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也許會是我家第一個放棄的興趣班……

2021-01-18 慢成長mcz

每周一下午5點半,是小葉子的鋼琴課時間。

上周,剛好看了花時間分享的果果學琴和爸爸吵架的故事,想著我家這位學琴也是各種波折,花花分享的方法挺好的,甭管孩子啥狀態,我應該鼓勵、鼓勵、再鼓勵!

結果當天就翻了車……

實在是「氣」啊:

是這樣,一節課一共45分鐘,剛坐在鋼琴前、按老師的要求複習上節的曲子,小葉子就開始「噘嘴」了,隔了一周,音階、拍子、手勢……忘的忘、錯的錯,老師不滿意,孩子也很沮喪。

因為不熟悉,需要再彈……老師問知識點,她支支吾吾,剛教完的換了一行譜,又忘……這一晃兒,半節課過去了。

終於開始學新課了,小葉子沒了大半興致,遇到卡殼的地方,她一會說要喝水,一會兒又想上廁所,還問老師,「再彈幾遍能下課?」

呃……看著這個一上課就在盼著下課、平時在家想不起來喝水上廁所、一到鋼琴課就賊積極、續課時信誓旦旦說想學、實際學又這幅樣子的娃,我,忍不住——怒。了。

感受了一下,這份「怒」,有好多好多層:

首先是心疼錢,跟打了水漂一樣,一節一節的出,這倒也不要緊,效果呢?不求進展多飛速,但總倒退,是啥意思嘛?

其次是著急,孩子對待「挫折」的態度,不是「迎難而上」、多多練習,而是不樂意更進一步、想逃避。

最最最糾結的,是關於這門課到底該不該繼續學,我真的很希望她堅持,體驗一下「我能行」;覺得就這麼放棄特別可惜,更擔心以後遇到同樣的事兒,她也會隨隨便便放棄不懂「堅持」……

打住打住!唉,為人父母,就是容易這麼「災難化」所有的「後果」……和老公吐槽,他有句話,在當下特別的火上澆油,但又真的是,靈魂拷問,一下把我給整愣了:

「你能接受,孩子不學鋼琴課嗎?」

對哦,半年前還完全沒這煩惱,我是怎麼「想不開」,在暑假的時候開始給娃報鋼琴課來著?

想起來了,是因為小葉子說對鋼琴有興趣,我也喜歡,就琢磨著「多一個興趣」、「嘗試看看」,以後多個熱愛。

當時完全沒指望孩子未來考級、靠這個加分、走專業路線啥的,還發圈提醒自己「謹慎入坑」,結果呢?

入著入著,就想「一坑到底」、不允許孩子「出來」了——嘿,說好的「嘗試」呢

我反思了下,其實這麼想讓孩子學琴、又特別擔心她隨便放棄,有我自己的「私心」,攪合在裡面:

我在小葉子這麼大、也是幼兒園大班的時候,學過快一年的電子琴,但上小學後,我的爸爸媽媽擔心我學業壓力大,就把課停掉了。

(小時候彈琴的我)

這件事長大後,就成了我的一個遺憾情結,「都怪爸媽替我放棄了」,於是我不停地美化學琴的回憶,想像自己如果能繼續學,得老厲害了……

所以,當小葉子一排斥不想彈,我就會本能地想起這件事,不想因為我沒能及時「輕推」孩子一把,長大了也變成了她的遺憾。

但其實,這份擔心是我自己的,不是孩子的:

未來人生中,如果真的有興趣,可以有無數契機繼續學,在香港上班那會兒,我就陸陸續續利用周末學了一兩年,現在不也還是跟著孩子又在撿了……

(13年那會兒,我在香港,下班時間學鋼琴)

所以啊,不上綱上線,想著一個決定就耽誤孩子終身啥的,真是既放過了孩子,也放過了自己。

至於投入錢讓孩子學,就更沒有責怪孩子的理由了,明明是我一次次主動掏錢,孩子從沒逼我。

有時忍不住想和孩子叨叨「你知道一節鋼琴課多貴、你得好好學啊」的時候,就會想起這張攝影師劉濤抓拍的照片:

當時這個媽媽在路邊使勁兒打小孩說,「300塊錢一節課你給我考成這樣,看我回家怎麼整你」,看得好難受啊,為什麼要這樣去「羞辱」孩子呢?

掏錢讓孩子學,本就是為人父母,心甘情願打開一扇窗、提供一份支持而已……以「愛」之名綁架孩子「必須學好」,這份壓力稍稍換換位,想想如果是伴侶、家人、領導對自己提要求,就會知道有多難受了。

想到這裡,當從根兒上、我接受了「孩子可以放棄鋼琴課」,好像接下來的很多事兒,都豁然開朗了許多,也意外的,變「順利」了很多。

我做了這麼幾件事:

1、觀察孩子為啥受挫,和老師溝通。

小葉子並不是個「抗挫力」差的孩子,比如編程,聽起來就有點難是吧?她已經整整堅持一年,馬上要升級到高階班了。

那為啥到鋼琴這,畫風就不一樣了呢?我發現,還是難度和回應方式的問題。挑戰如果過大,孩子不但不能從中得到發展,還很容易挫傷原本的自信。

跟課時我特別仔細觀察了,她經常每彈一兩下,就被老師打斷、糾正,關於手型的部分尤其多:

「立個雞蛋」、「手要站起來」……聽起來這麼簡單的事兒,但孩子就是很難同時兼顧識譜、節奏,有一兩個手指,老是忍不住翹起來。

換做是我,也挺受挫的,感覺自己老是做不對。

問了老師,她說主要是考級需要,手勢必須標準,再有就是手型標準,彈奏也會省力。

我就在下課後和老師商量,能不能多去示範「手型正確輕鬆彈琴」的好處,同時表達了我們不以考級為目標,希望鼓勵為主、手勢問題放低要求,給孩子一些成就感。

老師這周就調整了,沒被糾正的小葉子很意外,也很開心,直接積極影響了她整節課的效率和狀態,竟然一次都沒問啥時候下課,連我都吃了一驚。

2、重新核對目標,學的是啥,為啥而學?

我回憶自己學琴的動力,最主要就是,能彈出流暢的曲子,覺得特別美妙,至今,我都還記得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我在學校的藝術節活動上為全班的小朋友們伴奏《小花貓》。

孩子也是啊,小葉子本來很期待,能在鋼琴課上彈出曲子,但是每一節課,我們倆聽到的,都是斷斷續續、聽不出旋律的一個個零散的音。

有天坐她後面聽得我這個痛苦,然後我瞄了下譜子:呀,這不是小葉子會唱的歌謠《Row Row Row Your Boat》嗎?!

之後我就和老師溝通,能不能在進入一首歌的時候,先示範一下「整首曲子」流暢彈下來是什麼樣子,讓孩子有個「目標」和「期待」,通過練習原來最終可以彈成這樣。

這首歌也的確讓小葉子眼睛放了光,有了更多的動力,「媽媽,我彈的是《Row Row Row Your Boat》!」

我還邀請小葉子畫了一幅畫,關於——學會彈鋼琴有啥好處。

孩子的內驅力,需要通過熱愛來喚醒,如果彈琴只是枯燥的練習、零散混亂的調調、不停的糾錯,大部分人,都會在這個過程中消耗掉對彈琴的熱情。

我們一起想像,會彈琴的好處、能帶來什麼,小葉子說,「能上舞臺表演」、「能自彈自唱」、「能開心」……我補充問了一點,「你會享受音樂嗎?」她點點頭。

享受音樂本身、通過藝術去紓解、釋放、表達內在的世界和聲音——才是學鋼琴的本來目的。

那我們就更沒啥好擔心的了,即使不學鋼琴,也一樣可以熱愛音樂啊。

我想了想,無論是小葉子按到一本音樂繪本書、手舞足蹈地開始指揮:

還是在公園路邊,開心地用撿來的葉子,拉起了小提琴:

又或者是超級興趣地擺弄其他樂器、好有熱情地學唱《let it go》……

她已經,在享受音樂本身了。

3、讓「享受音樂」,成為日常。

元旦的時候,我和老公說要來點儀式感、相互送禮物,我隨口說了句,我要鋼琴,孩子也能彈,他還真下單了個智能鋼琴……

因為不是真鋼琴,我總覺得,這玩意兒彈起來不是那麼回事,直到周末連上ipad,發現只彈Do和Re兩個鍵,竟然能合著背景的伴奏,彈出《獻給愛麗絲》,這比吭哧吭哧學很多才能彈到這首曲子,好太多了吧!

小葉子很開心,她一直很嚮往能彈這首曲子,不過試了一次,發現只有50幾分,又發脾氣了。不管我怎麼說,「你記得是二分音符、兩拍,別鬆手太快」,她都不樂意再試。

管她呢?這不也是給我自己買的嗎?我來!

不想著說教,不想著示範,本來我也有半吊子基礎嘛,我就跟著彈彈彈,錯了也沒關係,《瑪麗有隻小羊羔》、《兩隻老虎》、《藍色多瑙河》……

一連好幾天。老公也來湊熱鬧。

你猜發生了啥?小葉子拍拍我,「媽媽,你靠邊,我要彈!」

這一次,《愛麗絲》她彈到了90多分,也因為頻繁地練習到Do、Re、Me,新一節的鋼琴課,這幾個音反應都很快,無形中,體驗了一把「練習會帶來進步」的好體驗。

老師誇了兩句,她下課就和我激動地說,「我每天都要練好多好多遍!」

「好呀!」

哈哈,我對這個話的實際執行情況不抱期待,但這一刻她對彈琴的信心,以及她從挫敗到有信心的過程,讓我覺得特別地寶貴。

美國著名的兒童教育家、心理學家丹尼爾西格爾說,當孩子因為挫敗沮喪、發脾氣時,重要的不是去消除行為,而是去培養能力,幫助孩子更好地去應對。

也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鋼琴,未來仍然可能是我們放棄的第一個興趣班,但我相信,孩子已經學到了,遠比成為鋼琴家更寶貴的東西,而她對音樂的熱愛,也將一直在

作者:吉吉。全平臺「慢成長」聯合創始人,二寶媽,美國註冊正面管教家長/學校講師,前香港資深傳媒人,現居深圳。追求細水長流,也愛勇猛精進,愛唱歌愛生活愛自我管理,願與娃一起慢成長。

相關焦點

  • 想讓孩子報個興趣班,學習彈鋼琴的最佳年齡是多大?
    現在很多家長不願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包括我自己,都給孩子報了鋼琴的興趣班,有的孩子從四五歲開始,有的孩子甚至從三歲就開始學了。以我家孩子學琴的親身經歷來看,建議大家上小學一年級開始學琴會更好一些。第一個原因是理解力。
  • 中產家庭興趣班鄙視鏈,學鋼琴最沒面子,排第一的你肯定想不到!
    最近一則熱搜吸引到了很多人的關注,熱搜中闡述了中產階級的家庭給孩子上興趣班竟然有一條家長們都「心知肚明」的鄙視鏈,這條鄙視鏈將孩子學習什麼樣的樂器直接和家庭情況對等起來。最讓人看不起的就是學鋼琴的家庭,最能體現家庭經濟實力的竟然是學管風琴的家庭。
  • 因為興趣班「反目成仇」,繼續堅持還是乾脆放棄?
    怎麼幫助他把興趣堅持下來?才不會因為興趣班和他「反目成仇」?紀錄片《起點》給了我答案。我是不是應該想想,也許,這些還不是他的「真愛」?倘若真的不喜歡,他可以放棄,我會陪著他繼續尋找。或者,也許他還沒有發現自己對它們的熱愛?那就再多給他一點時間,別讓我的著急和焦慮破壞他和它們之間感情的累積和升華。
  • 學鋼琴被鄙視,中產階級該如何走出興趣班怪圈?
    當然了,可能有的家長會說,一個興趣班而已,就是讓孩子找點樂子,打發業餘時間罷了,那麼認真幹嘛?有這樣想法的家長,他們想來是不會在意孩子的興趣班是否會被鄙視的。但不得不說的是,教育孩子,太過任性了可不好!
  • 外賣員坐商場彈鋼琴,媽媽崩潰大哭:我們給孩子報的興趣班,全是冤枉錢
    微博裡的故事非常簡單,一個媽媽看到外賣員在工作間隙坐在商場裡彈鋼琴的場景,忽然間仿佛看到了孩子興趣班的結局。對於普通人家的孩子,將來只能成為一個會彈琴的打工人、會下棋的銷售員,怎麼看都覺得浪費了時間與金錢。
  • 包文婧套路女兒學鋼琴,興趣班開始容易堅持難,家長別犯兩個錯誤
    在《幸福三重奏》中,包文婧跟何猷君奚夢瑤聊天,說起女兒餃子上興趣班的事。餃子自己是想學架子鼓的,但是包文婧想讓她學鋼琴,就開始「忽悠」女兒。包文婧抓住了女孩子愛美的特點,跟餃子說彈鋼琴的時候會穿很漂亮的禮服,像公主一樣,餃子聽了立馬高興地答應學鋼琴。
  • 家長心中的興趣班「鄙視鏈」,鋼琴成「入門級」,頂端最「高貴」
    但也有一些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很多,希望孩子能夠更優秀一些,給了孩子很大的壓力,也給孩子報了很多補習班、興趣班。因為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有一個好的學習成績自然是好的,而其他的興趣愛好也必不可少,如果沒有興趣愛好的話,不僅會和其他孩子格格不入,也會讓孩子比較木訥。
  • 學鋼琴很俗氣?「興趣班鄙視鏈」正在蔓延,只因家長攀比心理作祟
    閨蜜這才給金女士好好解釋了一番,閨蜜說,現在在家長圈流行一種「興趣班鄙視鏈」,在這個鄙視鏈之中,鋼琴是排在倒數第一位的,很少有家長會讓孩子學鋼琴。之所以這樣,不過就是因為以前有太多人追捧鋼琴這種興趣愛好了,所以說,在現在的家長看來,鋼琴已經是「爛大街」的興趣愛好了。
  • (附美術、音樂、舞蹈、體育等興趣班深度分析)
    潼潼小朋友就是典型,要沒課的日子她還覺得無聊沒意思,天天喊著要給自己加各種興趣班,反而是要做司機的老母親累到一直拼命攔著。不過興趣班這事兒,還真不是都能堅持下來的。過程中要考慮的問題也不少,娃會不會半途而廢、前功盡棄?會不會學得不深等於沒用?會不會投入的精力和金錢都打了水漂?
  • 鋼琴落入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末端?別讓世俗比較丟了學琴初心
    最近,一篇名為《鋼琴只能排在最後?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的文章引發了熱議。文章列舉了各類課外興趣班中存在的鄙視鏈,其中樂器類為「管風琴>豎琴>大提琴>小提琴>長笛>薩克斯>架子鼓>鋼琴」,鋼琴處於鄙視鏈的末端。
  • 夫妻倆為娃上興趣班吵架鬧離婚,孩子上興趣班父母要知道的幾件事
    我的同事張姐,一復工上班就對我們幾個好友吐槽,宅家的這段時間因為孩子上興趣班的事,張姐和她老公吵到要離婚。吵架的原因是,張姐覺得女孩就應該學學彈鋼琴、古箏,於是半年前花了5萬多給女兒買了一架鋼琴,還請了家教,一對一在家教孩子。最近,宅在家裡,又沒開學,張姐又給女兒報了網上的鋼琴課,每天早上7點逼迫孩子起來練琴,讓孩子為鋼琴考級做準備。
  • 李玫瑾坦言:再愛孩子,也別讓他上這3種興趣班,費錢不說還沒用
    由於聽說鋼琴能夠提升女孩的氣質,因此孩子剛出生沒多久就為孩子準備了一架鋼琴,3歲時給孩子報名的興趣班,比我家孩子現在上的興趣班還要多很多,不僅要學習鋼琴,還要學習口才、演講、舞蹈、畫畫、英語等等,幾乎除了上學、睡覺其他時間都是在興趣班度過的。
  • 幼兒園期間要不要報興趣班?李玫瑾教授給出忠告,這是在害孩子
    雖然我家孩子還沒有上小學,還在幼兒園,但是興趣班已經流行到幼兒園了,舞蹈班,鋼琴班,書法班,英語班,光我家樓下就有好幾個班。那麼,在幼兒園期間要不要給孩子報興趣吧?幼兒園期間要不要報興趣班?李玫瑾教授給出忠告,這是在害孩子不知道你有沒有給孩子報興趣班? 你對孩子過早上興趣班,保持什麼態度?在這個問題上,或許我跟你有一樣的感受,不知道到底該不該給孩子報興趣班?
  • 中產家庭報興趣班也有鄙視鏈?鋼琴已「落伍」,冷門特長才高端
    大學時期,在上《社會學概論》這門課的時候,老師說家裡的小女兒過生日,來了二十多個小朋友,都是班上平時相處的不錯的同學。大家玩到了高興的時候,就有人提議要來彈一首鋼琴。在老師所處的那個年代,能彈鋼琴的人可是屈指可數,而這種興趣愛好也是非常燒錢。
  • 全國興趣班「鄙視鏈」排行榜:鋼琴因俗氣排倒數,第1名卻很冷門
    在80、90年代,能上興趣班的小孩基本上家庭條件屬於殷實水平,而這部分在社會中還只是少數一部分。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發展,如今家家戶戶都有經濟實力讓孩子上興趣班,可殊不知興趣班竟分了「等級制度」,著實讓人丈二和尚摸不清頭腦!
  • 給老大報了14個興趣班的我,現在輪到老二,我開竅了
    堅持時間:1年 費用:2萬 (100/節,一周4節) 放棄原因:學校太遠,懷二胎,不方便接送。興趣班離得近太重要。 文章分享出來後,有人罵我: 報什麼課外班,好好上學就行了,有錢撐的。 還有人說:你這麼輕易就放棄了,怎麼教育孩子,也許你放棄的就是他有天賦的。 吉米馬上三歲了,我會給他報什麼興趣班? 小張三年級了,他剩了哪些課外班?
  • 在這些好玩的興趣班面前,奧數、英語、鋼琴都不算什麼……
    如今父母給孩子報課外興趣班 已成為標配 奧數班、英語班、鋼琴班、書法班、繪畫班 培養考試小能手和文人雅士的興趣班有點濫大街 足球班、陶藝班、烘焙班、樂高班、剪紙班 再也不能「鶴立雞群」
  • 當代中產家庭孩子的興趣班鄙視鏈:鋼琴墊底,榜首全是「冷門」
    久而久之,在教育過程中,原本只是提升孩子素質教育的興趣培養,卻成為家長們的攀比場。你知道嗎?興趣班也存在鄙視鏈,選擇太「低端」的,甚至會被人看不起。01當代中產家庭孩子的興趣班鄙視鏈:1.樂器類鄙視鏈:管風琴>豎琴>大提琴>小提琴>鋼琴
  • 中產家庭孩子興趣班鄙視鏈:鋼琴排倒數第一?別讓教育「變了味」
    01中產家庭孩子興趣班鄙視鏈,悄然興起:鋼琴只能排倒數第一?每年到了暑假,興趣班都是家長們繞不開的話題,這樣的現象在中產階級的家庭中更為常見。今非昔比,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一條中產家庭孩子興趣班的鄙視鏈,正在悄悄然興起,從前能彈一首鋼琴曲,在我們眼裡都是「小公主」級別的存在了,如今,在這條鄙視鏈上,鋼琴只是排倒數第一,是個墊底的!
  • 李玫瑾教授:這3種興趣班不建議給孩子報,費時費錢,還沒啥作用
    不過,她懷了二胎,再加上興趣班離家太遠,孩子堅持1年沒放棄,她卻放棄了,實在折騰不起!3.武術類——跆拳道特點:強身健體孩子學了1年半,費用是1萬元。不過,孩子對跆拳道一點也不感興趣,即使如此,他也拿到了綠帶,可見天賦是有的,「魔鬼媽媽」覺得非常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