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日劇裡面出現的校園霸凌,現實中又是怎樣的呢?

2021-03-02 明王道日語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高橋優的這首《CANDY》。

 

五顏六色的仿佛糖果一樣的調色盤被遞到嘴邊,

「來舔一口試試?」

心愛的雨傘是媽媽給挑選的,

上面印著自己最愛的角色,

「這樣才適合你。」

望著地上支離破碎的雨傘,

周圍一群嬉笑的同學,

然後,你也笑了。

這首歌是高橋優根據自己上學時的遭遇創作的。

今天我們就來談一個比較嚴肅的話題,校園霸凌。

首先我們來明確一下校園霸凌的定義:

 

日本文部省(平成18年以後)對校園霸凌「いじめ」的定義為:

「當該児童生徒が、一定の人間関係のある者から、心理的、物理的な攻撃を受けたことにより、精神的な苦痛を感じているもの」とする。なお、起こった場所は學校の內外を問わない。(校園霸凌指某學生在固定的人際關係中,因受到心理以及生理上的攻擊,而感到精神上的痛苦。並且不區分發生在學校內還是學校外的區域。)

值得注意的有兩點,一個是「固定的人際關係」,也就是說,參與霸凌的對象並不只拘泥於學校的學生,學校、教師,被霸凌者家庭對於霸凌事件的忽視或者處理不當、以及霸凌者家庭直接或者間接的對被霸凌學生採取的措施以及舉動等等,也都被廣泛的包含在內。二是校園霸凌不一定都是發生在校內,學校以外的區域,也是霸凌。

 

由於校園的環境相對封閉,和社會環境相比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幾乎都是未成年人,相對來說也不像社會一樣受到法律等的制約,人際關係相對單一,主要就是學校、教師、和同學。在這樣一個封閉而特殊的環境下,校園霸凌有著隱蔽性強、易形成心理創傷、並且影響持久的特點。

 

校園欺凌在男生群體中,暴力、肢體衝突比起女生群體傾向更大,而女生群體的校園霸凌,多是語言上的威脅、恐嚇、排擠以及冷暴力。因此女生之間的校園霸凌,隱蔽性更強,更難以察覺。被霸凌的學生,慢慢的會變得「不登校(ふとうこう)」,孤僻不願意與人交流,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甚至自殘、自殺。

 

就在今年夏天,在日本新潟的縣立高中荒川高校,一位高三男生因為無法忍受校園霸凌而自殺。

 

然而在日本這並不是個例。

2011年,滋賀県大津市一中學二年級男生因校園霸凌在家中自殺。生前曾受到口粘膠帶、被逼迫偷盜家中財物、集團凌辱、金錢勒索、被迫偷東西、吃蟲子的屍體、臉上被塗鴉、練習自殺等虐待霸凌行為。

2010年,群馬県桐生市一小學六年級的女生,因受到同年級若干學生一年多的霸凌而自殺。女生用為母親生日準備的自己編織的圍巾上吊自殺。生前曾被「汚い(真髒)」「臭い(真臭)」「近寄るな(離我遠點)」「プールがばい菌で汚れる(泳池因為你身上的黴菌都髒了)」等語言攻擊;學校的鞋子上被寫「うざい、死ね(真吵,去死)」等塗鴉;用餐時故意排擠,孤立。

2007年,兵庫県神戸市的私立學校滝川高校的高三男生因校園霸凌自殺。當天在上課的時他對老師說要去衛生間,然後出了教室後跳樓自殺,他的褲袋中發現了遺書。生前曾被勒索錢財、強制跑腿,甚至在學校的地下網站上,被公布個人信息以及裸照。

………………

 

今年夏天自殺的高三學生,經歷和之前的例子也相差無幾。生前在SNS上被中傷、被若干學生起不好的綽號並被叫綽號等等。6月27日時請假沒去學校,然後就失去了行蹤,直到28日遺體被發現。

 

隨著校園霸凌事件不斷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人們也開始關注校園霸凌並採取各種措施,單從數據來看,「認識到被霸凌了」的人數在快速的增加(圖為日本霸凌認知度年代表)。

 

雖說發現和意識到是解決問題的開始,但是校園霸凌的解決卻並不容易,家庭、學校、以及社會的共同協作與努力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這中間的一些矛盾也讓協作與努力的過程看起來任重道遠。

 

受到校園霸凌的學生,會對自己撒謊,告訴自己說自己沒有被欺負,加之家長對此缺乏重視沒有採取及時的措施(比如轉校、及時和學校溝通,積極的關心孩子的心理問題及煩惱),學校怕事情醞釀出風波而採取的息事寧人的態度,這一切都導致被霸凌學生無法擺脫一潭死水的環境,最終導致悲劇的發生。

 

在日本,以いじめ為題材的影視作品也非常的多。下面給大家介紹幾個知名度比較高的日劇,感興趣的童鞋可以看一下。

 

 

電影的話,編編比較喜歡的是『罪の餘白』(罪的留白)

 

那麼對於自己而言,被霸凌的話,可以做什麼呢?編編也不是專家,但是因為也有過這樣的經歷,編編想說的是,不要覺得被霸凌是恥辱而不與任何人說,不要覺得這是你的錯,開口告訴別人,才是解決問題的開始。

高橋優的《CANDY》所屬的專輯名字就叫《break my silence》,打破沉默,是尋找希望的開始。

 

話題:大家曾經遇到過校園霸凌嗎?都有過怎樣的經歷依然讓你刻骨銘心?你覺得遇到校園霸凌該怎樣處理呢?

相關焦點

  • 校園霸凌,現實遠比電影殘酷
    在我國,29%的學生曾在30天內遭到過校園霸凌、55.5%的校園暴力案件因瑣事而起、案件多發生在廁所等隱秘場合、57.5%的案件涉及故意傷害、11.59%的案件導致受害人死亡……校園霸凌並不僅是毆打暴力毆打、虐待以及肢體衝突,這是大部分人理解中的校園霸凌,但校園霸凌遠不止此,還包括言語霸凌、社交霸凌等多種形式。
  • 「300萬」的杯子引發校園霸凌,當年受欺負的女孩,後來怎樣了?
    不敢和陌生人在現實生活中見面,不敢像普通人那樣去公司裡找一份工作,任何人稍微靠近一點,她第一反應就是「這會不會是討厭我的人布下的陷阱?」視頻裡的聲音,有些顫抖,王晶晶講述自己十年前遭遇校園霸凌的視頻,火遍了社交圈。
  • 反映校園霸凌我只服這部日劇,《學校2015》都被比下去了
    作為一個資深的劇迷,也算看過不少反映校園霸凌的劇了,像韓劇《你是誰?
  • 劇評|《35歲高中生》:反映校園霸凌我只服這部日劇
    作為一個資深的劇迷,也算看過不少反映校園霸凌的劇了,像韓劇《你是誰?學校2015》算是其中比較經典寫實的了,然而比起日劇中的《35歲高中生》,就略顯遜色了。    《學校2015》憑著題材新穎和主角的暖男人設,一開播便受到廣大網友的追捧和討論。
  • 聚焦校園霸凌:究竟是什麼,導致了校園霸凌?
    一、什麼是校園霸凌?11月12日,某小學生被校園霸凌的視頻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視頻中顯示該小學生跪在地上,被周圍的男生用拖鞋抽臉,視頻中男孩無助地哭泣,周圍的毒打卻久久未停,令人痛心不已。#如何預防校園霸凌#那麼,什麼是校園霸凌呢?
  • 對校園霸凌說不,還孩子純淨校園
    但是在性善論的對面還存在著性惡論,從古至今,圍繞著兩個觀點的爭論一直都沒有停過,一個成人的善惡會受到成長過程中非常多的因素影響,而小孩子大部分時候就是純真的代名詞,雖然偶爾有「熊孩子」的稱呼,但是到底還是帶著善意的調侃意味,而最近越來越多的校園霸凌的新聞充斥在每一個新聞網站,有些內容殘酷得令人吃驚,甚至讓人背後一涼。讓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一個問題——孩子是否真的是善良的呢?
  • 傅首爾兒子、施柏宇都遭遇過校園霸凌,旁人卻對校園霸凌態度不一
    在第3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中,易烊千璽憑藉《少年的你》榮獲最佳新人獎。《少年的你》這部電影講的是校園霸凌,很多人講真正經歷過校園霸凌的人,看電影時會犯噁心。我見到的是類似於找老實的孩子借錢買東西吃、看誰不順眼拍兩下頭、喊別人幫自己去跑個腿等等,這些在校園中是非常常見的。那些使喚人的同學,本身沒有很多惡意,可能只是想顯得自己厲害,而裝出的老大模樣。而那些被使喚的同學也看不出心理受到多大傷害。他們有時候還會約著一起去網吧打遊戲。
  • 在校園霸凌的陰霾下,孩子人格教育的缺失究竟釀成了怎樣的惡果?
    不過雖然剛開始的設定差不多,但要知道日劇一向以細膩刻畫人性著稱。比如和《消失的愛人》同題材的日劇《我的恐怖妻子》加長成電視劇版之後,靠每集2-3個反轉的神劇情拿到了9.0分,接近完美的水準。所以,因為題材摩拳擦掌進去看的人果然沒有失望,除了劇情帶感,班主任和全班同學顏值都在線,讓網友連連大呼:「先生,請綁架我吧!」
  • 「我也曾是校園霸凌的受害者。」
    文丨Mikky明@bigfun社區你有經歷過校園霸凌嗎?無論是肢體霸凌,言語霸凌還是冷暴力,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校園霸凌。無論是親身體會,還是親眼得見,在我們的學生時代,校園霸凌這種事情就像趕不走的幽靈一樣盤旋在我們頭頂的天空。
  • 校園霸凌出現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值得所有家長和老師看看!
    近期電影《少年的你》熱播引發了人們對校園霸凌現象全民重視,但是現實中校園霸凌不斷上演,最近7歲女孩眼睛被塞紙條事件可見一斑,更有未滿14歲的未成年人殺害10歲女孩,為什麼會不斷發生這樣的事? 李瑩律師:近期嚴重的校園霸凌, 包括未滿14歲未成年人殺害10歲女孩這個犯罪行為,確實是令人非常的痛心!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一個情況?
  • 孩子被「霸凌」,忍耐還是反抗,怎樣用力量與智慧解決校園霸凌
    因此,預防和杜絕校園霸凌,家長也應該行動起來,用力量與智慧武裝孩子。不知道大家小時候是否有被「霸凌」或被欺負的經歷呢?「霸凌」也許沒到這種程度,但或多或少都有被人「欺負」的經歷。比如同桌的故意捉弄,拿原子筆戳人,這時候是選擇忍耐、反抗還是告老師呢?方法有很多,但不同人的不同做法結果也不盡相同。
  • 校園霸凌:少年江湖裡的傷與痛||雲心理
    一提到校園霸凌,很多人想到的就是影片中那些毆打、羞辱及嘲笑。校園霸凌比這複雜得多。「受害者(可能是一個人或者是一個團體)長期而重複地暴露在霸凌者(可能是一個人或者是一個團體)所施予的互相行為當中。」這是1978年,挪威學者Olweus最早提出的霸凌的定義。這裡面有兩點值得關注。
  • 《少年的你》反抗校園霸凌,中國首部直面校園霸凌的電影!
    校園暴力的新聞,我們屢見不鮮,甚至近年來愈演愈烈。而校園霸凌是世界範圍內存在的老問題了,在電視裡、微信、微博上我們可能閱讀過很多次這種新聞報導。在痛心的同時,卻無法知道那些經受過暴力的孩子們最終怎麼樣了。人民日報評論,電影《少年的你》上映,把校園霸凌話題帶入公眾視野。相比劇情,現實更殘酷。校園角落裡的暴力,可謂不少人的童年噩夢,甚至是一生難走出的牢籠。
  • 林妙可、金賽綸……連明星都被校園霸凌,現實比電影更殘酷
    不止金賽綸,樸寶英、林妙可等童星也都曾有過被校園霸凌的遭遇。林妙可的媽媽曾在綜藝上提到過年少成名的林妙可曾在回歸校園後,被一群孩子推倒的經歷。樸寶英2008年因為與車太鉉合作主演的喜劇電影《非常主播》大火,成名之後回到學校因為同學嫉妒而被欺負。還有一檔綜藝節目則是直接請來了三個小學時霸凌過樸寶英的男同學,這些男生還頗為驕傲的透露了自己當時是如何欺負樸寶英的。
  • 島內校園霸凌中多為關係霸凌 多因身材長相遭排擠
    華夏經緯網3月1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根據兒盟調查,校園霸凌中,近9成5是難察覺的關係霸凌,多因身材或長相被排擠,甚至有2成1關係霸凌受害者曾有輕生念頭。    據報導,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昨日下午舉行2013年臺灣校園關係霸凌現象調查報告,去年9月24日到10月12日,對小學四到六年級生問卷調查,有效樣本數為1817份,在97%信心水平下,抽樣誤差值不超過正負3個百分點。
  • 校園霸凌經常發生,受害者結局讓人心碎,我們又該如何預防?
    校園應該是每個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象牙塔,卻變成了一些孩子的噩夢。校園霸凌,近些年來一直備受社會關注,這兩年也拍了多部關於校園霸凌影視劇如《少年的你》《悲傷逆流成河》《媽媽別哭》《告白》等,來向社會反映校園霸凌問題的嚴重性。 下面我們來看一組數據,了解一下校園霸凌。
  • 校園霸凌中,為什麼學霸很少被欺負?這些原因值得深思
    相信《少年的你》大家都看過,電影中易烊千璽和周冬雨的表演十分精彩,通過電影的內容,讓我們關注起了這樣一個現象,那就是校園霸凌。即使每年學校都強調,但是校園霸凌現象依然沒有得到解決,每年還是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 讓我們一起對「校園霸凌」說:不
    「校園霸凌」是在當今社會中比較常見常見,但是比較難以徹底解決的一個問題。「被霸凌者」們通常被「霸凌者們」排擠或者是言語傷害,更嚴重的甚至受了肢體攻擊。這次我要介紹的遊戲就是一個關於「校園霸凌」的故事。《一目鍾情(ひと目惚れ)》是一款日式文字冒險遊戲,是由網絡爆紅的養成遊戲《與奴隸的生活》的製作人Ray-Kbys打造的校園戀愛喜劇。
  • 為什麼在校園霸凌中,學霸很少被「欺負」?資深老師分析很到位
    校園霸凌一直是我們生活中常被談論的話題,仿佛學生時代的孩子,都曾有過聽聞校園霸凌的事件,這些藏匿在校園點滴的暗事。即使是身外人,談起時也會令人感到毛骨悚然,不僅僅是因為這樣事件出現的頻率,更是為那些仍處在年少時代的孩子們感到痛心,小小年紀的他們,就面對這樣無人知曉的黑暗,一點一點的光芒在心底隕落,作為大人的我們,難以撫慰那些孩子的心靈。
  • 為何在校園霸凌事件中,學霸極少被霸凌者盯上?有人道出了真相
    在網上,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大家就能看到有關於校園霸凌的新聞,但是實際情況是,每天都在發生校園霸凌事件。而那些廣受網友關注的事件,只是其中較為嚴重的而已。他們受到校園霸凌之後,找不到「訴苦」的好朋友,也不敢去找老師,所以大多都會選擇默默忍受。在眾多被曝光出來的校園霸凌事件中,有些學生年紀小的讓人心驚,十二三歲就會「拉幫結派」,夥同其他人來欺負同學,並對被害者極盡侮辱。發生這樣的事情,痛心的不只是家長,還有學校,這不僅會對受害的學生帶來非常巨大的心理陰影,也會給學校帶來不可估量的名譽損失。