繪畫、鋼琴、模特、主持人……現在,孩子能選的興趣班真的太多了。不報吧?怎麼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報吧?該怎麼報呢?興趣班 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到底要給孩子報什麼興趣班呢?李老師是杭州一家教育輔導機構的繪畫老師,她教的孩子最小三歲,最大的小學四年級。
  • 彈鋼琴鍛鍊了孩子的專注力與反應能力,學習效率明顯提高
    今年暑假的一天下午,天氣稍微涼快點,帶著孩子出去散步。當路過一個鋼琴培訓班時,孩子被一段悠揚的聲音所吸引。她突然停住腳步,告訴媽媽:「這聲音真好聽,我想去看看。」順著聲音,我們來到一個房子裡,看到一個比她稍大一點的小姐姐在彈琴。
  • 當代中產家庭孩子的興趣班鄙視鏈:鋼琴墊底,榜首全是「冷門」
    簡單來描述中產家庭的「野心」,就是不滿足於別人有的我們要有,而是我們要有別人沒有的!久而久之,在教育過程中,原本只是提升孩子素質教育的興趣培養,卻成為家長們的攀比場。你知道嗎?興趣班也存在鄙視鏈,選擇太「低端」的,甚至會被人看不起。
  • 給孩子報鋼琴班卻被「鄙視」?興趣班鄙視鏈,凸顯家長的攀比之風
    「文/暮沐媽咪育兒日記,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對於父母而言,最關注的就是孩子的前途,於是「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便成了所有父母的教育理念,爭先恐後地給孩子報興趣班。為了讓孩子更出類拔萃,什麼冷門報什麼,什麼貴報什麼,不管孩子的興趣不說,甚至還存在「興趣班鄙視鏈」,而曾經一度熱門的鋼琴居然成了這條鄙視鏈的最底層。
  • 寒假報班高峰期,李玫瑾:這3種「興趣班」不要報,費錢還沒用
    馬上要放寒假了,很多家長又開始摩拳擦掌,準備給娃安排上滿滿的興趣班了吧?興趣班,已經成為現代孩子成長的標配,誰家的孩子不上興趣班,簡直就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每到放學,周末假期,各種舞蹈班,音樂班,編程班培訓機構裡面擠滿了孩子和家長,特別熱鬧。
  • 中產家庭孩子興趣班鄙視鏈:鋼琴排倒數第一?別讓教育「變了味」
    01中產家庭孩子興趣班鄙視鏈,悄然興起:鋼琴只能排倒數第一?每年到了暑假,興趣班都是家長們繞不開的話題,這樣的現象在中產階級的家庭中更為常見。中產階級的家長,普遍會有這樣一種心理: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墊著腳想要實現向上越級卻能力有限,生怕自己一不努力就回到底層,而他們的這種焦慮,在孩子身上體現得更加淋漓盡致。2018年拍攝的紀錄片《起跑線》中,講述了一個北京7歲女孩兒的周末:早上七點就被媽媽催促著起床,這一天要趕四個「場子」——西班牙語、聲樂、舞蹈和尤克裡裡的興趣班,一天結束後,孩子臉上只有疲倦不見「興趣」。
  • 鋼琴,也許會是我家第一個放棄的興趣班……
    結果當天就翻了車……實在是「氣」啊:是這樣,一節課一共45分鐘,剛坐在鋼琴前、按老師的要求複習上節的曲子,小葉子就開始「噘嘴」了,隔了一周,音階、拍子、手勢……忘的忘、錯的錯,老師不滿意,孩子也很沮喪。因為不熟悉,需要再彈……老師問知識點,她支支吾吾,剛教完的換了一行譜,又忘……這一晃兒,半節課過去了。
  • 夫妻倆為娃上興趣班吵架鬧離婚,孩子上興趣班父母要知道的幾件事
    我的同事張姐,一復工上班就對我們幾個好友吐槽,宅家的這段時間因為孩子上興趣班的事,張姐和她老公吵到要離婚。吵架的原因是,張姐覺得女孩就應該學學彈鋼琴、古箏,於是半年前花了5萬多給女兒買了一架鋼琴,還請了家教,一對一在家教孩子。最近,宅在家裡,又沒開學,張姐又給女兒報了網上的鋼琴課,每天早上7點逼迫孩子起來練琴,讓孩子為鋼琴考級做準備。
  • 那個給娃報十幾個興趣班的媽,終於把老公逼到了大街上
    ,誰家不報個興趣班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二十年前的風氣是誰報班誰傻瓜,現在是誰不報班誰傻瓜。這不,當報班這事達到了極致時,終於有爸爸走了極端。微博有網友上傳了一段視頻,某爸爸站在大街上哭訴,說老婆給一年級的孩子報了十幾個興趣班,一家人連在一起吃個飯的時間都沒有。自己晚上想看個電視,老婆不允許,讓他出去看。
  • 幼兒園小朋友到底要不要報很多興趣班
    今天帶大寶去商場玩,路過一家鋼琴培訓機構,也不知道大寶是有意還是無意,居然跑了進去。 在鋼琴教室帶了不到十分鐘,她居然說想要學習鋼琴,那我不可能說不讓她學啊,就問她:你不是在複習英語作業,在複習跳舞打卡的時候說你好累嗎?
  • 學鋼琴被鄙視,中產階級該如何走出興趣班怪圈?
    一、關於興趣班先來說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給孩子報興趣班,到底意義何在?很多家長給孩子報興趣班,其初衷大多都是想要讓孩子能多一技之長。這一技之長可以不要多專精,但卻一定要有。如此一來,孩子未來可以走的路也就寬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